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帖子
账号
关于
orCmWKnKpoNGs5gJXA3tkxwWKv8j8KYxxp
Bulletin#295C85EB4B741573ACB34DE2F3ED39C3
orCmWKnKpoNGs5gJXA3tkxwWKv8j8KYxxp#964
@2020-05-04 16:00:00
上一篇下一篇

![cover_image](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1YS5yicdcpJP5SNVWKobqVS6TeVQU4HqjiaUVLJX9riaHx7fr5fHniaxOEJwbeMD6yJt4nNQL4gAMBCh6SI4icNGd7A/0?wx_fmt=jpeg)

# 前浪和后浪,都要想想自己是谁

原创 潮思 [ 新潮沉思录 ](javascript:void\(0\);)

__ _ _ _ _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8T2WTyz6Xy2hyA00U2ibjibYDKtBc7Tpc1oicGmJclgBceYXCfmzjep82YQjUMb8tlfFXjdVR6HTYcRPYjd2WvMjw/640?wx_fmt=gif) 文 | 飞剑客





随着Bilibili制作精良的演讲视频《后浪:B站献给新一代的演讲》流传开来,很多受其感染的青年们热血沸腾地接纳了自己的“后浪”身份,以及“自由选择的权利”。看完后发现,演讲中“青年”特指有钱有颜唱歌跳舞吃喝玩乐的B站up,也就是视频网站迎合消费者的甲方广告,但过了一天就是五四青年节的话,就好像妇女节前夕遇上了“女生节”,劳动节中很多劳动者还在加班,纪念就变成一种解构和反讽,借用罗神的说法,五四青年节,是我国现代性和革命话语的开端,也是追溯现代中国思想史不断回溯的起源,不是哄娃娃。



这里并不是想在借着五四复读一些内容的,毕竟《后浪》是B站的广告宣传片,五月三号发布的,并不是为了五四发的。况且作为一个文案而言能够抓住了很多青年人们的共鸣,其中很大一个原因是强调话语权、定义权,强调这一代人不被那些“口口声声,一代不如一代”的人话语束缚,也是有一定可取之处的。就好像当年我们九零后被打上“垮掉一代”、“非主流”、“脑残”的标签,其背后一直有一个“年代论”的逻辑。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P5SNVWKobqVS6TeVQU4HqjdLp6JricWlugnzXdX5YEwjfRrGUWDx5XEhywjpr4y5SaUjsZU6WbBhQ/640?wx_fmt=jpeg)



这原本是共和国产业快速积累期所带来的一种靠世代共同记忆区分的方式,譬如说到六零后有一个框,他们可能窝在单位一辈子,自诩为体系的中坚,或者成为敢闯传说,第一代富人;七零后是最有机遇的一代,中产阶级,学术共同体主流专家;八零后是自由主义式的叛逆、青春文学和互联网弄潮儿,虽然早些年媒体上到处是歧视八零后的现象,包含攻击的字眼处处可寻,但随着他们逐渐掌握主流话语,跟着前面两个世代喝汤,这份敌意被导向更年轻的群体。



90后大多承续了70后那批人的财富积累,是沐浴着互联网消费主义文化的第一代,如今长辈们面对物质繁茂,主流文化的快速变迁而不适应,年轻人又难以驯服之时,“年代论”反而助长长辈们的保守意识,一种对失序的身份强调。



但之所以对九零后和零零后套上“年代标签”失效,是因为社会物质条件总体变好之后,消费主义的泛滥让这些年代出生的人共性在相当程度上消失了。差不多的阶层和家庭环境成长的年轻人可能因为所处城市,受教育和环境引导的不同而对自己有完全不同的定位。一些人向往大城市生活小资文化品味,一些人攒钱理财沉迷土嗨,尽管在这个年代文化品味的不同已然代表不了真实的社会身份,但总还是会造成一些人比另一些人更高贵的精神错觉。而随着社会阶层的分化,不同阶层青年面对的现实生活的议题也大有不同。



另一个原因可能是,随着年轻人逐渐成为互联网的主流消费者,资本已经转变了策略,自诩为长者传授人生经验上年代论的打压已经毫无意义——毫无资本增殖的意义,为其营造一个看似真实而富有个性的主体才是正道,资本控制的媒体或多或少出现歌颂年轻和甚至谄媚的现象。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P5SNVWKobqVS6TeVQU4HqjmNu6xqhcvZWAicInic2jh6IE27YOAanagxKvNxicjic9uoNkPzZtCPa3GQ/640?wx_fmt=jpeg)



世代论在阶级分化中退场,文化阶级和阶级早已取代世代成为人类接入主流社会的最主要接口,我们时常感叹到我们九五后这代或者更后一代的零零后们是没有“共识”的一代,体现在女权吃狗肉环保等等议题,生活方式上,这代有些人认为旅行去蹦极才是唯一的勇敢,有些人认为学乐器玩无人机才是唯一的充实,有些人看前两者傻逼,你看,同代人之间的差异是如此迥异,除了价值观,我国仍然有年轻人没有手机,疫情期间想上网课而不得,我们很难看到那些不被市场建构的主流价值观所认同的那些“新穷人们”,他们可能连浪花都未有拍击,就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



部分年轻人被羡慕,被谄媚,并不代表着代际之中的阶级矛盾被资本哄着哄着就舒坦了,相反随着老龄化的到来,对年轻人的评判不仅仅是流量的取向,也纳入了养老金的预算,诸如当代西方,代际矛盾实际上就是阶级矛盾的一部分,年轻人缴纳大量的养老金供养老人,而老人则手握大量的社会资源,阻碍着年轻人上升,我们可以从选举政治里看出端倪,当初英国选举,百分之七八十的老年人支持约翰逊,与此对应的,是大多数年轻人投了科尔宾,正如美国大城市的年轻人极有可能支持桑德斯,因为在美股财富分配的底层逻辑里,已经没有后来者的份了。



俗话说,人生财富靠康波,白话翻译起来就是,一个人的奋斗固然重要,还是要看历史进程啊。赶上康波上升周期的七零后和八零后出头那帮人是共和国最爽的一代,当然,也是精致利己、自由主义的一代,他们赶上中国入世和国际资本涌入提供的大量中层岗位,然后07年炒股,15年前去库存周期买房,都能让那代人财富暴增,成为所谓中产,也就是灰色的、庸俗的小市民阶层的代表,而我们这代大部分年轻人碰上的是逆周期,相关研究表明:年轻劳动者更易受宏观经济衰退的负面影响,到了三十五岁左右,还有负债和失业、断供的压力,即使有人气势汹涌,譬如b站有一个93年女生坐拥400栋楼收租,勇推前浪,前浪也会告诉你,别挤了,老子前面还有浪。



如果从周期的角度看,一代不如一代自然是伪命题,每代人都面临着他们时代的某种势能,这些势能能造就一些人,也会限制一些人,狄更斯在《双城记》里那句被人用烂的话,“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似乎对共和国的每一代人都试用。最初那几代人在电梯里坐俯卧撑,或者在电梯里撞墙,有些成功人士很容易把成功归结于个人奋斗,所处的年代是黄金时代,当电梯上到一定高度,开始停滞,最底下上来的那代人总会责怪后面上来的那代人不努力撞墙,这是静止的眼光看待事物,是不对的,
**青年人也不必妄自菲薄;同理,每一代人都在创造历史,但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从过去继承的条件下创造,是从上一辈整体奋斗的基础上去创造,是故,青年人也不必洋洋自得,以为一切理所当然。**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1YS5yicdcpJP5SNVWKobqVS6TeVQU4HqjH5W0vvKqH1IPznOMcnkjlx8iazlxMm6Owm7L5HBibEetESTCJibAL7wdA/640?wx_fmt=png)



我们这代多数的年轻人很幸运,也会很累,到了零零后那代,阶级分化进一步展开,或许会更累,这种累更多是消耗。我们虽然没有经历过父辈们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弱肉强食,也不是最幸运的七十年代人,可以把阶级流动说的那么轻易,从高考到考研,从学区房到自我剥削,都是持续的内卷性竞争。之前我写过《学历越来越值钱吗?》,提到扩招导致的学历通胀,博士一走廊,硕士一礼堂,学士一操场,导致了知识阶层的迅速无产化,最终导致无产阶级知识化,
**我们走在这样的进程里,就要有相应的阶级意识。**



到最后,你还是会发现,真正的前浪和后浪的分野,是阶级、城乡的分野,一些人被推在前面风光搞公益,一些人在后面翻腾加班,是前浪以后浪不卖力而状告赔偿,还是前浪们打算把房子炒到多少让后浪们接盘?为什么自从到了恒大的任泽平先生就鼓吹开放生育,这是生意的关键。



欣慰的是,我们能看到疫情中很多支援武汉的年轻面庞的逆行者们,他们在各自岗位以各自姿态诠释青年;也还是有展现这些青年的宣传片。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P5SNVWKobqVS6TeVQU4HqjCa2qiaJQ5HAoYQS7m24atMdNcEn3czhfO2cXIWsERIKm5Ic81Brw65Q/640?wx_fmt=jpeg)



说到阶级意识,几天前,我们能在b站马云《商业本身就是最大的公益》视频下面,看见年轻人提着镰刀和锤子,还有毛选,去戳破大忽悠,很多人意识到,是人民养活了阿里巴巴,而不是阿里巴巴养活了人民;也有人在《后浪》视频下留言道,
**中国并非只有一二线城市,城市以外未必能大有可为,但一定有一片广阔天地。**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P5SNVWKobqVS6TeVQU4Hqjtoibyl7UOJQmS0bHoQYsd5QZfLUG3Xl0T5Jua8oQxBBaQzEbAQl6UsA/640?wx_fmt=jpeg)



制作《后浪》的人不理解五四,也不理解青年,五四精神也绝非年轻人才可以独享的,我们从五四的产物的教员可以看出,哪怕是人的躯体早已老去,他的精神依然可以年轻。可是在当下语境下却有一种风潮想把青年变成一种被异化的规范,用消费符号裹挟他们着前进,让这些规范成为青年人们行动的枷锁,一些人却从未反思是什么样子的社会造成了这般影响,
**想想自己是谁,是何处境,想要什么,这是我们值得警惕的。**





与其看《后浪》,不如唱巨浪吧:



巨浪 巨浪 不断地增长

同学们 同学们

快拿出力量 担负其天下的兴亡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MK54Bia15KN2riacWTy8XWiaw90eksfwb26a6icHNJhTq3pfk6HrBFRMhPayWOGibIXDA3ClFfBHHmfZw/640?wx_fmt=jpeg)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



****



× 分析

收藏


ox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