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Wh6Rk9wqiaBlSSBIaFprMsebGQvQU0vomFIiasjb56oc0sIEH41A3AR34IC0DwibZ5fLeYic6SLS2kkA/0?wx_fmt=jpeg)
# 赶走台积电,不如“消化”台积电
原创 雁默 [ 底线思维 ](javascript:void\(0\);)
__ _ _ _ _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V3fiaozrnfBJkrIeXgjOXvO8IrAST4l2xiaLC3iaZ1CibYNq9Aq7CWdLdNyJly3aS1AC6awKMTI0fhOg/640?wx_fmt=jpeg)
雁默
台湾自由撰稿人
自特朗普当选以来,中美博弈感觉上都是好消息,这些好消息的共同点是——中国反击了。特别让我有感的是,在中方对英伟达发起反垄断调查后,华为董事长徐直军以下这两段话:
> 1\. 随着AI模型参数越来越大、应用场景越来越复杂,单卡算力的优势正被逐步弱化,AI计算走向集群化是大势所趋,这就给国产算力中心的系统化方案带来契机。
> 2\.
> 人工智能正成为主导性算力需求,促使运算系统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需要的是系统算力,而不仅仅是单处理器的算力。这些结构性变化,为我们透过架构性创新,开创一条自主且永续的运算产业发展道路,提供了机会。
对以上行话,我的理解是:演员若颜值不够高,就强化演技、气质、身材、亲和力、曝光度、社会形象,以综合实力的扩增弥补颜值之不足,甚至让观众广泛认知到,好演员与大明星不一定需要高颜值。而这,就是所谓“换道超车”。
此一概念,其实也在半导体制造行业得到奉行。当无法获取最先进制程芯片时,透过各种方法将成熟芯片的效益发挥到极点,在现行技术基础上求“系统性创新”。这种换道超车,或许能创造性价比更高的应用、供应链,甚至生态系统。
中方开始对美方进行全方位反击,间接佐证了“换道超车”的实现率已到达相对安全的水位,至少,放胆出手已没太多后顾之忧。此外,或许还有另一个用意,即敦促本土厂商加速“无美化”。
背后的逻辑是,“换道超车”促发了一个自主的新生态系统。这一新生态系统旨在让美国成为世界孤岛,或确保中方生态系统的全球覆盖率稳定超过美国,以彻底摆脱美国掣肘。
需要强调的是,孤立美国不是目标,而是手段。通过孤立美国,让美方逐渐否定自己错误的逆全球化思维。而逐渐感受到被世界孤立的美企,迟早会成为否定美国的主要动力。
既然如此,新的生态系统需要更多队友以扩增全球覆盖率。有了此一战略认知,我们就可聊聊如何处理台积电南京厂,以及最近表态要来华建立生产基地的荷兰企业恩智浦和德国企业英飞凌。
有一种观点指出,许多本土商目前仍过于依赖外商供应产品,觉得外商的产品总是比本土产品好,并在此思维下形成了路径依赖。
个人认为问题的核心是,本土厂商依赖外商,有多大程度是因为外商产品较优,又有多大程度是因为外商服务比较到位?或纯粹只是商务往来的惯性?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Wh6Rk9wqiaBlSSBIaFprMsespGvhKhva35o238n8tkCMdsfyg1iaDbfId7gvq3SKbZcffVBJ4T6Osw/640?wx_fmt=jpeg&from=appmsg)
台积电南京厂 资料图 **赶走台积电是不是好主意?**
大陆有一种声音认为,台积电南京厂可以供应给大陆市场的芯片,现在本土商都可提供,因此南京厂的存在,对大陆而言只是多一个“分饼人”,甚至有可能倾销,遏制本土厂商的发展。
问题在于,既然已有本土替代,为何本土客户还继续购买台积电南京厂的芯片?
原因不外乎台积电的产品价格、质量与客户服务三方面。如果大陆制造的芯片具备价格与质量优势,那么主要原因就是“服务”了。
什么是“服务”?做生意的人都知道,合作久了就累积了信任,有了信任基础,在财务、效率、价格上都会出现半制度化的正面效应。那么台积电能为客户提供什么“特别服务”?
台积电最自豪的“特别服务”,就是能与客户或供应商在技术面与应用面互相启发,实现共赢,这或许才是本土客户最依赖的服务。
换言之,台积电在大陆市场上的存在价值,也可能是在服务层面提升行业的整体水平。本土竞争对手不能只卖产品,还要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用市场与自身的力量与台积电竞争方为正道。
当然,也会有本土供应商不服,自认产品与服务都不输台积电,客户只是习惯与台积电交往,“懒得换供应商”而已。是的,所谓路径依赖也需考量“惯性”,纯粹只是因为习惯了半制度化的交往也是有可能的。
那么,倘若本土供应商什么都不输台积电,偏偏市场又被“不合理分食”,那么在政策面该如何处理呢?
答案其实我之前谈EDA时就说过了——强制要求外商使用本土“零件”(包含设备、材料等等软硬件)。
好不容易在半导体领域实现了的各种国产化产品,如果只是因为本土客户“懒得换供应商”而得不到正常发展机会,外商的垄断也没有得到解决,政府就应出手干预,不能全靠市场选择。
台积电是否与英伟达一样,歧视性供应商品给大陆市场?是。那么,中国大陆会不会因为英伟达涉嫌垄断而驱逐其在大陆投资的研发中心与工厂?答案恐怕是“不会”。因为法律制裁垄断行为,用意大都不是驱逐,而是“矫正”。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Wh6Rk9wqiaBlSSBIaFprMseibthl8xU6q9ib6rpzCg2l5icwDhcN5ENs5QCjQRy38rkJPkl06OMjazCQ/640?wx_fmt=jpeg&from=appmsg)
英伟达 资料图 既然不会赶走英伟达,又拿什么理由赶走台积电?也不是没有——如果台积电被抓到资助“台独”。不过,这属于非行业因素,本文先不谈这个。
因此,处理台积电的最佳方式,就是让台资来扶植大陆本土厂商。所有台积电供应商与下游厂商,只要能被本土厂商取代的,就要酌情予以规范。
我们可以理解台积电、英伟达等大厂,是因为美国政府的错误政策而无法正常供货给大陆市场,但“理解”不如“规范”,也不必不好意思。
台湾麦当劳汉堡使用的牛肉不是来自台湾,因为台湾牛肉没有质量优势,产量又少。但澳大利亚麦当劳的牛肉就是本地牛肉,虽然不见得比美国牛肉好,但显然性价比更高,规范支持本地牛肉商,天经地义。
当然,政策也可以有弹性,不需要一刀切,但规范一定得有。如此才有助于实现自主生态系统,也有助于中国的技术方案扩及到海外。
此前说过,全球化与本土化本身就是矛盾的。要合理实现两者,就需要利用包含外资在内的资本扶植本土技术,并形成一个国际也能接受的新生态系统,好让本土商投资海外,或让外国使用中国技术,以实现共赢。
无论如何,本土技术好不容易实现国产替代,如果困在既定的市场潜规则里半死不活,那就是失败的产业政策。
从外资对本土产业的意义上看,半导体制造厂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是重量级投资。其正面意义在于促进就业、诱发产业进步、培植本地人才、为地方政府带来税收、增加地区人口流入、提升土地价值。
当然也有缺点:这些工厂是吃电吃水的怪兽,还会把房价推升到不合理的高价。而工厂是否涉嫌垄断市场和歧视性供货,甚至虐待劳工,也需要考量在内。
评估半导体厂外资的存在必要,就是正负分数相减。只要总分为正,任何政府都不会轻言赶走外资,最多就是以公权力或政策规范工厂,以减少负面因素。是否赶走外资还有一个考量,即若己方理据不足甚至完全不合理,那么就会造成其他外资的恐慌,并动念迁出,致使好的外资也走了。
总之,从行业的角度看,赶走台积电,不如利用台积电。其他在大陆设立的台半导体厂也应比照办理。从这个角度看待荷兰企业恩智浦与德国企业英飞凌,答案也就呼之欲出。
**欢迎恩智浦与英飞凌融入中国生态圈**
荷兰企业阿斯麦因美国政治干扰而歧视性对待中国市场,因此直觉上,拒绝恩智浦来华设厂与本土商抢市,似乎比较公平。不过,直觉往往是思维障碍,转个念,我们也可以要求恩智浦使用国产光刻机。
恩智浦在中国若只能使用国产光刻机,阿斯麦会作何感想?
确实,恩智浦能提供16纳米、甚至5纳米的车用芯片,国产光刻机暂时还达不到此一技术。但美国会让恩智浦在中国使用台积电或三星的先进制程芯片吗?须知,恩智浦并没有制造16纳米与5纳米的能力,只能委托台积电或三星制造。
如果答案为是,则恩智浦能提供先进制程芯片供应本土电车业,这对希望摆脱美国掣肘的本土电车产业而言是利多。如果答案为否,那么恩智浦的中国厂可能类似其与台商“世界先进”在新加坡合资的工厂类似,只能提供130纳米到40纳米的技术,这对国产光刻机而言也是利多。当然,还有其他本土技术也一同受惠。
因此,从任何角度看,中国都应该欢迎恩智浦来华投资设厂,前提是,恩智浦要融入中国的新产业生态,使用本地技术。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Wh6Rk9wqiaBlSSBIaFprMseObAiazX0w5x68ad1yk2A85RXV3eWrk200ibeAUPTHpQVcfypfNrjGz4g/640?wx_fmt=jpeg&from=appmsg)
恩智浦天津办事处 资料图
至于德国企业英飞凌欲来华设厂的动机就更明确了,因为“中国客户要求对那些难以替代的零件进行在地化生产”,以消除本土客户在供应安全性上的不安。这意味着英飞凌与恩智浦一样,都希望突破“美国障碍”以保中国市场。
根据英飞凌的说明,该企业希望以其在功率半导体技术上的创新为基础,实现各区域的本土化,在此一领域,中国的市场是巨大优势,技术也正快速升级,与英飞凌有互补的合作空间,当然也应透过技术合作,实现“无美生态系统”。
此外,还有一个对外资展开双臂欢迎的理由,即中国的芯片自给率大约是20%-25%(依调查口径不同而存在差异),这数据包含了外资在华设厂的供给。如果排除外资,自给率大约是12%(2023年),而2025年官方的目标是自给率70%。
无论自给率的调查口径为何,所有数据都显示距离目标还很远,而且中国对芯片的需求还在逐年增加,国产芯片出口海外在战略上更是不能放弃,因此,拒绝任何外资在本土设厂,都要有十足的理由。
当然,也不能为了提升自给率而忽视了供应链安全、产业自主等战略要求,因此,如何利用外资一道扶植本土厂商,实现技术脱美,甚至将中国技术生态出口到海外其他地区,方为要务,而绝不是自我孤立。
**结语:国产化不是反全球化**
徐直军强调的“架构性创新”,不只是AI产业努力的方向,也能视为许多中国科技产业的发展道路,特别是那些还处于落后状态的技术。重点是,“架构性创新”所孵化出的新生态系统,目标是覆盖全球,并不是敝帚自珍,只做国内生意。而为了避免封闭性发展,与外资合作是必要的。
有人说,“C919的最终目标是实现100%国产化。但能够100%国产化,却不一定要采用100%国产化。这是因为C919还要走出海外,要与空客、波音竞争,采用全球化供应链分享利润,才有利于开拓市场”。这话大致说明了本文的主张。
在半导体领域,所谓“架构性创新”可参考当前本土业者借由成熟制程芯片效能提升,以作为先进制程“平替”的努力。其方法包含“架构优化”、“现有工艺最佳化”、“整合高性能元件”、“设计优化”、“采用先进封装技术”、“软件优化”等。
美国关上了一扇门,同时就给中国开启了一扇窗,而在换道超车的赛道上,要将可以合作的外资视为队友,以市场的驱力整齐步伐,方能让美国成为世界孤岛,或重新打开每一扇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
****
× 分析
: , , , , , , , , , ,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分享 留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