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NlHCJDkFPxLI7GKVxhCMD3RUObtyOVTa5gj16xZxjxAEocsfIRkRqMMafQdBQ4YuChJ8fftrpbuw/0?wx_fmt=jpeg)
# 说实话,算实数
[ 新潮沉思录 ](javascript:void\(0\);)
__ _ _ _ _
以下文章来源于西西弗评论 ,作者西西弗评论J
![](http://wx.qlogo.cn/mmhead/Q3auHgzwzM765UGPNG0jEdCDBxVZ0Wm0cTZBsHOfFhUib2WlJKKDfbw/0)
**西西弗评论** . 时事和宏观经济评论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8T2WTyz6Xy2hyA00U2ibjibYDKtBc7Tpc1oicGmJclgBceYXCfmzjep82YQjUMb8tlfFXjdVR6HTYcRPYjd2WvMjw/640?wx_fmt=gif&wxfrom=5&wx_lazy=1)
文 | 西西弗评论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1YS5yicdcpJNlHCJDkFPxLI7GKVxhCMD3xOSGtsS4GqmUpRFgjnYgSyRVyWricDicK7WTeXk6CRJKuSpPDpSu2Mng/640?wx_fmt=png)
** 1、 **
十九世纪的英国首相迪斯雷利,曾经说过一句话: “ 世界上有三种谎言:谎言、弥天大谎和统计数据。 ”
多年以前,曾经读过一本有趣的小书,《 统计数据会说谎》。推荐大家看看。其实这本书里大多数案例,也不能说统计数据就是谎言。
大多数情况,统计数据是一种介于真相和谎言之间的东西,对于追根究底的人,是可以拨开重重迷雾,在里面看到真相,对于不求甚解的人,就是谎言了。
** 同样的数据,不同人,出于各自的目的和立场,也可以解释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
** 2、 **
一个例子就是中国和美国每年流感死亡人数的统计。根据 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死亡统计表。中国 2019-2021 年流感发病人数分别为 354 万,
115 万, 69 万,死亡人数分别为 269 人, 70 人, 4 人。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MY85b9fSMqvb0jVBGP5mz9VF51jNojPvdf9YsIFGff9ybHkM7rsGGgqoubmOFee0wCamFemUvUQicQ3IotzhBxQ/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
而美国的数据截然不同,从 2010-2020 年,美国每年流感感染人数 2000-4000 万人,死亡人数 12000-52000 人,平均
30000 人。唯一一点相同之处就是 2020-2021 年美国的流感也是历史最低值,低到美国的 CDC 都没去统计。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MY85b9fSMqvb0jVBGP5mz9VF51jNojPvKia1c5ty02hdTobdbhRR8xBFKufTL6oic6O01azATyklZ8gTneDUkcOw/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
中国人,美国人都是人,流感病毒也没啥区别,为啥中美之间的数据差别如此之大,中国 2019 年死了 200 多,美国死 20000 多。
这个就是统计口径的区别。死人和活人,这是一目了然的客观事实,中国和美国的标准没啥区别。但人是因为什么而死的,就是一个主观判断了。
比如,一个有基础病的,做透析的老人,得了流感,基础病病情加重,随后因为肾衰竭而死亡。到底死因是什么?是流感,还是肾衰竭。
美国对季节性流感相关死亡的定义是:流感可能是导致死亡的原因但不一定是主要死因的人群中的死亡。美国 CDC
不确切知道每年有多少人死于季节性流感,有几个原因。首先,各州无需向 CDC 报告 18
岁以上人群的个人流感疾病或死亡病例。其次,流感很少被列在死于流感相关并发症的人的死亡证明上。
第三,流感相关的死亡要么是因为并发症,要么是因为流感会加重现有的基础病。所以, CDC
和其他公共卫生机构(在美国和全球)使用统计和数学模型来估计每年与流感相关的死亡人数。仅计算死亡证明中包含流感的死亡人数将严重低估季节性流感的真实影响。
中国则不同,中国只有死亡证明上写的死因是流感的病例,才会纳入统计。什么情况下死因是流感呢,就是找不到其他更合理的死因。所以,上面说的,一个肾不好的老人,流感加重了基础病,因为肾衰竭而死亡,在中国绝对不会被计算为因流感而死亡的病例。
哪种统计方法正确?这个问题不是非黑即白的。美国的方法是模型估算,不是准确数字。中国的方法看上去更准确,但无疑严重低估了季节性流感的危害。
** 唯一能确定的是,两个方法口径不同,不能相互比较。 ** 中国的科学家曾经按照美国的统计口径,测算了中国正常年份的流感死亡人数,大概是 8
万多不到 9 万人。这个口径是可以和美国比较的。
** 3、 **
新冠这件事,从一开始就政治化了。 2020 年,西方媒体宣传民主国家就不会有疫情,现在沦为笑柄。新冠的死亡人数,一直就带有政治色彩。
还是那句话,生和死是黑白分明无争议的东西,但因为什么而死,就是主观和操纵的了。
最宽泛的死因认定,就是死之前 XX 天感染过新冠,就都计入新冠死亡人数。
最严格的死因认定,就是像中国认定流感死亡人数一样,必须死亡证明上写的死因是新冠,必须是新冠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才算。因为新冠,导致基础病恶化而死亡,通通不算。
美国目前的政策,是介于两者之间。如果新冠对死亡做出了重要贡献,就列入新冠死亡。美国 CDC 的官员在一次采访中举了两个例子: “
如果一个癌症病人只有几个月寿命,然后得了新冠,后死去了。如果医生认为,这个病人不得新冠,能活得更长,则新冠被列为死因,如果不是这样,则不能把新冠列入死因。
” 第二个例子就是被很多段子里的,一个新冠病人车祸死了。算不是因为新冠死亡。 CDC 官员的回答是: “
如果当场死了,当然不算。但如果一个车祸伤者,在医院治疗的过程中,感染新冠,因为新冠病情恶化死了,就算新冠死亡、 ”
美国这个政策的判定,也没有特别明确清晰的标准,非常依赖于开具死亡证明的前线医生的判断。医生觉得是,就是,觉得不是,就不是。
**
新冠病毒自身的杀伤力不是那么直接,而是靠破坏人体的免疫力,引发各式各样的并发症,加重病人的基础病,最终夺取人的生命。所以,判定死因是不是新冠时,就有很大的空间
** 。
判定新冠重症其实也一样,什么算重症?吸氧算?进 ICU 算?
导致基础病加重了,基础病重症,算不算新冠重症?
于是,根据不同的目的,就会产生不同的标准。
** 4、 **
2020 年的武汉,那时的情况比较简单。原始株主要引发的并发症就是肺炎。基本上感染了,有肺炎症状,死去的病人,都算是新冠死亡。 2020 年 4
月,还做了一次补登记,把未住院死亡未能上报疾控信息系统,以及部分医疗机构迟报漏报的确诊病例 1 千多例,补充登记了。
Omicron 时代,情况就不同了。这个病毒很神奇,主攻方向不是肺了,全身各个器官全面受到影响。死于 Omicron
的,基本上都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基础病因为感染而加重,因为肺炎的反而不多。
统计上就更麻烦了。如果一个病人感染后,因为基础病加重而变成重症,算不算重症?因为基础病加重而死亡,算不算新冠死亡?
2022 年华东某市, 4 月 10 日公布, 17 万人 1
个重症零死亡。中央调查组到了某市后,重症死亡人数节节上升,但始终不披露累计重症人数。疫情彻底结束后,一篇论文披露的重症人数一千多,死亡 500 多人。
为什么一开始, 17 万感染一重症,后面 60 万感染一千多重症。因为,如果目标是放开,重症死亡人数就越少越好。如果目标是 “ 动态清零 ”
,就要披露的多一点,更接近真实数字。
12 月 2 日,华南某市,学习了成功经验,披露 16 万 4 重症, 90% 无症状患者。
今天,成功经验在全国推广,无数 “ 专家 ” 反复把 “ 新冠 ” 和 “ 流感 ” 相提并论
,中国政府“从善如流”,用统计流感的方法统计新冠了。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 2022 年 12 月 20 日新闻发布会上,北大医院的王主任如是说:
为了科学客观、实事求是地反映新冠疫情造成的死亡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最近组织专家进行了论证,印发了通知,明确对相关死亡病例进行科学分类。
主要是两个方面,由于新冠病毒导致的肺炎、呼吸衰竭为首要死亡诊断,归类为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死亡;
因其他疾病、基础病,比如心脑血管疾病、心梗等疾病导致的死亡,不归类为新冠导致的死亡。
为了更好地规范新冠疫情导致死亡的判定,目前要求采取会诊和死亡病例讨论的方式,来最后判定这个病人到底是死于新冠,还是死于其他的基础病。
所以,我们既不回避新冠的危害性,同时也要科学地看待新冠的危害。
这个就是统计流感的方法,并发症,基础病,都不算,那么,新冠死亡人数也就很少很少了。
能说什么呢?我无言以对。生和死是客观事实,因为什么而死,就可以主观操纵了。
我之前反复写文章说, **超额死亡,是统计因为疫情导致的生命损失的唯一标准。**
不管怎么操纵死因,死亡还是客观事实。甭管因为什么而死,只要多死了人,就是疫情导致的死亡。但是,我国的死亡数据,每年才发布一次,这个超额死亡的数据,也许,我们只有在
2024 年,才能知道到底是多少了。
**说实话,算实数,真的很难。这个世界,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生和死是客观的,因何而死,就是主观的。**
当然,骰子已经落下,纠结这个数字也不重要了。再过三个月,这一波感染高峰过去,大家的生活会恢复 “ 正常 ”
。如同其他国家一样,疫情的痛苦记忆,也会离我们远去。
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有些生命,随风而逝了。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MK54Bia15KN2riacWTy8XWiaw90eksfwb26a6icHNJhTq3pfk6HrBFRMhPayWOGibIXDA3ClFfBHHmfZw/640?wx_fmt=jpeg)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
****
× 分析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