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帖子
账号
关于
o9UeGqmbwk4qMnacWTJ9majDgk5eZZtQEi
Bulletin#29CAE63E6531E087F0D40E1BD94E64DB
o9UeGqmbwk4qMnacWTJ9majDgk5eZZtQEi#1538
@2018-10-30 16:00:00
上一篇下一篇

![cover_image](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jnDIM6gq2cVqEAMmQVTeCkjfEVGvaTM5ichv9ticibuUIoeFEWMogH1L0fbS42qrzPo1PjwiaXYVct2n7lDd25iaAKA/0?wx_fmt=jpeg)

# 萧何临死为何推荐曹参?他推不推荐都该轮到曹参了

萧武 [ 底线思维 ](javascript:void\(0\);)

__ _ _ _ _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7Rl8o4WpQpjQPAowPCFT8aSlsWv2Dv5oaBWia5jiaNhyPDMSOMHwCCQ5wUIzokdqK2PEE7mWb02iaTIELbhq36Utw/640?wx_fmt=jpeg)



刘邦集团的功臣按照参加刘邦集团的时间,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集团,基本上是三个同心圆。最核心的是刘邦初起到奉楚怀王之命西征灭秦这个阶段就加入刘邦集团的,是为砀泗集团,我们今天所熟知的萧何、曹参、樊哙、夏侯婴、卢绾,都是这一类;中间一层是魏赵集团,也就是刘邦西征灭秦过程中,路过魏国和赵国,在当地收留的一些人,比如张良;最外面则是六国慕从,也就是在楚汉相争阶段才加入刘邦集团的人,比如陈平和韩信。

萧何曹参都是最早参加刘邦集团的元从功臣,资历很老。刘邦早期在芒砀山落草为寇,脱离编户成为群盗,陈胜吴广起义之后,沛县老百姓自发暴动,杀死沛县的秦朝官员,将刘邦迎回沛县主政,因为按照楚国的制度,县的长官称公,所以刘邦被称为沛公,实际上就是沛县的行政长官。萧何当时是秦朝的沛县卒史,曹参是狱掾,都是秦朝体制下的基层官吏,之前就和刘邦有接触,并且有了交情。所以,迎回刘邦是他们参加并主导的结果。

刘邦集团群盗时期的人多数是武人,在和刘邦一起落草成为群盗之前,实际上就是当地的地痞流氓,文化水平比较低,政治经验也比较缺乏,好勇斗狠可以,要做点比较复杂的政治性的工作,就不行了。而在当时,秦朝官僚体系下的基层官吏是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的,最起码的是要识字,不仅要识字,而且要会听说读写,这样才能干得了官僚体系运转所必须的文件往来的活儿。所以,刘邦进入沛县开始建立政权,就必须依赖萧何曹参这样的人。

也因为萧何曹参有文化,而且曾经做过基层官吏的工作,所以对秦朝的政府运转体系非常熟悉。最基本的,比如建立政权之后要征调当地的老百姓参军,要收租收税供应军事行动,这都是必须要做的事。而这些都是萧何曹参比较熟悉的工作,尤其是萧何。从沛县起兵到汉中建政,刘邦一直在不断的打仗,对占领区的管理基本上都是交给萧何负责的。而曹参基本上都是随军行动的,有时候需要分兵的时候,也经常是曹参独领一军,和刘邦率领的主力军协同作战。灭秦过程中,曹参就一直是单独领兵的。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7Rl8o4WpQpjQPAowPCFT8aSlsWv2Dv5otKcLCHNGRfMdBJ4K9uANic1OJuusp8oOyUblqq6msVvVZOqqJatqtOg/640?wx_fmt=jpeg)



曹参既和萧何一样,出身文吏,又长期单独领兵作战,所以他在刘邦集团的文官和武将两边都人气很高。这一点刘邦也是承认的。汉元年,刘邦按照项羽的分封,到汉中建立汉王政权,拜萧何为丞相,曹参就被拜为假左丞相。这就说明,在刘邦和他手下人心目中,曹参才兼文武,可以出将入相,这时候就已经被视为萧何的备胎了。只不过这时候他的主要工作仍然领兵打仗,参与军事行动,而不是像萧何一样留守后方,为前线提供兵源和粮食。后来,又以右丞相的身份,率兵和韩信一起行动。

高祖五年,灭项羽之后,刘邦称帝,论功行赏,封赐功臣的时候,功臣之间为了争夺更多的赏赐和爵禄,斗争是很复杂的。刘邦认为萧何应该是汉朝开国第一功臣,而诸将都认为是曹参,这显然是武人想把曹参拉拢到自己这边来,以他为他们的领袖,好让曹参能在争功的时候为他们多争取一点利益。但刘邦最后还是说服了诸将,将萧何列为第一功臣,接下来就是曹参。所以,在《史记》的汉朝开国功臣世家里,萧何第一,曹参第二,张良第三,陈平第四。

> 《史记·萧相国世家》:
>
> 列侯毕已受封,及奏位次,皆曰:“平阳侯曹参身被七十创,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

曹参和萧何早期关系不错,但后来在刘邦手下共事,却慢慢有了矛盾。其实也不难理解,在曹参看来,如果没有萧何,那么萧何的地位就要给曹参。换句话说,是萧何挡住了曹参进步的路。为了避免两个人的矛盾激化,在灭项羽之后,刘邦特地将曹参任命为齐国丞相。当然,也是因为项羽死后,刘邦将韩信从齐王徙封楚王,而将他的私生子刘肥封为齐王,刘肥当时还年幼,而齐国地盘又大,需要一个得力的人去镇守。陈豨英布造反,曹参都率齐军参与了平叛。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7Rl8o4WpQpjQPAowPCFT8aSlsWv2Dv5oy9wdDia6Xvtp7qw5ZqPytDCxFz5wTicdj6TFmr7xcf07Z9eRh1ib6SZJg/640?wx_fmt=jpeg)



汉朝初期,诸侯王在封地内都是完全自治的,军事、行政、财政、人事基本上都是完全自主的,只有诸侯王的丞相是由朝廷任命的,实际上也带有监视和辅佐诸侯王的意思。战国时期的楚国在项羽分封的时候就被拆分成了衡山王、九江王、吴王、长沙王以及西楚等,地盘已经大大缩小了,齐国虽然也被拆分,但在封韩信为齐王的时候,齐国的地盘又恢复到了战国时期的规模,是汉朝初期最大的诸侯国。而汉朝的直接控制的地盘,实际上就相当于秦国的地盘,所以曹参的齐国丞相权限是很大的。

萧何是秦朝基层官吏出身,所以从刘邦起兵之后,萧何为刘邦确定的治国思路基本上就是对秦法秦制的改良和简化版。尤其是入关中咸阳之后,萧何收集了秦朝的图籍,其中包括大量的国家统计数据以及山川地理等情况,到汉中之后,萧何也基本上是沿用了秦朝的一些制度和法律,只是把秦朝一些扰民和暴虐的做法剔除掉了。但曹参在齐国当丞相的时候,实际上和萧何并不一样,所谓的以黄老治国,就是曹参在齐国先开始实验的。

> 《史记·曹相国世家》:
>
>
> 参之相齐,齐七十城。天下初定,悼惠王富於春秋,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厚币请之。既见盖公,盖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之。参於是避正堂,舍盖公焉。其治要用黄老术,故相齐九年,齐国安集,大称贤相。

也就是说,曹参在齐国其实是另搞一套的,和萧何在汉朝中央的治国思路并不一样。这也可以视为一定意义上的曹参和萧何之间的“隐匿的对话”,或者是视为曹参与萧何之间的路线竞争。汉初全国各地经过秦末和楚汉之争的全国性战乱,人口减少,经济萧条,是最需要休养生息的时期。但从自然条件来说,齐国要远远好于秦国,所以齐国可以清静无为,垂拱而治,但秦国却不行,必须要官府采取比较积极的政策,来鼓励生产,恢复经济。

所以,到刘邦死的时候,吕后问刘邦,萧何之后谁可以继任丞相,刘邦的回答就是曹参。而曹参自己对此也是心知肚明的,萧何死去的消息一传到齐国,曹参就命人赶紧准备行装,他马上就要到中央去接替萧何了。原因其实不难理解,从资历来说,在当时必须由开国功臣担任宰相的潜规则之下,萧何第一,曹参第二,萧何死了,自然该轮到曹参了。另一个原因则是,曹参治理齐国的政绩是非常好的,已经有了贤相的名声,具备了这个能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表面上看,萧何推荐曹参算是举贤不避仇,虽然和曹参有矛盾,但仍然在临终前推荐曹参继任,说明他以国事为重。但实际上,这才是萧何的老辣之处。正因为他知道,无论他是否推荐,曹参都必将在他身后继任自己的职位。所以,与其推荐别人做无用功,不如做个顺水人情,还可以为自己的后代预先买个保险,以免曹参将来报复。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Ud4nbAHC7Yg2Rsxg3xib8HvoicD35h2ptUPezibXUxxicCDmRrJjm7qKpibxPOUBFO61h4V59VVicnias0A/640?wx_fmt=jpeg)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



****



× 分析

: , , , , , , , , , ,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分享 留言 收藏


ox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