{"ObjectType":101,"Sequence":698,"PreHash":"B45FC8C1A0137BDBEBCE0986C54C64E3","Content":"![cover_image](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yBOn56GI6nk0h3vwUhXhccxTGnZHtkPaWLTdvBhMibDYUML7QO1nvicnZhJicceLehvK14AgnvkDz0ZFVmKjW7Blg/0?wx_fmt=jpeg)\r\n\r\n# 英国与日本:两个岛国的全球战略\r\n\r\n原创 卢克文 [ 卢克文工作室 ](javascript:void\\(0\\);)\r\n\r\n__ _ _ _ _\r\n\r\n** 壹 **\r\n\r\n南美安第斯山脉位于南美西边,就是整个南美洲高高隆起那一大块,这是地球上最长的一处山脉,南北总长 8900 公里,东西平均宽 300\r\n公里,将整个南美洲都串在了一起。\r\n\r\n![](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png/yBOn56GI6nk0h3vwUhXhccxTGnZHtkPa7KiaqL3VPVEicgaQibjialWJBGxLQ4MichCCOeI9jREr2ROXcBmeM9odnjQ/640?wx_fmt=png&from=appmsg)\r\n\r\n山脉平均海拔 3660\r\n米,大概相当于中国云南大理的苍山、四川雅安的牛背山那么高,安第斯山脉长这么高这么长,直接决定了整个南美洲的气候,它挡住了来自大西洋的信风,大量降水都只能落在亚马逊平原,最后使整个南美产生了不同的气候带。\r\n\r\n![](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png/yBOn56GI6nk0h3vwUhXhccxTGnZHtkPathpqk032Tllk9WL7S0NL74yyRFkaxCL5mIBV2jKeoeLhFNoO9FBUoQ/640?wx_fmt=png&from=appmsg)\r\n\r\n这篇文章主要是讲日本和英国的,南美的气候带我们就先略过,继续说重点。\r\n\r\n安第斯山脉对英国的影响,是它们这产出英国人以后每天必须吃的土豆。\r\n\r\n大约七千多年前,一支印第安部落打不过邻居,由东部亚马逊沿岸的原始森林,爬到了高寒的安第斯山脉,定居在今天秘鲁和玻利维亚的交界处,也就是“的的喀喀”湖附近。\r\n\r\n“的的喀喀”湖周边气候,比你前女友的心还冷,印第安人很难种植木薯和玉米,他们被迫一边打猎,一边寻找新的农作物,终于意外在地下,找到了人类第一批野生土豆,他们越找越兴奋,挖出了各种品种的土豆,从此,印第安人开始把土豆当成主食。\r\n\r\n16 世纪(明朝中叶)西班牙人入侵南美,殖民者将土豆种子带回到欧洲,因为样子丑,大家以为土豆有毒,甚至以为会带来麻风病,开始时只拿来当观赏花卉种植。\r\n\r\n后来法国农学家奥巴曼奇忍不住吃了几口,发现没毒,煮熟就能吃,烹饪方便产量大,就开始鼓励法国农民种土豆,然后这种农作物传遍欧洲,英国、德国、俄国、爱尔兰都种上了。\r\n\r\n欧洲农民很快都深深地爱上了土豆。\r\n\r\n因为土豆好养活,除盐碱地之外的所有水旱地都可以种,能适应 8 到 30 度的日均温度,种土豆所需的水和热量还只是小麦的一半,在 18\r\n世纪时,土豆亩产已经是小麦的六倍,它营养丰富、有强烈的饱腹感,生长周期还只需要 4 个月,不需要精心伺候,\r\n比其他农作物的产量靠谱多了,一下子点爆了整个欧洲的人口。\r\n\r\n准确点说,是点爆了英国、德国、俄国的人口。\r\n\r\n因为在土豆到达欧洲之前,法国人占据着全欧洲最好的土地,粮食自给率达到了 300% , 1700 年法国拥有 2150\r\n万人口,占到全欧洲的五分之一,法国 30 万军队,也占到了全欧洲的三分之一。\r\n\r\n1700 年时,英国仅 580 万人,德意志因为三十年战争,总人口从 3000 万狂跌到 1410 万(也有资料说仅 1200\r\n万),西班牙仅 740 万,沙俄 1300 万,正值巅峰期的荷兰也只有 195 万。\r\n\r\n在英法百年战争中,英国军队曾经多次取得大胜,但常常吞并不了法国,还被法国终局翻盘,是因为两国人口常年有五倍差距,比如 1300 年时,法国有 1600\r\n万人口,英格兰仅有 350 万,英国主要吃亏在人口太少,后援跟不上。\r\n\r\n法国在古代长期处于欧洲霸主地位,基本盘就是土地好、粮食多、人口多,西班牙王位继承战时各邻国轮流围殴法国,往死里揍都揍不死,让法国咬着牙挺过来,就是靠人口维持住欧陆第一强国的称号,不过已经是残破不堪的第一强国了。\r\n\r\n土豆在欧洲广泛种植后,法国的优势逐渐消失,英国人原本以为凭他们土地,最多养活 1100 万人,结果土豆让英国人拼命生育, 1900 年达到了\r\n4160 万, 250 年时间英国人口暴涨了七倍。\r\n\r\n1800 年时,法国人口 2950 万,德国和沙俄依靠土豆,分别追到了 2450 万和 3500 万,沙俄已反超法国。到 1870\r\n年,沙俄涨到 6700 万人,德意志涨到 4100 万,而法国还只有 3850\r\n万人,总人口降到欧洲第三,此后法国军队在世界军事史的表现也越来越弱。\r\n\r\n欧洲各国人口都在飙涨,怎么法国就涨这么慢呢?不是全欧洲土地最好吗?\r\n\r\n都怪法国人不爱吃土豆。\r\n\r\n1815 年法国小麦产量 296 万吨,土豆 163 万吨;到 1865 年,法国土豆产量才略微超出小麦,土豆常年保持在 800 到\r\n1000 万吨,小麦常年在 700 到 900 万吨。\r\n\r\n而德国 1846 年土豆产量就达到了 705 万吨,小麦产量 142 万吨; 1870 年德国小麦产量 241 万吨,土豆产量疯增到\r\n2036 万吨。\r\n\r\n英国土豆历年产量数据我一直没找到,但光看看英国这人口增长数据,也猜得出他们种土豆有多疯狂。\r\n\r\n法国人不爱吃土豆,可能是因为他们以前日子过得太好,土豆在早先推广时,被认为是一种低贱的贫民食物,法国人富得早,把逼格调高了,吃起来有心理障碍,但德国人英国人就没这种心理问题,吃得可欢快呢。\r\n\r\n土豆是一个跟欧洲地理环境十分搭配的农产品,因为它能提供相当多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只是缺少维生素 A 和 D\r\n,但这两样东西,喝牛奶刚好能补充,而欧洲大部分地区是温带海洋气候,冬天时又有北大西洋暖流,从而使欧洲 畜牧业发达,喝牛奶本来就不成问题,从而形成互补关系。\r\n\r\n我去欧洲旅游过两回,他们那不管去哪个国家,点个什么吃的都配一大盘薯条,那是他们的生活跟土豆休戚相关好几百年的结果。\r\n\r\n种土豆比种小麦的好处,不仅仅是产量高,还能节约土地,把大量农业用地改成工业用地,使大量农业人口可以去工厂干活或参军, 1906\r\n年时,法国跟德国总人口差不太远,但德国工人总数是 595 万人,而法国工人总数是 316\r\n万,德国工业反推法国,工业产值更高,就是一个吃土豆,一个吃小麦的后果。\r\n\r\n同样强力推广土豆的俄国, 1906 年时,门捷列夫预测他们在 1950 年时总人口将达到 2.82 亿, 2000 年时将达到 6\r\n亿,不过俄国人口的故事,我在《铁血残阳德意志》有介绍过,被德国人打太惨了,两次世界大战损失了 3000 万青壮年,打到俄国现在只有 1.46\r\n亿人,活生生打成了俄罗斯的国难。\r\n\r\n对了,英国人饭菜之难吃闻名世界,跟土豆也有很大关系。\r\n\r\n英国以前在全球开殖民地,收集了地球上的各种好东西,饮食本来也是很奢华的,但他们的饮食出现过一次大断层。\r\n\r\n一是城市化工业化搞得太早,英国 1911 年时, 80% 的人口住在城里,早期工业化大家都苦,英国工人每天工作 14-18\r\n个小时,顾不上吃口热饭,常常吃罐头度日,把平民食物给玩废了。\r\n\r\n二是一战二战打起来时,英国断了殖民地的优质食材,被迫搞配给制,但对土豆没有限制,英国人也可以在相对安全的水域捕鱼,鱼肉以前内陆英国人也轻易吃不着,是蒸汽火车把鱼价打了下来的,英国人打仗时就天天土豆配炸鱼,炸鱼薯条慢慢就成了英国黑暗料理的代名词,把贵族食物也给玩废了。\r\n\r\n二战结束后,英国奢华菜谱丢失,大厨失业,其他国家的菜系涌入富裕的英国,年轻人也不愿意做饭,英国人干脆摆烂,把食物搞成为全世界最难吃的国家。\r\n\r\n** 贰 ** ** **\r\n\r\n除了英国、德国、俄国人对土豆感情充沛,爱尔兰人对土豆,更是刻骨铭心。\r\n\r\n以前我在英国的文章里介绍过,英国的北爱、威尔士、苏格兰是凯尔特人,英格兰是盎撒人,他们并不是同一个祖先。\r\n\r\n英国在古代就不断痛击爱尔兰, 1171 年 4 万英格兰人曾攻破都柏林, 1542 年英王 亨\r\n利八世称爱尔兰国王,开始向爱尔兰殖民,之后英国佬不断兼并爱尔兰人的土地, 17 世纪中叶,克伦威尔远征爱尔兰,将爱尔兰人口从 150 万杀到只剩\r\n100 万。\r\n\r\n整个爱尔兰从此成为英格兰人的奴隶, 1652\r\n年时,爱尔兰四分之三的土地、六分之五的房屋都是英格兰人的,爱尔兰人则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住在没有楼梯和窗户的泥巴小屋里,每天穿着破衣烂衫下地给英格兰人种地苟活。\r\n\r\n到 1775 年,爱尔兰人手里仅剩全岛 5% 的土地,其他地全成了英格兰老爷的,全爱尔兰人被迫给英格兰人打工,做他们的佃农。\r\n\r\n爱尔兰人信天主教,英格兰人信新教圣公会,英格兰人想强迫爱尔兰人改教,但爱尔兰人拼死反抗,英格兰人更加不把爱尔兰人当人看。\r\n\r\n发展到后来,英格兰人常常将爱尔兰佃农们六分之五收成夺走,也不管爱尔兰人会不会活活饿死。在英格兰人看来,爱尔兰人这种白人奴隶,不把他们搞死,让他们代代为奴伺候好自己就行。\r\n\r\n土豆传到了爱尔兰后,爱尔兰佃农平时种小麦和燕麦交地租、税赋、什一税什么的,再靠种土豆养活全家,土豆是普通谷物的六倍产量,爱尔兰人口也随之增加,从 1760\r\n年的 100 万人口,猛增到 1840 年的 800 万人,人口密度达到了当时世界第一。\r\n\r\n大家可能对这个数字没什么概念,这么说吧,到 2023 年,爱尔兰也不过 512 万人口, 1960 年时,他们甚至只有 283 万人口。\r\n\r\n这中间一半是天灾,另一半是人祸。\r\n\r\n土豆的发源地秘鲁的一些海岛上,堆积着大量鸟粪,这种鸟粪被认为是很好的肥料,在中国劳工将鸟粪挖出来后,肥料被出口到欧洲,但大家不知道,使用这种肥料会使土豆患上晚疫病。\r\n\r\n1845 年,也就是爱尔兰达到人口巅峰五年后,晚疫病先在比利时爆发,八月法国、荷兰、德国、丹麦和英国也跟着爆发, 9 月,爱尔兰也有了晚疫病的记录。\r\n\r\n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爱尔兰人种植的土豆几乎全部被毁。\r\n\r\n爱尔兰人为了高产量,种植的土豆品种单一,最容易染病,而且为了活命,他们是全欧洲种植土豆最多的族群。\r\n\r\n英国人就一直嘲笑爱尔兰人,说土豆是爱尔兰人和小丑的食物,土豆跟爱尔兰人的形象紧紧绑定在一起,多年以后,爱尔兰裔的肯尼迪总统的父亲做到英国大使时,还被嘲笑是“一个种土豆的爱尔兰天主教徒”。\r\n\r\n因为在欧洲白人世界里生存环境最差,爱尔兰人只能种土豆,当然受灾也最严重。\r\n\r\n天灾是偶然的,但人祸却是故意的,英格兰人后面的行为,令人发指。\r\n\r\n英国的地主们当时为了快速圈地,向英格兰银行搞来低息贷款,搞起了农业金融。\r\n\r\n他们把土地未来的收成,按期权先卖给粮商,粮商再把期权卖给投资机构,地主只要稳定还利息,就可以贷到钱兼并土地。\r\n\r\n跟现在买房卖楼花差不多一个意思。\r\n\r\n但这种金融链条的危害是,发生饥荒时,地主是不能动余粮的,这些余粮作为期货,早就有了下家,你一动,整个链条上的人就要你的命。\r\n\r\n英国地主们就不愿意救人,逼急了回英格兰庄园里躲一躲就好了。\r\n\r\n发生饥荒时粮价大涨,对粮商和银行是大赚一笔的机会,赈灾会把粮价打下来,他们反而不愿意英国政府赈灾,粮商和银行的股东就是议会议员,个个都是根深蒂固的 OLD\r\nMONEY ,议员们又直接影响到了英国女王。\r\n\r\n所以英国政府也不救。\r\n\r\n不仅不救,奥斯曼土耳其君主都看不下去了,要求捐 1 万英镑救人,维多利亚女王也只让他捐 1 千英镑,因为女王自己,只捐了两千。\r\n\r\n奥斯曼说钱你不要,我就弄几船粮食过来吧,英国知道后,居然派军舰把运粮船给截了,只有一艘船成功到达爱尔兰。\r\n\r\n英国人为了多赚一点钱,从头到尾就没把爱尔兰人当人看,饿死多少人,都没有他们赚钱重要。\r\n\r\n爱尔兰大饥荒前后一共爆发了六年,一直到 1851 年才结束,前后一共饿死了约 150-200 万爱尔兰人。(具体不明)\r\n\r\n爱尔兰人当时要么活活饿死在本土,要么心存侥幸吃了有毒的土豆得伤寒而死,要么被英国人以奴隶身份贩卖到澳大利亚,要么漂洋过海去美国跟黑奴抢工作。\r\n\r\n日后美国肯尼迪总统的先祖,就是在 1845 年大饥荒时,因为没了活路,乘坐廉价的“棺材船”逃命到美国的。\r\n\r\n爱尔兰人流落异地,没文化没资金,在美国什么活都抢着干,除了有自由身,价格上连黑奴都不如,老实点的常常顶替黑奴去干一些危险工作,不老实的就搞黑社会团体,美国讲述爱尔兰黑帮分子的电影,就有《无间道风云》《芝加哥黑帮往事》《爱尔兰人》等。\r\n\r\n爱尔兰人被称为“白人贱民”,由来于此。\r\n\r\n爱尔兰人一切痛苦的根源,来自英格兰人对他们的残酷剥削压榨,这般深仇大恨,爱尔兰人铁了心要报。\r\n\r\n英格兰人手里头有枪,爱尔兰人反抗原本没什么机会,直到 1914\r\n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缺炮灰的英国人,将爱尔兰青年抓去西线填人头,受过军事训练的小伙子们,打完仗端着枪就回到爱尔兰痛打英国人。\r\n\r\n英国在一战中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国家财富,和 300 万青壮年,国力已大不如前。爱尔兰人趁机从 1919 年宣布成立共和国,要英国人滚出爱尔兰岛。\r\n\r\n爱尔兰反抗英国的方式比较特别,由于英国人已经深入到爱尔兰人的生活,他们从没有在战场上进行大规模会战,而是平民罢工、军人放冷枪,展开了烦不胜烦的全民城市游击战,打得英国政府官员和警察日夜不宁,平均每天袭击英国人五六次,搞得英国人连军需物资都运不上岸,运上岸的,工人和司机也都拒绝帮运军火,没办法展开大规模镇压。\r\n\r\n爱尔兰反抗英国死人不多,双方从 1919-1921 只战死两千多人, ** 但后院起火,就跟老婆吵架一样非常非常烦人, **\r\n英国人被折磨得神经衰弱,只好于 1922 年 12 月签订《英爱条约》,爱尔兰从此成为自由邦, 1949 年退出英联邦,完全不跟英国人过日子了。\r\n\r\n擅长给殖民地挖坑的英国,当然不会轻易放过爱尔兰,他们向气候接近英国本土的爱尔兰北部 6 郡,移民了大量英格兰人,英国要求信新教的这 6\r\n个郡依旧归属英国,造成爱尔兰南北分裂,当时爱尔兰新芬党也斗得筋疲力尽,为了早点签和约也就忍着恶心妥协了。\r\n\r\n有小部分爱尔兰共和军,是不满将北部 6 郡划出爱尔兰的,一直要求英国人滚出全岛,不滚就要继续扔炸弹,中间把顶级富二代蒙巴顿都给炸死了。\r\n\r\n英国人对北爱安抚过一阵子,但闹到今天也还没有结束,所以我们常常在新闻里,听到北爱跟英国各种冲突的新闻,北爱就像碗里面的一粒砂子,英国端着碗吃饭,怎么吃怎么别扭。\r\n\r\n英格兰跟爱尔兰的恩怨,看起来是没完没了了。\r\n\r\n** 叁 ** ** **\r\n\r\n我们从土豆讲到爱尔兰,主要是为了讲清楚,英国这个国家的地缘战略是怎样的。\r\n\r\n英国人敢于对爱尔兰下死手,是因为打五百年前,就把爱尔兰定位成帝国潜在的反贼,而且是卧榻之侧最危险的那种。\r\n\r\n爱尔兰人是凯尔特人里最死硬的一支,在英格兰人眼里,他们比威尔士人和苏格 兰人还讨厌,他们从 5\r\n世纪就开始信仰天主教,拒绝加入新教,死守自己的文化,是周边最难同化的一支异族,英格兰在尝试几次融解爱尔兰失败后,就只打算把爱尔兰往死里整,杀光不服气的,其他全部拉去做白人农奴。\r\n\r\n在英国人的殖民体系里,爱尔兰的地位甚至不如印度,英国人对爱尔兰的残忍态度,在英国的殖民体系里也异常少见。\r\n\r\n英国对全球殖民地的统治,以北美独立为分界线。\r\n\r\n在北美独立之前, 18 世纪时英国人搞殖民,要求殖民地服从遵守英国的政治法律制度,严格接受英国控制,老老实实为英国提供原材料和市场。\r\n\r\n北美十三州在法国人的资助下,突然将英国人乱棍打出,英国猛地惊醒出来,不就多收点税吗?用得着这么玩命吗?你们还是不是我大英子民?\r\n\r\n英国人开始反思反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不同殖民地采取较为灵活的殖民手段。\r\n\r\n这里隐含了两个问题,第一,什么是英国自身的实际情况?第二,具体是哪些殖民手段?\r\n\r\n先回答第一个问题,英国的基本盘是:他们是一个人口不多、资源不多、孤悬在欧亚大陆以外的岛国。\r\n\r\n总之英国手头可用的人力物力相当有限,全岛要多做加法,少做减法。\r\n\r\n** 英国必须在保证主岛不受威胁和损害的情况下,通过尽量减少损耗的方式进行理藩,用最小的成本将全球利益最大化,并制衡欧陆,还能不执着于一城一地的得失。\r\n** ** **\r\n\r\n上面这句话是本文重点,可以在心里多读几遍。\r\n\r\n英国对爱尔兰的残忍统治,就是第一句“保证主岛不受威胁和损害”所驱动的。\r\n\r\n1845 年,爱尔兰人口 暴涨到 了 800 万,而英国全国人口,也仅 2400 万人。\r\n\r\n我在阅读英国历年人口统计数据时,发现有部分资料说英格兰那时候只有 1100 万人口,心中不由得有个疑问,英国 1845 年这 2400\r\n万人口,是不是包含爱尔兰的数据?毕竟那时候算是英国直接统治区域,算进去也没错。\r\n\r\n但不管算不算进去,爱尔兰这种死硬拒绝融入英格兰的态度,都使它成为一个潜在的、危险的反贼,英格兰必须对其进行削弱,以保证主岛安全。\r\n\r\n要知道北美独立战争是 1775 年,英国早就从中吸取了殖民地管理经验教训,能柔和的就尽量柔和,而爱尔兰大饥荒是 1845 年,隔了整整 70\r\n年,英国人还把爱尔兰往死里弄,英国佬就是巴不得爱尔兰人口减少,能饿死的就饿死,不能饿死的,快快逃去美国,这样才能“保证主岛不受威胁和损害”。\r\n\r\n爱尔兰死就死在离英国太近,远交近攻,永远是政治谋略里的基础手段。\r\n\r\n** 肆 ** ** **\r\n\r\n我们通常说英国对海外是搞殖民,但其实“理藩”这个词,似乎更贴切一些。\r\n\r\n以前清廷有个总理衙门,原本叫“理藩院”,意思是治理蛮夷的机构,其实英国在全球拓展,就很有点治理藩邦的样子。\r\n\r\n英国将他们所控地,分为两种藩邦。\r\n\r\n一种是加拿大、新西兰、南非、澳大利亚,由英国民众跑过去建立政权,由于吃过北美的亏,这种藩邦他们就不怎么管,你们自己喜欢干嘛就干嘛,长期不干涉,大事上听我们的就行。\r\n\r\n另一种在 1870 年代后统称皇家殖民地,由英国本土派出总督管理,受英国政府监管,这种藩邦的代表是印度。\r\n\r\n英国对印度的管理分两种,一种由牛津和剑桥毕业的英国人,担任高级官员,再雇用印度本地人在各省任基层公务员,打理征税、治安、司法、教育等,养出一个印度包衣阶层。\r\n\r\n英国现任首相苏纳克,就是出身于印度包衣阶层,家里头祖祖辈辈给英国人干活,当苏纳克站在卡梅伦面前,真的好像一位印度管家在陪伴自己的英国主人。\r\n\r\n![](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png/yBOn56GI6nk0h3vwUhXhccxTGnZHtkPahwU9MLEFoG29icAE6fTXGJz00pnADiaw5FcYerP30pdVD4KPeICKEJIQ/640?wx_fmt=png&from=appmsg)\r\n\r\n英国理藩印度的另一种方式,是跟 554 个土邦话事人合作,土邦话事人继续管理印度贱民,但核心利益和大事要事,还得由英国点头。\r\n\r\n采用间接合作制,也是英国“用最小的成本将全球利益最大化”的出牌方式。\r\n\r\n英国曾想将这些土邦利益直接吃下,但 1850 年代,也就是爱尔兰饥荒刚结束时,他们企图兼并死后没有子嗣的土邦土地,引起各地土邦反弹。\r\n\r\n我们都听过 1857\r\n年,在英军服役的印度士兵,因为要用牙齿咬破涂有猪油或牛脂的来福枪子弹壳,违反他们的教义,而引发大规模起义的故事,但大家不知道的是,这次起义实际是土邦暗地里支持,才会搞得声势这么大,起义军甚至一度帮助莫卧儿帝国后裔复国。\r\n\r\n英国在付出巨大代价后才成功镇压起义,由于成本太高,英国也不敢触碰土邦核心利益, 1858 年颁布法律,宣布不再兼并土邦,改跟土邦王公建立合作关系。\r\n\r\n印度是英国海外藩邦里最重要的一支,英国一直在印度这里摸索治理藩邦的最好方式,天天研究如何获取利润,但又不要承担责任。\r\n\r\n1770 年英国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强迫孟加拉农民由粮食改种罂粟,结果遇到天灾,之后五年活生生饿死了 1000\r\n万孟加拉人,比对爱尔兰还狠,不过因为有当地政权背锅,搞包税人制度的英国人,并没有成为直接攻击对象。\r\n\r\n印度是英国最肥美的殖民地, 19 世纪末,英国在印度地区年收入高达 4400\r\n万英镑,按当时汇率,其一年半的收入,就等同于辛丑条约的赔款,把英国人吃得一脸肥膘。\r\n\r\n我在《英国的逻辑》里,讲过伦敦城之富裕繁华,作为英国首都,就是用全球人民的民脂民膏,几百年一点点堆积他们的歌剧院、体育馆、画廊、博物馆的。\r\n\r\n英国能够在全球开开心心赚钱两百年,是他们摸索和总结理藩术的结果,真正做到了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r\n\r\n在制衡欧陆方面,英国也是花小钱办大事。\r\n\r\n英法百年战争后,英国退出欧洲大陆,从此专注于破坏欧陆,不让欧陆出现统一大国。\r\n\r\n英国不想欧陆统一,其实还是为了经济利益,因为统一的欧洲大国,将会对英国的海外贸易形成竞争,破坏英国的生命线。而且欧洲越分裂,就越不会形成统一的内部市场,英国的工业品就不会遇到强大的贸易壁垒,可以轻易卖到欧洲各国。\r\n\r\n搞欧陆是要搞的,重点的是怎么省钱搞,还要搞出效果。\r\n\r\n英国鬼精鬼精,欧陆风云第一回合削弱哈布斯堡王朝,是法国出力出人头,西挑西班牙东挑神罗,英国在一旁助威呐喊。\r\n\r\n第二回合削弱法国,是普鲁士跟个亡命之徒一样,跟法奥俄三国打对攻,打出腓帝在欧洲一世威名,打得普鲁士差点灭国,而英国却在海外疯狂抢法国殖民地,大部分时间只给腓帝每年\r\n67 万英镑经济支持。\r\n\r\n第三回合带头组织第七次反法同盟,削弱触底反抗的法国和新话事人拿破仑,将法国彻底摁死。英国摁拿破仑倒是老老实实出工出力,拿破仑太逆天,把英国搞出一身汗。\r\n\r\n第四回合在 18-19\r\n世纪满世界削弱飞速崛起的俄国,在西边联合法国和奥斯曼跟俄国决战克里米亚,在东边扶持满清对抗俄国失败后,终于扶持日本顶住了俄国在东亚的扩张。\r\n\r\n我们的另一个主角日本,写到这才出场,不过没关系,日本没有英国重要,日本是英国岛国战略的延伸,他们的故事不复杂,几句话就可以讲清楚。\r\n\r\n第五回合是发现德国崛起,又有统一欧陆的样子,便连续在一战二战削德国,把法国年青人打得几乎死绝,打出接近 60%\r\n的战死率,死人死到直接举白旗;一战二战又把俄国人阳光明媚的 5 亿人口计划,打到今天也只有 1.46\r\n亿人口,使俄国彻底无望大国竞争,打出了俄国人的国难。\r\n\r\n也顺便送出了一个强大的美国和日本。\r\n\r\n英国就是整个欧洲的一根刺,他们一直在用最低成本,搞乱整个欧陆,哪里强大扎哪里,把整个欧陆搅得鸡犬不宁。\r\n\r\n写到这里时,大家应该 都不记得本文重点了吧。\r\n\r\n来,我们重读一遍:\r\n\r\n** 英国必须在保证主岛不受威胁和损害的情况下,通过尽量减少损耗的方式进行理藩,用最小的成本将全球利益最大化,并制衡欧陆,还能不执着于一城一地的得失。\r\n** ** **\r\n\r\n前面我们花了大量篇幅,讲了英国跟爱尔兰、印度、法国、德国、俄国之间的故事,基本将这一句话讲明白了。\r\n\r\n只有那一句“不执着于一城一地的得失”,还需要解释一下。\r\n\r\n英国从 1902 年布尔战争结束后开始衰落,战争让英国伤亡病故约 4.5 万人,损了 2.5 亿英镑,要知道辛丑条约赔款只相当于当时 7000\r\n万英镑,几年后造一艘战列舰,才 178 万英镑。\r\n\r\n紧接着打完一战,英国就颓了,前面说过,三分之一的国家财富没了、 300 万青壮年伤亡、 75% 的商船被摧毁,每年 2.3 亿英镑贸易顺差变成\r\n1.28 亿贸易逆差,还欠下美国 8.5 亿英镑国债。\r\n\r\n正是为了还这些国债,英国开始向各海外殖民地征收苛捐杂税和滥发纸币,政治经济就是一门对冲学,追加义务就要下放权利,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这种自治领,趁机要求给予更多自治权限,而印度,则走出了非暴力不合作的甘地。\r\n\r\n印度会出甘地,并不是甘地的斗争手段多么有效,也不是甘地天降伟人不可逆转,其实英国人真想玩死甘地,那是分分钟的事,随便安排一场意外,甘地在早期就结束了。\r\n\r\n印度出甘地的真正原因,是当时印度有玩暴力反抗英国的钱德拉· 鲍斯,和不玩暴力只跪求主子退场的甘地和尼赫鲁,鲍斯曾在 1934\r\n年写过一本《印度的斗争》,认为非暴力不合作一定失败,印度独立必须依靠暴力斗争才可以。\r\n\r\n![](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png/yBOn56GI6nk0h3vwUhXhccxTGnZHtkPaCBYjIFPV5BTwLuPU0OzXHGOCJ55djKwyAT6vCicUJ2yibKLGEgoRVkZQ/640?wx_fmt=png&from=appmsg)\r\n\r\n1939 年,已当选国大党党主席的鲍斯,要求国大党号召全国人民跟英国人拼了,第一个站出来反对鲍斯的,居然是甘地和尼赫鲁,国大党元老中 15\r\n名重要人物,有 12 人在甘地与尼赫鲁影响下辞职,鲍斯只能于 1939 年 4 月辞职,被迫出走后自建新组织。\r\n\r\n所以甘地是什么?甘地就是英国人的防洪堤,是甘地让英国人减少了天量的损失,不用面临一场狂风暴雨般的暴力革命,可以从容不迫地从印度抽身。\r\n\r\n甘地能有现在的历史地位,是英国人选择了甘地才造成的结果,并不是甘地自己创造的。\r\n\r\n英国一战后国力江河日下,已经无力再理藩海外,这时候殖民地必须放手,英国人着重实际利益,也没打算死守一城一地,心里头早有准备,开始陆续签分手合约。\r\n\r\n这里头印度最难放手,英国人在这里罪孽最深,稍微控制不好,就有翻车的可能,而甘地,是让他们以最低成本,安全退出印度的最好中间人。\r\n\r\n英国人喜欢甘地,是因为他挡住了英印之间的血海深仇,使他们全球殖民体系安稳软着陆,英国人能不流血地退让城池,能在伦敦的下午三点继续喝他们的下午茶,能在晚上七点摇着扇子观赏歌剧,是因为他们的退出成本足够低。\r\n\r\n** 伍 ** ** **\r\n\r\n最后,我们花一点时间,来聊聊日本。\r\n\r\n作为欧亚大陆东西两端的两个岛国,英国自英法百年战争结束后,就一直有自己的欧陆战略,而身处东端的日本,却一直没有。\r\n\r\n英国有,是因为英国本土离欧陆太近,英吉利海峡最窄处仅 20.7 公里,而且一上岸就是欧洲最重要的法国。\r\n\r\n![](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png/yBOn56GI6nk0h3vwUhXhccxTGnZHtkPak08Zy9hSIs39sOFsLc0Mkibb9XycCqRSPaGrEg34icHyTQ0sKmlVZJRg/640?wx_fmt=png&from=appmsg)\r\n\r\n日本没有,是因为日本离朝鲜太远,朝鲜海峡最窄处 160 公里,而且一上岸只是东亚文明圈边缘地带的朝鲜半岛,无论走陆路还是走水路,离中国都非常非常远。\r\n\r\n![](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png/yBOn56GI6nk0h3vwUhXhccxTGnZHtkPa9lgJiaXYohwgH3lrQTudfcP04pZgMyx4dMzyniaX7pWNhAe2ibliawG0yg/640?wx_fmt=png&from=appmsg)\r\n\r\n所以英国人有事没事就盯着法国,生怕法国坐大,而日本人看都看不到中国,根本没心思多想,最多跟朝鲜人打来打去。\r\n\r\n而且日本就算离东亚近,也没办法制衡东亚,英国能制衡,是因为欧陆上除了有法国,还有德国、俄国,而东亚一中独大,难道想用朝鲜、越南、缅甸来制衡中国?\r\n\r\n日本人搞什么万世一系,那也是没办法,他们离东亚大陆太远了,只能关起 门\r\n来过日子。而日本岛就那么点大,随便打打就打完了,竞争对手打没了,那大家都别闹了,安安心心过日子吧。\r\n\r\n所以日本人的历史特稳定,每个人按照社会规则做好自己的工作,每个人的利益都分配得明明白白,偶尔才发生一次战国。\r\n\r\n中国人这边对日本有一个非常深的误会,就是以为日本那个天皇,一直是有实权的。\r\n\r\n其实不是,《左传》里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戎指战争、祀指祭祀,远古国家都是祭师集团负责祭祀,军政集团负责战争,日本那个天皇,其实是祭师头头,是负责祀的,并不是中国人理解的“皇帝”这个角色,皇帝什么都管,天皇自古就是祭师。\r\n\r\n再浅显点说,日本天皇,一直就是个跳大神的,是女巫、是宗教领袖。\r\n\r\n很多国家在进化过程中,祭师阶层 都 变成处级干部了,但日本因为孤悬海外,发展跟不上大陆,总留着一些远古部落文明的尾巴,这个天皇就莫名其妙留下来了,\r\n早些年 大半还是女性担任,国家由军政集团管理,天皇被神秘化,平时也不管事。\r\n\r\n天皇能掌实权,是倒幕运动的结果,是倒幕分子,利用天皇的权威来给自己的统治合法化,但又防着天皇,让天皇继续远离政治中心。\r\n\r\n但近代大力宣传天皇权威,使天皇深入日本人心,年轻人真愿意为天皇卖命,到裕仁天皇时,元老们已逐渐不能控制天皇过问权力,便结成同盟,一起治理日本。\r\n\r\n英国人制衡欧陆战略,这时候刚好进行到第四回合,主要满世界掐俄国,眼看俄国侵入东亚,就要找着出海口,英国人急了,在太平天国战乱后扶持满清,可惜满清不争气,怎么都打不过俄国,李鸿章还跟俄国约了密约,英国人便一咬牙转头支持日本,让日本通过日俄战争,将俄国人打退回东北深处。\r\n\r\n日本天皇的实权在这个过程中坐稳,更重要的,是日本也从此真正走向工业化。\r\n\r\n日本这时也没得选,在古代,地理隔绝保证日本万年不变,再猛的蒙古军队跨越海峡时也得喂鱼,但是到了近代,有了飞机和轮船,地缘安全已经粉碎,太平洋都保不了日本的平安,日本周边的沙俄、满清、朝鲜,任何一个提前工业化,都可以击碎日本。\r\n\r\n日本已形成自己的文化,如果日本不抢先工业化,那等待它的,可能就是跟爱尔兰差不多的命运。\r\n\r\n借助英美的力量,在亚洲抢先完成工业化之后,日本几千年来,第一次有了选择,他可以决定,对亚洲其他国家是选择王道还是霸道。\r\n\r\n从明治维新开始,这两种战略就争论不休,王道派认为,应该在完成工业化之后,再带着中国跟朝鲜一起工业化,一起将西方殖民者赶出东亚,日本从此做东亚领头羊。\r\n\r\n另一 波\r\n日本人选择霸道,认为中国跟朝鲜都是劣等民族,谁有兴趣带他们共同富裕?咱们学习欧洲人,殖民中国跟朝鲜就好了,我们有先进武器,不听话的统统砍死,日本从此做东亚领头羊。\r\n\r\n站在 2023 年回望历史,我们都知道,日本人后来做出了怎样的选择。\r\n\r\n从此 成 为了中国和朝鲜,不死不休的历史敌人。\r\n\r\n抢先完成工业化的日本,跨越了地理的障碍,还有了机会,第一次制衡东亚大陆。\r\n\r\n在民国时,日本参与皖系与奉系势力,跟英美法等国代理人博弈。\r\n\r\n在苏联解体后,西方社会认为下一个解体的就是中国,部分日本人蠢蠢欲动,中岛岭雄 1993 年公开提出 12 国论,认为中国将瓦解成 12\r\n个小国家,日本人的小走狗,台湾人王世榕和李登辉则追随抛出七块论,都希望中国早日分裂,日本和西方列强,再次以代理人的方式控制中国。\r\n\r\n然而,他们都彻底失败了。\r\n\r\n日本这样一个孤悬海外的岛国,因为欧亚大陆另一个岛国的全球布局,以及意外爆发的朝鲜战争,从明治维新到 1990\r\n年代,曾经有一次千年难有的历史机遇,可以帮助其他东亚国家共同进步,也有机会获得其他东亚国家的尊重。\r\n\r\n但很可惜,日本人没有选择这条道路,他们选择了旅顺和南京的尸山血海,选择了成为工业恶魔。\r\n\r\n** 陆 ** ** **\r\n\r\n摊开欧亚大陆地图,我们会看到日本和英国,像两个小耳朵一样,分布在欧亚大陆两端。\r\n\r\n由于有特殊的地理优势,两个岛国都先后有机会,对忙于内乱的周边大陆进行制衡,甚至有机会经略全球。\r\n\r\n英国经过反复考量,觉得自己本体有限,便以最小成本,只对全球进行掠夺,一旦发现苗头不对,马上退出全球理藩,保证主岛利益第一,绝不拖泥带水,使英国现在还能跟原殖民地和平相处,谈笑风生。\r\n\r\n日本经过反复考量,觉得自己本体还可以,便投入大量成本,对东亚展开血腥侵略,发现反抗苗头也不回头,为了抢资源,最后跟白人也彻底翻脸,虽然靠着美苏争霸挺了过来,但绝不认错的恶劣态度,使他们成为东亚人人厌恶的民族。\r\n\r\n两个岛国选择不同的战略,还是跟他们离大陆的远近有关系。\r\n\r\n英国挨法国太近,经常有来有往,知道自己深浅,该进时进,该收时收。\r\n\r\n而日本离东亚大陆太远,保留了太多类似天皇这种远古文化,面对先进的大陆文化,搞得又自卑、又扭捏、又神秘,还拿腔拿调、装模作样,搞得今天还到处是各种仙人。\r\n\r\n日本文化太低级,无法兼容中国文化,不自量力想要灭绝中华文明, 反而遭 到强大的历史反弹。\r\n\r\n日本有一个巨大的地缘劣势,他们并不在世界主航道上,一旦不能成为美国扼制中俄的桥头堡,他们就有可能被美国抛弃,而跟日本有深海血仇的中国,也没道理来拉他一把。\r\n\r\n当日本的工业逐步衰退,这个巨大的劣势就会越显越深,发展上限就遭到其他国家压制。\r\n\r\n曾经在工业化上遥遥领先的日本,目前已经在液晶、光伏、半导体、手机、电动汽车领域败退,后面工业日渐式微,中国不断复兴影响美日格局,其地理劣势将越发明显。\r\n\r\n地理即命运,英国与日本的人生,他们的辉煌和衰落,那不过都是历史,早早就写完的草稿。\r\n\r\n \r\n\r\n\\-------------------------------------------\r\n\r\n** ↓点击购买卢克文新书《风云录2023》↓ **\r\n\r\n\\----------------------------------------------\r\n\r\n \r\n\r\n在我的知识星球,能看到\r\n\r\n \r\n \r\n \r\n \r\n\r\n每日时政深度点评,了解国家大事,看透国际风云变幻\r\n\r\n财经股评,从宏观视角读懂股市变化本质,掌握市场规律\r\n\r\n \r\n\r\n分享我的观点和见解\r\n\r\n \r\n\r\n2019年,从《文在寅的复仇》,有几百万读者关注我们,我在文章里带大家解析了当今国际局势和中国的崛起之路。\r\n\r\n如今,有38000+读者加入我的星球,重新开始认识世界的逻辑和本质规律。\r\n\r\n![](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yBOn56GI6nmDFF6C8jsHX40QK8gO2zicCjKJU2pJSbMQHl2AaNWQiavDVMeI4C73TwHHye1bRGJE78INyib7ZZm7Q/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r\n扫码加入\r\n![](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yBOn56GI6nmDFF6C8jsHX40QK8gO2zicCov05c1xZGWw0j2lup8b56Mr4SRricJPZWLmzNnyVWmvZX1tTOUwo99A/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r\n38000+人都在卢克文工作室 看国际风云诡谲,时事变幻\r\n\r\n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n\r\n修改于\r\n\r\n微信扫一扫 \r\n关注该公众号\r\n\r\n\r\n\r\n\r\n\r\n****\r\n\r\n\r\n\r\n****\r\n\r\n\r\n\r\n× 分析\r\n\r\n 收藏\r\n\r\n","Timestamp":1701187200000,"PublicKey":"02F9FA5CABC0E6E2FD58E59E67EB3F36EBD92CA70D041278269158EE7670C97F04","Signature":"3045022100A3644A5AF5773B7AE9A301034327380A4C89D3B2F9499B0F9B2F111CDA1E990802206759D3EFF3B79A8520FBB62EFC8C48C5E535447C5BBA0A4F1B03ADFE3099AC1F"}
ox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