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帖子
账号
关于
{"ObjectType":101,"Sequence":10,"PreHash":"DEA101771F868516641D4DCB5E047E44","Content":"李书福:马化腾天天看我们的微信!腾讯的回应你安心吗\n\n2018-01-03 06:35:04 券商中国 陈冬生\n\n  “现在的人几乎是全部透明的”,2018年新年第一天,吉利控股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李书福隔空diss了马化腾,“我心里就想,马化腾肯定天天在看我们的微信,因为他都可以看的,随便看,这些问题非常大。”\n\n  对此,腾讯今天回应称,“这件事你还是不知道”,我没看,而且我都没有保存。\n\n  一位腾讯前员工对券商中国记者,腾讯的这份回应可以说没有正面回应,或者说是避重就轻。\n\n  他指出了三个问题,一是腾讯的回应和李书福的问题不是同一维度的问题;二是内容肯定是存储的,但不是想看就看;三是精准营销分析依据是朋友圈以及其他渠道。“这三个问题,可以看出来腾讯的回应是避重就轻了。”\n\n\n李书福:你天天看!\n\n  2018年第一天,在珠海举行的2018正和岛新年论坛上,吉利控股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李书福diss了马化腾。\n\n  李书福在主题为《企业家的新时代》论坛现场发表演讲时称,目前社会上依然存在着不少社会问题,其中一个就是个人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问题。\n\n  李书福表示,现在的人几乎是全部透明的,走在路上走到处是摄像头,开个车到处都是闪光灯,很亮,稍微一停他就啪啪啪地照,你坐在车里面几乎很难回避这个现实。\n\n  演讲中,李书福还谈及电话、微信的保密问题。“我心里就想,马化腾肯定天天在看我们的微信,因为他都可以看的,随便看,这些问题非常大。”\n\n  李书福说,“这个问题不解决,是(中国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一个软肋。”\n\n  李书福认为,面对这样的一个问题,他是比较苦恼的,因为很多商业上的秘密都被暴露在人眼前了。\n\n\n腾讯:我没有!我都不存!\n\n  今天上午,微信官方平台“微信派”发表声明称,不会去看用户的微信内容,微信不留存任何用户的聊天记录,聊天内容只存储在用户的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上。微信也不会将用户的任何聊天内容用于大数据分析。\n\n  今天上午10:19,腾讯公司公关总监张军也在其个人微博表示,微信不会留存任何用户的聊天记录,不会将用户的聊天内容用作大数据分析。\n\n  虽然微信官方回应:请大家放心,尊重用户隐私一直是微信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我们没有权限、也没有理由去“看你的微信”。但不可否认的是,微信作为覆盖人数最广的社交软件,其信息安全问题一直颇受关注。\n\n  业内指出端倪:微信没有正面回应\n\n  对于新年第一场diss,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马化腾肯定不会天天看,因为他肯定没时间。\n\n  那么腾讯的回应是不是实话?这一问题引发了网友的激烈讨论。\n\n  一个现实案例是2017年9月份,有上市公司在微信群讨论商品价格涉嫌违法行为,被罚款近1亿。\n\n  一位接近腾讯内部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腾讯的这份回应可以说没有正面回应,或者说是避重就轻。\n\n  他表示,腾讯声明针对的微信聊天内容,就是说,即时通讯的部分。但是李书福说的是微信,微信整个生态里面除了即时通信,还有朋友圈、文字图片、多媒体、微信公众号等等内容。他们可能说的内容不在同一个维度上,但是从技术的角度上来讲,大家能想象得到的,其实在技术上是可以实现的。\n\n  该业内人士举例称,微信有一个功能是聊天记录迁移,在聊天记录迁移的时候,肯定是需要有一个云存储,然后中转,从一台设备在迁移到另外一台设备。\n\n  他还补充,常说的微信朋友圈的广告为什么那么精准,其实是抓取了很多的信息,做了一个大数据的分析。分析的依据逻辑上是依靠用户在微信朋友圈发布的信息,包括图片、音乐、视频等相关的内容做的一个匹配。\n\n  记者看到一份,朋友圈广告后台人群定向选择中,选择条件包括了地域、年龄、性别、学历等8大类,上百个细分类别。\n\n  一位腾讯内部人士也表示,朋友圈的精准营销,是通过朋友圈以及其他渠道的信息来判断的,聊天信息不会作为大数据推广。\n\n  不过,前述接近腾讯内部的业内人士表示,技术上做数据的分析或者是对用户的分析,其实不需要知道谁是谁,只要知道某个用户或者没某类用户具备什么共同特征。做大数据分析根本不用关注背后用户到底是张三还是李四,只要知道比如这类用户关键词是什么,有什么样常用的习惯等等。涉及到很具体的,一般是协助公安机关或者是司法机关进行相关工作,才需要针对某个人的信息,聚焦到某个人。\n\n  一位从事网络安全工作的相关业内人士也表示,不是刑事案件或者涉及暴恐,他们是看不到用户的相关隐私信息。\n\n  值得注意的是,其实,李书福当天演讲的重点并不是diss腾讯,而是表达现在存在不少社会问题,除了个人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问题还有生态失衡、环境危机问题和个人健康和自身安全问题。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商业机会,以及作为汽车行业吉利的实践。\n\n\n网络“黑产”年产值超千亿\n\n  毫无疑问,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羊毛党、卡商等在灰色地带已经形成一条完整产业链。\n\n  和金融相关的“黑产”渗透于支付环节,比如银行卡盗刷;借贷环节,比如冒用身份信息骗贷、办信用卡、养卡、提额套现;消费环节,比如恶意“羊毛党”等。\n\n  Talking Data首席金融行业专家鲍忠铁介绍,目前国内网络“黑产”的直接从业者超过40万人;若计入网络“黑产”辅助性质的上下游人员,从业者超过160万人;“黑产”可利用的因倒卖、遗失等原因而游离在市场上的身份证,约1000万张;“三件套”、“四件套”(身份证、手机卡、银行卡、网银盾)市场倒卖报价,500元到1200元不等;“黑产”在2016年造成的银行卡欺诈同比增长率约40%;网络“黑产”年产值约1100亿元。\n\n  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有网络黑客通过监测互金平台的一些bug进行网络攻击、敲诈等。有同行曾被黑客盗取关键信息,进行了敲诈。\n\n  记者获取的一份《中国互联网地下产业链分析白皮书》中表示,中国互联网地下产业链发展到目前阶段,已经渗透到互联网行业几乎所有的细分行业中。\n\n  巨额的利润是网络黑产滋生和生存的土壤,业内人士认为,打击“网络黑产”,不是某一家企业或者某一个部门能够独立做到的,需要构建互联网安全新生态。如何构建互联网安全新生态,需要监管部门和互联网企业共同谋划。","Timestamp":1587108217690,"PublicKey":"02D2A1D6508FE0D6D6068984394817F664E1FDD72B61E765E88A6AEEDE5880D776","Signature":"3044022040AC5D3E254A08D62707699E601BC79C9447E25ECB034B1DA00333C7398F05A1022031D5071F5AEF219C6E3EC410FE11DD3997D8CA559287ABC708A2D1BD0E83FDB7"}

ox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