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帖子
账号
关于
ozRF9jGEcRjZT1FELo5ExzmfTU65jQcxa7
Bulletin#2FC060FBF6B5F250442DB4CE13F452A5
ozRF9jGEcRjZT1FELo5ExzmfTU65jQcxa7#2843
@2024-07-08 16:00:00
上一篇下一篇

![cover_image](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VibQR9B4PHqPdGdVmHE47hEWJZ3LR0juNKMDJDtBlmdr311cc62F9ibjSpHao5pG7H5fMo5iam8B4jRpoVyOr1U8Q/0?wx_fmt=jpeg)

# “不幸中的万幸”,但一个政治僵局正在到来

[ 长安街知事 ](javascript:void\(0\);)

__ _ _ _ _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gif/VibQR9B4PHqNRicFpO7zkwO1RQwhZVEJQz3RficlG0vDMSgSQJtGOMvhEpFrJy9VZyXaBm46JQxxQRVYnsMOR8klQ/640?wx_fmt=gif)

(一)



当地时间7月7日20时,法国国民议会选举第二轮投票结束。令人意外的是,梅朗雄挂帅的左翼联盟“新人民阵线”获得了最多选票,马克龙领导的中间派联盟得票第二,勒庞领衔的国民联盟跌至第三。



诚如观察者所说,于马克龙而言,这是“不幸中的万幸”。国民联盟未能在第二轮投票中巩固优势,但马克龙也未能赢得民众多数支持。同时,因为没有任何一个政党得票过半,法国正式进入“悬浮议会”状态。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aBkTUIuV1KToOt36IoAic49XUc8RMeFZ9IDic5GichbzxIWYX0GDlxdXff68NiagEL7FW3pUTjklIK3bEVo2uKknMg/640?wx_fmt=other&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二)



对于法国来说,这次大选反映出“马克龙主义”正逐步走向终结,法国政治的中间路线“试验”面临重大危机。



所谓马克龙主义,是指2017年马克龙当选总统以来的一系列走中间温和路线的施政纲领,包括借助欧盟振兴法国的经济和国际地位,重视国际合作,关注商业政策,主张建设强大的、政治化的欧洲。这一纲领打破了二战后法国“左右”轮流执政的传统格局,重新唤醒共和国价值观,反对极端主义,团结不同党派,务实解决问题。七年间,马克龙政府在吸引外国投资和降低失业率方面政绩颇为耀眼,其超越党派分歧和民族主义偏狭的务实理念也一度得到认可。



然而,这一看似务实的政治理念也暗藏着巨大风险。虽然马克龙打破了法国旧的政治传统,但他未能有效组建一个立足中间路线的强势政党。其所在的复兴党除其本人和少数盟友外并未成功获得社会广泛认同,也未能有效团结中右翼的戴高乐主义者和中左翼的社会主义者。可以说,马克龙主义所代表的中间路线其实并不稳健,基础也不牢固。



结果是,马克龙一方面不得不诉诸个人魅力艰难推动国内改革,另一方面要同时孤独对抗来自左右两派的极端势力。在国内政治方面,一旦政府处理危机不当,便会陷入公众“千夫所指”、党派“群起攻之”的被动局面。例如2018年因计划增加柴油税而爆发的“黄马甲”运动,以及2023年退休改革计划引发的大规模社会骚乱。



在对外政策领域,马克龙希望通过外交成果弥补国内失分。例如2022年乌克兰危机爆发之初,马克龙主动前往莫斯科与普京沟通,试图充当斡旋的中间人。今年又多次提出“不排除向乌克兰派遣地面部队的可能性”,扮演北约“出头鸟”,主动威慑俄罗斯。可是,这些行动非但没有奏效,反而凸显出法国与美国和欧盟之间的政策距离,让马克龙陷入了更为尴尬的处境。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aBkTUIuV1KToOt36IoAic49XUc8RMeFZ9jLLERWbAEy90tMLbqLDLeG7uEWhohEPFLCtVQ2ZQCuyAxRGMpASPVg/640?wx_fmt=jpe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三)



在马克龙主义的色彩逐渐暗淡之时,法国的不同社会力量同时也在快速重组,目前主要表现为两大趋势。



一方面,法国左翼政党力量上升,主要表现为面对国民联盟崛起,左翼各党派选择结束分裂、团结对外。在第一轮投票中,左翼两大党,即温和的社会主义者和梅朗雄领导的不屈法国实现合流,结成“新人民阵线”联盟,斩获近三成选票。同时,超过210名中间派与左翼候选人在选前临时退选,以期削弱国民联盟赢得绝对多数席位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更突出的表现是,法国的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正朝着建制化方向发展,其无论从组织形式还是政策纲领上,都在努力摆脱极端标签,极力跻身主流。



首先,国民联盟近年推行的“去妖魔化”策略取得了一定成效。1972年,玛丽娜·勒庞的父亲让-
马里·勒庞创立国民阵线,并将伊斯兰教和穆斯林移民作为其首要政治关切。2011年,玛丽娜·勒庞继任主席,虽然前期仍坚持“疑欧主义”和反移民主张,但在2017总统大选失利后开始转变政策。一个显著标志是2018年国民阵线改名为国民联盟,意在表现该党“开放、创造性和负责任”的态度,努力与极端化的政党历史划清界限。



其次,国民联盟的政策纲领不断向中间靠拢,并且愈发多元。例如2019年欧洲议会选举中,国民联盟放弃退出欧元区的强硬主张,提出“在欧盟中改革欧元”,并在移民问题上态度松动。此外,为扩大选民基础,国民联盟还开始介入环保、生态与性别议题,吸引左派选民。



最后,国民联盟熟练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广泛地政治宣传与社会动员,组织模式成熟高效。2022年,年仅27岁的若尔当·巴尔代拉接任勒庞担任国民联盟主席,这一安排代表着国民联盟数十年来重塑形象的最后阶段。利用社交媒体吸引年轻选民,将政党领袖包装成网红获得流量,通过模糊政治竞选与大众娱乐的界限博取支持。可以看到,借助“数字民粹主义”,国民联盟已经发展成熟,并迅速扩张。



与其说国民联盟的崛起意味着法国政治进入“极端的年代”,不如说是经过多年社会化磨合调整,国民联盟主动选择与“极端”割席、成为主流,并在此次大选中获得了选民的支持。



(四)



社会政治力量的重组意味着动荡与混乱,对于法国来说亦是如此。



早在决定提前进行议会大选时,马克龙便宣布无论选举结果如何,他都不会辞职,将坚持至2027年总统任期结束。尽管第二轮投票意外爆冷,法国极右翼选举成绩不佳,对于马克龙来说最坏的情况已经避免。但其所代表的中间路线仍然未能夺回失去的阵地,“后马克龙时代”已经悄然到来。



对于法国来说,在第二轮大选后组建“共治政府”或许是更加理性的选择。历史上,法国总统和总理来自不同党派的共治政府共出现过三次。分别是1986年左翼总统密特朗与中右翼总理希拉克,1993年总统密特朗与中右翼总理巴拉迪尔,以及1997年总统希拉克和左翼联盟总理若斯潘。虽然上一次共治政府距今已有近30年时间,但并非无先例可循,法国亦不至于因此陷入混乱。



然而,共治政府确实会极大增加法国施政方向的不确定性。根据宪法,未来三年马克龙将负责国防和外交政策,而新任总理将主管内政。不管是梅朗雄还是巴尔代拉出任总理,二者与马克龙的施政观点都有较大差距,达成政治合作将十分困难。



例如,梅朗雄所在的左翼联盟主张提高法国的月最低工资,将法定退休年龄从64岁降至60岁,五年内新建100万套经济适用房,并冻结食品、能源和天然气等基本必需品的价格,这些无疑是对马克龙近年改革的否定。



而国民联盟的政策主张与马克龙距离更远,例如拒绝囚犯入住公共住房、停止对无证移民提供免费医疗(紧急情况除外)、终止非法国父母在法国生下的儿童在18岁时自动获得法国公民权,以及将法国对欧盟的贡献值削减20亿欧元等。



可以预见,未来马克龙将很难对国内政策施加强烈的直接影响,他在国内政策方面的权威将受到限制,在外交领域的话语权也将遭到挑战。



如果左翼联盟主导组阁,那么在巴以问题上法国内部将出现不同的声音。例如梅朗雄拒绝称哈马斯为恐怖组织,并强烈谴责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是“种族灭绝”。如果国民联盟参与政府,那么法国与欧盟的关系将出现变化。例如国民联盟提议审查欧盟各机构的特有权力,包括提出立法将不再由欧盟委员会发起,而是由理事会发起。鉴于理事会是欧洲各国政府部长间的议事机构,动议一旦获得支持,掌握部长席位的国民联盟显然更具优势。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aBkTUIuV1KToOt36IoAic49XUc8RMeFZ9iaEt8XF5yvNVjTXCia7C4RZzKrGvlic2eMODbicKIKxOia9j9cXw53eJz2g/640?wx_fmt=jpe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五)



目前,最悲观的情形是法国陷入体制僵局,这也意味着更多的变数和混乱。



由于在第二轮投票中左翼联盟和国民联盟都未获得绝对多数,因而马克龙将面对来自右翼和左翼两个庞大的反对团体,出现所谓“悬浮议会”。届时三大党派各自为政、互不妥协,新内阁也无法顺利产生,法国将被迫陷入政治僵局。



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法国将在数月甚至数年内受困于自己的内政,不得不在国际事务中暂时选择退场,专注解决国内矛盾。可能的结局是效仿2021至2022年的意大利德拉吉政府,组建一个“技术性”政府管理国家,或是设法妥协,组建跨党派政府或少数派政府,等待一年后宪法允许再次解散议会。



然而无论如何,这都意味着法国国际威望的下降和国家行动能力的削弱。比如在乌克兰危机和巴以问题上放弃主导权,在欧盟事务中变得更加超然与保守,在多边合作中畏首畏尾,在全球治理问题上失去兴趣,等等。



如今,法国正处在21世纪的十字路口,不同社会力量正在加速对抗重组,各方政治势力酣战正浓,任何微小的妥协让步都可能引发政坛剧变,从而影响欧洲乃至世界的局势。然而,无论走势如何,我们都期待一个稳定、务实、平衡的法国,这不仅符合法国的利益,更是世界爱好和平人们的共同愿望。



撰文:严展宇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gif/VibQR9B4PHqMOiarHAM8HVLzyS0mSFkzvE1jRB5Lde7p7mv3P0afXvAhibc9E7ibTwM2TKdflS5ibpxalneXYEicGMeA/640?wx_fmt=gif&from=appmsg)
](https://appcdlztf171320.h5.xiaoeknow.com/p/decorate/page/eyJpZCI6IjQ2MDkyNDYifQ)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



****



× 分析

: , , , , , , , , , ,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分享 留言 收藏


ox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