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帖子
账号
关于
orCmWKnKpoNGs5gJXA3tkxwWKv8j8KYxxp
Bulletin#411A22A5226EA3630D847E4741BC2CC4
orCmWKnKpoNGs5gJXA3tkxwWKv8j8KYxxp#591
@2018-10-08 16:00:00
上一篇下一篇

# 未来二十年,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能路径

原创 潮思 [ 新潮沉思录 ](javascript:void\(0\);)

__ _ _ _ _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8T2WTyz6Xy2hyA00U2ibjibYDKtBc7Tpc1oicGmJclgBceYXCfmzjep82YQjUMb8tlfFXjdVR6HTYcRPYjd2WvMjw/640?wx_fmt=gif)

** 文 | 张焱 **

**
**

**
**

**近期文章导读:**

[ 马克思城没有马克思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zNTU3MDI5Mw==&mid=2247487846&idx=1&sn=90b135183dc2b0acb90e69c09085f203&chksm=e8e4447cdf93cd6ae22d061ed32c08c71c35eda5dde95d00e739db5316137bef0531720b4a7a&scene=21#wechat_redirect)

[ 娘炮还是阳刚,互联网的性别气质战争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zNTU3MDI5Mw==&mid=2247487839&idx=1&sn=c3a28d9d8890a6f6aa1ac0f1725149ef&chksm=e8e44445df93cd532bbfcdcf477dc3d6ce12c881196ed675466e7d8670da554f1aa50fb4373b&scene=21#wechat_redirect)

[ 德国和土耳其,尴尬的命运共同体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zNTU3MDI5Mw==&mid=2247487831&idx=1&sn=6b9e384ee353ae78a8535b9161ffac7c&chksm=e8e4444ddf93cd5baca8a0f211d3d9017f393b254e95ba52e65b5d53e36b04bb4c1457b7ec3e&scene=21#wechat_redirect)



十一假期结束了,小编刚从老家回来就赶忙来更新了。今天带来的是作者 张焱谈 经济系列的第二篇,上一篇是 [ 《贸易战、人民币国际化与中美脱钩》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zNTU3MDI5Mw==&mid=2247487800&idx=1&sn=699e0c524be6f4f25560525baf2a68dc&chksm=e8e44422df93cd34040ee96e643040e0c2d52134c46d771cd607840aca284c6844bc3b8bc72b&scene=21#wechat_redirect)
,感谢大家支持。



首先声明:作者的文章是基于一系列国家政策预测(有可能不会发生)和产业发展预测(有可能不准)所做的预测。由于作者没有任何内幕消息,所以只能根据已有的政策和现实的产业经济状况做逻辑上的推导(可能有漏洞),最终的结论有可能不准或有偏差。
**欢迎理性探讨交流。**



开宗明义:未来的人民币之锚来自于中国未来的生产、生活、分配方式。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本质就是 **人民币对外寻找锚的过程** ;
国内的产业发展和财税体制则是 ** 人民币对内确定价值的过程。 ** 今天我们先讲人民币对外之锚。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人民币如何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问题,首先要研究前一个国际储备货币的成功者(美元)。一个人如果想要成为大书法家,首先要做的,不是发明一种字体;而是首先要临摹其他书法家的字,然后在广泛涉猎博采众长,最后形成自己的风格,才有机会开山立派。



——当然,历史会重演,但不会简单重演,所以只能参考,不能模仿。



首先回顾美国成为世界霸权和美元成为储备货币的过程,我大致将它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始于南北战争和美国西进运动,大致在一战以后结束。 **
通过南北战争中颁布的“解放黑人奴隶”和“宅地法案”,美国工业资本主义体系事实上夺取了南方种植园中的熟练劳动力,使种植园无法维持正常生产;其次通过宅地法,大批量的在中西部建设家庭农场,低价生产农产品冲击市场,迫使南方种植园主破产。这彻底摧毁了国内大种植园经济、统一了全国市场,也断绝了国内经济体资敌的可能(早年美国南部是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8T2WTyz6Xy2LABXbyNQZMP5jIvEm69AeiaZRNFaUyEvnpkzo5CaxicGBGib7o0vubsVqd7kX28a8SvdoKjSbffKjw/640?wx_fmt=jpeg)



产业和科技表现上,当时的美国发展制造业、通过西进运动发展铁路等基础设施;同时设置高关税保护国内市场和产业、对他国殖民地和落后国家搞门户开放,利益均沾;总体上就是重商主义。产业规模急速扩张,到20世纪初成为了GDP第一大国,建设的铁路里程高达20万公里。



美国当时的这些成绩以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代表的蒸汽机、火车、铁路、钢铁等为代表,科技上有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些成果,但主要是来自于欧洲技术转移,但总体上是欧洲科技成功的美洲版,技术水平和生产成本对于欧洲没有优势,产品主要依靠国内市场消化。即,这一阶段,美国的工业化表现在量上,而质相对于欧洲基本没有优势可言。



在一战结束以后到1929-33大危机直接的这段时间,我称之为过渡期,或者叫做彷徨期。第一阶段结束后,美国事实上已经赶上并追平了与欧洲的技术差距。以汽车和发电为代表,产业上美国不再是欧洲的模仿者和追随者,而是具有相同竞争力的市场对手。



在过渡期,美国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大危机前美国的政治宣传广告上就有这样的口号:“人人有房子,家家都有两辆车,走进厨房打开锅,锅里有两只鸡。”即便是今天的中国,“家家有两辆车,每顿饭吃两只鸡”也是非常值得羡慕的,更不要说差不多100年前的中国了。这是什么?这就是美国梦啊!



不过即便经济实力已经高于欧洲国家,美国仍然得不到欧洲的尊重和认可。他们虽然承认美国的经济实力,但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和国联问题上,却看得出来欧洲列强并不承认美国的国际地位。当年有一部电影叫做《百万英镑》,基本上就能够表现出欧洲人对于美国人的偏见。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8T2WTyz6Xy2LABXbyNQZMP5jIvEm69AeysNAicx56vDdICo6P44xv8gf7V2IkwCEQ8rWQH2Spicia7xfs1O8B2OCQ/640?wx_fmt=jpeg)



所以大家看当时的美欧关系,是不是和最近十年的中国和西方关系有点像?虽然中国的国力和生产力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的实力,但还是受到整个西方世界的排斥。当时在国际关系上,美国的孤立主义倾向明显,在对外贸易上实行重商主义;而今天的中国国内也有“孤立主义倾向”——“办好自己的事”。



** 第二阶段大致是在大萧条、罗斯福新政后到上世纪70年代,这一阶段是美国扩张其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的时期。 **
这一时期总体上代表了美国生产力的先进性,和美国社会制度相对于英法的殖民地资本主义而言的优越性——甚至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多少也是引进美国工业体系的成果。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8T2WTyz6Xy2LABXbyNQZMP5jIvEm69Ae3iaXyCmSkam6x3dpqbF8PuPmNGvcph4GV3GibhSdQePu9PxicWJzib7gzw/640?wx_fmt=png)



这种扩散,有一个最根本的物质基础。汽车、飞机、化肥、化纤、塑料这些现代工业文明的产品,都离不开石油。所以东西方冷战,是东西方两大集团,建立在美苏两国所控制的石油资源上的,且长期的经济、军事等多方位竞赛。



** 第三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初至今,估计未来还会持续10-20年。 **
能持续多久,完全取决于中国何时被公认为发达国家,并且有多少发展中国家在中国的带领下进行经济和社会升级。



这一阶段是当今工业社会的定型期,当今重要的工业门类都已经在这一时期产生并得到一定的发展,有点甚至已经基本成熟而几十年没有太大的变化。



美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只有过两次产业革命。一次是20世纪90年代的信息技术革命,这是比较重要的,并且一直延续到现在;另一次是2007年以后的页岩油、页岩气革命,延续了美国自20世纪初以来美国的主导产业——内燃机和电气化的产业生命周期,但也只是延期而已,标志是最近GE被踢出道琼斯指数。



今天的美国已经基本丧失了通过持续推动产业革命,不断创造优势优势产业从而推动和带领整个世界社会发展的能力。 **
美国今天的经济优势,是建立在美国掌握资源和收益分配权的规则制定基础之上的。 **
即:美国财富主要来源不再是增量的创造,而在于存量的分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控制IMF、世界银行、WTO,制定国际贸易和金融规则——即所谓的国际经济秩序;



2、利用自身市场和技术优势,控制各类行业协会制定各类标准(如国际电联),通过市场准入制度搞各类非关税壁垒;



3、使用处于优势的军事、文化手段,制造事端,直接改变资金、资源流向



4、华尔街和美国政府的直接金融攻击;



5、最终受益一般由金融市场进行直接结算。



需要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今天所有发达国家,都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就接受了美国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并从那时候起逐步接受产业转移。在这之后,无论你是否接受新自由主义和华盛顿共识,以及自由贸易、知识产权……等等,
** 一个发展中国家都很难再获得成为拥有先进支柱产业的发达国家的机会。 **
这类似于加入某个大公司创始团队的过程,错过了时机也就错过了,再不会有机会成为老板了,再优秀再努力也只能成为职业经理人,高级打工仔——甚至中国,目前也只是属于站在车门外踏板上的挂票。



中美脱钩,不仅仅是货币脱钩、供应链脱钩;而是产业体系逐步开始脱钩;未来人民币与美元脱钩,寻找自身的货币之锚只是这种产业链逐步脱钩的金融领域的外在表现而已。



那为何上世纪70年代是发达国家工业化的末班车呢? ** 20世纪70年代是石油危机的开始,是石油美元形成的时代。 **
与此同时,美元也开始脱离实物本位,由一般等价物变为信用货币,即某种无息债券。从那时候开始,几乎每十年一个石油危机或是油价暴涨(相对于美元),而美元也是依据世界经济形势周期性潮汐式进行环流(流出或回流美国)。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8T2WTyz6Xy2LABXbyNQZMP5jIvEm69Aee5GD0vtHKT64BDZTdzqiaOxciariaFibGHicACJtIo9l7ArMjm5ZBERzHzQ/640?wx_fmt=jpeg)



** 可以认为,以石油为基础的现代工业体系的上限就是当今发达国家经济体的10-20亿左右的人口。 **
除1997-98年的金融危机外,其他所有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都是由油价暴涨所引起的。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只有国家被踢下工业化发展的车,还从来没有能够再次挤上车的案例。朝鲜是最典型的案例,其他包括拉美的受中等收入陷阱影响的国家,也基本都是如此。



所以,如今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已经不完全是马克思当年所描述的经典的生产相对过剩,消费相当不足所造成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了,多少同农业社会由于土地、粮食、人口矛盾所造成的周期性社会危机类似。既然现代的以石油为基础的工业体系只能支撑10-20亿人口左右的工业化,
** 那么如何另辟蹊径绕过障碍就成了关键性问题。 **



近年来中国崛起和美国维持相对其他发达国家的优势,尤其是两国相对于日本和欧洲逐步拉开距离,实际上是中国部分挤入国际现行的美国主导下的石油工业体系的结果。由于中国部分产业和地区的地位上升,实质性的将原发达国家一部分挤出了市场;与此同时,由于美国是这一工业体系的支配者和利益分配者,客观上避免了被整体削弱的可能,表现在统计上就是美国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的总体差距,一样在拉大。



同时笔者也不认同中国经济无法像以前一样高速增长的原因是基数升高。现在这辆工业化汽车的位置有限,容易被挤下去的乘客已经被我们挤到车门外,甚至已经直接给扔下车了;剩下的位置竞争过于激烈,还在位置上的比如日本、德国,都是有两把刷子的,所以我们的增长才明显看到了瓶颈。



打破化石能源天花板,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那个“永远还有50年的核聚变”。很多读者知道一篇网络小说《太阳的距离》,或者更知名的名字“乌鸦嘴的距离”。但是大家都知道,短期内实现商用可控核聚变没有可行性。那是不是真的无法突破天花板了?——其实还是有弱化变通方案的。



这就是新能源(我觉得叫新电源更好)中的光伏。由于持续的投资和技术进步,中国目前的光伏发电的成本已经降到了0.4元人民币,这还是在中国高利率、高土地成本、高税费的基础上达到的。这个成本已经追平了目前火电的上网电价,并且未来还有继续大幅度提高的可能;而在其他一些条件好的国家,上网价居然已经降到(0.12,0.33)人民币,这是目前任何火电及常规能源都无法企及的价格。



毫无疑问,新能源(或者说新电源)中的光伏和风电不稳定,能量密度低,有很多缺点,对于中国的能源体系 ** 只能作为补充,不能作为主力 **
。但是对于那些原本农村就没有电网,城市的电网也几乎每天都会断电的发展中国家,新能源的这些缺点也就 ** 不是不能够忍受了 ** ,至少他可以做到:



支撑类似20年前浙江家庭作坊式的轻纺工业生产。



支撑一般家庭手工业和绝大部分家用电器的使用。



能够为农村的小型水泵提供农业灌溉所需电力。



能够为农村的农产品加工用小型农业机械提供动力。



规模大一点的,能够提供为农产品保鲜冷链提供支持的农村冷库提供电力。



能够为电动三轮车提供动力:以支持田间地头到村庄;村庄到集镇;城镇内的短距离运输物流。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8T2WTyz6Xy2LABXbyNQZMP5jIvEm69AeqY5vMTSm6fQzHxZiaOpcNJDgglP5oN3EicBTKlkz72kesoDdcymMYE8Q/640?wx_fmt=jpeg)



我认为只要做到这些,就基本具备接入中国工业体系的要求了。这些国家不需要完整的工业体系,中国也不会为他们提供完整的重化工工业体系,他们只需要成为中国工业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就可以了。



考虑到中国电力消费的70%是工业,而工业用电中的70%是重工业用电,实际中国5成左右的电力是重工业消耗。那么基本上只要相当于中国人均一半到1/4左右的电力就可以基本完成初级工业化了。尤其是光伏,启动资本临界点最低,特备适合滚动发展,而且可以孤网运行。



按照这个标准,我认为,未来20年内,中国至少有能力在现有基础上,再将10亿左右的人口拉入中国主导下的工业化体系——当然,前提是他们要支持中国的这个工业体系。新能源(或者说新电源)对于中国而言,相当长一段时间只是补充;但是对于现在想搭上工业化这辆车而不得的国家——特别是一带一路上的发展中国家,这就是一张支付得起的车票。



这类新能源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具有不可逆性。使用柴油机发电,柴油机故障、柴油供应中断、甚至油价大涨都有可能随时使原先可以得到的电力供应中断。但是光伏建设完毕之后,在其寿命(大约25年)内,是能够持续提供电源的,即便过了寿命也只是衰减而已,这就提供了一种不可逆的现代化基础。而不会出现当年发展中国家面对的,
** 一旦油价大涨、供应中断,就会出现社会崩溃,现代化全面倒退的情况——这其实就是中等收入陷阱形成的主要原因。 **



新能源确实有诸如不稳定之类的缺点,对于需要连续生产的重化工业当然不行,但这些缺点是可以通过类似智能电网、特高压输变电、各类储能手段进行系统升级来弥补的。而且对于简单的加工业这类短流程工业来说,新能源的缺点可以接受的,比如在孟加拉国,还有用中国淘汰好多年的蝴蝶牌缝纫机做服装加工,现在有电的话怎么也比脚踩缝纫机靠谱的多。



——关键是,所有这类系统升级的补丁包大部分都在中国手里,你觉得玩的不爽付钱升级就是了。这其实才是未来中国推广工业体系的目的,也是未来人民币对外的锚。



当然这个产业链在未来一二十年可能使中国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同时还有可能再拉10亿人口纳入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轨道中来。目前看来,最大的可能得能源动力是以光伏、风能为标志的新能源,当然二十年以后,就有希望是行波堆、铀钍熔盐堆这类能够支持人类社会千年左右的能源了。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8T2WTyz6Xy2LABXbyNQZMP5jIvEm69AeKibCRibk0QalRsM1icgnlCAcbcT2gh81SSLDZicRA8Rib0hxeS8nLoReVqA/640?wx_fmt=jpeg)



新能源(或者说新电源)的开发和发展将是包括中国在内一大批发展中国家打破工业化国家透明天花板的最主要能源动力,
**但这并不意味着石油工业产业链将退出历史舞台,两条产业链将长期共存。**
类似英国工业革命以后虽然发明了蒸汽机和火车,但饲养畜力最多的时候也恰恰是维多利亚时代,达到200万匹挽马。



而且随着新能源的加入,各经济体对于高油价的耐受性进一步加强。未来出现极端高油价的可能性更大、可持续时间也许会更长。由于人民币计价石油市场的出现,在未来石油市场上,人民币参与交易可能恰恰是石油价格大幅度波动的重要因素——说直白点,我认为未来中国可能在石油市场上会兴风作浪,因为别人比我们更依赖石油价格稳定。



目前中国是主要推动煤化工产业链的国家,煤-甲醇-
烯烃已经是非常成熟的产业链了。而且最近,神华(现在好像叫国家能源)和贵州又有新的煤制油项目要开工了。总之,中国未来不但具有推高油价的动力和能力,同时也具有打压油价的技术手段。



由于金融资本天然依赖波动产生收益,产业资本则更偏爱稳定的市场环境,所以每一次油价的大幅度波动,都是世界整个工业体系由石油产业链向新能源产业链迁移的动力。



人民币未来的对外的货币之锚并不是目前社会上所说的那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也不是很多人认为通过贸易顺差获得升值的好处。

美国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历史告诉我们, ** 储备货币关键在于控制世界核心产业链(石油)。 **
即使美国几十年来,不断地搞通货膨胀,美元的实际价值不断缩水,但只要牢牢控制全球社会生产和分配的核心产业链,就能够保持储备货币份额的不动摇,甚至还能够稳中求进。

** 未来人民币对外之锚是中国的生产生活方式对外扩张的结果,是中国主导产业链对外延伸的成果。 **
未来这种生活方式和产业链在全球的份额就基本等同于人民币未来在全球储备中的份额。至于人民币对内之锚,笔者将在下一篇文章中进行展开。





PS:继续麻烦大家花点时间关注下 **沉思录的备用小号** ,万分感谢!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8T2WTyz6Xy0EeWARbcBCn0EdQmtGAXasmhPBfmfV99diaaBATl87HYviaVxicsk7ddK6n2k98ytVGdS6Qlb9icsibdg/640?wx_fmt=jpeg)



作者简介

** 张焱 ** / **** 纯业余经济学爱好者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8T2WTyz6Xy2hyA00U2ibjibYDKtBc7Tpc1mxNkn5PWGHl7ETPtbUexLDawYjRVzWN8tUdwyDw5cNvhbQm70vatVA/640?wx_fmt=jpeg)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



****



× 分析

收藏


ox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