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VibQR9B4PHqOPdpSou1z5czicl6icf6libeoXx7QWHGVzddg1Bg8iboaHbtic6LycDjia8fgeukQqQzGAqibib41uNz43Gw/0?wx_fmt=jpeg)
# 一些地方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压力增大,财政部长回应
[ 长安街知事 ](javascript:void\(0\);)
__ _ _ _ _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gif/VibQR9B4PHqNRicFpO7zkwO1RQwhZVEJQz3RficlG0vDMSgSQJtGOMvhEpFrJy9VZyXaBm46JQxxQRVYnsMOR8klQ/640?wx_fmt=gif)
10月12日上午,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财政部副部长廖岷、王东伟、郭婷婷介绍“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此前报道:
[ 财政部长宣布:推出一揽子财政增量政策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MDA0NDA4NA==&mid=2651355022&idx=1&sn=29ea299ec26083227c4aa513cf607920&chksm=8bed7455bc9afd431738c34757b1b5a5b273288cd28e352b90346838f58f30b7479a945ab0b4&scene=21#wechat_redirect)
)。
会上,有记者提问,当前一些地方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这“三保”压力增大,各方面对此也非常关注。请问今年以来财政采取了哪些措施支持地方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png/VibQR9B4PHqOPdpSou1z5czicl6icf6libeoE6T9XAAgoicRNMhiaHAgPUibgc1ia6ricjInKfwdbXxSqKugO6Ahg8iciaUicg/640?wx_fmt=png&from=appmsg)
蓝佛安表示, 做好基层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工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三保”,是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基本要求,也是财政的基本职能。
2024年,财政部不断健全覆盖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动态监测、应急处置的“三保”管理体系,推动基层“三保”平稳运行。我们主要有以下四个措施:
** 一是加强基层“三保”财力保障。 **
2024年中央财政安排对地方转移支付预算超过10万亿元,并督促地方将财力下沉基层,优先足额安排“三保”经费预算。我们这里所说的基层,主要是县一级。
** 二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 我们按照“县级为主、市级帮扶(兜底)、省级兜底、中央激励”的原则,层层压实责任,做细“三保”风险应急处置预案。
** 三是增强库款保障能力。 ** 加强对困难县区的库款调度,保障“三保”资金支付需要。
** 四是加强地方财政运行监测。 **
我们现在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全国所有的预算单位和基层财政运行都能监测到,库款是多少,“三保”进度怎么样,我们都清清楚楚。我们按月向各地推送“三保”风险提示,并督促地方及时做好应对处置。
他介绍,总的看,当前基层“三保”呈现总体平稳、局部偏紧的态势。根据全国基层财力总量测算,“三保”底线是有保障的。以2023年为例,基层“三保”支出约占可用财力的五成左右,如果再加上其他的刚性支出,占可用财力的八成左右。局部地区“三保”压力增大,主要是受财政收入增长放缓、土地出让收入下滑以及地方政府债务负担等影响。
蓝佛安介绍,下一步,财政部将持续采取务实管用的措施,研究制定“三保”清单,积极构建长效机制,筑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具体有以下五条措施:
**一是压实各方责任。**
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是本地区“三保”的第一责任主体,要定期研究完善保障措施。各职能部门对本领域“三保”政策落实负主要责任,并与财政部门建立横向协同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 二是增强地方财力。 **
结合年度预算安排,持续加大中央对地方财力性转移支付力度。刚才在前面我也讲了,今年利用债务结存限额,向地方下达了4000亿元的债务限额,用于补充综合财力,这对“三保”的保障是有积极意义的。清理规范专项转移支付,优化转移支付结构,提高财力性转移支付比重;同时,拓展地方税源、适当扩大地方税收管理权限,增加地方自主财力。
**三是强化库款调度。**
持续跟踪地方收支运行和库款保障情况,对库款紧张的地方,中央财政通过提前调度资金等方式予以适当支持。督促省级财政部门加强库款监测,增强基层库款保障能力,优先满足“三保”支出需要。
** 四是缓解债务压力。 **
更大力度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刚才我们已经讲到了较大规模债务限额,履行法律程序后会向社会详细说明,并继续在年度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中,安排一定额度用于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支持地方化解债务风险。
** 五是加强动态监测。 ** 推动建立覆盖“三保”全过程的信息化、智能化监测体系,动态捕捉潜在风险,及时进行预警和提示,做到问题早发现、早处置。
来源:国新网
[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gif/VibQR9B4PHqMOiarHAM8HVLzyS0mSFkzvE1jRB5Lde7p7mv3P0afXvAhibc9E7ibTwM2TKdflS5ibpxalneXYEicGMeA/640?wx_fmt=gif&from=appmsg)
](https://appcdlztf171320.h5.xiaoeknow.com/p/decorate/page/eyJpZCI6IjQ2MDkyNDYifQ)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
****
× 分析
: , , , , , , , , , ,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分享 留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