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VibQR9B4PHqOhzNoibaKmcZQ7p0R2PVsCpy9DgR1yymt4UU2WF7pjPxQFeiaCLbeYWNiaE8yoocENu2HfTupzQ2Vkg/0?wx_fmt=jpeg)
# 别挑刺干部穿什么
[ 长安街知事 ](javascript:void\(0\);)
__ _ _ _ _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gif/VibQR9B4PHqNRicFpO7zkwO1RQwhZVEJQz3RficlG0vDMSgSQJtGOMvhEpFrJy9VZyXaBm46JQxxQRVYnsMOR8klQ/640?wx_fmt=gif)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VibQR9B4PHqOhzNoibaKmcZQ7p0R2PVsCppjJWuzlORgTlzx3jZaSNuZhzoBpzu792GTicQvqmkZuG5T6Nkej6J8w/640?wx_fmt=jpeg&from=appmsg)
“三天都穿同一套衣服出镜、接受采访,有损公务员形象。”最近,浙江省应急管理厅某干部出镜直播时未换衣服、头发“打绺”引发热议,其中夹杂个别批评之声。当事人回应称,“大前天晚上来上班就没回去,所以还没来得及去换(衣服)。”
在《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中,确有“举止端庄,仪表整洁”的要求,注意着装得体也是干部自我约束的应有之义。 **然而,凡事都有个轻重缓急**
。连日来,因受台风影响,浙江不少地方都出现明显降水,相关干部正在一线忙碌。这种情况下,先管防灾后顾形象是理所当然的,也恰恰反映了务实作风。“眼袋这么重,真的不容易”“没啥不好意思的,他只是在坚守岗位”……得知事情原委后,很多网友都表示理解并纷纷点赞。
虽说在上述事件中,挑刺之人只是个别,但类似对干部外貌过分关注的案例确有不少。有的因一撮白发被疑“不务正业”;有的因接待来宾的坐姿被指“过于松散”;此前,某地一官员在返回扶贫村路上遇到洪水,没来得及“换行头”就去现场指挥抢险,被人批评“穿得不像救灾的样子”……广大干部作为公职人员,以及某种程度上的“公众人物”,仪表仪态固然不可随随便便,但绝不应是关注重点。所谓“面子”也不该成为衡量能力高低、负责与否的决定性标准。
**在很多特殊场合,最适宜的着装就是当下的着装,最好的形象就是全身心投入工作的样子** 。
小细节引发大讨论,折射出公众对公职人员的关注之高、要求之严。特别身处信息时代,不少工作需要从“幕后”走到“台前”,当人人都能“随手拍”“随时截”,干部的言行举止更会被置于放大镜下。对广大网友来说,监督渠道拓宽是好事,对出格打扮提出质疑是权利,但也要避免陷入矫枉过正、舆论失焦。
**我** **们更应关注的不是干部穿了什么,或者说了什么,而是他们到底做了什么、做的效果怎么样**
。当然,广大干部也得适应这种无处不在的聚焦,将其当成审视自身的镜子,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好干部应该是什么样的? **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形象,但毫无疑问,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是最基本的底色**
。跳出浅层次的外表审视及刻板偏见,结合实际情况理性看待讨论,这是为好干部撑腰松绑,也是在营造良好的干事环境。
撰文:关末
[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gif/VibQR9B4PHqMOiarHAM8HVLzyS0mSFkzvE1jRB5Lde7p7mv3P0afXvAhibc9E7ibTwM2TKdflS5ibpxalneXYEicGMeA/640?wx_fmt=gif&from=appmsg)
](https://appcdlztf171320.h5.xiaoeknow.com/p/decorate/page/eyJpZCI6IjQ2MDkyNDYifQ)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
****
× 分析
: , , , , , , , , , ,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分享 留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