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jectType":101,"Sequence":3314,"PreHash":"919B3A62A7B60A4E28E44E7265639C13","Content":"![cover_image](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jnDIM6gq2cWaRfsg4K1p44y2Sp5TNN76ibhb9RTykqyeEYeXW3E2hZI6ibLAStNzvWXjCCwxNBaHledYqRdZIRAw/0?wx_fmt=jpeg)\r\n\r\n# 中国工业化跟日本仍有差距,但我在这里看到了飞越\r\n\r\n陈言 [ 底线思维 ](javascript:void\\(0\\);)\r\n\r\n__ _ _ _ _\r\n\r\n![](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V3fiaozrnfBJkrIeXgjOXvO8IrAST4l2xiaLC3iaZ1CibYNq9Aq7CWdLdNyJly3aS1AC6awKMTI0fhOg/640?wx_fmt=jpeg) \r\n \r\n文/ 陈言 \r\n \r\n日本企业(中国)研究院执行院长 \r\n \r\n又去了上海,又看了在那里举办的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下文简称工博会)。\r\n今年工博会已进行到第22届,举办时间为9月15日至19日。1999年召开首届工博会时,笔者尚在日本,无缘参观,但那时去中国及日本的工厂做调查,是笔者在国外大学任职时的科研任务,因此笔者对中日工厂、管理方式、技术特点多少有些了解。22年弹指一挥间,中日企业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再走进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时,更能够感觉到变化的巨大。\r\n中日企业在自动化、智能化方面殊途同归。具体的不同特点,有时需要我们听听专家的意见,这样更能推进中日两国工业的共同进步。\r\n![](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WaRfsg4K1p44y2Sp5TNN76u3ibtyGgJHicPSLicoPGuiaJ61VvN6R4mgJ1dJXT5fwZn3bC6clWibHxP2Q/640?wx_fmt=jpeg)\r\n第22届工博会现场(作者供图,下同) **工业化历史的长与短**\r\n1978年笔者上大学之前在农村下乡三年,那三年时间基本上用木推车、扁担运送各种农产品,大田的农活主要靠镰刀、锄头。公社里有一台手扶拖拉机,但基本上是用来参观的,真正下田的机会并不多。1980年代末期到日本留学后,笔者也常去农村,但从未见过日本农民用木推车,更不用说扁担了。\r\n农村如此,工厂就更不一样了。笔者上大学前也在工厂做过车工、木工等工作,尤其是做车工的时候,车刀的好坏直接影响成品率,就算检验科的工友能高抬贵手,把一些不太合格的零部件放过去了,但也还是有不少次品过不去,挨师傅骂是挺平常的事。上世纪90年代在日本工厂参观的时候,看到人家早已经规定要零次品,买回来的日本产品也真的特别耐用,深深体会到日本产品的高质量、中日产业的不同。\r\n最近去40余年前下乡的农村看了看,见过去的小伙伴现在都已进入老年,家里的农具放在仓库里已经基本不用,农村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机械化。即便自己不会使用相关机械,也能雇人用机器播种、收割。\r\n此外,农村里也有了小型加工厂,但感觉还不能和二十年前日本的作坊比。在农村工厂里工作的工人,其技能都不能和中国城里的工人比,更不用说和日本的大多数工厂的员工做比较了。看看厂里的机械,更能感觉到中日之间在部分工业领域存在相当的落差。\r\n日本自1868年明治维新后,在一百多年前开始进入工业化阶段,让这个国家有数量巨大的从事生产的企业,在现代的工厂里保有了较为先进的机械设备——如果设备不够先进,产品在市场竞争中肯定处于弱势,企业最终会被淘汰。\r\n这一点中国和日本很不一样,至少在我下乡过的村庄里,现在还使用着相当多的陈旧设备。中国市场还没有完全达到全国生产技术水平完全一致的地步,有些地方仍在使用落后的设备。\r\n日本相当多的企业有上百年或者几十年的历史,而我们的大部分企业成立于改革开放之后,长的三十多年,短的只有十几年历史,工业化历史的短暂,决定了企业技术竞争还不充分,技术水平参差不齐。\r\n中国在工业化道路上追赶,需要大量的技术。在工博会上,能看到很多中国企业已拥有了世界最为先进的智能技术,但中国企业之间的技术水平差距还相当大;如果看日本企业的相关技术,日企之间也有很大的不同,但来参展的企业,其技术水平较为接近,只是在某个专业方面侧重点不同。同一个专业领域,日本企业在技术上显示出相当的近似特点,落后于整个时代的技术不会拿到中国的工博会上展示;不过就笔者在日本所接触到的技术,大部分同样处于基本相同的水平,太落后的也不多。\r\n在向中国企业介绍自己技术的时候,笔者看到日立公司展出的智能设备特别引人注目。该公司按“工厂前”、“工厂中”、“工厂后”三个部分推出各个时段的工厂智能化解决方案,展示了日本智能制造领域中的创新与创想。\r\n![](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WaRfsg4K1p44y2Sp5TNN76hPLkNSQic1947e1I5diadLLfn1QceoYsibvD2VLCbuA0Yoan5ORoDC6FQ/640?wx_fmt=jpeg)\r\n日立展台\r\n分阶段向中国企业介绍自己的技术,特别适合中国企业的需求。中国大企业有能力去组织全生产过程的智能化,但太多的企业还只能对生产过程的一部分进行改造,需要有参照的对象,引进具体技术。\r\n在工业化方面,日本历史的长与中国的短形成了各自智能化特点。工博会上能看到中国大型钢铁厂等企业在智能化上实现的巨大进步,但中国市场上也还是有对各个时段智能化的不同需求,日立分阶段展示自己的智能化生产技术,在工博会上吸引了大批前来参观的中国企业。\r\n**智能化的渐进模式与跳跃发展**\r\n百余年来,日本在进入智能化之前,有过机械化、自动化的阶段,但中国的智能化可能在很多场合是智能化、自动化、机械化三者同时推进。三个阶段同时推进,让中国的工业化过程发生了跳跃性的变化,也让整个工业体系变得更为复杂,导致各地区、同一企业内部的工业生产技术不一定能够同步推进。\r\n在工博会笔者见到了日立(中国)有限公司产业系统事业统括本部佐佐木一彰总经理。谈及日本智能化过程时,佐佐木总经理认为这是自动化向智能化进步的一个结果。\r\n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企业广泛地导入了微电子技术,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进入21世纪以后,日本经济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生育率的下降、老龄化的加深,这些让日本产业在劳动力的保障方面出了很大的问题——长时间劳动力不足。自动化解决了一部分问题,在产业从微电子时代进入IT(信息通讯技术)时代后,时代更需要让生产过程向智能化发展。\r\n“在日本,智能制造不是为了减少工人的数量,也不是单纯地为了实现无人化,是因为日本本身的劳动力不足,需要由机器取代过去的人工操作。”佐佐木总经理谈道。\r\n![](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WaRfsg4K1p44y2Sp5TNN76m5XVz4etakmnsyI8yR560NqVvuky3jxewtwky1UNce72LAWmBAA4RQ/640?wx_fmt=jpeg)\r\n展台上展示的机器人\r\n相比之下,笔者看到的中国企业,很多工厂只有二、三十年的历史,工人的技术是在这二、三十年中形成的,没有几十年、上百年的传承。企业生产技术本身的积累与中国国内及世界市场的需求之间,出现了巨大的落差。\r\n一方面中国积极通过研发积累自己的技术,另一方面中国需要从国外引进技术,向外资企业学习(包括近些年来,中国企业在工资待遇等方面的改进,让很多企业具有了从外资企业招聘人才的竞争力)。国外的最新技术往往能够很快被引入中国国内,让中国很多企业具有了在生产阶段上实现跳跃发展的态势。\r\n日本企业通过上百年的技术积累、研究开发,渐渐形成一套独立的技术模式,进而形成日本的完整技术体系,中国企业的上述发展与日本有着很大的不同。\r\n很多时候,中国企业需要解决技术积累不够充分的问题。当一种技术从个人技能转变为某种自动化方式,或者使用了更多的IT技术具有了智能特点之后,个人技能便转为一种体系化的工业生产方式,这种方式解决了因工业生产线上技能的不同、知识运用能力的不同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的问题。\r\n在佐佐木总经理看来,中国的智能化与日本的智能化存在很大的差异。“中国实行智能制造或者无人化,主要目的是减少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操作错误,尽可能使这种因为不熟练而出现的错误做到最小化。”\r\n工博会上的日立展台有这样一种演示。某种工序需要按顺序安装四种零部件。工人面前的屏幕显示了需要安装的第一个零部件的名称与照片。如果工人拿一个相近的零部件安装的话,摄像头迅速做出判断,发出警告声,让工人重新安装。这种智能化的对生产过程的监督,保障了产品不会发生因为零部件的安装错误而导致次品的出现。\r\n也同样在日立的展台上,可通过使用传感器对电流等方面进行检测,预测机器未来会出现的故障,提示员工按时保养机械或者更换零部件。这样的智能化,让生产能够稳定地进行,不会因为某个工序的故障,让整个生产停顿下来。\r\n\r\n自动检测\r\n日立是一家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企业,该公司在智能化过程中,将整个公司具有的生产技术逐步通过IT及人工智能(AI)的方式,使用到了工业生产中。日立现有的技术,该是中国企业在生产中同样需要的,尤其当企业的员工个体技能水平参差不齐时,特别需要使用这样的技术。用上这些技术,企业便有了飞跃的发展机会。很多中国企业的技术进步是从机械化直接进入智能化,省略了日本企业大部分经历过的自动化阶段。\r\n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的突然出现,中国企业在智能化的飞跃上有了新的需求。由于人员往来的一时阻断,春节后大量工人不能从家乡返回工作的城市。曾经有相当多的工厂因为员工的不足而完不成订单;新冠的出现,让更多企业开始考虑如何在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完成(智能)生产,保障(智能)物流通畅。这更加速了中国企业在智能化上的飞跃。\r\n**殊途同归的中日智能化制造**\r\n尽管中日在工业化的历史、发展过程上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殊途同归,最终的目的该是一样的:提高生产效率,满足市场需求。在这里有中日企业最终该建立起何种协作关系的问题。\r\n智能化的制造,换句话说是将整个制造过程搬到IT解决方案平台上,保障零部件的供应,实现高效生产,将产品快速提供给客户。\r\n日本的IT平台,日立称之为Lumada的综合解决方案。具体来讲,Lumada是基于IT技术和生产技术于一体的平台,将日立上百年来的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合为一体。在和佐佐木一彰总经理交谈时,能感觉到日立要用这个平台将其所有的技术囊括进去,不仅供日立自己使用,也对各国各家企业开放。\r\n![](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WaRfsg4K1p44y2Sp5TNN76Lx4WQ2vSuvbtd1ZE8dThkukl9G1Tdn4xG5XXctLicuL4Jic0RCwTM6pw/640?wx_fmt=jpeg)\r\n回过头来看中国。在工博会上,阿里巴巴、腾讯等中国企业也在积极地展示其IT平台在制造、物流过程中的最新利用方式。从IT平台的规模看,阿里巴巴、腾讯及这两年开始积极向云端进取的华为技术,其平台今后向工业智能化发展的空间非常大。如何稳定地运行智能化制造方面的IT平台,中日企业可以交流的地方很多,合作的空间也非常广阔。\r\n在工博会之前,北京召开了中国服务贸易交易会,会上特别强调了数字服务的意义。日本政府在9月16日完成了向菅义伟新内阁的过渡,而设立数字厅是新政权的一大亮点。推进数字经济,在工业生产方面就是推进制造的智能化。中日在数字经济方面的目标愈发接近,两国企业的合作也有了新的空间。\r\n中国制造能力突出,国内市场可开拓的空间巨大,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不断更新。历史上中国的工业化步伐迈得晚了一些,但在以跳跃的方式大步前进。很多时候旧的生产方式还没有全部更新完,新的方式已经进入到了生产过程中。从日本企业那里学习、借鉴新技术,今后一段时间依然是中国企业获取技术进步的重要方式之一。\r\n用日本的智能制造技术为中国服务,可能在技术规模上需要适应中国的庞大,在速度上需要能跟上中国企业快速前进的步伐。对于中国企业来说,用好日本技术,能在制造领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过去在自动化阶段,中国很多企业从日本引进了技术,实现了进步;今后在智能制造上和日本企业的合作,也同样能获得巨大的效果。\r\n殊途同归该是中日两国工业化(智能化)的最终结果。\r\n\r\n![](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WXDvK4vTtELxWiceuy78ktSZTx0ITRINkHCzPFibibI7icgHmmSTM34NUrvD7ibh8zKUYxWZym7J6ayUA/640?wx_fmt=jpeg)\r\n\r\n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n\r\n微信扫一扫 \r\n关注该公众号\r\n\r\n\r\n\r\n\r\n\r\n****\r\n\r\n\r\n\r\n****\r\n\r\n\r\n\r\n× 分析\r\n\r\n: , , , , , , , , , ,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r\n分享 留言 收藏\r\n\r\n","Timestamp":1601568000000,"PublicKey":"025BB998F9094380ADAEE18FE09936970A0D80EB4AC0A750302305B6362D0F656B","Signature":"3045022100F9D58767CFFDFA97FD8C32CBD72CC0C069699669971A633A92C308AE73C03AA802202FAD9916A90E50B12515ECBA00DF3EF1A34282817D265DB547F81D25118CEC7C"}
ox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