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帖子
账号
关于
{"ObjectType":101,"Sequence":48,"PreHash":"82DC3A184D94A53D980A6FBBF2A00410","Content":"# 学医从娃娃抓起,能解决医闹问题么?(修正版)\r\n\r\n邓铂鋆 [ 新潮沉思录 ](javascript:void\\(0\\);)\r\n\r\n__ _ _ _ _\r\n\r\n![](http://mmbiz.qpic.cn/mmbiz_png/8T2WTyz6Xy0snfcJbqYvvl53xV1wzn8oZSl3kV7MP7xicH7X99aluFHkChPRbLksyJnG9waDcJmmzDkXopibYZ8Q/0?wx_fmt=gif) \r\n\r\n \r\n\r\n上期文章发布的时候小编手残,无视了D总辛辛苦苦修改好的完稿,顺手把草稿发了出去。为了对得起D总的辛勤劳动成果,特重新发布修正版。\r\n\r\n** \r\n**\r\n\r\n** ▽ **\r\n\r\n** \r\n**\r\n\r\n最近,笔者在知乎看见了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可否在小学/中学开设初级医疗课程,教育孩子基本常识,进而影响父母,从而缓解医患纠纷、杜绝医闹?\r\n\r\n提问者说,面对谣言和各种挑拨离间,抗衡的手段在于科普,开设课程是一种有力宣传。在小学思想品德、自然、劳动课或者中学的化学,生物或者政治课本里,加几个课时回答一下经常被提及的医患问题;或者像火灾地震科普那样开展几次讲座,这样是否可以缓解乃中解决医患矛盾呢?\r\n\r\n这个提议确实很有想像力。然而,医患矛盾的复杂性在于,医疗是一桩与生老病死的客观规律抗衡的事业。虽然有时能治愈疾病,但是人总归是要死的,与这个大的运动趋势抗衡,人的力量总是不尽如意。很多时候,商品经济社会给人的印象,是医疗就和其他的产品与服务一样,病人付出金钱,就应该得到治愈、好转的效果。过高的心理预期、把复杂的疾病变化简单化,很多时候是医患纠纷的诱因。但是,我们很难将这样的常识过早的带给心理稚嫩的孩子。\r\n\r\n![](http://mmbiz.qpic.cn/mmbiz_png/8T2WTyz6Xy2rMlpqSnfibmoo00uiaouRlFIVaic1tpo2YR6hFBmShrVawS07feyoFW33Qdc7L4Xl8oiaV3ibYfKwbSQ/0?wx_fmt=png)\r\n\r\n \r\n\r\n以上截图来自日本电视剧《Doctors》。\r\n\r\n第一个现代社会应知的医疗常识:很遗憾,目前我们的医疗只是为病人提供一个概率,站在分子一边还是站在分母一边,看命。\r\n\r\n造成这个现状的原因,是现代医学的幼稚。如今,工程师想要设计一座大桥,他有足够的公式和理论,应付自己面对的一切问题,他不必基于人类文明蒙昧时代的世界观,为了工程摇摇司南、烧个乌龟壳之类。但是医生治病,理论体系却总不能包圆一切,以至于“试错法”在临床中广泛使用,成功治愈的疾病在诊疗活动中因为试错伴随着一次次可容忍的误诊。由于现代科学的局限,英国的老佛爷伊丽莎白女王把现代科学从未承认的“顺势疗法”当成自己长寿的秘诀,我们国家也有许多类似的应用,盛产不利于团结的争议话题。\r\n\r\n![](http://mmbiz.qpic.cn/mmbiz_jpg/8T2WTyz6Xy3xE0bibw7vWBaScmz51MceWxD5ah3PgJdZKZMiaDBibfib9fiakZXaV3WEtia6X1zXD3kzGc3ic05QwiaJGA/0?wx_fmt=jpeg) \r\n\r\n \r\n\r\n其他有伤年轻心灵的常识还有:\r\n\r\n社区的医生怎么看都不如大医院的医生值得信赖。其实他们只要做好常见病的诊治,知道哪些寻常表现是必须转院到大医院的征兆并帮病人转院,能够为进入康复阶段和慢性病阶段的病人按时开药,发现病人病情变化及时安排转院,并且一直唠叨适度运动科学饮食禁烟限酒减盐减油保证睡眠……即可。至于没被及时发现病情特殊的人,认倒霉。\r\n\r\n人们对医疗需求的追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但是越好的医疗越要多花钱。国家和个人在决定医疗政策与治疗方案的时候,都要考虑卫生经济学。卫生部末代部长陈竺有言:“我们不可能把钱用到那些实际上治不太好的病上,比如有的癌症到了中末期,即使做移植,对健康的效益还是很低的。”个人的选择就不展开了,大家其实都懂的。\r\n\r\n![](http://mmbiz.qpic.cn/mmbiz_jpg/8T2WTyz6Xy2rMlpqSnfibmoo00uiaouRlFm4YZjE7EcmrQ3sZEweGsdlUj6f6m8kXqxibVtyWmCiaW3XxqbuBUNEpQ/0?wx_fmt=jpeg)\r\n\r\n \r\n\r\n没有治疗意义的病,决定治疗方案时应该充分考虑经济承受能力是不是能接受人财两空。现在的人把阶层上上下下看的这么重,耽误了几代人的社会位置,病人闭不上眼啊,很多老人为了晚辈的幸福主动弃疗。不考虑经济问题,有的病坚持治下去,病人也很痛苦。当然,不是说不治,是采取姑息疗法,以生存质量而不是片面延寿为重。\r\n\r\n医疗成本取决于对死亡的承受能力。每天因为头痛来诊和病人,没几个是要命的病。但是为了避免死亡,他们都要支付CT甚至MRI的检查费。要是社会对漏诊、误诊的容忍率高一些,医疗费能降低不少。现在一些人一说医疗费用上涨过快,就拿几十年前的标准比。如果医疗水平也降到几十年前,花钱能少一多半。三十年前的人均寿命是70岁,足够保证社会稳定的劳动者保全劳动能力到退休,完成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劳动力再生产。但是现在人觉得活到80岁还不够,那就多付钱吧。\r\n\r\n![](http://mmbiz.qpic.cn/mmbiz_jpg/8T2WTyz6Xy2rMlpqSnfibmoo00uiaouRlFySB9PHMv7xnPYgqC2ibW3ibbocNUOG6TDXx7dSItDdCC9vc2OX5cVnwg/0?wx_fmt=jpeg)\r\n\r\n \r\n\r\n弃老一直是存在。很多农村的老人生病,家属反复询问病情预后,得知有治不好的可能性,一家人就哭着带病人回家了,去医院是给领居看的。大城市里体面的白领,考虑到自己在城市中的生计,远方甚至离的并不太远的长辈的健康总是要放在工作、放在自己现在的家族和孩子之后。在网上问来问去,寄回一点功效莫须有,甚至是功效脑白金化——脑白金的主要功能是告诉大家“我有孝心”——的东西,就算尽心了。敬老一直被宣传,因为这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价值观。人往前走的艰辛,老人往往就被视作包袱。现代的养老体系,其实是我们这个年代的弃老山。人们需要把老人留在那里,自己享受不受打扰的美好年华。\r\n\r\n但是,医疗纠纷并不是具备上述常识能解决的。医疗纠纷上升到医闹事件,主要与“依闹分配”有关。解决医闹问题,靠中小学老师传授常识,比不了“以法为教,以吏为师”。\r\n\r\n \r\n\r\n作者简介\r\n\r\n** 邓铂鋆 ** / **** 临时工SY猿 ** ** ** ** ** **\r\n\r\n** \r\n**\r\n\r\n国立米库大学(副部级)后勤集团教育超市山水沟卫生学校分店第三支店临时工收银员\r\n\r\n \r\n\r\n \r\n\r\n![](http://mmbiz.qpic.cn/mmbiz_png/8T2WTyz6Xy0snfcJbqYvvl53xV1wzn8o191EfwIuhwzXnVnEbYaujVYhTjm6wG3wmmMWKX6Lf850QIiaCjiakLNA/0?wx_fmt=gif) \r\n\r\n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n\r\n微信扫一扫 \r\n关注该公众号\r\n\r\n\r\n\r\n\r\n\r\n****\r\n\r\n\r\n\r\n****\r\n\r\n\r\n\r\n× 分析\r\n\r\n 收藏\r\n\r\n","Timestamp":1478188800000,"PublicKey":"0319773E4E75194DE9810E624C4B2B57BD976F8E62CF12ACC85909BABF216A6406","Signature":"3044022055EB6AEA25C00ADAC809CB55E4863DC1497F32381466304C68A2D9A72E2C15B702202AB2773839F90AAC98B688243D0B239F3DC91A63D2A238C0E5A9B1BFD7669D08"}

ox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