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帖子
账号
关于
orCmWKnKpoNGs5gJXA3tkxwWKv8j8KYxxp
Bulletin#36470D0A64C5E4877AD53EB2C065F6CB
orCmWKnKpoNGs5gJXA3tkxwWKv8j8KYxxp#483
@2018-05-07 16:00:00
上一篇下一篇

# 日本流行乐起源于军歌?——日本歌谣曲与流行音乐小史(一)

原创 矢澤左京大夫 [ 新潮沉思录 ](javascript:void\(0\);)

__ _ _ _ _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8T2WTyz6Xy2hyA00U2ibjibYDKtBc7Tpc1oicGmJclgBceYXCfmzjep82YQjUMb8tlfFXjdVR6HTYcRPYjd2WvMjw/640?wx_fmt=gif)

> 今天新开一个介绍日本歌谣曲与流行音乐发展史的连载,今天发部的是前史部分 **《从留声机到流行歌》** 的第一期,介绍流行乐的起源。希望大家喜欢。







**
**

** 序 歌谣曲是什么 **



日本有这样一句格言,叫做“歌随世变,世为歌变”。就是说,歌曲的内容和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一个时期流行的歌曲会反映这个时期的世情风貌。



20世纪90年代是日本本土音乐发生大变革的时代,技术的发展与表现手法的革新使J-
POP作为一种新的音乐流派走向巅峰。而在此之前的60多年,则是“歌谣曲”的时代。如今,一些喜欢老歌的朋友常常提及的“昭和风”、“昭和歌谣”,说的十有八九就是歌谣曲了。



但是“歌谣曲”的范围更加广泛:不论是低吟婉转的古贺调还是百花争艳的偶像歌谣,昭和时代的一切流行歌曲都可以被称为是“歌谣曲”。



阿久悠曾说过,“以西洋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加上以日本的情绪与情感为中心的语言,再把时代中最新的、珍贵的和有趣的事物放进歌曲中,产生出来的就是歌谣曲。”这恐怕就是歌谣曲的魅力所在吧!





**用语上的“歌谣曲”**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8T2WTyz6Xy1EajIndlyrw01UM5zXg3Vib0icIfmDiafJ10RYOfmSNm4dAKwEtpVKc8wBt69icv3hKxKHlsYLgbiaSCw/640?wx_fmt=png)

京都·大觉寺的今样表演,“今样”发源于平安时代,是当时的流行音乐,“今样”一词本身就是“现代流行歌”的意思



“歌谣曲”的“歌谣”取自汉语,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在古日语中,“歌谣”是包含神乐歌、催马乐、今样、宴曲和小歌等在内的采用韵文形式的文学的总称。



明治维新以后,“歌谣”的概念发生了变化。日本艺能史学家仓田喜弘认为这层含义上的“歌谣”特指明治末期开始出现的以写景和描述个人心理为内容,在三味线和尺八等乐器伴奏下由演歌家演唱的歌曲。在当时,这种歌曲也被称作“流行歌”。



作为术语的“歌谣曲”一词并没有悠久的历史。“歌谣曲”最初是明治时代人们对传入日本的西方音乐的称呼,之后逐渐演化为对具有西洋音乐创作特色的传统乐曲的泛称。1923年,大阪的东亚留声机将宫城道雄的筝曲灌录为唱片时,将其划分为“歌谣曲”一类;1925年7月27日,《朝日新闻》的日本放送协会的
“今日音乐”板块中出现了写着“歌谣曲
伶明音乐会员”的节目预告,这是“歌谣曲”一词首次在大众媒体上出现。伶明音乐会是汀田嘉章创设的采用五线谱演奏传统音乐的音乐团体,因此也有人认为汀田嘉章是“歌谣曲”一词的创造者。



1927年开始,日本放送协会将由三味线演奏的三弦歌曲统一称作“歌谣曲”。这时的“歌谣曲”还没有完全脱离“歌谣”的含义,仍然是指具有日本传统特色的乐曲。但可以看出,“歌谣曲”一词的应用愈加广泛。但到1933年左右,日本的流行音乐已经全部被称作“歌谣曲”了。





**歌谣曲的范围**



和其他现代音乐概念一样,“歌谣曲”的定义并不十分严密。



广义上讲,“歌谣曲”可以指代J-POP出现前的所有具备歌词的日本流行音乐。



第一种狭义的“歌谣曲”,是指90年代以前日本流行音乐中在音乐风格上受欧美影响较少的部分音乐作品;



第二种狭义的“歌谣曲”,指在艺术风格上介于传统演歌和流行乐之间的大众音乐。



此外,现在还有“演歌·歌谣曲”的音乐分类,这指的是受中老年群体喜爱的,排除J-POP在外的部分流行音乐。



从历史上看,广义的歌谣曲也分为多种形式,它可以包括:



明治时期的演说歌、流行歌、明治军歌和明治后期的唱歌;



大正时期的流行歌、青春歌谣、街头演歌、浅草歌剧、新民谣;



昭和初期的唱片歌谣和流行小调;



战时的国民歌谣、战时歌谣、军国歌谣、大陆歌谣等;



昭和中后期的情感歌谣、和制流行、新音乐、偶像歌谣、城市音乐等;





**西洋音乐在日本的传播**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8T2WTyz6Xy1EajIndlyrw01UM5zXg3VibxbeVctcwkDdoxibIwW1WMRgXZBib1XZS4R76y0rKJReLYR8nhZsEsRicQ/640?wx_fmt=png)

威廉·海涅作“佩里提督横滨登陆图”,图中依稀可以看到军乐队的指挥仗,西洋音乐就是在这时传入日本的



西洋音乐传入日本的最早记录可以追溯到安土桃山时代,但进入江户时代后由于幕府的禁教和锁国政策而归于消亡。西洋音乐正式传入日本是从江户幕府末期开始的。在天保年间,长崎出现了荷兰式的鼓笛队。以此为契机,各藩开始设立军乐队,这被称作是日本洋乐的先声。



明治维新后,明治政府不遗余力进行西化。1879年,德国人弗兰茨·爱凯尔特就任海军军乐队的教师,还为《君之代》配了和声。可以说,洋乐在日本的传播是从军乐开始的。



在洋乐传入过程中影响最大的是明治政府对音乐教育的改革。1872年,明治政府指定了学校教育制度,其中规定小学校学习唱歌,中学校学习器乐。但由于缺乏适当的教材、乐器和教师,明治政府于1879年在文部省下设置了音乐调查课,任命有美国留学经历的伊泽修二担任负责人,让他继续留在美国研究音乐教育。事实上,伊泽修二完全不会唱歌,所以他首先在音乐教育家卢瑟·梅森门下学习唱歌,待他学成归国后,还聘请梅森到日本教授音乐。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8T2WTyz6Xy1EajIndlyrw01UM5zXg3VibDp4RnbMbCxJ789GLG0PXCqPYHeA1QW78O7L0RGdHoAODfiaz97DtAbA/640?wx_fmt=png)

在美留学期间的伊泽修二



伊泽修二使音乐课成为了小学必修课程之一,并且要求将日本诗歌谱以西洋歌曲的旋律进行演唱,这些旋律用五线谱书写,并且演唱时还要配以风琴和钢琴的伴奏。



伊泽修二还努力编写供小学生使用的唱歌教材。他最早的作品是改编自德国童谣的《蝴蝶》(ちょうちょう,中文版为《小蜜蜂》)。《蝴蝶》的旋律是五声音阶,而日本人对五音构成的旋律较为习惯,因此《蝴蝶》在儿童间受到了相当的欢迎。伊泽修二此后继续使用西洋旋律进行创作,特别是类似苏格兰民谣这种同样采用五声音阶的歌曲。



1887年,音乐调查课改为东京音乐学校,伊泽修二担任校长。东京音乐学校是专门培养音乐教师和音乐家的学校,以西洋音乐为核心,因此大量引入西方人才。第一个来到日本的西洋音乐教员是奥匈帝国的鲁道夫·迪特里希。迪特里希是来自维也纳音乐学院的管风琴大师,他是西方较早研究日本传统音乐的学者之一。



在这一时期,日本通过吸收西洋音乐的特点,产生了具有鲜明日本特色的去四七音阶(ヨナ抜き音階)。去四七音阶是在歌曲旋律中出现“Do Re Mi Fa So La
Xi”的“Fa”和“Xi”时,便将其省略,只使用五声音阶的旋律。





** 留声机与唱片 **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8T2WTyz6Xy1EajIndlyrw01UM5zXg3VibbYpC0bZ8gVyvia9FiaST5aovym7KiamLwhpUWAg9ibRscAOAkEcF9WCYQQ/640?wx_fmt=png)

爱迪生与他的圆筒留声机,圆筒留声机是爱迪生早期的重要发明



就在伊泽修二在马萨诸塞的学校里学习唱歌的同时,发明大王爱迪生在500公里外的新泽西建立了研究所。就在此前一年的1876年,亚历山大·贝尔获得了第一台电话的专利权。爱迪生对此并不甘心,他把研究重心转向了记录和重现声音。第二年,爱迪生在测试碳晶送话器时无意间发现了复原声音的方法,4天之后,他画出了世界第一台留声机的图纸。



世界上第一台留声机是由圆筒、曲柄、受话器和膜板组合而成的,这种留声机被称作“圆筒留声机”。记录声音的并非唱片,而是锡箔包裹下的金属圆筒,声音使唱针在锡箔上刻下深浅不一的槽纹,而如果要复原声音,只需要让唱针沿着槽纹重复震动就可以了。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8T2WTyz6Xy1EajIndlyrw01UM5zXg3VibicwKkwPIYniaG9WsuXOfH9ZGrMJq1NFIA1XaeSnGcG5iblJgMo7CqnW5w/640?wx_fmt=png)

改良后的爱迪生留声机,已经用蜡取代了铝箔,但仍不尽人意



圆筒留声机的问题在于锡箔十分易碎,因此使用寿命极低,而音效也不尽如人意。1887年,亚历山大·贝尔用蜡取代锡箔,将刻纹改为雕版,这一改进版本称作格拉福风,在此后的数年间,爱迪生与贝尔针对改良留声机进行了激烈的商业竞争,而圆筒留声机也持续流行至1910年代。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8T2WTyz6Xy1EajIndlyrw01UM5zXg3Vib8KeXOhAjgM0oXAjGBIrPDfkq306dlcNTR2rBca9d3R9gftoohx1paA/640?wx_fmt=png)

埃米尔·玻里纳和他的原形唱片,玻里纳在美国、英国、德国和加拿大都建立了留声机公司,这些公司是Victor、EMI等著名唱片公司的前身



1887年,德裔美国发明家埃米尔·玻里纳以镀金铜模作为母盘,以虫胶为原料制作出扁圆形唱片,并于1892年设计出与之配套的唱盘式留声机。新式的圆形唱片受到技术的限制,每分钟转数多达78次,每张盘最多只能录3分钟的声音,这使得以78转唱片为载体的早期流行音乐的时长大多不超过3分钟。



1890年,留声机伴随着爱迪生与贝尔的竞争来到日本。



1890年1月9日,《时事新报》上刊载了横滨弗雷泽商会售卖爱迪生留声机的广告。1月21日,格拉福风试听会在鹿鸣馆举行,结束驻美公使的职务返回日本的陆奥宗光带回了刻录贝尔语音的圆筒。而爱迪生则更进一步,他通过美国驻日公使将爱迪生留声机作为礼物直接送给了明治天皇。由此开始,留声机正式进入了日本市场。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8T2WTyz6Xy1EajIndlyrw01UM5zXg3VibOicgPGQWQKfcK4PibDHztlAo4IHgMiaWnSjQTPwrK2hmmFN1tc2hho9HA/640?wx_fmt=png)

1906年三光堂的价目表



1897年,美国人F·W·霍恩在横滨开设霍恩商会,开始正式出售格拉福风留声机。大约在1899年,日本第一家留声机专卖店:合名会社三光堂开业了,这家商店的创办者是松本武一郎、横山进一郎和日后著名的共产主义者、日本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片山潜。这之后,三光堂和霍恩商会结成了合作关系。



1902年,英国圆盘留声机公司、美国哥伦比亚公司与胜利公司、法国百代公司相继进入日本市场,它们还带来了圆盘式唱片。由于当时录音及制造唱片的技术由欧美所掌控,日本的唱片必须委由欧美生产,因此,日本早期的唱片都是由外国技师渡海赴日录制后,将母盘携回欧美制成唱片,再输回日本贩售。



1907年,日本第一家生产留声机和唱片的公司,由日本和美国技术合作成立的日米留声机制造株式会社成立。同年,汤地敬武开发出双面圆盘唱片的制造技术,打破了欧美的技术垄断。由此,日米留声机制造株式会社从1909年开始生产国产唱片。



1910年,日米留声机制造株式会社增资改组为株式会社日本留声机商会(日蓄)。日蓄生产的唱片与留声机在市场上开始与欧美商品竞争,同时也带动了一批唱片公司的成立。至此,日本的音乐市场初步建立起来。



下期我们继续讲日本军歌的发展和流行歌的诞生,感谢支持。





作者简介

** 矢澤左京大夫 ** / **** 知乎ID:矢澤探偵事務所



写作中丨日本历史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8T2WTyz6Xy2hyA00U2ibjibYDKtBc7Tpc1mxNkn5PWGHl7ETPtbUexLDawYjRVzWN8tUdwyDw5cNvhbQm70vatVA/640?wx_fmt=jpeg)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



****



× 分析

收藏


ox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