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帖子
账号
关于
o9UeGqmbwk4qMnacWTJ9majDgk5eZZtQEi
Bulletin#4003C002F0656323053A64071555DE13
o9UeGqmbwk4qMnacWTJ9majDgk5eZZtQEi#5854
@2023-07-16 16:00:00
上一篇下一篇

![cover_image](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URh4NWfTuYA1RwPsAqcygr2Oian9dANClGmcY6iarogwWJUwzDXSplIck4Ot6lbFGFh1n9nAacLuLA/0?wx_fmt=jpeg)

# 赵隆:如何定义“胜利标准”,美、欧、乌存在认知落差

原创 赵隆 [ 底线思维 ](javascript:void\(0\);)

__ _ _ _ _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V3fiaozrnfBJkrIeXgjOXvO8IrAST4l2xiaLC3iaZ1CibYNq9Aq7CWdLdNyJly3aS1AC6awKMTI0fhOg/640?wx_fmt=jpeg)

2023年北约峰会上,北约向乌克兰许下入约的前景承诺,但拒绝交出“时间表”,以新的对乌援助计划作为“过渡方案”;同时,批准了自冷战结束以来北约最全面的区域防御计划,以防御俄罗斯的任何袭击。尽管在对俄问题上北约看似团结一致,但仍无法弥平其内部对诸多议题的重大分歧——无论是对乌克兰危机的“厌战”或“促和”,还是不同成员间的战略诉求。
在俄罗斯看来,战争之下北约继续扩张,推出全方位针对性计划,对乌克兰身份的暧昧表态,是否在一步步极限施压、试探临界点?而瓦格纳风波之后,外界对俄内部以及俄乌战争趋势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变化?
针对上述问题,观察者网采访了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全球治理研究所副所长赵隆研究员。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jnDIM6gq2cURh4NWfTuYA1RwPsAqcygrABemfAnDeo3a1ibBfpqPp8JiaCUtJLBvUicZg7stP4uicDKDztqMftJGJg/640?wx_fmt=png)
视频截图 **观察者网:**
在7月11日至12日召开的北约维尔纽斯峰会上,一份新的区域防御计划获得批准,旨在强化北约未来多年与俄罗斯对抗的路线方针,该计划也被认为是冷战之后首个计划,怎么看这个防御计划,俄罗斯可能会做出什么回应?
**赵隆:**
作为北约维尔纽斯峰会的重要成果之一,成员国通过了长达4400多页的“区域防御计划”,规划如何在传统的陆、海、空以及网络和太空等新兴战略前沿强化军事能力。同时,规定北约应具备将30万部队在30天内向东翼转移的快速反应能力,提出将部署在东翼多国的战斗群增扩至旅级;此外,还将向各成员国提供关于如何升级其部队和后勤的指导。
更为重要的是,北约以执行“防御计划”的需要为由,推动成员国承诺将军费开支增加到各国GDP的至少2%以上,解决了跨大西洋伙伴关系中的一个顽疾。
事实上,自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关于如何扩充东翼军力的讨论在北约内部延续已久,但协调31个成员国的利益诉求并非易事,特别是在增加国防预算、联合采购、生产能力、部署进度的协调问题上进展缓慢。
此份计划的出台表明,所谓“俄罗斯威胁”依然是北约凝聚共识与缓和内部矛盾的“核心旗帜”。未来,任何不配合、不积极参与该进程的北约国家都被视为“异类”,并承受巨大的政治压力。
虽然该计划把“俄罗斯和恐怖主义”并列为主要挑战,但明确只有俄罗斯是“对盟国安全和欧洲大西洋地区和平稳定的最大、最直接威胁”,这与去年北约马德里峰会批准的《2022战略概念》保持一致。
换句话说,所谓的“区域防御计划”是北约对俄战略调整的行动保障,彻底改变此前“威慑与对话”的双轨策略,而是强化“前沿威慑与战略遏阻”能力,是实打实的“对俄防御计划”,旨在构筑上达北极海域、下至黑海的前沿威慑与战略遏阻纵轴。
在俄罗斯看来,北约在战略规划、成员结构、威胁感知、功能拓展和前沿部署等方面的全方位转型,印证了俄“开启特别军事行动的必要性”,俄还可能会借机针对性强化边境的军事部署。根据去年通过的新版《俄罗斯联邦海洋学说》,俄罗斯将不惜一切代价坚定保卫北极海域、黑海、鄂霍次克海、白令海、波罗的海和千岛海峡,这与北约新的“防御计划”存在空间重叠。
可以预料,俄罗斯与北约关系的对抗性将继续增加,双方将围绕展开“针尖对麦芒”式的军演、监控、拦截,不排除因为高频率的前沿行动导致海空意外事件。但需要看到,相较于北约的“对俄防御计划”,俄罗斯更在意乌克兰的“北约身份”问题。俄罗斯与北约不发生直接冲突的“事实红线”,并不会因为这份“对俄防御计划”发生根本性改变。
**观察者网:**
北约峰会前夕,有几个突发性的信息传出,一是美国批准向乌克兰援助集束弹药,二是土耳其同意瑞典加入北约——据称捆绑土耳其加入欧盟;前者遭到盟友反对或保持距离,但此时拿出这一争议性举动,是象征性意义更大,还是向外传达结束战争的想法?【提到“结束战争”一说,是出于这两个表述:美国防部副部长声称,“对乌克兰平民来说,最糟糕的事情是俄罗斯赢得战争,所以更重要的是不让他们赢。”美国退役陆军中校亚历山大·温德曼认为,“与其让这场战争无限期地进行下去,不如给这场战争画上一个清晰的句号,这是一种相当人道的做法”。】
**赵隆:** 一段时间以来,美国政府和战略界关于“战争终局”的讨论有所增多。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会长理查德·哈斯(Richard
Haass)、兰德公司资深研究员塞缪尔·查拉普(Samuel Charap)、乔治敦大学教授查尔斯·库普乾(Charles
Kupchan)等智库人士纷纷撰文,呼吁需尽早为乌克兰危机的外交终局做准备,提出美国政府应在乌“大反攻”达到能力极限后,力促双方走向谈判桌,避免陷入无休止的冲突。
在此次峰会上,北约为乌克兰的加入提供了“路线图”,但拒绝制定“时间表”。美国明确表示,乌克兰最终“将加入北约”,但这在基辅仍与莫斯科“交战”的情况下不可能发生。也就是说,停火休战已经成为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必要条件”。
7月13日,拜登在赫尔辛基举行的美国—北欧领导人峰会后提出,期望乌克兰在进攻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并在某个节点达成谈判解决方案,这是争取乌克兰重回谈判桌的关键表态,也反映出美国急于从乌克兰危机中“抽身”的战略考量。与此同时,七国集团签署了维护乌克兰长期安全的国际框架,包括战斗机等先进军事装备、培训、情报共享和网络防御等多个方面,以此作为乌加入北约前的“过渡方案”。
然而,美国、欧洲和乌克兰在如何定义“胜利标准”问题上存在认知落差。
总体而言,乌“大反攻”存在三类目标:“最优目标”为全线击溃俄军,夺取克里米亚并全面恢复1991年边界线;“次优目标”为局部击败俄军,将扎波罗热、赫尔松地区作为作战重点,切断克里米亚半岛与乌克兰之间的陆地走廊,恢复2022年2月24日前的接触线;“最低目标”为有限击退俄军,尽可能收复更多的东南地区定居点或重要城镇,为后续谈判争夺筹码。
在北约无意直接参战的前提下,美欧部分政客和军方人士公开质疑乌实现“最优目标”(恢复1991年边界)的能力,多数倾向于在实现“最低目标”(尽可能收复局部领土)的基础上,争取“次优目标”(恢复战前接触线)。与此同时,美国急于从乌克兰危机中“抽身”,确保战略资源的调配回归“竞赢中国”这条主线。欧洲则担心“战争疲劳”发酵和社会成本无限攀升,不希望看到战事无休止延续甚至升级。这种认知落差也是决定乌克兰危机走势的关键要素。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URh4NWfTuYA1RwPsAqcygrgFjqNrl50wOcJPNyvicCOxzWYUeXibY3NwnvgAgwIxpOqaY5Ub082yMA/640?wx_fmt=jpeg)
北约峰会期间,被抓拍到的泽连斯基。图自路透社 **观察者网:**
从此次峰会的进程和结果看,针对乌克兰入约只是建立了过渡方案,反而暴露了北约成员国之间的分歧。对于北约来说,能否改善其既需要一致对外,又难以弥合内部矛盾的现状?
**赵隆:**
通过此次峰会可以看到,虽然北约在成员结构、战略规划、功能设计和行动指南等方面加速转型,但其“宏观共识”无法掩盖内部的“关键分歧”。面对新的地缘政治和安全环境,北约通过《联合公报》的90条内容对外展现凝聚力,凸显北约在支持乌克兰、捍卫民主价值观并采取行动、应对全球性挑战等方面形成重要共识。
但在成员国层面,围绕为乌克兰提供集束弹药可能产生后果的争论,吸纳瑞典加入北约的政治交易,在日本设立联络处的立场对立,特别是对乌克兰加入北约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分歧,不仅充斥会场内外,也存在于《联合公报》的字里行间。
这也再次表明,无限渲染外部威胁的确可以强化北约在机制层面的身份认同与目标愿景,但无法成为化解成员国基于地理区位、战略诉求和安全理念差异的“万能钥匙”。
**观察者网:**
换个角度,无论是从美国还是土耳其的行动来看,是否意味着他们对战争趋势的判断出现了新的变化?事实上,巴赫穆特战役后瓦格纳撤出、乌军春季反攻成效不大,随后瓦格纳突发兵变,情势变得扑朔迷离,战场外的变化转移了对战场本身的注意力,所以究竟应该怎么评价现在的战争形势?或者说在美西方看来,只需最后一搏?
**赵隆:**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北约和部分西方国家自去年1月以来已承诺向乌克兰提供约945亿美元军事援助。乌克兰“大反攻”初期阶段的表现不及预期,可能加快北约国家提供主战装备和弹药,包括提供F16战机的进度。
然而,俄军在前线建立了坚固防御工事,并吸取在哈尔科夫和赫尔松地区大撤退的教训,改进部署和战术。因此,当前的局部领土得失,并不意味着俄乌任何一方的胜败,重要城市或地区可能反复易手。
乌军需要通过“大反攻”向西方展现军事援助的有效性,争取让俄罗斯承受“战略性溃败”,但单一武器装备很难彻底扭转战局。俄军在侦察、炮火等体系化协同作战水平,后备力量、弹药补充等方面仍具有比较优势。此外,俄经济和工业体系的“战时转型”加速推进。根据官方数据,2023年上半年,俄罗斯已招募超过15万合同兵和15.6万志愿者,基本武器装备产量增长2.7倍,急需军品产量增长10倍,并计划通过企业三班制继续扩大产量。也就是说,双方在战场上决战速胜的情况难以出现,相持消耗将成为常态。
同时,选举周期的临近可能促使“谈判窗口”开启。随着俄美乌三国临近选举周期,各方需要在乌克兰问题上取得“战果”作为选举筹码,同时不希望被对方利用大选的不确定性,失去对乌克兰危机终局的掌控。目前,不排除将七国集团对乌克兰的长期安全保障,以及在战后吸纳乌克兰加入北约的承诺,作为乌克兰在此轮大反攻结束后重回谈判桌的基础。
此外,部分国家的“厌战”情绪和“促和”意愿同步上升。战场胶着状态加深美欧对于“无法终结之战”的担忧,也激发其他国家“积极促和”的意愿。如果乌克兰的“大反攻”无法取得显著进展并陷入僵局,发展中国家的“促和”行动将更为广泛和直接。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jnDIM6gq2cURh4NWfTuYA1RwPsAqcygr9IJCx9YWpicnLia6LLHt6QCjO8zr0npgSCxlbFyKChf2lpgqCZOU5GXw/640?wx_fmt=png)
**观察者网:**
稍早前的瓦格纳兵变,一时间引发了各界的核武担忧,一方面是战争状态下的兵变,万一核大国内部权力结构失序或变化,谁掌握核武;另一方面,最近扎波罗热地区的核泄露警告,从核安全角度来讲,现在亟需做些什么?早在6月中旬,俄外交与国防政策委员会名誉主席卡拉加诺夫公开发表文章,“俄需要用核武器拯救世界”,这篇文章在俄罗斯也引起巨大争议,怎么看这件事?以卡拉加诺夫的身份,会被外界视为某种信号吗?
**赵隆:**
短期来看,当前战局并未触及使用核武器的临界点,但扎波罗热核电站的安全安保风险不断升高。如出现意外核事故并造成泄漏,可能引发俄乌双方的相互指责和报复行为,最终打破战场的脆弱平衡。
无论是直接当事方和美欧,以及世界各国都应对此保持高度警惕,通过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等多边机制实现有效监督,避免过激言行或行动导致灾难性后果。
**观察者网:**
最后还是一个基本的问题,怎么停火,至少先停火才能进入政治解决程序,当然这建立在理想化的预期上。就现在俄、乌、美国/北约各方情况来看,具备某些条件了吗?对于俄内部可能的变动——即便不是政变,也有明年大选,俄乌战争可能的形势,我们有些什么研判,应做些什么预案?最近中俄高层互动较多,海军司令、联邦委员会主席访华,可以视为某种信息沟通吗?
**赵隆:**
需要承认,所谓的“冻结冲突”难以保障本地区的持久和平。有相关研究显示,1946年以来全世界范围内的局部军事冲突,其中26%在不到30天内结束,有25%在不到一年内结束。如冲突持续超过一年,平均将延长至十年以上,并导致持续的零星冲突。
因此,无论乌军“大反攻”是否能实现预期目标,俄乌是否参照朝鲜半岛模式建立“非军事区”,并在第三方维和的安全保障下实现停火,只要各方无法建立平衡、有效的执行监督机制,无法设计出解决领土主权问题的适当程序,此轮乌克兰危机恐将从“急性”走向“慢性”,以持续动荡和零星冲突为标志持续数年。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URh4NWfTuYA1RwPsAqcygrmZO8uLaUxakuibv7kIIBCkDOdTed3m5iauJYrwGXoqhrmld99iaibibxThA/640?wx_fmt=jpeg)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



****



× 分析

: , , , , , , , , , ,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分享 留言 收藏


ox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