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jnDIM6gq2cXTJxy3PqMiae8ic50JiaPOdTepHCuYSK74yYp1LmkpKqYSm8kFL7a7GN0PkFoJLWnLianQTW7xKpH7yQ/0?wx_fmt=jpeg)
# 中国水下考古事业,是被一个英国人给“逼”出来的
原创 张瑞 [ 底线思维 ](javascript:void\(0\);)
__ _ _ _ _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V3fiaozrnfBJkrIeXgjOXvO8IrAST4l2xiaLC3iaZ1CibYNq9Aq7CWdLdNyJly3aS1AC6awKMTI0fhOg/640?wx_fmt=jpeg)
日前,一段水下考古工作者为致远舰立碑放花的悼念视频引发关注:黑暗的海水里可以看到一根锈迹斑斑的柱子,柱子前有一块新刻的石碑,上刻“清代致远舰沉没地”几个字,石碑前,还摆着一朵白色的绢花,随着海水轻微地颤动。
视频拍摄者、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考古领队同时也是国家水下考古工作队队员张瑞表示,这段视频是他2016年参与致远舰遗址考古时拍摄的,最近才公开。
在行业外的人眼中,水下考古是一项颇具神秘色彩的工作,那么现实情况究竟如何?主要困难是什么?围绕这些话题,我们与张瑞展开了对话。本文据采访内容整理而来: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v4vz52CcB11Nd6OOpPazSGOJ6Aia1PiaB2Gl8Sg6I7hwiaJwrByAowYiaVEqBMbzjytjkDrbuKK4DuK79FarC6FC5w/640?wx_fmt=png)
**张瑞:**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张瑞。我平时主要的工作是田野考古,2009年,我参与了国家文物局举办的全国第5期水下考古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在接受了长达三个多月的培训之后,加入到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水下考古工作中。近几年,我主要参与了致远舰、经远舰和定远舰这三艘铁甲舰的考古发掘,负责水下摄影等工作。
中国有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躺在海底的文物遗存仿佛就凝固在了某个历史瞬间,通常情况下很难再与世人见面。水下考古所要做的就是,通过勘探、发掘和整理,让那些沉入海底的历史信息重见天日。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XTJxy3PqMiae8ic50JiaPOdTeypicjXliaY1TncT3vtvMJVgTx5kF5LcicKLn5vn4uKrM80HJWqlOx1GUA/640?wx_fmt=jpeg)
水下考古资料图,图自微博“@水下考古张瑞”。
就工作方法来说,发现遗址点是第一步。有些是在沿海大型基建项目推进的过程中被发现的。像致远舰的发掘,就是丹东港的一些大型基建项目方申请的,因为他们知道底下有沉船,但没有技术力量去判断沉船的性质,所以就向文物局去上报这个事。经过我们为期三年(2014—2016)的考古调查,最后确定这条沉船就是甲午海战时期的致远舰。
其他像南方的一些沉船遗址,包括古代的木质沉船以及货运沉船,好些都是由当地的渔民在作业的时候发现的,比如拖网渔船拖上来一些瓷器、沉船的构建等等。在渔民报告可疑点之后,就会组织项目调查,进行相关海域的扫测。
可渔民拖船往往要拖一段时间,然后才会在收网。他只是收完网以后发现网里有东西,然后再报告大约在哪个水域进行了作业,出来一个什么东西,或者是拖网的时候发现海底有突出物挂网,于是便记录下来位置,向我们汇报。但是我们再去复查那些点的时候,有可能很多时候是复查不出来的。有时候,复查堪比大海捞针,有一定的偶然性。如果幸运地找着点了,才会再组织人员下水,进行初步的摸排、判断。像南澳一号的考古发掘,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推进的。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XTJxy3PqMiae8ic50JiaPOdTeByAibVRgIKVrlkTJbwKDeeAibxwgqLCM8JL2gVcwpGMF2TMwiaAauk8cA/640?wx_fmt=jpeg)
考古人员整理从海底“南澳1号”明代古沉船发掘出水的瓷器(视频截图)。
在完成了致远舰的调查之后,我们把目光投向了甲午海战时期和致远舰同组一起作战的经远舰。就目前调查情况看,它的大部分船体倒扣在海床以下,主体应该都在。经远舰的项目是2018年立项的,就是一年期的调查,主要目标是搞清楚这条沉船的大约保存状况,明确沉船的身份。
我们做经远舰调查的时候,在经远舰船侧进行试发掘工作,最终找到了船身上的舰名,用了三个月时间,把经远舰水下考古调查工作都完成了。至于进一步的工作,则留待国家未来进行规划。
总之,对沉船的判断,需要不断的细化,然后去逐渐提升调查以及水下考古发掘的等级。这和埋在陆地上的东西不一样,没有办法一下子判断清楚水底遗存的具体情况。
水下考古,在实际工作中要克服的困难还有很多。
首先,涉水作业与陆地上作业的危险程度是不一样的,工作的难度量级也不可同日而语。像田野考古调查就是在地面进行调查,看看这个区域有没有遗址。陆地上的地质调查的话,也是在陆地上寻找一下,地底下有没有矿物质的遗迹,有没有可能存在的分布?虽说田野考古和水下考古都叫考古,但两者的难度不在一个量级上。
在涉水作业时,光是带着仪器扫测一遍就要考虑各方面的问题,比如天气情况、风浪情况,还包括如何去排线,如何去跑线等等。需要下到水底去观测遗址和沉船的话,那对人员的要求也很高,你必须要有能够下水的资质和技术才能下去。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XTJxy3PqMiae8ic50JiaPOdTecmsLUghujGvoBeZxU9IksgoSsWYYEnS804EQjZN6MC16icwJgn5R76Q/640?wx_fmt=jpeg)
水下考古队员在海底进行考古绘图工作,图自“@水下考古张瑞”。
其次,在中国沿海地区的水下调查工作中,大部分的水域都是属于浑水作业。在欧洲的一些海域,能够从船上面直接看到几十米以下的海底状况,但咱们是不可能的。我们通常下水之后能看到什么样的情况呢?举个例子,致远舰的那块水域稍微离岸远一点,水质好些,水深在20多米的地方,你在水底下观测的时候能看到两米远的距离。这对于我们水下考古而言,已经是非常好的观测条件了。像经远舰调查的时候能看到多少呢?大约20—30厘米。在水况极好的条件下,有效观测距离能达到一米。
多数时候,考古队员要和文物还有沉船贴得很近,才能基本上看清楚。视线距离太近容易造成水下迷路的问题,而且一般有沉船的船体周围会挂很多渔网,这对潜水员的威胁是非常大的。潜水员身上背着各种各样的设备,再加上能见度极低,一旦被渔网挂住无法挣脱的话,可能就会有性命之忧。
所以,下水调查遗址的时候,对于遗址、文物的分布情况、保存状况,大家心里都没有底,而考虑到在水底下的观测范围、距离以及难度,考古队员在水底下遇到危险的概率是非常高的。
此外,气候以及海况对海上作业的影响也非常大。比如风特别大就不行,因为风特别大了以后,工作船在海上就定不住了。当船的抗风能力达不到风的级别的时候,整个工作平台就要收起来,离开这个海域去避风。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XTJxy3PqMiae8ic50JiaPOdTe15clgb3YbU2B1IdwOvXkwOmf2aBmfqK9uqT2LpCnzibQmAib7vCcutZA/640?wx_fmt=jpeg)
带有致远舰舰徽的瓷盘刚刚出水时的照片,图自“@水下考古张瑞”。
我们对致远舰、经远舰的考古发掘工作都是这样的,我们会停在遗址的正上方,需要下水的时候就从平台上直接下水,但是一旦起大风,就要撤离。在致远舰调查的时候,我们遇到好几个台风,只能收好了工作台赶快跑。等到海况平静之后再回来。这样来回跑,很费时间精力。按照我们行业内部的说法,一个水下考古发掘期,1/3的时间因为天气影响干扰,导致不能工作是正常情况。如果要是比1/3少的话,那这个发掘期是赚了。
非法打捞、盗掘也给我们的水下考古工作带来了麻烦。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的水下考古事业正是被一个叫迈克尔•哈彻的英国人“逼”出来的。20世纪80年代,他在中国南海海域偷偷打捞出了一艘沉船中大批康熙年代的宝物,并将这些宝物运到荷兰拍卖。这一事件震惊了整个中国考古界。在这件事发生一年后,我国水下考古协调小组宣告成立。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XTJxy3PqMiae8ic50JiaPOdTetdiap7v7llcbPoiccVCBsw3Dxzn6Vdwx0tyYyGR2CEWKmDbTI5YUQHww/640?wx_fmt=jpeg)
迈克尔·哈彻
在发掘经远舰的时候,我们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经远舰的盗掘应该是发生在我们正式发掘工作的十年之前,主要是一些捞废铁的人对船底进行了破拆,把船底的机器等等都搜罗了一遍。这样一来,对我们的工作肯定造成很大影响,整个遗址就此被破坏了,许多东西散落一片。
我觉得考古工作的话,主要的意义在于能够纠正一些历史上的错误记载,或者是一些有争议的东西。近在眼前的例子就是经远舰的考古发掘。在2018年,我们正式对经远舰进行调查之前,关于经远舰究竟沉没在哪里,这样一个细节性的问题,都是有极大争议的。而在考古证实之后,可以说是盖棺定论了。
考古的一些文物和资料,是不带任何的主观色彩的,是完全客观地去展现历史原貌的。可以说,考古资料是第一手的真实资料。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WXDvK4vTtELxWiceuy78ktSZTx0ITRINkHCzPFibibI7icgHmmSTM34NUrvD7ibh8zKUYxWZym7J6ayUA/640?wx_fmt=jpeg)
点一下右下角“在看”,让我们做的更好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v4vz52CcB128kB3dqU7xYytGQTwrbdy7kof4lnHElibMFrcX8IeqCgyRYj7QqLkCawecFgW781KcNAzIp5y0Rkg/640?wx_fmt=gif)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
****
× 分析
: , , , , , , , , , ,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分享 留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