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jnDIM6gq2cVB6xp1Kjn9Iv7MLKU6RianaaxrZ49lW35bibcSjMWMjDEFNHMdKKJk86iaib0aq2aX5GZ2xMVEhHbpSQ/0?wx_fmt=jpeg)
# 除了高考移民还有代培,富源事件没那么简单
[ 底线思维 ](javascript:void\(0\);)
__ _ _ _ _
【文/安永军】
近日,深圳市的一所民办学校——富源学校因为在该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中成绩异军突起碾压传统名校,而引发舆论关注。舆论关注的重心在于富源中学“逆袭”的背后存在高考移民嫌疑,据悉,富源中学此次考试进入前100名的学生中,有10余名学生为从河北衡水第一中学转入。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VB6xp1Kjn9Iv7MLKU6RianaBeJWQ2snFVx8R4RwwbrWdIliaJ588o4qKAqMAdTcOClhB0KQODPEUIg/640?wx_fmt=jpeg)
高考移民是一个老问题,在国家推行异地高考政策的过程中又被放大。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富源事件中反映出来的高考移民问题体现了一些新的趋势:一是组织方从家长主导转变为学校组织;二是移民对象从中低分学生转变为高分尖子生。
之前曝光的高考移民事件,如2015年内蒙古高考移民事件,是公职人员父母借助手中掌握的公权力进行权力寻租,学生父母非富即贵,属于社会中的权势阶层。同时,高考移民主要是中低分学生,是为了考取本科及以上的学校。
而富源事件中,高考移民不是学生家长的个体行为,而是富源学校的有组织行为,是学校在其中进行各种操作,学生家长只是配合。同时,富源事件中,高考移民的主要是高分尖子生,是河北的清华北大的临界生,高考移民是为了冲击清华北大等顶尖名校。因此,在引爆舆论的高考移民问题背后,富源学校在其中的角色也值得进一步分析,其背后所反映的教育市场化所带来的负面问题更加隐蔽,也更加值得关注。
**代培与全国性的教育市场**
富源事件中,短期内“培养”高分尖子生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将外地高分学生转入本地高考,即高考移民;另一种是将本地高分学生送到外地学校进行培养,这种方法应该叫做代培。舆论关注的焦点集中在高考移民上面,一定程度上却忽视了背后的代培问题,这个问题在实践中存在的面更加广泛,也更加隐蔽。
代培是一种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代培的参与主体一般都是民办学校,主要目的是在短期内提高学生的成绩,培养尖子生。一般都是以合作办学的名义将学生送到外地高水平学校去学习,但实际上民办学校和高水平学校之间是一种市场交易关系,即民办学校花钱买后者的服务,民办中学承担学生学习的费用。
代培的期限也有不同,分为长期和短期两种:长期代培从高一就开始,本地学生学籍挂在民办学校,但实际上高中三年都在代培学校学习;短期代培一般是高三时送出去培养。短期代培的花费更低一点,对于民办学校来说更加经济一些,是为了临考前对尖子生进行突击提高,但这也要求民办学校本身具有一定的教学实力,如果学校基础薄弱但资本雄厚的话,长期代培更加有效。
代培的操作方法实际上建立了一个全国性的教育市场,形成了一条超越行政界限的教育产业链。我国的现行招生制度下,高中学校的招生范围受到行政边界的约束,学校所属的行政层级越高,招生范围也越大。
一般县办中学只能在本县范围内招生,市办中学在全市范围内招生,省办中学则在全省范围内招生;以县为单位来看,一般是省市优质高中将少数中考尖子生掐尖,而县内高中在剩余学生中竞争生源,招生竞争主要是在县一级范围内展开的。招生范围的行政约束实际上就限制了中考招生的竞争范围,使其局限于地方范围内,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相对独立的地方教育市场。
而代培的出现实际上是打破了招生的行政约束,可以实现地方招生跨省培养,这样,就在全国建立了一个委培和代培的交易市场。以衡水中学为代表的全国知名学校就可以借助代培实现创收,而民办学校也可以在短期内快速提升教学水平。
**硬币的两面:民办“逆袭”与公办衰落**
在富源事件中,有家长指出,富源学校的模式是:与名校联姻-获取高分生源-扩大知名度-
地区内掐尖形成优势。无论是高考移民还是代培,目的都是相同的,都是为了获取高分尖子生,再以此为手段进行宣传,最终目的是在本地招生市场形成优势,吸引优质生源。在此次事件中,舆论的焦点都聚焦在了民办学校的所采取的高考移民不正当手段上,实际上,民办学校借助此手段想要实现的目的更加值得关注。
富源事件中,除了家长的焦虑情绪以外,实际上利益受损最大的是本地传统名校,这些学校一般都是公办学校。富源事件中,深圳市的4所公办传统名校就被富源学校完全碾压。
一般而言,由于招生上的行政约束,在地方范围内会形成一个教育市场,共同对优质生源展开竞争,教学实力较强的学校在地方教育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公立学校由于成立时间早、口碑积累时间长等原因一般会在地方教育市场中占据顶端位置,形成了教学质量和优质生源的良性循环,即通过高教学质量培养优质学生,再借此吸引优质生源来学校就读。
民办学校发展较晚,在地方教育市场中处于劣势,而民办学校本身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必须确保一定的招生量才能够实现盈利。而吸引生源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高分尖子生的培养,尤其是清北生,宣传效应最为明显。
但是,如果实打实地提高教学质量,需要非常长的时间和非常高的投入,在前期必然会有一个不盈利的阶段,而且能否盈利也具有一定的市场不确定性。为了后来居上,采取高考移民和代培等手段,就能够实现学生“培养”的快速见效,花钱买服务比自己办学要更加快捷。
民办学校的不正当竞争势必会造成公办学校的衰落。公办学校的优势只是在地方范围内才存在,而打破地方界限的高考移民和代培都是引入了外部力量,这样,公办学校的传统优势也就被消弭了,进而在中考招生市场上就失去了竞争力。而优质生源的流失又会引发连锁反应,生源流失会导致教学质量的进一步下降,又进一步导致优质生源的流失,最后的结果是公办学校在地方教育市场中的地位快速下滑,被民办学校所替代,地位下滑又会引发师资流失,长期积累的优质师资就会流失到民办学校中去。这样,以高分尖子生为突破口,民办学校就会打破招生市场中的平衡,进而完成对地方教育市场的洗牌和重组。
更加值得警惕的是,民办教育在借助不正当手段完成地方教育市场的洗牌之后,通过吸引优质生源和吸收公办学校师资建立了良性循环,就会把自己的发家史洗白,不再需要利用高考移民和代培等不正当手段。在富源事件中,富源学校的不正当竞争只是处于发展的早期,还没有走到冲垮公办学校的那一步,但是,已经对后者造成了冲击。但在全国很多地方,民办教育对公办教育的洗牌和重组已经完成了。民办教育的发展不是一部励志史,而是一部挖墙脚史。
从长期来看,富源事件中的利益受损者远不只是被高考移民挤占名额的学生,实际上当整个地方教育市场重组的时候,没有人能置身事外。民办教育冲垮公办教育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学生教育负担的加重。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的差别有很多条,但核心的差别只有一个,即前者是盈利性质的,后者是公益性质的。民办教育的基本动机只有一个,就是赚钱,利润最大化。民办教育一旦完成对公办教育的洗牌,就会吸引大量的生源就读,而市场化办学条件下,学生家长的教育负担势必加重。
**狼来了,民办教育为何如此凶猛?**
民办教育为何如此凶猛呢?这是因为,民办教育把市场竞争的经给念歪了。民办教育按道理来说,应该是努力提升教学质量,通过教学质量来吸引生源。但是,提升教学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提升速度非常慢,而且是在公办教育已经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存在后发劣势。因此,民办教育利用它的灵活性优势,更加倾向于通过各种不正当手段来实现发展。
民办教育具有灵活性优势,是因为政府的控制力度弱,监管难度大。公办学校由政府直接管理,通过人事任命、经费管理等手段可以进行有效控制,教育政策向下落实时,如果学校不配合,教育部门有直接的行政手段对其进行制衡。而民办教育则不同,在人事、资金等方面上完全独立,教育部门只能从外部进行监管,监管难度势必更大,即使是发现问题,也缺少相应的手段对民办学校进行制衡。
以高考移民和代培为例,应该说,公办学校也存在投机的动机,但为何却实际上很少发生呢。主要的一个原因是,投机的成本太高,比如代培需要向代培学校支付费用,在经费审计时这笔支出就难以说明。还有一点,教育部门对公办学校承担的责任更重。对于公办学校,教育部门有两重身份,不仅仅是主管部门,也是监管部门;而对于民办学校,教育部门只是监管部门。民办学校出问题,一般不会连带到教育部门。假如这次富源事件发生在公办学校身上,教育部门则要承担连带责任。
民办教育通常采用的不正当手段有两种。一是钻政策空子。富源事件中暴露出来的高考移民和代培就是典型的钻政策漏洞,政策规定的异地高考条件是“两个合法”和“三个三年”,之所以这些考生能够通过审核,在程序上肯定是符合政策规定的。有专家指出,相对于明显的材料造假等行为,还有更加隐蔽的学籍空挂问题,这些问题在表面上是符合政策的。而代培问题就更加隐蔽,可以打着合作办学或者校际交流的幌子作为掩护。
二是官商勾结。民办教育的老板本质上是一个商人,所以,普遍存在的官商勾结问题在教育领域也不会例外。通过官商勾结,民办教育能够获得政府保护,为其灰色行为保驾护航。当然,官商勾结不仅仅限于利益输送,很多时候是地方政府和学校老板的合谋,学校办学往往和房地产开发、招商引资等项目联系在一起,以招商引资的名义,民办教育就能够获得各种资源支持和政策照顾,比如,很多地方直接将公办教师调入民办学校支持后者发展,并通过统一招生等行政手段为民办学校分配生源。
**治理的难点**
对于民办教育所采取的各种不正当竞争手段,治理的难度非常大。如前所述,钻政策漏洞、官商勾结等问题都具有很强的隐蔽性,而且地方政府往往作为利益主体参与其中,难以客观公正地履行其监管职能。为此,只能通过顶层设计的手段加强宏观调控,引导民办教育的有序发展。具体而言,主要有两点:
一是教育部门对民办教育的发展应该有一个总体定位。民办教育的发展应该是对公办教育的补充,而不是替代。民办教育可以利用其市场化运作的优势,向个性化培养、素质教育等方向进行探索,创造一个多元化的教育供给市场,而不是替代公办教育的角色。
二是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要更加精细化。高考移民、代培等问题都是钻政策的空子,教育决策部门应该及时发现并掌握这些动态,及时进行政策调整,并且引入各种技术手段加强管理。魔高一尺则道必须高一丈,想法设法限制投机者的投机空间。同时也要看到,民办学校的投机行为很难从根本上禁绝,为此还需要加强处罚,通过顶格处罚建立高压红线,维护教育市场的良性秩序。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VNPI8l7OCAEAE1X21nUSaWYlE7qsADW9WX73W8VAchsvamrxMiaRjbSHIaHvXia7qbKMGA6EYYmQOA/640?wx_fmt=jpeg)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
****
× 分析
: , , , , , , , , , ,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分享 留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