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jectType":101,"Sequence":4018,"PreHash":"133730CDA83284EA42A86780700F59EF","Content":"![cover_image](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jnDIM6gq2cVstyVRp4Y6xMg8UOfHcK12gLKUBJNZ34UziaVykdaI0kHn1lRZKFDwEq7cOiaR5hGsapOqTMYIB19g/0?wx_fmt=jpeg)\r\n\r\n# 还想靠北约遏制中国?不看看你们自己的民意调查?\r\n\r\n原创 晨枫 [ 底线思维 ](javascript:void\\(0\\);)\r\n\r\n__ _ _ _ _\r\n\r\n![](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V3fiaozrnfBJkrIeXgjOXvO8IrAST4l2xiaLC3iaZ1CibYNq9Aq7CWdLdNyJly3aS1AC6awKMTI0fhOg/640?wx_fmt=jpeg)\r\n\r\n \r\n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晨枫 \r\n \r\n\r\n自由撰稿人\r\n\r\n \r\n\r\n拜登上任后第一次出访中就包括北约峰会,这也是2020年因为疫情暂停后的第一次面对面北约峰会。北约正在历史转折点,但不是转向脑死就是转向心死,拜登能再造北约吗?\r\n\r\n北约已经高度政治化了,作为军事组织,没有一个明确、现实、强大的威胁,就散了,就脑死了。苏联解体后,北约正是面临这个问题。美国力图把中国定位为新的威胁,这不仅是凝聚北约的必要,更是美国维护霸权的必要。在冷战时代,美国有能力独立压住苏联,拉上欧洲是为了控制欧洲。现在美国已经压不住中国了,必须拉上欧洲才有希望。美国需要再造北约,用中国议题向北约重注活力,最好把北约转型成“反华远征军”。\r\n\r\n另一方面,军事是要经济买单的,西方经济当前的“强力恢复”只是从疫后谷底爬出来,离正增长还有距离。欧洲财政一向侧重社会开支,美国军费也增长乏力。特朗普任期里第一个国防预算“大手笔”后,增长都大大低于军方期望,拜登的第一个军费预算继续了这个趋势,计入通胀后甚至比2020年还略低0.4%。美欧主战装备面临寿命和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双重压力,如果不能大批更新,那北约就要心死了。\r\n\r\n拜登上任四个月后的第一次出国外交,就一揽子参加G7、北约峰会、美俄峰会。拜登议题的核心是3C:疫情(COVID)、气候(Climate)、中国(China)。事实上,拜登是3C归一,最后都引向与中国对抗。欧洲议题的核心是:疫情、气候、经济复苏,但最后都必须与中国合作。这里的微妙差别揭示美国重回盟国主义是艰难的路。\r\n\r\n拜登再造北约首先要克服北约重点在俄罗斯的传统倾向。即使拜登能做到,北约转向中国的关键在于三点:\r\n\r\n**_1.欧洲对中国的敌意_ **\r\n\r\n**_ 2.欧洲对美国的信赖 _ **\r\n\r\n**_ 3.美欧协力与中国军备竞赛 _ **\r\n\r\n围绕拜登的欧洲之行,各大调查机构都摩拳擦掌。马歇尔基金会代表美国人的欧洲视角,皮尤研究中心代表美国视角,慕尼黑安全会议则代表欧洲视角,大量数据都揭示同一个问题:\r\n**拜登前路艰难。**\r\n\r\n出于文化傲慢和中国崛起后激发的思维定势,欧洲对中国是有敌意的。马歇尔基金会的《跨大西洋趋势2021》调查中指出,欧洲认为中国对世界具有负面影响的多于正面影响。\r\n\r\n![](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jnDIM6gq2cVstyVRp4Y6xMg8UOfHcK12GVWYRc3rtPRVWutooU5L9fjchibNI4kqicMI3eRJJdGwdK0V1NacMUIA/640?wx_fmt=png)\r\n\r\n对中国影响的认知:正面(蓝色,深蓝)vs负面(红色,深红)\r\n\r\n在西方的反华语境里,这不意外。比较意外的是德国对中国“总体负面”和“很负面”加起来占67%,在所有调查国家中最高(美国只有53%),但“总体正面”和“很正面”只占20%,另有13%“说不好”。这对默克尔之后的中德关系的影响值得注意。\r\n\r\n有意思的是,美国人对中国的认识最分裂,一方面“很正面”的占比最高,达到12%,另一方面“很负面”的占比也在最高之列,达到23%。在这里,年龄差别同样显著,负面(包括总体负面和很负面)在55+里占83%,但在18-24岁年龄段里只占39%。\r\n\r\n更加有意思的是,美国对中国“正面”(包括“总体正面”和“很正面”)的占比在2020年只有20%,但在2021年提高到31%,比疫前2019年的29%还高,在25-34岁年龄段(15点)和35-44岁年龄段(27点)里提高幅度最大。这可能是疫情对美国的影响比欧洲国家更大的关系,而疫情对中年和青年的直接影响最大。\r\n\r\n一带一路国家对中国的正面认知明显更高,如意大利、土耳其,西班牙也很高,还有波兰。不过波兰人中有多达21%选择“说不好”,原因不明。\r\n\r\n![](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jnDIM6gq2cVstyVRp4Y6xMg8UOfHcK12txLrTCOozl0VXcNvicmVhbutaworcMU5iavFelOIG5PhxawxaQkEFOnQ/640?wx_fmt=png)\r\n\r\n对中国的定位:合作伙伴(蓝色,深蓝)vs竞争对手(红色,深红)\r\n\r\n在对中国是合作伙伴还是对抗对手的定位上,波兰人再次在拿不定主意方面夺冠,波兰人选择“说不好”的占比高达24%(波兰人中选择“主要是伙伴”的也最多,达11%),同样占比较高的有荷兰(20%)、瑞典(22%)、英国(19%)、土耳其(18%)。这或许说明了很多人的纠结:一方面在感情上对中国怀有敌意,另一方面在理智上又不得不承认中国的影响和与之合作的不可避免。\r\n\r\n定位最为敌对的是美国、英国和法国,美英无疑出于现霸主和前霸主的思维,法国的原因不明。在美国人中,有26%认为中国“主要是对手”,超过欧洲平均值一倍。在欧洲,东欧、南欧的波兰、西班牙、意大利、土耳其的定位更为友好,西欧、北欧的英国、法国、德国、瑞典定位更为敌对。西欧的荷兰是个例外,定位也略偏友好。\r\n\r\n值得注意的是,年轻人(尤其是18-24岁年龄段)与公众整体相比,对中国定位友好得多。将中国定位于伙伴为主(“主要为合作伙伴”和“合作伙伴多余对手”)的比例明显提高。即使在整体敌对的加拿大,18-24岁群体定位友好的占比高达42%,而公众整体只有27%;德国也是42%,公众整体只有28%。\r\n\r\n美国和英国的差距小一些,但依然显著。美国18-24岁群体里25%把中国定位友好,公众整体只有15%;英国是29%,公众整体为21%。法国的数据与其他国家一致,但是反过来的:18-24岁群体里52%把中国定位敌对,但公众全体是62%。\r\n\r\n然而, **一般印象并不够,欧洲对伊朗、俄罗斯甚至朝鲜也具有负面印象,要紧的是在欧洲关注的事务中,“中国问题”在什么位置。**\r\n《跨大西洋趋势2021》的结果并不使得美国感到鼓舞。\r\n\r\n![](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jnDIM6gq2cVstyVRp4Y6xMg8UOfHcK12Wn0VXwjCFJibYibHVDU984HLhjlPeV5qoLvwcwk7db1SmfIkobjBPgHg/640?wx_fmt=png)\r\n\r\n各国对重要事务的认知\r\n\r\n对于美国人来说,气候变化、全球公卫(主要是防疫抗疫)、反恐、贸易和人权最重要;英国差不多,但人权的重要性降低很多;其他国家大多认为气候是最重要问题之一,同样重要的就各国有所不同,德国是贸易,法国是反恐,意大利、西班牙、荷兰是抗疫。土耳其是个例外,气候的重要性较低,抗疫最高,接下来是反恐、贸易、人权。\r\n\r\n有意思的是,除了美国和加拿大,没有国家把中国问题的重要性提到多高,俄罗斯和伊朗问题就更低了。\r\n\r\n![](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jnDIM6gq2cVstyVRp4Y6xMg8UOfHcK12ibORyzN4PUVFToAcsHkY4srUOvCt3cX9rTvPGibLuoypSGYx7bkndHJg/640?wx_fmt=png)\r\n\r\n《慕尼黑安全报告2021》热力图显示了各国对威胁源泉的认知。深紫:重大威胁;浅蓝:谈不上威胁\r\n\r\n慕尼黑安全会议新发表的《慕尼黑安全报告2021》热力图里,欧洲国家也不认为中国是危险源泉,只有英国勉强过半。\r\n\r\n![](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jnDIM6gq2cVstyVRp4Y6xMg8UOfHcK12tVcq4Uj9WeEQiaoko022mP2xibzHeSm9DB7XlxfhjNSm8fiaXlSWtSy3w/640?wx_fmt=png)\r\n\r\n《慕尼黑安全报告2021》中各国对于与中国的经济(纵轴)和军事(横轴)应该合作(向下、向左)还是对抗(向上、向右)的看法\r\n\r\n把经济与军事分别讨论的话,趋势更加有意思。美国、加拿大、日本在经济和军事两方面都是对抗为主,日本的军事对抗意向最高;欧洲和印度都认为应该在军事方面对抗,但德国、意大利在经济合作上的意向相当强盛,军事上对抗的意向也更低。问题是,除非欧洲加入新八国联军,与中国军事对抗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也就是说,真正有意义的只有合作。\r\n\r\n换言之,美国很难把欧洲对中国的敌意化为行动。在2019年,欧盟委员会对中国的定位为:谈判中的合作伙伴,经济上的竞争者,体制上的对手(a\r\nnegotiating partner, an economic competitor, a systemic\r\nrival),这和拜登政府的立场相近:能合作的地方合作,需要竞争的地方竞争,必须对抗的地方对抗(collaborate where we can,\r\ncompete where we need to, confront where we must)。\r\n\r\n美国对中国的定位更加敌对,但欧洲的想法不一样。如果说欧盟代表“欧洲的欧洲”,北约就代表“美国的欧洲”,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差不多是美国在北约的代言人了,但他还是直言:“北约现在是,将来也是欧洲和北美的地区性联盟”(NATO\r\nis, and will remain, a regional alliance for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r\n\r\n“北约绝不插足南海,但我们还是要面对中国正在逼近的现实,大力投资基础设施”(There’s no way that NATO will move into\r\nthe South China Sea but we have to address the fact that China is coming\r\ncloser to us, investing heavily in infrastructure)。\r\n\r\n在北约峰会前夕,他更是直接指出:中国是体制性的挑战,但不是敌人。北约无意进入新的冷战。(“China’s stated ambitions and\r\nassertive behaviour present systemic challenges to the rules-based\r\ninternational order and to areas relevant to alliance security”。“We're not\r\nentering a new Cold War and China is not our adversary, not our\r\nenemy”)。这远远低于美国的期望。\r\n\r\n在对美国是否可以信赖、美国是否具有领导力问题上,《跨大西洋趋势2021》则揭示出一言难尽的状态。\r\n\r\n![](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jnDIM6gq2cVstyVRp4Y6xMg8UOfHcK12qDOnkm3MMIiasW48Ksx7No5sibHD3tBfn2ib7UnZviaYpvkf0qkDMEUQeg/640?wx_fmt=png)\r\n\r\n各国认知中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国家\r\n\r\n美国在欧美依然被认为是对世界影响最大的国家,但年轻一代对美国影响的认可度显著低于年长一代。英国年轻人中只有47%还认为美国依然是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国家,而65岁以上年龄段则占74%;德国年轻人只有42%,而65岁以上的则占62%;瑞典年轻人只有43%,而55岁以上的则占70%;波兰年轻人只有45%,而65岁以上的则占81%;土耳其年轻人只有50%,而55岁以上的则占75%。\r\n\r\n拜登上台后美国形象在德国、法国也无大改善,认为美国依然是世界最大影响国家的德国人从2020年的54%增加到55%,法国从55%增加到56%,可以认为基本没有变化。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抗疫拉跨比特朗普更加掉粉,现在的低分比疫前的2019年还低10点,那时特朗普已经上台三年了。\r\n\r\n![](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jnDIM6gq2cVstyVRp4Y6xMg8UOfHcK12QG5oYtlDQWEKxFuMiaiaIibCPbpHRZCMbjqzzjUAoabSSNcOtBXSnpUpQ/640?wx_fmt=png)\r\n\r\n各国(纵轴)认为某国(横轴)为放心伙伴的占比\r\n\r\n各国对可信赖伙伴的认识可能更加使得美国忧心。加拿大和德国被认为比较靠谱,但美国就不行了。加拿大认为西班牙、意大利都比美国靠谱,德国、法国也一样,只有意大利人和波兰人认为美国靠谱。最不靠谱的是波兰和土耳其。至于英国、法国互相认为不靠谱,德国认为英国不靠谱,这是历史芥蒂。美国人只认为加拿大、英国靠谱,这也不意外。\r\n\r\n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名为《美国海外形象在特朗普到拜登过渡后回升》的调研结果对美国更不妙。\r\n\r\n![](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jnDIM6gq2cVstyVRp4Y6xMg8UOfHcK12G0iciciclYR7udhSYPqmXC8JdgTAzE7H8TDD6p8gkibM0p8PCuic9Wcw3QQ/640?wx_fmt=png)\r\n\r\n各国各派对美国政治体制运作良好的认同(蓝色:左翼,灰色:中间派,绿色:右翼)\r\n\r\n在G7欧洲国家里,只有意大利对美国政治体制信心满满,其他国家认为美国政治体制依然运转良好的的基本不过半,左翼比右翼的评价更低。在G7之外,也只有韩国和希腊对美国信心满满,新西兰、澳大利亚在信心最低之列。\r\n\r\n![](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jnDIM6gq2cVstyVRp4Y6xMg8UOfHcK129dvYFFcRiboPpAS4oxlG7KRaiaDyZ8icULmvYK1TiarAPjdM6dUIlJ1CuQ/640?wx_fmt=png)\r\n\r\n各国对美国作为民主楷模的评价(深绿:楷模;中绿:曾经是楷模,现在不是;浅绿:从来不是楷模)\r\n\r\n美国自诩民主楷模,“民主与集权的斗争”也是拜登用来凝聚欧洲的口号,但欧洲并不看好美国的民主,连加拿大都不看好,各国评价中清一色以“美国曾经是民主楷模,现在不是了”为主。即使在对美国最乐观的意大利,也只有略低于1/3的人认为美国现在依然是民主楷模。希腊略高于1/4,其他国家基本上都在1/5以下。\r\n\r\n![](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jnDIM6gq2cVstyVRp4Y6xMg8UOfHcK12aYIiawweiaYibH8WDWnoDCA85p4N5ZAWD6Joh5Mga9mrgttLEROg8mlOA/640?wx_fmt=png)\r\n\r\n各国不同年龄段对美国民主是否从来不是楷模的认知(蓝色:18-29岁,黄色:30-49岁;灰色50-64岁;绿色:65岁以上)\r\n\r\n各国不同年龄段里,年轻人对美国作为民主楷模最持否定态度,年龄越大,越持肯定态度。如果美国要力压欧洲国家站队,放弃自己利益,迎合美国利益,负面可能会进一步扩大。\r\n\r\n![](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jnDIM6gq2cVstyVRp4Y6xMg8UOfHcK127cmdDLiaVsjqUEC7OXwlZSpBFlIqfKm69mFE01YgicghDKRCJGRwyR1Q/640?wx_fmt=png)\r\n\r\n各国对美国政策中考虑本国利益的认知(蓝色:历史最低值;黄绿色:历史最高值)\r\n\r\n拜登上台后,抛弃特朗普的“美国第一”方针,大叫“美国回来了”,重走多边路线,欧洲认为美国在政策中考虑本国利益的人增加了。但这只是从特朗普时代的历史低位增加,在德国和希腊勉强过半,其他国家统统不到一半。实际上,除了日本,基本上都在1/3甚至更低。被认为自私的美国是很难有号召力的,更难推动北约转向。\r\n\r\n![](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jnDIM6gq2cVstyVRp4Y6xMg8UOfHcK12KiaFhtEw32JLuibXNDWvG3PFGNP8UpNFAEnQPGEqriaYvaDX2mPkJLRyQ/640?wx_fmt=png)\r\n\r\n各国对美国的好感(蓝色:历史最低值;黄绿色:历史最高值)\r\n\r\n同样,对美国的好感在特朗普时代是历史低潮,只有小布什时代有一比。拜登时代好感增加,可能会回升到奥巴马时代,但美国两党政治的大幅度摆动也伤透了关键欧洲盟国的心,德国、英国好感的历史最高位在克林顿时代,以后一直没有真正恢复过。连最指望美国拉一把的澳大利亚都还在“听其言观其行”,好感没有恢复到高位。谁都没有忘记2020年大选的诡异,谁都清楚特朗普主义在2024年和以后卷土重来的可能性。\r\n\r\n如果说历史上还有过中国与西方的蜜月,现代西方年轻人几乎是在妖魔化中国的时代成长的。但欧美年轻人在总体上偏向对美国负面、对中国正面,显示出普遍、稳定而且显著的认知代差。这可能来自于几个因素:\r\n\r\n1.老年人受历史形成的文化傲慢和思维定势的影响较大,年轻人的心态比较开放;\r\n\r\n2.老年人受主流媒体的影响较大,年轻人更多地从新媒体和社交网络获取信息,中国是这些非主流媒体上“告诉你一个秘密”的“常客”;\r\n\r\n3.老年人对中国的认知大多间接,年轻人通过旅游、留学、交友、同事而与中国和中国人(包括中国留学生和海外中国人)的接触更广泛、更直接;\r\n\r\n年轻一代受到新冠的冲击更大,中国抗疫成就的影响也更大,强化了年轻人质疑现实的趋势。\r\n\r\n年轻人与老年人的认知差异的长远影响还很难确定。一方面,年轻人最终是会成长为老年人的,他们对未来年轻人的影响比现在的老年人更加直接,有可能从整体上影响西方对中国的认知。环境、社会公正、民权等话题就是先例。另一方面,人们的想法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认知代差在历史上就存在,尽管主要针对与中国无关的社会、经济问题。对中国的认知代差对当前的北约走向还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对欧美的长远政治走向的影响值得关注。\r\n\r\n然而,美欧重建军备和与中国军备竞赛的问题更大。\r\n\r\n美国建国以来,就没有在对外战争中战败过,但除了二战中的日本,在亚太则是从来没有战胜过,而且每一次在亚太的战而不胜都与中国有关系。\r\n\r\n美国最大的胜利无疑是一战和二战。与其说美国的胜利来自政治领导和军事艺术,不如说来自人口规模和经济实力。美国在1917年加入一战,当年美国GDP大约为德国的三倍。加上英国、法国、尚未爆发十月革命的沙俄、意大利等,协约国集团对同盟国集团(德国、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经济体量优势是压倒性的。\r\n\r\n在二战中,日本经济在1943年达到顶峰,此后由于盟国封锁、轰炸和海上截击,一路走下坡路。在1943年,日本和德国加起来的GDP也只有美国的40%不到一点。德国经济在1944年还逆势增长了一点,但美国战时经济增长更快,差距进一步拉大。加上英国、苏联,即使不算经济上尚且微不足道的中国、印度等,盟国的经济优势依然是决定性的。\r\n\r\n![](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VstyVRp4Y6xMg8UOfHcK12iaPFh8sTibaw6bdedCicfL2ds2uficlIZkhOQjo39hhYKLTJtOFK1nM6Nw/640?wx_fmt=jpeg)\r\n\r\nGDP对照与占比\r\n\r\n在冷战期间,苏联经济与美国差距在1980年前后达到最小。这时美国还在艰难地从越南战争和石油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顽固的通胀和经济停滞已经困扰了10年。但苏联经济依然只有美国的42%。事实上,根据冷战后的解密文献,苏联的实际经济规模显著低于公开数据,这也是与苏联的生活水平相符合的。美国加入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甚至中国的经济实力,对苏联和东欧集团的优势是决定性的。\r\n\r\n![](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jnDIM6gq2cVstyVRp4Y6xMg8UOfHcK12h34Z22qrRaJm1ianQyXiasSra51lOtRQGgFDBFibaXywPF0SvaxH7Vouw/640?wx_fmt=png)\r\n\r\n以购买力等价GDP计算,2019年中国(深灰)已达美国-欧洲-日韩澳加(深中浅蓝之和)的一半\r\n\r\n但在“中国问题”的时代,情况完全不同了。中国GDP已经接近美国的70%,中国零售总额也在超过美国的门槛阶段,而增长率在放慢的情况下,依然成倍高于美国及其盟国。按照中国6%、美国2.5%的平均增长预期,到2030年,中国GDP基本与美国相同。这是名义GDP并假设汇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r\n\r\n人民币的汇率正在稳步增高,美元币值受到海量超发的重压,未来10年里人民币汇率显著提高是可以预期的。也就是说,中国名义GDP超过美国的时间可能还要提前。中国的购买力等价GDP在2017年就超过美国了。由于消费和税务结构不同,购买力等价GDP有所夸大,但名义GDP有所低估,真实GDP在两者之间。也就是说,中国的经济实力与美国之差比70%还要接近很多。而到2030年,大概率已经超过美国。\r\n\r\n![](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VstyVRp4Y6xMg8UOfHcK12MHIvXZUNfz0UwOFwYribatGj8sl4wp3ZgcicjHNZBWcfjrxgHxicjQmBg/640?wx_fmt=jpeg)\r\n\r\n美国军费开支依然大大超过中国,美国加盟国更是如此。但假定各国军费保持现在的对GDP的占比,军费与GDP同步增长,中国与美国的军费差距到2030年将从1/4缩小到1/3。由于国防开支基本上在内循环中消化,购买力GDP更接近于真实,也就是说,中国数据需要加成60%。这样,中国军费实际上接近美国的40%水平,接近美国加盟国的30%水平,而到2030年,预计分别超过50%和40%,当然,人民币升值会导致购买力等价因子的降低。\r\n\r\n考虑到中国的国防重点在本土和周边,而美国是全球的,欧洲国家则主要在欧洲,实际上中国与美国和北约投入到亚太的军费差距更小。\r\n\r\n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更大的投资意味着加速的装备研发、部署和更新,意味着更好的训练和军人待遇,意味着更加强大的战斗力。\r\n\r\n美国军事依然一强独大,但正在衰老中。“伯克”级驱逐舰首舰“阿利·伯克”号入役时,中国的最后三艘051(“桂林”号、“湛江”号、“珠海”号)还刚服役,但“伯克III”级首舰“杰克·卢卡斯”号下水时,中国的055已经下水8艘,并有3艘已经入役(“南昌”号、“拉萨”号、“大连”号)。\r\n\r\n在美国挣扎着开始交付见首不见尾的LRHW高超音速导弹的时候,中国已经在2019年的国庆阅兵中让世界看了个够。欧洲则已经没有与歼-20、运-20和传说中的轰-20对标的装备了,055、东风-17更是力不能及。\r\n\r\n美国国防部新出炉了中国战略,但内容秘而不宣,一反威慑的惯例。威慑的基础是压倒性的实力优势。既然不再有这样的优势,那就要保密了。保密的“中国战略”是很难与北约深度分享的,北约的作用很难超过情报共享和欧洲基础建设的安全审查。这无疑是使美国失望的。\r\n\r\n美国要拉上欧洲与中国军备竞赛,把中国逼上苏联的老路,在经济上已经无法支持了。事实上,在美国的一些角落,已经有“军队为经济建设让路”的呼声,以期在经济再建辉煌后再战军备竞赛。这不是一些人的一厢情愿,而是严肃的智库研究,但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与中国军备竞赛在政治上,也得不到盟国的支持。\r\n\r\n在冷战时代,美国以保卫欧洲为名,把战场前推到远离美国的地方。但对于欧洲来说,战场本来就是本土,美国的私心并不重要,离开美国,欧洲是顶不住苏联的。因此,美欧利益一致,北约就是物化。\r\n\r\n现在不同了,欧洲对于中国的敌意是出于意识形态和文化傲慢,中国对欧洲没有安全上的威胁,在经济上则是互利的。欧洲已经远离霸权有日子了,但美国还在极力维持霸权,独力已经压不住中国了,必须拉上欧洲才有希望,而欧洲只有维持“战略自主”才能保持自己的话语权。\r\n\r\n马克龙在G7前呼吁北约弄清谁是敌人,并认为中国不应该成为北约要优先处理的事项,反而呼吁北约制定针对俄罗斯的战略。马克龙还强调,法国不在美中之间站队,而是寻求战略自主。G7会后,马克龙再次表示,G7不是反华俱乐部。\r\n\r\n拜登在G7极力推销“重建更好世界”(简称B3W)计划时,默克尔和德拉吉建议计划应该聚焦于“支持什么”,而不是“反对什么”,同样暗示反对以反华为G7的核心。\r\n\r\nB3W计划是G7对“一带一路”的反制,欧洲希望以非洲为重点,美国希望以南美和亚洲为重点,日本则关注印太地区。但“一带一路”从印太开始,早已扩大到非洲和南美。这就是学霸与学渣的差别:学霸通吃,学渣则要“突出重点”。美国在G7的作为正像班花拉上班里的学渣一起算计学霸,一点没有超级大国的样子。\r\n\r\n问题是,美国与盟国只有在抽象意义上一致的反华利益,在具体利益上并不一致。美国把与中国的对抗说成民主与集权的斗争,是西方文明生存的斗争,但这太空洞,欧洲更关心具体的全球抗疫、气候变化和经济复苏问题。\r\n\r\n从小布什到特朗普,共和党甩开盟国的主要原因是盟国常常成为美国战略企图的牵绊,但单干对美国利益的损害更大;民主党回到盟国路线是因为总想再试一试,但每次都吃出鸡肋,而不是鸡大腿。美国外交在盟国主义vs单边主义之间震荡,拜登之后单边主义或者特朗普主义回潮几乎是必然的,这也是盟国对美国信任感降低的主要原因。\r\n\r\nG7宣布B3W将是40万亿美元的大手笔。如果这包括各国自己的份额,那能有多少留给亚非拉就是个大问号;如果不包括,拜登连美国国内重建的6万亿都推不动,十万亿级的外援根本没有任何可能。G7也要捐献10亿剂疫苗,但重在承诺,轻在兑现,“富国集团”活成了印度的样子。相反,中国的“一带一路”项目总价值已经估计在3.7万亿美元,输出了至少3.5亿剂疫苗。\r\n\r\nB3W是政治导向的,政治导向的结盟有“以后怎么办”的问题。在越南战争时代,美国出于反制中国影响,与菲律宾、泰国关系紧密。但越南战争之后,美国退出亚洲,菲律宾和泰国被“晾”了,东盟由此而生,誓言在大国政治中保持中立,至今拒绝美国的站队压力。\r\n\r\nB3W也是为反制中国而产生的,如果中国最终强势,受援国在政治上站错队的代价很大;如果中国最终式微,则可能因为西方不再需要而被甩下。有东盟的先例,B3W国家可能一方面接受援助,另一方面拒绝站队。在这种情况下,急功近利的西方是否能继续推动B3W就成问题了。\r\n\r\n欧美在政治反华上还是一致的,但欧美也在“中国问题”上渐失话语权。欧美在联合国就香港和新疆问题向中国发难,但支持者不超过小圈子,连欧洲国家都没有拉全。相反,中国的支持者众多,尤其引人注意的是包含大量伊斯兰国家。中国的“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的,也在政治上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态势,有可能影响未来几十年的世界政治走向。\r\n\r\n在经济上,欧洲对远离中国不感兴趣。中国欧盟商会在G7前发布年度调查,欧洲公司中有近60%计划在2021年扩大其中国业务,高于2020年的51%。大约一半的受访者表示,中国的利润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比例高于一年前的38%。报告指出:“中国市场的韧性在疫情风暴之中为欧洲公司提供了急需的庇护所。”73%的受访者报告去年盈利,另有14%收支平衡。在疫情中保持与近年大致相同的水平,表明中国市场反弹的强韧。约68%的受访者对其所在行业未来两年的业务前景持乐观态度,高于去年的48%。\r\n\r\n美国的脱钩压力也是现实的。欧洲企业在中国的扩张也有将中国业务与世界其他地区分开的用意,避开地缘政治的压力,但这也必然增加了欧洲与美国的距离。\r\n\r\n美国的中国战略最关键的错误在于过度聚焦于地缘政治和军事,而中国崛起的本质在于经济。中国不仅拥有世界上最强大、最完整的制造业,在科技体系方面也在走向最强大、最完整。中国依然有不少关键技术依赖进口,引起国人很多焦虑,但这是“中国队对世界联队”的比赛。中国队正在扎扎实实地补缺,中国制造业从电冰箱、彩电都曾经是从引进组装开始的,中国服装面料和拉链也曾经需要进口。由应用科技推动的中国基础科学研究也在更广泛、更可持续的层面扎实前进。\r\n\r\n中国制造正在从数量优势向质量优势转型,从廉价可用向优价好用转化。这将不是欧美式的以质量置换数量,而是得到质量加持的数量。人工智能、机器人、自动化和基本市场使得中国制造在数量、质量上兼优成为可能。\r\n\r\n阻挠中国依托科技的经济转型对于压制中国崛起至关重要,美国和欧洲有心联手,但在方式和程度上有分歧,尤其在谁付出主要代价上有分歧。更要命的是,对于联手是否有用有分歧。\r\n\r\n![](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jnDIM6gq2cVstyVRp4Y6xMg8UOfHcK12X4gwC8h2icbOl2T6iagkXxr3pLic7jawPZK7ibiaiaSmqew8CkB0ibkNwcylg/640?wx_fmt=png)\r\n\r\n各国对跨大西洋合作能否有效压制中国科技崛起的认知(深蓝:肯定能;蓝:也许能;红:也许不能;深红:肯定不能)\r\n\r\n按说西方对科技优势应该信心满满,不光现状领先,而且制度优势应该可以永保领先。但事实上,《跨大西洋趋势2021》揭示,西方公众并没有那么自信。美国、英国、荷兰、加拿大竟然都有超过1/4选择“说不好”,应该是感情上希望西方能永保领先,但理智上认识到中国赶上不可避免。德国、法国也有超过1/5。土耳其在这方面最突出,竟然有高达60%选择“说不好”,说得出有用、没用的加起来只有40%。\r\n\r\n相反,确信西方联手就能永保领先(深蓝)的平均不到1/5,只有美国最高,达到1/4。考虑到红脖子政治和反智在美国的盛行,这个比例都低得意外了。英国和瑞典也分别达到21%和22%,难说这是出于理智思考,还是感性宣泄。\r\n\r\n![](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jnDIM6gq2cVstyVRp4Y6xMg8UOfHcK12BAj1M7f5cANjmIbCRs2ZZUIHYc390zp9hUiaiakLs4zGibiblry0HibTvrw/640?wx_fmt=png)\r\n\r\n各国对本国是否能跟上科技发展的信心\r\n\r\n《跨大西洋趋势2021》中欧美对能否跟上科技发展的信心是另一个有意思的指标。瑞典在总体上信心最足,未必是出于瑞典科技有多少发达,更可能是优裕生活和地理上的安全感养成的自信。自信“肯定能”的以美国为最高。美国依然是世界上科技最发达的国家,有这样的自信不奇怪。\r\n\r\n好玩的是土耳其,不知道哪里来的信心。但惊人的是德国、法国,选择“能”(“肯定能”和“也许能”之和)的不过半。在整体上,西方对“能”的信心勉强过半,除去真是科技领先的美国之后,可能都未必过半。\r\n\r\n**这个指标的意义在于:科技前沿的推手只有美国和中国。**\r\n如果美国是唯一推手,跟上美国就是跟上前沿,信心应该高得多才对。英国正是出于这样的认知才信心满满,其他国家的经济和科技整合度低一些,但加上跟不上中国这个“体制外”推手的担忧,焦虑就大了。\r\n\r\n中国的5G已经领先了,在人工智能、电子商务等方面与美国在全面竞争领先地位,还在借力数字化全面提升传统工业技术。在西方国家中,德国是最大的制造业主导经济,是美国之外应用科技最发达的,也是与中国整合程度最深的,德国的“能”只有41%,“不能”(“也许不能”和“肯定不能”之和)倒有50%,反映的正是新质科技与中国的双重压力。\r\n\r\n意大利则差不多“躺平”了,只有36%认为“能”,60%认为“不能”,“说不好”只有4%,都没什么可犹豫的了。\r\n\r\n在这里,不同年龄段的看法也有意思。在美国,55岁以上的认为“能”的占72%,25岁以下只有61%;在英国,65岁以上“能”的占80%,25岁以下只有56%。在德国则反过来,65岁以上认为“不能”的占49%,18-24岁只有32%。\r\n\r\n收入对认知也有影响。在美国,富庶阶层认为“能”的占86%,低收入阶层只有57%;在法国,最高收入层里14%认为“肯定能”,公众中只有5%。\r\n\r\n![](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jnDIM6gq2cVstyVRp4Y6xMg8UOfHcK12rHl1Na1PRTomY9y9h7y7Dv7Ll2HIZ5tibxCyfuLhbolGHI8o0B4IIqw/640?wx_fmt=png)\r\n\r\n《慕尼黑安全报告2021》对中国、美国、欧盟在未来50年里科技领先的看法\r\n\r\n《慕尼黑安全报告2021》对中国科技将在未来50年里达到领先的看法更加激进,大部分国家压倒性地认为中国将大幅领先,只有日本、印度、美国除外,在这三国里美国也只是小幅领先,说明即使在这三国,对于美国领先的的信心也不是太足。\r\n\r\n奥巴马想做罗斯福2.0,没有做成;拜登也想,看来也难。罗斯福新政的重点从来就是内政与经济,奥巴马和拜登也都看到了,但要做到太难了。正因为如此,拜登的重点转向更加拿手的外交,继承特朗普“逢中必怼”的路线。\r\n\r\n但美国貌似强势,处处主动攻击中国,实际上是处于战略防守、战术进攻的态势,好像中途岛之战后的日本海军那样,四处放火,不断试图打乱中国的战略节奏,但不能根本性地改变中国的战略走向。\r\n\r\n美国对于堵截中国崛起只有战术,没有战略。战略不光要有目标,还要有可实现的路线图。中国经济和科技早已进入自主增长,剩下的只是需要时间。未来10年是美国的最后机会,但美国实际上已经压不住中国崛起了,美国所为只是在推迟中国超越的时间。\r\n\r\n台湾是美国打乱中国战略节奏的最大机会,但解放军在台海的优势已经跨过门槛阶段,打台湾不再是军事问题,只是政治问题,使得美国也很难在台湾问题上玩火而不自焚,北约更是不会为美国火中取栗。\r\n\r\n中国貌似低调被动,实际上是处于战略进攻、战术防守之中,不求战,不畏战,稳扎稳打,招招咬肉,利用时间和“势”积聚优势,争取不战而屈人之兵。历史上不大有这样的先例,一般都是力求决战,速战速决,这使得美国很难发挥尚有的军事优势和盟国优势。\r\n\r\n北约还在推进“北约+4”,也就是说与日本、澳大利亚、韩国、印度增加安全合作,但架构与深度都是问题。这是否意味着北约或者日澳韩印遭到进攻的时候,双方有责任驰援对方?这对澳大利亚没有心理负担,但对日本和韩国是个问题。印度则是不同的问题。据报道,出于政治传统和自我定位,也许还有自知之明,印度对印度洋以外的冲突拒不介入,连美日印澳架构中驰援台湾都拒不考虑,也不接纳外国在印度的军事存在。\r\n\r\n拜登要再造北约,但需要再造的是美国:在经济上重建共同富裕,在政治上重建民主民生,在军事上“军队为经济建设让路”。至于欧洲对中国,则是政治上虚张声势,军事上按兵不动,经济上务实合作。\r\n\r\n![](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WXDvK4vTtELxWiceuy78ktSZTx0ITRINkHCzPFibibI7icgHmmSTM34NUrvD7ibh8zKUYxWZym7J6ayUA/640?wx_fmt=jpeg)\r\n\r\n点一下右下角“在看”,让我们做的更好\r\n\r\n![](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v4vz52CcB128kB3dqU7xYytGQTwrbdy7kof4lnHElibMFrcX8IeqCgyRYj7QqLkCawecFgW781KcNAzIp5y0Rkg/640?wx_fmt=gif)\r\n\r\n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n\r\n微信扫一扫 \r\n关注该公众号\r\n\r\n\r\n\r\n\r\n\r\n****\r\n\r\n\r\n\r\n****\r\n\r\n\r\n\r\n× 分析\r\n\r\n: , , , , , , , , , ,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r\n分享 留言 收藏\r\n\r\n","Timestamp":1623859200000,"PublicKey":"025BB998F9094380ADAEE18FE09936970A0D80EB4AC0A750302305B6362D0F656B","Signature":"3045022100D9155C19733BA7BB7B00A3D5BB24BDE96E24D3726AF8C7CB607DE7FDA5CA5BE7022057F114DD2FBC9E5D1E00A1B3B3247185D336D7E027221E75AB1F5AC223676375"}
ox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