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VibQR9B4PHqN6O7DOkGdlKmYXN8icPfAPictELxZV5rZ2CtJ4rZUd4ic6wiaUV5LokHl8gTuT0d3xIsrZDhhiaACn3uQ/0?wx_fmt=jpeg)
# 高教人才培养的另一种新可能
[ 长安街知事 ](javascript:void\(0\);)
__ _ _ _ _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gif/VibQR9B4PHqNRicFpO7zkwO1RQwhZVEJQz3RficlG0vDMSgSQJtGOMvhEpFrJy9VZyXaBm46JQxxQRVYnsMOR8klQ/640?wx_fmt=gif)
“我们在这里举办论坛,就是为大学与企业更好地合作,更有效地协同寻找思想火花,寻找更有效路径及更广阔空间,为新全球化时代、全球经济格局重构而带来的挑战寻找新的应对之道。”在12月4日举办的首届海南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国际论坛上,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道出了举办论坛的初心。国内外教育界、商界、政界众多重要人士齐聚海南三亚,为高等教育建言献策,促进国际交流、跨界融合与创新发展。高等教育始终承载着回应全球挑战、破解时代难题、推进社会进步等使命。当下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国内产业变革处于升级的关键期,由此,更具适应性和创新性的高等教育体系面临新挑战,现有教育体系需要积极探索更多可能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明了教育发展的新方向:“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指向很明确,高校需要“打开门”办教育,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是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必要路径。而作为人才和智力的供给端和需求端,教育界和产业界的对话,甚至一致行动就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什么大学,学术研究成果都需要产业化,而企业是学术成果产业化的最佳载体,也是大学生就业的最主要去处。”产教融合是吉利办学的初衷,李书福对此始终坚持。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png/0FiaViaaqN2lkDR9EHHUfTpC6lzosX9FyCE9ndgICz328SZA1SfsaBHyWtscIPOT6PFof3ESs8d3Ap7mNqOZ2ejQ/640?wx_fmt=png&from=appmsg&wxfrom=5&wx_lazy=1&wx_co=1)
**高等教育呼唤更多大胆尝试**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在规模上、体系上、质量上无疑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经济建设源源不断输送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但不可否认,也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难题,譬如人才的供需匹配上存在错位的问题,一方面是高校毕业生找工作难,一方面却是市场人才需求得不到满足。大学在学科设立、专业设置和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培养等方面一定程度上与社会需求贴合度不高。在有限的培养周期内,如何让学生快速掌握基础知识,如何将企业的创新平台、应用研究融合到教学当中,如何有效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锻炼出真正的科研能力,这都是高校教育需要解决的难题。
从需求侧看,当下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科技创新愈发成为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传统制造产业也在致力于迭代升级,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新型人才和基础人才素质的要求发生了重要转变。
而压力传导到供给端,高校需要在“关起门来做学术”和“打开门来看市场”之间做出取舍,将目光更多放在最前沿市场上,培养出符合现代化产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深化产教融合也正是当下各大高校正在努力的改革方向之一,同时也呼唤更多的人才培养新模式进行补充。
此外,学术研究成果的产业化也离不开企业的助力,我国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差距,大力加强校企合作以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将有利于充分发挥高校的科教智力资源,减少科研投入的浪费,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民营教育破题的吉利样板**
在产教融合上,中国的民营企业已经做了更多的积极尝试,形成了一股潮流。近的有“玻璃大王”曹德旺捐资百亿建“福耀科技大学”,芯片龙头企业韦尔股份创始人虞仁荣捐赠300亿建设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拟申办珠海格力职业学院。远一些的还有由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西湖大学,都是民办教育在教学模式和理念上的不断创新和突破。
而再往前看,吉利则是在民办教育上走得最早,积淀最为深厚的那个,众所周知,吉利汽车是一家有着20多年历史的中国汽车头部企业,但很多人并不了解的是,吉利也是最早进入教育领域的民营企业,1997年吉利进入汽车行业便开始筹办学校,甚至可以说,吉利的创业史也是一部教育史,教育产业与吉利汽车业务发展相伴相生,相互赋能,吉利创立之时中国汽车人才匮乏,国产汽车要想有出路,就必须有强大的人才队伍作为支撑。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为吉利早期的发展提供了的源源不断的优秀技师技工和工程师,为吉利后续的腾飞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吉利办教育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情怀;既是对教育事业的向往,也是因地制宜,为汽车工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李书福曾表示。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png/0FiaViaaqN2lkDR9EHHUfTpC6lzosX9FyCFHtmKwT4HBj0pb67tSicxExhaA7SuNrfMclcawbY7fc3XvSYakEueiaQ/640?wx_fmt=png&from=appmsg&wxfrom=5&wx_lazy=1&wx_co=1)
不同于传统大学的通识教育,吉利致力于产学研融合及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吉利办学初期,甚至将学校与企业工厂建在一处,学校研究汽车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参照企业岗位任职要求和用工需要,设置相关的专业、制定相关的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课程和教学安排。探索出“部分课堂设在车间,老师中有师傅,师傅中有老师”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产学研结合是学校发展的重要路径,学校怎么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走出校园以后要干什么?要有明确的想法。企业需要人才,学校培养人才和研究课题,从实践到理论,从理论到实践,把实践当中可以整理成理论的内容尽量快速编入教材,然后再用来培养人才。吉利支持将企业的创新成果和学校进行分享,实训场景尽量对学校开放,并鼓励老师和企业交流,在学科建设、教材研发这些方面也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李书福在论坛上详细介绍了产学研结合模式的内涵。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png/0FiaViaaqN2lkDR9EHHUfTpC6lzosX9FyCuicPfxT9Ko46sZ9J24YosqoVRo7j9gvGicMBiaL3hdfDjZuJIBJwI4nJA/640?wx_fmt=png&from=appmsg&wxfrom=5&wx_lazy=1&wx_co=1)
**吉利教育迭代跨入3.0时代**
产业在发展,教育模式也需要同步升级。比如中国的汽车产业已经从蹒跚学步的初期阶段,到“摸着合资品牌过河”的中期蓄势阶段,再到换道超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新能源变革阶段。不同阶段对人才的技能和知识结构需求不同,由此,产教融合的方式也应不同。吉利教育上也经历了三个明显的“版本”迭代升级,从1.0版本的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人才;再到2.0版本,建立更有针对性,更加系统化的现代产业学院;而如今的3.0版本,吉利各本科院校的参与度更深,开始逐步融入所合作头部企业的科创体系,学校自带“干粮”,即自筹相应的研发人才和研发资金,加入企业产品研发和技术攻关系统。在研发知识密度和强度更高的当下,3.0模式能更好为企业分忧解难,最终实现多赢的结局。
以吉利教育旗下的三亚学院为例,三亚学院充分贯彻了产教融合的理念,通过共建产业学院的方式将自身的科教智力资源与企业的真实研发需求进行对接,并为人才的培养提供最贴近产业前沿的成长平台。三亚学院先后成立“绿色新能源醇氢产业学院”、“吉利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产业学院”、“传化供应链产业学院”、“京东智慧物流产业学院”、“盛宝金融科技产业学院”、“复星旅文智慧旅游产业学院”等现代产业学院,同时,校企双方以共建的产业学院为依托,开展科技前沿技术难题研究和应用课题研究,校企各自筹措资金、设立同类课题,双方团队共同攻关。
目前三亚学院、吉利学院等正在协同吉利汽车、吉利科技等企业就“三电”、绿色液态可再生能源、航空航天等新一代技术的人才培养开展深入合作。院校可以依据企业当下所需确立研究方向,为企业提供智慧和人才支持,比如在吉利控股集团深耕近20年的甲醇领域,三亚学院与吉利旗下企业在绿色甲醇合成、甲醇储运、甲醇发动机研发等领域启动多层次、全方位的战略合作,对接企业、产业的实际需求,通过在学科建设、培养体系、教材、试验实训的落实,培养更多优秀的绿色甲醇制备和应用人才。
**“千人千面”的办学理念**
以产教融合为核心的吉利教育是一个多赢的局面,而“赢”的其中一方便是广大莘莘学子,通过吉利的教育体系,不仅可以学到与当下最前沿产业紧密结合的知识,学习与工作之间实现无缝连接。而且吉利教育更注重对学生差异化需求的满足,打破千人一面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方面探索“千人千面”,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计划,一人一个学习大纲,一人一个梦想。
“吉利集团旗下的院校,比方说三亚学院就应该和其他大学不一样,这一点很重要。如果教学方式、思想理念和其他大学一样,我觉得三亚学院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一定要走出一条创新发展的道路。培养上要做到千人千面,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学习大纲。”在此次论坛上,李书福再次强调了“千人千面”理念的重要性。
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不难理解,但实现起来却需要加倍的用心,并投入更多的资源。首先在课程设置时就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打破传统的、固定的教学计划,代之以灵活的、可调整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目标来选择课程,构建出符合自己需求的课程体系,而后,还设置模块化课程让学生按照自己兴趣再次选择学习内容,并可以实现跨学科学习。此外,还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学生社团活动、提供实践机会、在线教育平台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更丰富的才华展示平台,帮助他们发现和发展自己的潜能。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0FiaViaaqN2lkDR9EHHUfTpC6lzosX9FyCAGNdzIwZKEhcgp4v3xyGib89MnKEfNjT9ibMqxL821Zqib49963PGibSHg/640?wx_fmt=jpeg&from=appmsg&wxfrom=5&wx_lazy=1&wx_co=1)
**产教融合从国内走向国际**
26年来,通过孜孜不倦的持续努力,吉利已形成了从中高职到研究生的多层次培养体系,创办吉利学院、三亚学院、湖南吉利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为企业和社会输送了超18万应用型人才,助力更多人实现了更高价值。而且,跟随吉利集团国际化的步伐,吉利教育也在继续探索更多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可能,实现教育与产业、国内与国外“双循环”的打通,将国内产教融合的成功经验复制到海外。
吉利教育与海外院校的合作在不断深化。例如,三亚学院的海外“朋友圈”在不断扩大,迄今已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90多所高校、教育机构以及国际组织建立了交往与合作关系。其中,在东南亚的步子尤为值得关注,2022年,三亚学院与马来西亚世纪大学合作创建的中马未来学院在中、马两地同时揭牌,双方整合优势资源、开设优质本科、硕士及博士课程等学位课程,共建国际教育平台。马来西亚市场是吉利的战略选择,也是吉利打开东南亚市场的桥头堡,此次吉利教育参与其中,依托吉利产业生态协同优势,将为马来西亚汽车产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发展提供人才链解决方案,从人才支持与智力成果角度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贡献。
投身民办教育20多年,从南到北都有吉利教育的院校布局,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但李书福一直认为,教育乃国之大计,事关民族未来,用公益的心办教育,教育才有报国之功,才有为民之利,吉利将教育定性为社会公益性事业,这个宗旨从未改变。发展教育事业,给吉利带来了长远发展的后劲,为各行各业实现产业升级培养了大批急需的高素质人才,更为学生的成才和发展铺就了一条更为宽阔的阳光大道。“未来我们一定要继续大胆探索,大胆实践,不断提高办学层次、不断提升办学质量、不断扩大办学规模、不断帮助学生实现求学梦想。”对于这项利国利民的事业,李书福始终满怀热情。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VibQR9B4PHqN6O7DOkGdlKmYXN8icPfAPicxRg3kegEHZzSQQ0ugnSamo7ib907WAwkl3CwxEgian9pWxuQTtLuQpBg/640?wx_fmt=jpeg&from=appmsg)
[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gif/VibQR9B4PHqMOiarHAM8HVLzyS0mSFkzvE1jRB5Lde7p7mv3P0afXvAhibc9E7ibTwM2TKdflS5ibpxalneXYEicGMeA/640?wx_fmt=gif&from=appmsg)
](https://appcdlztf171320.h5.xiaoeknow.com/p/decorate/page/eyJpZCI6IjQ2MDkyNDYifQ)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
****
× 分析
: , , , , , , , , , ,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分享 留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