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jectType":101,"Sequence":1510,"PreHash":"7E4A96C4AC0120219A0BE1886628E557","Content":"![cover_image](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jnDIM6gq2cVehxb2QRoyDYYiaaDpbDNLETawhYtAywEvubVfGn5Q5y1TdXDgeCMcbrvue9bPqPbHVuhUsnv7UuA/0?wx_fmt=jpeg)\r\n\r\n# 齐燕:教育责任向家庭转移,家庭能否承担起来?\r\n\r\n[ 底线思维 ](javascript:void\\(0\\);)\r\n\r\n__ _ _ _ _\r\n\r\n【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齐燕】\r\n\r\n近日有网友发微博称,江西吉安一学校几名家长因未批改作业,被老师在家长群里点名批评:“昨晚赚了几百万?”“你这样将来你的孩子和你一样可悲!”\r\n\r\n聊天截图放到网上后引发了关于“作业该由谁来批改”的热烈讨论。教师和家长都出来发声,不少家长对于家庭作业苦不堪言,认为教师在把教育责任推给家长,不负责任;另一方面,教师感到自己工作辛苦不已,十分委屈。\r\n\r\n![](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Vehxb2QRoyDYYiaaDpbDNLELqmIVHkG9UjnvjMFqpDwB5ITF3dFVsyZKgA3lgd3wRPIYT4Qibsic2Pw/640?wx_fmt=jpeg)\r\n\r\n实际上,据媒体报道,我国已有至少七省市的教育部门发文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老师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不能让家长批改作业,在作业上签字,并明确批改作业是教师的事。可见现实中叫家长代劳改作业已是普遍现象。\r\n\r\n**老师、家长各有苦衷**\r\n\r\n在当下大多数成年人的记忆里,自己读中小学时的作业是由老师来批改的,为什么现在这任务轮由家长完成?笔者在经过一番调研后,总结出以下几方面原因。\r\n\r\n**首先** ,教育部门要求减轻学校课业负担和家长看重学生学习结果之间的矛盾,导致教师让家长参与到学生作业布置和检查中来。\r\n\r\n教育部和各地教育部门已连续多年下达“减负令”,要求各地学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控制作业量和作业时间。如厦门市在2013年印发的《厦门市教育局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若干规定》中,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每天作业量控制在1小时以内,初中学生每天作业量控制在1.5小时以内。\r\n\r\n严格要求下,教师不敢给学生布置很多作业,否则就可能被检查发现而面临问责,或者是成为把柄被人举报。但是学生每天学习完新的知识点以后,需要通过做练习巩固,否则基础打不好,考试没考好,家长又会认为教师没把学生教好,向学校举报要求更换老师。于是,教师便采取由家长给学生布置、检查作业的方式——教师提出作业建议,由家长指导学生完成,如让学生默写今天新学的生字和单词,给学生出几道数学题,复习刚学过的公式,等等。\r\n\r\n**其次** ,教育城镇化带来的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导致教师的工作量增大,也不得不将一部分作业交由家长来检查。\r\n\r\n当前农村学生不断涌入城区读书,城区在短时间内无法建立很多学校接收这些学生,只能扩大班级容量,导致一个班有六七十名甚至更多。而一个小学任课教师,一般最少教两个班,特别是语数英教师,每天都会上课、给学生留作业,那么教师每天就要批改100多名学生的作业。为减轻工作量,会有一些教师将批改作业的部分工作转移给家长。\r\n\r\n![](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Vehxb2QRoyDYYiaaDpbDNLEm1icWOoUxBLvyHHv9M41VgvevRR1MHiafDoeia0OwiaX9duornYstzgvAg/640?wx_fmt=jpeg)\r\n\r\n资料图来源:网络\r\n\r\n**再次** ,当前众多非教学工作挤占了教师的精力,使得教师倾向于将批改作业交给家长去做。\r\n\r\n教师非教学工作主要是为各种检查准备各种材料。学校除了受到教育条线管理部门的监督,还会受到安全、卫生、消防、药监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学校一般将准备各种迎检的文字材料工作分到各个教师头上,因此教师除了完成基本教学任务之外,还要花大量时间写作各种材料。在中部某省的乡镇小学调研时,有教师反映自己2/3的工作精力用于准备各种迎检材料。\r\n\r\n**此外**\r\n,当前幼儿园和小学阶段,都在推行素质教育,创建特色学校,一方面学校会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内容也会相应增加,学校会给学生布置不少亲子作业,如让幼儿园学生做手抄报,小学生做手工,并在课堂上用PPT展示。学校开展活动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创建学校特色,一方面是把这些作业变成家长参与的亲子作业,增加家长和孩子的互动。越是城市的学校,学校课程越丰富,活动开展越多,家长需要参与的也越多。\r\n\r\n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当一部分教育责任向家庭转移之后,城市中产阶层及以下阶层在承担家庭教育责任时非常吃力,因此我们会在网上看到不少吐槽辅导孩子作业“心酸”感受的段子。\r\n\r\n城市的中产阶层,大部分是工薪族,可能身上还背着房贷车贷,白天上班,晚上回家还要陪孩子写作业,这些父母感到自己完全没有休息时间,痛苦不已。若是文化水平不够,或是没有时间辅导孩子,就购买市场教育资源,由培训机构教师指导孩子做作业,当前县城和地级市培训机构的大量兴起就有这一方面的原因。\r\n\r\n对于城市下层和农村的家庭来说,父母文化水平不高,既没有能力给孩子辅导作业,又缺乏经济条件为孩子购买市场化的教育资源,根本就无力承担起家庭在学习上的教育责任。当学校要求家长检查作业时,家长囿于文化水平限制,学生作业中的很多错误家长可能检查不出来。这在小学高年级表现得很明显。\r\n\r\n笔者在西部某省乡镇调研时,一位村长让笔者看孩子的班级群,教师就在里面指出多位家长没有发现学生作业中的错误,而接受笔者访谈的那位家长说,现在知识更新快,自己小学毕业的文化水平最多能给孩子辅导到二年级,再往上自己就辅导不了了。其实在调研中发现不少初中文化水平的家长在孩子三年级以后也很难辅导作业了。\r\n\r\n![](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Vehxb2QRoyDYYiaaDpbDNLEs2dRGwEGEKYWXQpjLEK6kWEibStGJEFEGEDfJVCaHBLD2PxAREPicoibQ/640?wx_fmt=jpeg)\r\n\r\n资料图来源:视觉中国\r\n\r\n因此不论是城市中产阶层,还是城市下层和农村家庭,在承担家庭教育责任时,要么是勉强承担,力不从心,要么是无法承担,于是就出现了家长们抱怨作业太多,学生作业做不完的现象。当家长的抱怨和不满被教育部门注意到之后,可能又会出台“减负令”,于是又会陷入教育部门要求学校严格控制作业量,而家长又要求学习成绩,老师不得不让家长给学生布置、检查作业这样一种怪圈中去。\r\n\r\n为解决上述问题,关键还是应该加强学校教育。具体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r\n\r\n一是给与学校在教育上的主体性,让教师根据教学规律进行教学安排和作业布置,保证学生既能掌握所学,也能有充足的时间休息和娱乐。\r\n\r\n二是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应该给学校进行松绑,减少不必要的检查,检查中更加重视工作实质完成情况,而不是文字材料写作情况,让学校和教师能够有更多精力投入学校管理和教学工作。\r\n\r\n三是提高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逐步解决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教师教授的学生减少,才能有精力去关注学生和检查学生作业。\r\n\r\n四是学校自身要保持主体性,开展活动以促进学生素质提升为前提,以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和教学积极性为前提,减少不必要的特色创建活动。\r\n\r\n**家校微信群的利与弊**\r\n\r\n在这起家校冲突中,有一事物可能因自然而然地普及,而被大家所忽视,但它的存在也将为学校教育带来新的问题——那就是微信群。\r\n\r\n微信群现已普遍应用于家校沟通,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是客观上增加了家校沟通的负担,二是改变了家校互动、家长之间互动的方式,并对教师和家长的沟通能力提出了要求。\r\n\r\n微信增加家校沟通负担是家校沟通的便捷性带来的客观结果。在使用校讯通、家校通、短信、电话等传统沟通方式时,家长和教师都会考虑到时间限制,不会在休息时间向对方发送信息或打电话,而且为了不影响对方工作,发送信息或打电话都要捡重点说。所以一般是有重要的事情,家长或教师才会和对方沟通,也因此过滤掉了很多不必要的事情。\r\n\r\n在微信群这一新的沟通方式下,信息接收方是通过登录软件查看信息,所以发送信息的人就减少了“我这样做是否会影响到别人休息或工作”的心理负担,会习惯于随时利用微信发送信息,结果对教师和家长来说交流时间分散化。\r\n\r\n如教师可能会随时在群里发布学生的动态或发布信息,家长发现自己要随时关注群动态,有压力。家长也可以随时在群里发言,或随时私信老师,教师要经常以一对多的方式和家长沟通,教师也会感到自己的沟通压力增大,时间和精力碎片化;当家长半夜给教师发微信要求教师多关注自家孩子时,可能会令已在沟通中筋疲力尽的教师委屈和不满,以至于做出拉黑家长微信的极端行为。\r\n\r\n![](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Vehxb2QRoyDYYiaaDpbDNLEiaLql5Czic7AnXiaicu6olEWlUria74MP1rCpDL9PEwOxMVCcYNY3sYMMlg/640?wx_fmt=jpeg)\r\n\r\n微信群对家校互动、家长互动方式的变化主要是带来放大效应和从众效应。\r\n\r\n原来家长和教师沟通时,单线沟通,两者的交流方式和交流内容不会对其他人产生立刻的影响,两方沟通时的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但是在微信群这一公共平台上,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在群里的发言都具有了放大效应。\r\n\r\n若教师在群里公布学生考试成绩、批评某些学生,或者点名督促家长要监督孩子写作业,那些孩子成绩差的家长、孩子被点名批评的家长及自己被点名的家长,会因为子女表现或自己没有做好而产生羞愧情绪,感到自己作为成年人的自尊受到了伤害。而家长在微信群里怼教师,和教师发生公开冲突,也让教师感到教师的自尊被伤害的程度比单线交流下要更大。\r\n\r\n因此,公共场合会将家长或教师受伤害的感受情绪放大,他们会进而做出自我保护,采取激烈的回应,如家长在群里怼教师,教师可能一气之下将家长踢出群;教师在群里批评家长,家长一气之下将聊天截图传到网上或是“爆料”给媒体。\r\n\r\n微信群带来互动上的从众效应源于人们的从众心理。一群人在公共场合中交流,人们出于真实的或是臆想的群体性压力,会改变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真实行为,因为担心自己做出异于他人的行为会遭受损失。\r\n\r\n在微信群中,家长们的行为也受到了从众心理的影响,这就是为什么教师发布一条信息,家长们在是否要排队回复上产生了压力,觉得没必要回,但是又担心不回信息会影响自己孩子在老师眼中的感受。而事实上,教师心里面并没有期待家长们清一色的排队回复,教师发布那条信息的目的只是让家长们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的状态。\r\n\r\n从众效应带来的影响还在于,可能会改变事件的性质,使得事情从私人性观点变成公共性观点,如那个父亲开豪车送孩子上学的例子。父亲开豪车本身是个体行为,但是在微信群里,教师一提出,家长们一附和,事情就变成了学校甚至社会对个人行为的约束,这样是否合适?\r\n\r\n**不同学校对微信群的不同态度**\r\n\r\n在调研中发现,不同地区对于微信群沟通的使用程度和使用效果存在差异。\r\n\r\n在乡村学校调研,发现乡村教师大多数不建立微信群,而倾向于使用校讯通、家校通、电话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教师通过校讯通、家校通等平台可以将学生成绩、学生动态、思想状况等等以短信形式发给家长,家长有问题一般通过打电话与教师沟通。\r\n\r\n乡村教师之所以回避使用微信群,是因为教师和家长对微信群的定位不同从而容易产生冲突。教师将微信群看作是发布通知、布置作业的平台,家长认为学生的学习是教师的责任,对于教师通过微信群督促家长监督孩子学习的行为不理解,在群里向教师提意见,其他家长起哄,产生了教师和家长间的公开冲突,极易引发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不愉快。\r\n\r\n![](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Vehxb2QRoyDYYiaaDpbDNLEbrX7IEfqj6zShqlNwE85IlxXyFibCNFxiajXUMgicGrPogbFWdROJ7waw/640?wx_fmt=jpeg)\r\n\r\n在城区学校,微信群的使用也存在差别。城区学校有两类,一类是大量城市本地学生读书的学校,一类是招收大量农村学生入学的学校。\r\n\r\n在大量城市本地学生读书的学校,学校和家长较早使用微信群这一沟通方式,家长也认为家庭在教育中有一定责任,经过了长期的磨合和调适后,双方都积累了沟通经验,教师不在群里发成绩,而是私下发给家长,家长有意见会私下和教师沟通,而不是直接在微信群中表达,双方都在群中给对方尊重,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比较顺畅。而且家长的维权意识也很强,教师不会在微信群中表现出支配性的权力,家校之间形成了权力的制衡和权利义务的平衡。\r\n\r\n在接收大量农村学生的学校,这些学生的父母,有的在外务工,有的刚刚在城里买房。这些家庭虽然把孩子送到城区学校读书,但家长在之前并没有使用微信群进行家校沟通的经验,教师和家长没有就微信群使用进行磨合,微信群反而容易成为引发矛盾的地方。\r\n\r\n一是家长将微信群作为向教师提意见的平台,容易在群里和教师产生公开冲突;另一方面不少家长在外务工,对孩子情况并不十分了解,对于微信群发布的消息片面解读,产生误会,并与教师产生矛盾。\r\n\r\n在中部某省县城调研时发现,当地不少进城读书学生由爷爷奶奶陪读,或是放在亲戚家,爷爷奶奶指导不了孩子做作业,亲戚也不敢严格管教,学生作业完不成,班主任在群里提醒家长监督学生学习,家长认为是学校作布置作业太多,与教师产生矛盾。\r\n\r\n良好的家校沟通才能充分发挥家庭和学校在教育上的各自优势,形成家校互补,帮助学生成长。微信群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的沟通方式,成为家校沟通的一个媒介,是必然的趋势。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多加强私下沟通,在外务工的家长要主动与孩子打电话询问孩子近况,积极主动与班主任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和思想状态,对孩子有全面的了解,减少在家校沟通中的误会。\r\n\r\n教师和家长在微信群中交流时也应该考虑到对方感受,提高沟通能力。微信群用来发布事关学生的重要信息和学校通知,不发布无关信息。家长在微信群中要放下从众心理的负担,不用担心回复不必要的信息会给孩子带来不利影响;也要考虑到教师的感受,有意见与教师私下沟通,维护教师在公共场合的教育权威。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在微信群是公共性身份,具有引导性作用,注意在微信群中的言行,并尽量在群中发布正面信息,关于少数学生的负面信息尽量与家长一对一沟通。\r\n\r\n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n\r\n![](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Ud4nbAHC7Yg2Rsxg3xib8HvoicD35h2ptUPezibXUxxicCDmRrJjm7qKpibxPOUBFO61h4V59VVicnias0A/640?wx_fmt=jpeg)\r\n\r\n \r\n\r\n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n\r\n微信扫一扫 \r\n关注该公众号\r\n\r\n\r\n\r\n\r\n\r\n****\r\n\r\n\r\n\r\n****\r\n\r\n\r\n\r\n× 分析\r\n\r\n: , , , , , , , , , ,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r\n分享 留言 收藏\r\n\r\n","Timestamp":1539878400000,"PublicKey":"025BB998F9094380ADAEE18FE09936970A0D80EB4AC0A750302305B6362D0F656B","Signature":"3045022100948A641BA2C25CAE59CFA296FA481258D71D2196F2ABBE33621B58E9B7F762DF02206B39DB8BCE2DD495E2C15E6F4D1AAB9110187BA156201B3C00719C77682C35B3"}
ox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