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帖子
账号
关于
{"ObjectType":101,"Sequence":318,"PreHash":"231FB78ECB346D0CFBDD01D9B163C283","Content":"# 中秋异俗说·那些你所不知道的中秋风俗\r\n\r\n原创 刘梦龙 [ 新潮沉思录 ](javascript:void\\(0\\);)\r\n\r\n__ _ _ _ _\r\n\r\n![](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8T2WTyz6Xy2hyA00U2ibjibYDKtBc7Tpc1oicGmJclgBceYXCfmzjep82YQjUMb8tlfFXjdVR6HTYcRPYjd2WvMjw/0?wx_fmt=gif)\r\n\r\n今天是中秋佳节,清晨我就被一阵爆竹声吵醒,其实传统中秋的节俗活动一般都在夜间,明月高升,银辉遍地之时。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日与夜之间的差异在霓虹光影间消失,许多传统习俗也成为形式化的过场。这篇文字略说是一些已经逐渐消失在我们视野中,带着神奇气息的古老风俗。 \r\n\r\n \r\n\r\n![](http://mmbiz.qpic.cn/mmbiz_jpg/8T2WTyz6Xy2A0U5jWoRMLMNqSHC8Cf1h41ax2tlca2Z9iaO2YeexzCmNotJ2MnDvPxld33ft7S4CyY457LQv82Q/0?wx_fmt=jpeg)\r\n\r\n \r\n\r\n** **1** **|** ** ** 中秋起源略说 **\r\n\r\n \r\n\r\n中秋作为今天我们的四大佳节之一并不是一个很古老的节日,这个节日明确的文字记载要迟到南宋。有些文章把它提前到北宋甚至唐代,这是清代学者在转引明朝类书的时候有误,其中误把唐玄宗朝的千秋节记为太宗朝的中秋节,而有唐一代是没有中秋节这个概念的。于是又有人将错就错记为宋太宗,然而北宋其实也没有正式的中秋节这个概念,至于唐玄宗的千秋节其实是农历八月初五。千秋节以政府诏令的形式存在了大约八十多年,可能对日后中秋的出现有影响,但中秋的出现要迟到二百多年后的南宋末年,才被吴自牧第一次记录在回忆临安繁\r\n华的《梦梁录》中。\r\n\r\n \r\n\r\n由于中秋出现的晚而突然,关于它的形成说法历来不一,有人认为可能是来自海外新罗人的传统祝捷日,有人认为可能是从唐玄宗千秋节变化而来,也有人干脆说是自先秦以来天子秋分祭月的夕月之礼的变化。从时间上说,这些说法都有各自问题,比如无论是新罗说还是玄宗说,都能难解释如果是起源唐代的节日,为什么整个北宋中秋上百年默默无闻,要到南宋末年才突然兴盛。祭月之俗多少有点为古而古的意思,天子祭月从先秦一直持续到清末,怎么就在宋代突然改变了时间和方式变成中秋了。\r\n\r\n \r\n\r\n其实中秋很可能不是一个内涵很深远的节日,从文献上看,似乎就是唐朝开始兴盛的文人雅士的望月之俗变化而来。这种玩月之风大约起于魏晋,兴盛于唐,中秋赏月成为文人一项盛会并在唐朝之后持续下去。这种文人之会转入民间可能就是南宋出现的中秋的起源。这里只是略谈谈中秋的兴起,详细的考述我另有一篇中秋考欢迎大家也可以去看看。\r\n\r\n \r\n\r\n![](http://mmbiz.qpic.cn/mmbiz_png/8T2WTyz6Xy2A0U5jWoRMLMNqSHC8Cf1h3lm6CgTtRookFLiaW5Pxt0NfxDCqbtCoAf2gKc1Hfbib7tqmR0VBeYog/0?wx_fmt=png)\r\n\r\n \r\n\r\n** **2** **|** ** ** 中秋异俗趣话 **\r\n\r\n \r\n\r\n这是今天要和大家说说的话题,一些已经日渐消失在现代社会为我们遗忘的古老中秋风俗。\r\n\r\n \r\n\r\n![](http://mmbiz.qpic.cn/mmbiz_png/8T2WTyz6Xy2A0U5jWoRMLMNqSHC8Cf1hCYbgEyib0MNKRXlq6wjjh40Usxq2TibMWrTI8saxbDTEmuibHa6JlcIng/0?wx_fmt=gif)\r\n盗俗\r\n\r\n \r\n\r\n盗窃当然不是好事,但盗俗是带有远古气息的古老风俗。著名的民俗学早期作品《金枝》就用大量文献记录了来自从欧洲到亚洲各古老民族的盗俗习惯,只不过都集中在新年前后。中秋的盗俗是很少人知道的,近些年由于对古梅山文化(古代梅山蛮,湖南古代少数民族所占据以今天雪峰山为中心的一个地区,和我们所熟悉的苗疆有些类同,为古瑶族等为主体)才作为一种异域习俗略有提及。其实在一些汉地也保留有这样的盗窃习俗,比如在江淮地区,这称为摸秋,盗窃的对象基本是田间地头的瓜果,普遍认为八月十五摸秋不为偷。这种盗窃并不是以财物为目标的,而是有其巫术成分的。\r\n\r\n \r\n\r\n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提起中秋就不能不提起月亮,月则很难忽视月神最常见的形象嫦娥。虽然严格的说,近代民俗里的月神一般是指太阴星君,嫦娥作为盗窃者的形象很少作为一位主神出现。今天我们提到盗俗,一般都是更简单的归结到求子习俗,这种风俗在汉族地区类似于庙宇栓娃娃,也讲究偷抱,核心都是不为人知,当然也不为鬼神所察觉。这其实和嫦娥的精神内涵是很像的,为了取得逆转现实困难的力量,必须以一种非日常的方式获得神鬼所忌讳的力量,因此就需要去偷,或者说就需要去逆天而行。无论求子还是长生不死都涉及这里最神秘的一部分就是对生命的干涉,这和汉朝农夫带着妻子去将要成熟的农作物附近野合是一样的,是一种生命力转移的巫术。只是农夫是把创造的生命力在月下传播给农作物,而盗窃是在月光下,试图获得这种神秘的生命力。\r\n\r\n \r\n\r\n其实这个文化现象大家并不会太陌生,太阴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一直活跃在我们的文学世界里。对月拜舞带着骷髅头的狐狸化作美人,昼伏夜出在荒凉的村落,城市的阴影里出没吸取着无知男子的精气是我们熟悉的异事题材。月亮的银辉不同于太阳,黑夜与月华本身就是人类心理深处最古老的恐惧,甚至来自人之为人之前,属于野兽的时代。完全的黑暗固然可怕,迷蒙的月华同时代表着狩猎者悄无声息的威胁,清冷的光辉笼罩着无情的杀戮。不同于于太阳的炙热,月亮既代表了死亡却也代表着重生,圆缺循环的月亮不断在重生中轮回。只是随着文明的发展,月作为死神一面的渐渐隐去,作为雌性生命力的载体更多的被人们提及,这也是我们今天更多说到的蟾蜍与月桂,蟾蜍最终化形为美丽的嫦娥,吴刚永远砍不断的月桂,斩而复合,包含的是生生不息的繁衍之力。\r\n\r\n \r\n\r\n![](http://mmbiz.qpic.cn/mmbiz_jpg/8T2WTyz6Xy2A0U5jWoRMLMNqSHC8Cf1hQndvAs7WbAu2XPm86O5CzhhxJalGw6DqM9CsCwb1bXWicu6iaozTOekA/0?wx_fmt=jpeg)\r\n\r\n \r\n\r\n![](http://mmbiz.qpic.cn/mmbiz_png/8T2WTyz6Xy2A0U5jWoRMLMNqSHC8Cf1hCYbgEyib0MNKRXlq6wjjh40Usxq2TibMWrTI8saxbDTEmuibHa6JlcIng/0?wx_fmt=gif)\r\n属于妇女的节日\r\n\r\n \r\n\r\n早期的中秋应该就是一个狂欢节形态,在它吸收更多的道教成分之前,它的原始形态在宋元的记载里还是很简单的。《梦梁录》里这样记录它,“此际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窭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到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晚不绝。盖金吾不禁故也。”它的主题其实是饮宴游乐,并没有太多其他的寄望,最多团圆作为家庭天伦之乐这个时代已经成为它的主题之一,这也是我们今天作为中秋的核心价值而重视的。\r\n\r\n \r\n\r\n但在发展过程中,中秋受到月文化的影响,日渐有了阴性节日的趋势,表现为这是一个典型的女性主导的节日。古代有一些女性节日,比如正月十六走百桥,二月二龙抬头,七夕。明清就逐渐有了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其实这个说法不太确切,在很多南方地区,这两个节日都是女性主导的,只有除夕、清明这样的大祭才是男性主导的。\r\n\r\n今天我们大约更熟悉的只是由女主人主导拜月焚香这样富有浪漫主义情调的风俗,但在明清中秋旧俗里,妇女不但在这一天主持祭祀,还会成群结队出游于寺院,甚至住宿尼庵彻夜不归。同样,这一天男性的主题是宴会和饮酒,往往不是以家庭为单位而是以朋友交际圈为单位。这和中秋团圆的做法无疑是不相符的,而是对男性的排斥。\r\n\r\n \r\n\r\n当然中秋也是一个和儿童相关的节日,除了应节的果品,著名的兔儿爷也是这个时候的特长。打扮的威武不凡,全身披挂的泥塑或者糖饴小兔子应该是中国最古老最成功的动漫形象之一。在华北地区,对这种作为月神使者的祭品,很多人家是要多送上两根胡萝卜的。玉兔和蟾蜍作为生命力的象征本身是秦汉以来月神仙药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被蟾蜍太丑终究让人难以接受,最后化为美丽的月神,而玉兔的形象是很可爱的,最后便成了月神的宠物和月宫生产仙药的员工。\r\n\r\n \r\n\r\n自明清以降,中秋逐步有变为男女分场的趋势,这是在严密的男权社会里女性少有的从日常生活中暂离的休整,当然也是经济发展下对礼教的冲击。不过随着现代化的到来,女性解放的应运而生,这种女性节日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今天也不在为人所提及,当然这是一件好事,能被人记住的只要有小朋友的兔儿爷就好了。\r\n\r\n \r\n\r\n![](http://mmbiz.qpic.cn/mmbiz_jpg/8T2WTyz6Xy2A0U5jWoRMLMNqSHC8Cf1hdiceaAEz3KQqvdvf1B756CRTJEUoEo8ZCMo9OeWj1bHxPibghVE12XKg/0?wx_fmt=jpeg)\r\n\r\n \r\n\r\n![](http://mmbiz.qpic.cn/mmbiz_png/8T2WTyz6Xy2A0U5jWoRMLMNqSHC8Cf1hCYbgEyib0MNKRXlq6wjjh40Usxq2TibMWrTI8saxbDTEmuibHa6JlcIng/0?wx_fmt=gif)\r\n祭扫、祈年与博戏\r\n\r\n \r\n\r\n如果提到祭扫先人,我们大部分人可能会想到清明,有些地方在中元,还有些地方在冬至,而中秋恐怕是很难让人想到的。但在闽中的一些地区,祭扫先人是放在农历八月初前后,一些地方干脆顺延到中秋前后。这确实是一种有趣的风俗,大约和中元之后先人在人间游玩了一个月,此时回到冥界休息有关。中秋人月两团圆,先人也需要一些祭祀了,细想并不让人奇怪。\r\n\r\n \r\n\r\n今天我们很少见到中秋舞龙舞狮的,一般都把它当做春节前后的一种习俗。其实在一些地方,比如安徽的古徽州一带,还有着中秋前后舞草龙的习俗。这种草龙由稻草扎成,一截截由绳子相连,每一截一人,一般草龙并不长,不过十余人。有些地方还会在草龙身上插满檀香,烟雾缭绕,明灭不定。入夜之后,在爆竹声中,家家户户都焚香祭拜。这些草龙在田间地头,村落间穿梭照亮了黑夜,在全村人欢送下最后熄灭香烛,送入河流中,随水而去,祈求的是当年的丰收,随着中秋的到来,收获的季节也已经到来了。\r\n\r\n \r\n\r\n博饼这个词对北方的同学来说可能是比较陌生的,它是博戏的一种,是闽台地区中秋前后流行的习俗。称为博饼,旧时是以掷骰子的形式来赌月饼为代表的礼物。这种风俗传说是郑成功驻守金厦是为了激励士兵的士气而发明的,不过这也就是传说而已。这个游戏真正有趣的地方是,它充分反应了闽人好赌的特色,又体现了封建时代闽人重科举的风尚。自有科举以来,共有十万进士,福建大约出了一万人,科甲之盛在全国也是属于前列的。这是闽人好的地方,但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生计不易,多有海外贸易,暴富者多,财帛来的容易缺少安全感。因此闽人,特别是沿海地区又好鬼神,好赌博,好争斗挥霍。博饼以科举为主题,掷骰子以点数夺秀才,举人、状元,大致以四或一红色多者为优胜,奖品一般来说是常见的礼饼鸡蛋之类。这种博戏中小奖并不难,多是家族聚会集中多多的月饼等奖品,看的是与会者今年的手气,并不在于赚钱,而在于占卜今年的科举运势。闽人好赌,每到八月前后,各家商铺都会摆出大碗骰子,堆积许多礼物作为促销的奖品,召唤顾客积极购物赢取博饼的机会,甚为热闹。\r\n\r\n \r\n\r\n![](http://mmbiz.qpic.cn/mmbiz_jpg/8T2WTyz6Xy2A0U5jWoRMLMNqSHC8Cf1hSpSDTGPuKO5fLV6iaOsOOD4pDibRURiaH7p83cseXYGlGt6Kx7CDeqBBQ/0?wx_fmt=jpeg)\r\n\r\n \r\n\r\n** **3** **|** ** ** 活着的节日 **\r\n\r\n \r\n\r\n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时代的变迁带来社会的变化,民俗节日也在这变化中流传生在,有些节日消失了,有些节日壮大了。这也是我常与大家说的,活的节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今天的佳节更多带上了商业的色彩,比如月饼不再是祭祀用品或者食物,一度成了社交的工具完全摆脱了吃的基本功能。这也是时代的变迁,来自农业社会的节日在工业社会中,我们熟悉的模样变得陌生起来,改变的不是节日,其实是我们的生活。人生几回月当头,中秋确实是一个难得的日子,在匆忙的现代社会里,又遇长假,不知多少人又充满现代气息的在异地旅行,但稍稍停停前进的脚步,望一望这一轮明月。纵情欢乐未必不是暗合了最初中秋的面目,但现代社会何日不在狂欢?今天不比过去,随着交通工具的发达,天涯若比邻是一句实话,但心与心的距离,家人彼此的关心,比起节俗也好,礼物也好,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个节日流存到今天,这个内涵希望大家有时也不要遗忘了。\r\n\r\n \r\n\r\n因为小编沉迷与家人吃吃喝喝,今天发的略晚,望大家见谅, 沉思录虽然晚还是要祝大家中秋快乐,尽享团聚之乐\r\n![](https://res.wx.qq.com/mpres/htmledition/images/icon/common/emotion_panel/smiley/smiley_66.png)\r\n。\r\n\r\n![](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8T2WTyz6Xy2hyA00U2ibjibYDKtBc7Tpc1mxNkn5PWGHl7ETPtbUexLDawYjRVzWN8tUdwyDw5cNvhbQm70vatVA/0?wx_fmt=jpeg)\r\n\r\n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n\r\n微信扫一扫 \r\n关注该公众号\r\n\r\n\r\n\r\n\r\n\r\n****\r\n\r\n\r\n\r\n****\r\n\r\n\r\n\r\n× 分析\r\n\r\n 收藏\r\n\r\n","Timestamp":1507046400000,"PublicKey":"0319773E4E75194DE9810E624C4B2B57BD976F8E62CF12ACC85909BABF216A6406","Signature":"304502210091A35236427D46C61E1AA9A8620FB80C89CAFFC63A190815DA4877C14259A46D022068FC1BC6D689C7F3DE34A9E6D088ED4910C23EFF629FB220283D826DCA2FBBF0"}

ox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