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帖子
账号
关于
o9UeGqmbwk4qMnacWTJ9majDgk5eZZtQEi
Bulletin#417076340D2A80D75C752ACA27A9F51C
o9UeGqmbwk4qMnacWTJ9majDgk5eZZtQEi#318
@2017-07-02 16:00:00
上一篇下一篇

# 玛雅:中国道路是“人间正道”吗?我们应该有这份自信

[ 底线思维 ](javascript:void\(0\);)

__ _ _ _ _

【玛雅,留美政治学博士,资深媒体人、观察者网专栏作者。本文是作者今年4月24日在湖南省衡南县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上的演讲。经作者修改后,观察者网独家全文发表。】

大家好!很高兴来到衡南,与大家交流思想。我来衡南,是缘于《家国大义:共和国一代的坚守与担当》这本书,我就从这本书谈起。

**第一个问题:“共和国一代”为何坚守,为谁担当**

首先是对国家利益的坚守。为什么把国家利益摆在第一位?道理很简单,没有国就没有家,没有国家,13亿中国人就没有依靠。

经常有人说“人权高于主权”,以这种道义上高尚的口号,为某些西方强国干预别国政治、改变他国政权提供正当性。可是我们看看现实世界,没有主权,人权能有保障吗?伊拉克的萨达姆独裁,美国把他干掉了,结果呢?伊拉克以前至少是经济上中等发达国家,是中东最世俗的国家,现在国家基本分裂了,老百姓的生存环境不但没改善,日子反而艰难了。再看看今天中东的乱局和难民潮就知道,什么叫做国破家亡。强权可以任意欺凌弱小,操弄别国的命运,这个世界就是如此不公!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UicafMyGyRRjrJPcKd7Epxu4B4qgez8w6AWXkXicJZsa0aZFwwD2rCL8dWk7Q0NBoASFMNe4I33FuQ/0?wx_fmt=jpeg)

中国是一个还在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发展严重受制于资源、环境等硬约束。13亿人在自己的土地上追求梦想,化解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艰难而悲壮。即便是这样,外部还有人不愿意看到中国强大,从软的和硬的方面遏制我们的发展。因此,从整体来说,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就是坚持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利益至上。因为,一个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中国,是13亿人安身立命之所在,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家园。

从个人来说,国家利益或许不是目的,但它却是一切个人价值得以实现的前提。今天的人讲梦想,如果没有国家,我们每个人就没有根,而一个人没有根,也就意味着没有梦。从这个意义说,所谓国家利益,其实就是所有中国人共同分享的利益。就像我们常说的,只有把整块蛋糕做大做好,每个人才有可能得到更多更好。换个角度说,没有大我,何来小我?因此,即使是从个人利益的现实立场出发,也应该将国家利益摆在最优先的位置。

在坚守国家利益的同时,是对人民福祉的坚守和担当。为什么?道理也很简单,国家强大为了什么?是为了全体人民的利益,归根结底要落实到人民的福祉上。中国是人民共和国,蛋糕做大以后怎么分配?应当遵循“人民福祉最大化”原则,也就是社会主义原则。以人民福祉为总的价值方向,真正将“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改革发展的总目标,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只有这样,国家才有凝聚力和竞争力,才能真正强大。广大社会成员也才能真正体认到家国一体,国家和人民乃至个人的利益是一致的,因而也才会认同,国家利益是值得优先守护的。

那么,怎样坚守国家利益和人民福祉呢?答案是,唯有坚持中国道路。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要坚持中国道路**

**一,中国道路成功的三个支撑点**

过去半个多世纪的人类社会史,尤其是亚非拉国家的发展史和苏联东欧的演变史充分证明,服膺所谓“普世价值”、追随西方发展道路,解决不了大多数后发展国家自身的问题,反而会带来新的危机和灾难。而中国的成功就在于,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从1949年到今天,一甲子时光,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世界民族之林昂然站立起来。曾经积贫积弱的穷国,成长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强国。这条成功之路,就是我们的中国道路——一条既不同于前人,也不同于他人,既是史上,也是世上独一无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中国道路之所以能成功,有三个支撑点:

支撑点之一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这是半个多世纪前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半个多世纪以来,虽历经风雨、波折与苦难,大多数中国人对这个党、对这个政权,仍然有着较高认同。时至今日,已经没有任何政治力量,可以取代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地位。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2016年是苏联解体25周年。从苏东颠覆性转型的失败经验看,没有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必然四分五裂。国家利益将无以为继,个人境遇也会一落千丈,甚至很多人可能陷入生存危机。这种选择的唯一性,正是坚持中国道路离不开共产党领导的原因,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之所在。

但是,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稳固有两个前提:第一,必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第二,必须遵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就是说,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这一方面要求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保持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性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

同时,要真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治国理政的总目标。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民心是什么?民心就是老百姓的信任和支持。如果执政党长期偏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目标,蜕化变质为利益集团,与资本集团沆瀣一气,就必然会失去民心,从而失去政权,沦落到苏共亡党亡国的境地。这绝不是危言耸听。道理很简单,马上打天下,马上却不能治天下。因为这个天下不是你的,你是代天下守天下。天下交给你了,你不能只为自己,你要守护这个民族,照顾好天下百姓。

如此就导入了中国道路的第二个支撑点: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建设一个社会主义共和国是毛泽东一代中共领导人对中国人民的承诺,也是当年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原因。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人大开幕词中,毛泽东指出:“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就人类历史而言,社会主义是一条新路,必然经历曲折求索。新中国在这条路上,也经历过一次次挫折、震荡和损失。但不论怎样跌宕起伏,都未构成对方向本身的否定。当邓小平一代中共领导人开启改革开放道路时,仍然毫不动摇确立了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目标。

邓小平说:“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他还说:“如果搞资本主义,可能有少数人富裕起来,但大量的人会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中国就会发生闹革命的问题。中国搞现代化,只能靠社会主义,不能靠资本主义,历史上有人想在中国搞资本主义总是行不通。”

2012年十八大召开前,党内理论界有人想丢掉共同富裕目标,让中国走向资本主义道路。但是他们失望了,他们错把自己的愿望当成了中国未来的走向。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又有人解读说,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西方化、资本主义化,就是在经济上完全市场化、私有化,在政治上实行西式民主化。但是他们也失望了,他们低估了新一代共产党领导人在政治上、思想上和道路选择上的坚定性和成熟性。

习近平说:“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我国国家治理体系需要改进和完善,但怎么改、怎么完善,我们要有主张、有定力。”

这是什么意思呢?我理解,就是十八大确立的,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所以,“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绝不是要西方化、资本主义化。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坚定“四个自信”不动摇。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尽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贫富分化不可避免,尽管中国今天贫富分化已经相当严重,几代中共领导人始终没有放弃共同富裕的目标。时至今日,执政党更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这些思想,直指社会主义的核心内涵。

由此就导出中国道路的第三个支撑点:坚持发展经济。社会主义顾名思义,是以全社会的利益作为最高目标。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水平,是社会主义的真义,也是共产党和政府的应尽之责。

1997年2月邓小平去世时,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撰文回忆,邓小平在古稀之年带领中国步入改革发展之路,因为他相信,他的人民deserve a good
life(值得拥有一个好生活)。为了中国的发展,为了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邓小平奉献出他的全部精力和才华。直到晚年,他都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他在南方谈话中反复告诫全党:“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习近平说,解决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中国正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中央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使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目标已经明确,发展经济是实现目标的必要手段。在今天,发展仍然是硬道理。当然,这个发展不是单纯以追求GDP为目标,而是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

**二,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中共十八大确定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也就是中国梦,即在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为什么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我的理解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不同的道路,对应着不同的历史轨迹、文化脉络和现实国情。每个国家的人民,都有权选择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迄今,没有哪个后发国家成功复制了西方模式。各国唯有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才有希望、有未来,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了这一点,中国道路的成功更加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不否认过去三百年西方道路的成功,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西方道路成功的高昂代价。西方模式的基础是侵略性的军事和政治、经济机器,是通过武力向全球殖民建国,实行种族压迫,直至发动两次世界大战。这些基础,中国不曾拥有,将来也不会拥有,也不应该拥有。中国的复兴在于闯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几代英烈满怀理想,前仆后继,浴血奋战才完成的中国革命不能否定,新中国60多年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我们要倍加珍惜。如果我们东施效颦,一味追随西方,我们的国家就会走上不归路,就会成为第二个苏联而死无葬身之地。

人类历史不断证明,不同的主义和制度各有其不同的合理性和适应性,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环境下表现出不同的优劣。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谁能更好地发展经济,谁就能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国民福祉,谁就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

事实证明,不但中国道路是成功的,而且中国的制度也是有优势的。从改革开放开始到2014年的36年间,中国经济平均每年以9.7%的高速持续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间没有发生战争,没有对外扩张掠夺,内部保持了稳定。这在人类现代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精彩一幕。虽然现在中国经济的增速有所放缓,但仍然稳定在中高速水平。2016年,在世界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增长6.7%,居于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3%,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强大推动力。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不超过2%。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如果能保持6%上下的增长速度,同其他大的经济体比,我们还是最快的,跟美国的距离会越来越小。

我们都目睹了汶川地震后的大规模重建过程:19个省市以不低于1%的财力对口支援重灾县市,政府主导+社会协同,举国体制+市场机制。仅仅两年时间,崭新的城镇村庄就拔地而起,原来的灾区实现了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的全方位跨越式发展。反观日本,2011年发生的大地震距今已6年过去,受核事故带来的重建高难度以及资金短缺等问题限制,重建之路仍然任重而道远。这说明,以中国现有的经济实力和制度优势,我们完全有能力解决民生和发展问题。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把我们的制度优势充分发挥好、利用好。

中国的制度优势何在?在于我们人多体大,在于共产党有上下动员的能力,在于举国体制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长。只要全党、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我们就没有过不去的关、搬不动的山。因此,要把我们的制度优势充分发挥利用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而不是由市场决定。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有些内容作为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不能改变的。例如政府对市场进行有效监管,谨防“市场失灵”冲击正常的经济秩序;国家介入分配,更好地做到“限高,扩中,扶低”;在社会集团的利益博弈中,更加注重维护劳动者和消费者的利益,等等。尤其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维护消费者的利益有着特殊意义——既然要使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就要把作为普通消费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核心位置。

客观说,这方面我们做得很不够,一些方面如民生保障,还不如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不如一些发展中国家。中国今天民生问题十分突出,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的不平等一直在扩大。这个矛盾是市场化解决不了的,政府推动均衡化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然而,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在这方面出现了偏差。以医疗为例,据报道,根据国家卫计委的统计,截止2016年10月,公立医院的数量为12786家,民营医院15798家。与2015年10月底相比,公立医院减少了451家,民营医院增加了2038家。照此计算,公立医院月均减少45家,2016年预估中国公立医院数量减少近540家左右。而此前五年,公立医院年均减少156家左右,公立医院2016年的消失数量是此前3倍多。公开资料显示,这些消失的公立医院主要是通过并购等方式转型成了民营医院。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UicafMyGyRRjrJPcKd7EpxugpzfiaaZibWuYSiaaHbSJY7IZb1Ro6Eo2V3GRLLYEbSxOFyDpZU4WB8IA/0?wx_fmt=jpeg)

众所周知,中国医疗改革推行多年,国家对医疗保障的投入年年增加,越来越大。然而,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甚至越来越难,越来越贵。这是为什么?这个令人费解的事实,是不是医疗领域“公消私长”的改革思路所致?在这种思路之下,结果只是政策对资本的放行?有没有资本对政策的介入?

习近平总书记屡屡强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就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他多次谈到,“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他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这一老百姓的迫切期待一直放在心上,一再强调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真正解决好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显然,医疗等民生领域的公消私长、日益私有化倾向,与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是不相符的。如果任由资本集团“瓜分”公立医院,生病就医的民众就会成为资本逐利的牺牲品,基本利益就失去了保障,就没有社会公平正义可言。而且不要以为民生领域的私有化不会伤及国本,资本势力正是在不触及政治敏感的议题下,通过路径依赖一步一步改掉规定方向的内容。而国家一旦跳上资本的战车,缰绳却不在自己手里,那就危险了。这样的改革意味着逐步取消社会主义归宿,失去了正确的政治方向,背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中国最大的软实力,是凝聚亿万民心的根本制度。这个一旦动摇了,公有制一步步丧失了,共产党就会失去感召力和领导力,就会失去执政地位。这将是颠覆性的错误。

不否认中国今天的民生难题有发展阶段性的原因,但毕竟在世道人心方面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这方面的“欠账”不容忽视,亟需弥补。事实上,即使是资本主义国家,很多事情也不是市场能完成的,要靠政府来完成,何况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城乡二元结构、贫富悬殊结构,这些中国今天最大的失衡都是市场调节不了的,是政府的职责所在。当前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基础设施投资,等等,也都得靠政府来做。不断增加和丰富我们的社会制度、社会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元素,把社会主义的蛋糕做大做好分配好,这是党和政府责无旁贷的义务,必须全心全意履职尽责。

这是执政理念问题,也是政治方向问题。要像习总书记说的,全党要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向前。同时,要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人民群众成为奔小康的主力军,成为实现中国梦的筑梦者。一句话,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共和国不能忘记自己的人民,奔向“两个一百年”这趟追梦列车不能把劳动大众给丢下。否则,中国梦就不可能实现,或者只是实现少数人的“美国梦”。

**第三个问题: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

**一,西方民主遭遇困境,西方模式难以为继**

以前中国人的现代化话语是,西方先进,我们落后,所以要接轨。过去几十年我们都是这么想的,西方国家也确实展示出辉煌的发展成就。但是走到今天我们发现,西方国家也出了问题,西方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而中国的经济发展堪称奇迹,我们起来了。这种飞跃式的发展进步,有力证明了中国道路的成功,也证明了中国发展模式和思想理论的先进性。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震撼》的作者、复旦大学张维为教授对西方民主国家遭遇的困境,有一段生动的表述。他说,希腊是西方民主的发源地,现在破产了。英国是现代议会民主的发源地,也陷入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公共债务占GDP的90%。美国是在全球推销西方民主最起劲的“典范”,却成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发源地。如果没有美元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的话,美国实际上也破产了。把美国国债平摊一下,每个美国人平均借贷5万多美元,这还不算私人债务。中国人如果可以这样借债,那我们也是发达国家了。

2016年以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进一步证明西方式民主国家正在经历乱局。不光美国政治“惊天”大逆转,美国社会陷入分裂,其他国家也是政治地震不断——欧洲陷入难民危机,恐怖袭击事件不断发生,英国上演脱欧分手大戏,欧洲一体化面临挑战。在亚洲,安倍曝出右翼学校丑闻,“地价门”未平“捐款门”又起;韩国总统亲信干政、朴槿惠获罪被弹劾下台……

有评论者说,曾经被认为是人类终极制度的西方民主制度,如今却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有兵败如山倒的迹象。“民主制”在今天挡不住金钱的诱惑,挡不住权力的诱惑,挡不住闺蜜的诱惑,挡不住各种各样的诱惑,竟然如此不堪一击。由此带来的问题是,“民主制”已经老了,它还能不能自我纠错?西方民主制度衰落后,世界会向哪里去?

在很多美国人的眼里,美国梦也在褪色,已经不再是一个神话。2014年美国民调显示,55%的美国人认为,美国梦要么从一开始就从来没有存在过,要么曾经存在过但已不复存在了。2016年民调显示,52%的美国人表示美国梦难以实现。今年3月特朗普在美国国会演讲中说:9400万美国人没有在工作、超过4300万人处于贫困之中,超过4300万人依靠食品救济度日。9400万人没工作,这个数字相当惊人,占美国3.2亿总人口近1/3。而且多家职业调查公司发现,这些人多半只是丧失了找工作的信心,因而靠社会救济生活。

与美国情况相反,多数中国民众对自己国家的发展状况是满意的。全球最大独立公关公司爱德曼今年1月发布2017年度“爱德曼信任度晴雨表”报告。在对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3.3万名民众的调查中发现,中国受访者对本国政府的信任度最高。在对制度的信心方面,西方国家出现了制度信任危机,受访者对西式民主制度“系统性”地丧失信心;即使处于社会顶层的群体,也对制度失望,对未来感到迷茫。据报道,这是爱德曼公司第17次发布年度信任度调查报告,涉及对本国政府、企业、媒体和非政府组织(NGO)4个方面的信任度,中国已连续数年成为全球信任度综合指数最高的国家。

这些调查并不能说明与政治制度有关的所有问题,但至少可以说明一点:美国及西方的制度一定有其短处,中国的制度一定有其长处。尤其在西方制度明显走下坡路的时候,中国没有理由像国内的所谓“普世派”公知们那样,唯美国模式马首是瞻,一副谦卑、妄自菲薄的模样。

**二,苏联“拆克宫建白宫”的教训**

2016年是苏联解体25周年。25年前,戈尔巴乔夫在他的国家推行民主政治改革,“拆了克宫建白宫”,结果怎么样?他个人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可是苏联垮掉了。北京有个基辅餐厅,乌克兰的国家功勋演员在里面演唱。国家功勋演员啊,沦落到在国外餐馆卖唱的地步,多悲惨呀!我们谁愿意看到有一天中国垮了,中国顶级歌唱家到美国的餐馆去卖唱?!

前苏联资深外交官阿达米辛在回忆录中说,冷战后期他负责苏美之间的人权对话,他一边和美国人对话,一边从心里感到美国人言之有理。他向苏共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汇报了自己的想法,戈尔巴乔夫也认为,苏联可以通过美国的帮助改善人权,并且比较快地融入西方主流文明。然而,后来发生的一切却是阿达米辛和戈尔巴乔夫都没有预料到的:苏联国家解体,经济崩溃。戈尔巴乔夫当时呼吁美国提供200亿美元的贷款帮助苏联渡过难关,但是被拒绝。他抱怨说,当初我跟西方讲得好好的,是他们不讲信用。笑话!你一个政治家做事凭着对方的信用?你要把所有的主动权都掌握在自己手里。宁可做得不够,也不能做过了,否则覆水难收。叶利钦当年“气吞山河”,跳上坦克振臂高呼,当了一回“大英雄”,可弄到最后,却是整个国家和人民在为之负债。

更糟糕的是,接下来的俄罗斯领导人还是迷信西方,在美国专家的指导下推行“休克疗法”。其结果是世界现代史上一场罕见的经济社会浩劫,GDP下降50%,寡头垄断了资源,老百姓遭殃,腐败之风也一发不可收拾……最后由普京这样的铁腕人物以威权的手段来收拾败局。

今天中国的一些政治精英和知识精英,就像25年前的苏联政治精英和知识精英,一味执迷于美国模式,以为美国是世界的典范,代表人类的未来,美国就是他们的梦想所在。他们不明白一个道理,就是北京大学教授潘维指出的,世界上只有一个白宫,中国要是照样建的话,也一定是假的。假白宫就不是自由的标志了,只能是被真白宫奴役的标志。事实上,美国民主已经变质,美国梦也已是“明日黄花”。美国前总统卡特尖锐指出:“美国民主已死”——金钱政治对美国的政治体系构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害。美国已经不是民主政治,而是属于少数人的寡头政治。

**三,扭转意识形态领域西强我弱的局面**

美国民主是不是已死,这将由历史来回答。我们今天要回答的问题是,怎么把中国的路走好,行稳致远。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但很快,战火就烧到了鸭绿江边,我们仍然面临着“挨打”的危险。在1949年到1979年,也就是新中国的前30年,通过发展经济、科技和国防,我们守住了来之不易的独立和主权,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把“两弹一星”送上天,中国解决了“挨打”的问题。1979年以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代,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水平迅速发展提高,到2009年改革开放30周年时已初步实现小康,“挨饿”的问题也解决了。

现在我们又进入了一个新的30年,这将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30年。在这个新的30年里,我们要解决“挨骂”的问题,就是要确立中国道路的正当性,让中华文明得到世界的尊重。就是说,到2049年中国梦实现之日,也是我们不同于西方的中国道路和中华文明得到世界的认可和尊重之时。

坦率说,在思想和意识形态领域,在所谓“软实力”方面,目前还是西强我弱的局面。过去30多年在西方价值观和话语权的冲击下,我们的舆论阵地在很大程度上丢失了,文化自信也严重缺失。虽然在实践层面,新中国60多年走了西方几百年的路,经济成为世界第二,十几亿人过上了小康生活。可以说,中国走到今天,已经下了世界上最精彩的一盘棋。但是非常遗憾,在体制内、体制外,很多人还是不自信。不论日出东方还是日薄西山,他们永远仰视西方,仰视美国,是精神上的矮人。

扭转意识形态领域西强我弱的局面是十分艰巨的任务,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就能做到的,但必须从现在开始就严肃认真面对。用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黄平的话说,如果说改变舆论环境是一场无硝烟的战斗,那么这就是一场“文化上甘岭”。

但是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中国和西方在经济实力上的一进一退,已经使西方模式和西方话语的影响力大大衰减。在今天西方模式和话语力量出现衰弱的情况下,如何才能建立中国文化自觉和自信,扭转意识形态领域西强我弱的局面?“中国学派”的回答是:真正的意识形态之战应该是积极而健康的思想斗争。在对话语权的争夺上,在发展道路和国家安全这样的大是大非问题上,我们不仅要表明立场,还要敢于亮剑,坚定捍卫中国道路的正当性。过去90年、60年、30年的中国道路、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一路风雨走到今天,从一个积贫积弱的穷国成长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强国,我们没有什么可回避退让的,也没有什么可胆怯讳言的。

2013年我出版了《道路自信:中国为什么能》一书。这是对15位专家学者的访谈录,是一本唱响中国的书。我们之所以要唱响中国,是为了以事实和分析告诉自己的人民,新中国60多年来经历了什么,创造了什么,收获了什么,坚定我们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激发和增强追求中国梦的正能量。我们之所以要唱响中国,也是向世界表明,中国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以自己的方式,从另外的起点和路径,同样走近了世界文明的制高点。

**四,构建既是中国的,又是普世的新型话语和价值观**

**第一** ,中国不可能复制美国模式

姑且不说美国民主已经变质,不值得我们去追捧,就算它仍然是健康的,我们也不能去追捧。美国有其独特的成长经历及文化政治形成的土壤,美国独特的发展道路决定了,美国模式不适用于中国今天的发展。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十分有限,发展空间也受限,不像美国梦形成和展开的年代,有广大的中西部甚至整个世界作为其发展空间。如果十几亿中国人也像美国人一样信奉个人至上,不讲社会整体利益而只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中国社会就会弱肉强食、互相残杀,陷入混乱、灾难和战争。

那么,怎么能在有限的资源和空间下,让13亿人能有比较体面的生活?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提出了“共同富裕”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才能实现几代人为之奋斗所追求的中国梦。

**第二**
,美国模式不适用于中国,也不适用于其他发展中国家,而中国正在找寻的出路,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却有积极的借鉴作用。今天的世界人口已突破70亿,到2050年将升至100亿,如果不能解决贫富悬殊过大且越来越大的问题,世界迟早会崩溃。而如果13亿中国人能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中国梦,中国就能给非西方世界树立一个好的样板,中国道路就能走出世界意义。

而这,恰恰又是与中国原本就有的和谐、大同乃至天下观念不谋而合的。所以,坚持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目标,也是实现中国梦必须要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命运,建立“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就像习近平所说,把中国梦和发展中国家人民追求幸福的梦想联系在一起。这也意味着,我们不光要懂得,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还要在走好自己的路的同时,为应对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第三**
,当今世界,中国崛起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一举世公认的21世纪大事件,在全球金融海啸中遭受重挫的西方模式的陪衬下,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终结。现在,中西方思想界都在检讨现有的制度模式,探索新的制度模式。在这当中,中国模式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对非西方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具有吸引力。但另一方面,中国模式尚存在许多不足,有些方面还很脆弱,正面对国际国内各种严峻的挑战。在这个时候,终结了“历史终结论”的中国模式能否经受住历史的考验,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能否实现,成为中国严肃的思想者们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候,能够为改进和完善中国模式、建立“后西方话语时代”的中国话语体系贡献力量。不可否认,扭转意识形态领域西强我弱的局面,目前我们尚处于“战略防御”阶段。但也应该看到,中国道路的成功,不但证明了我们的制度优势,而且这背后的中国文化理念对全球化时代的世界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我们要有自信,对我们的道路、制度和理论要有自信,还要有文化自信和话语自信。中国到了建立一种话语体系的时候了。这个话语体系要对世界的故事给出中国的说法,对中国的故事给出普世的说法。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有人说,美国衰退了,中国想不崛起都难。某种意义上的确如此。当今世界,发展的势头在中国;可以预期,今后几十年还会在这个势头上。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刚超过日本时,很多人都觉得,刚超过,说明不了什么。但是谁能想到,到2012年底,中国经济已经超过日本38%;到2014年,中国的GDP10.2万亿美元,日本4.8万亿美元;2015年,中国的GDP10.5万亿美元,日本不到4.2万亿美元,短短几年,我们已经是它2倍还多。有分析认为,从2016年到2020年,中国保持6.6%的平均增速,经济总量会比2015年增长37%左右,增量为大约4.2万亿美元,相当于在5年内在地球上再造一个“日本”。中国就是以这样的势头在向前发展,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今年1月20日特朗普宣誓就职美国总统那天,美国支持民主党的蓝州一些地方,异乎寻常下起了大雨。这个“奇怪”的现象让我想起了唐代李贺的那句诗,“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诗从古至今闻名已久,很多文人雅士就以此为上联,以求下联。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也有“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的名句。在今天中国崛起之时,如果借用毛主席的诗词问一句:人间正道是中国道路吗?我想,我们中国人应该有这份自信。正如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祝东力所说,凭借“政府主导+社会协同、举国体制+市场机制”这种中国特有的制度优势,以及世界上最庞大的生产和建设能力,我们完全有可能围绕“民生和发展”构建一套既是中国的,又是普世的新型话语和价值观,与西方那种口惠而实不至的“民主和宪政”相对抗。那么在意识形态领域,中西之间的力量对比就将发生扭转。

**五,丝路精神与中国文化自信**

中国正在崛起,并且在改变世界。中国崛起的最大意义不是很快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而是结束了唯西方模式马首是瞻的时代。中国的崛起不仅仅是中国人的百年梦想,并且具有世界意义。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伊恩·莫里斯出版了一本书,《西方将主宰多久》。书的核心观点是,人类一万六千年的发展曲线都非常平缓,只是到了西方统治世界的时代才一下子陡然上升。在这种陡然上升的曲线下,我们比祖先的生活好多了,但是陡然上升的曲线是不可持续的,这也说明西方发展模式存在问题。也许以后作为一种新的可持续的文明,它应该是比较平缓的发展曲线,而这可能就是中华文明对人类的责任和贡献。

为什么新的可持续的文明将出自中国?从文化层面讲,未来中国可能对世界有更大贡献的,就是我们的发展理念。从历史看,自地理大发现以来,所有的国际体系,包括权力中心的转移,都是排他性的、零和的,你死我活;把你干下去,我才能上来。过去几百年来,每一次西方大国的崛起,都是一部血腥的战争历史。这背后的一个文化原因,就是西方的二元论认识论:非此即彼、非黑即白,不赢就一定输,你死我才能活。也正是因为这种思维,美国不相信中国能够和平崛起,对中国崛起感到压力,产生了战略焦虑,千方百计从硬的和软的方面遏制我们。

但中国文化不是这样。中国文化是多元一体、和而不同的,没有强烈的排他性,不会以排斥他者来证明自己的正当性,更不会动辄把别人当作敌手,以为除了敌我没有别的,于是只好遵从丛林法则。中国理念认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不同文明、不同国家、不同发展道路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借鉴、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中国的发展理念比西方发展理念更具包容性和先进性,是一种更高明的哲学和认识论,也是更开放的大国情怀和全球视野。

5月14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共有29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另有多个国家派来了高级别特使。中国构建“一带一路”,就是在“互利共赢”理念的支持下,寻求加强国际合作,促进世界经济繁荣。就像习近平主席所说,丝路精神在于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我们不是单纯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不是为了拓展而去拓展,而是说,中国今天的发展规模在这儿,发展势头在这儿,我们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欢迎大家来参与,欢迎大家来搭车,实现共赢发展。过去西方国家总是指责别人搭车,我们现在欢迎别人搭车。搭我们发展快车的国家越多,受惠的国家就越多,我们可以整合、带动和运筹的资源就越多,整体发展动能就越大,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就会越大,对世界人民的贡献也会越来越大。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将会不断提升,中国的大国地位也会不断提升。从这个意义说,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实现和平崛起的具体途径,也是中国在世界经济和政治治理领域发挥影响力、推动建立反映发展中国家利益的21世纪国际秩序的重要舞台。

说到影响力,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是在2013年10月。到现在仅仅3年半时间过去,已经有一批依托于“一带一路”的项目开始实施,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也已经开始运营。亚投行的成员国已有80个,西欧的14个国家全部在第一时间加入。如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又在北京大规模举行,围绕“加强国际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赢发展”的主题,就对接发展战略、推动互联互通、促进人文交流等议题广泛交换意见。我们掰着手指数一数,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能够提出这样的战略,又能获得如此多的国家响应?美国能做到吗?做不到的。

习近平主席在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指出,将“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对此我的理解是,这意味着,中国作为“一带一路”的倡议者和推动者,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同时,中国的思想界要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一带一路”故事。

所谓“讲好故事”,就是我前面说的,要建立中国的话语体系,对世界的故事给出中国的说法,对中国的故事给出普世的说法。也就是说,在和平崛起的同时,我们把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理念变成一种自主的、自为的价值,向世界提供一个新的价值体系。

以我们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事业伟大进程中的敢为、能为、善为和有为来告诉世界,像中国人这样做,社会就会有一种更好的内部关系,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世界就会有一种更好的国际关系,使国与国之间关系得以改善,世界各国人民所追求的公平正义崇高目标得以实现。这就意味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仅是经济的和军事的,而且是文化的。这个文化是一种与西方大国崛起时不一样的理念和活法,在国内,建立共同富裕的和谐社会,国际上,建立共赢发展的和谐世界。如果这样,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之时,不但我们的中国道路将走出世界意义,中华文明也将对整个人类社会的未来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谢谢大家!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VTNakOaPfqSbbjNjx107Lp8z78PvtOgD8OT7ib7eU24ZyeAHQRvb6j4KIy2eGzKk0x6TicX3pLUvuQ/0?wx_fmt=jpeg)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



****



× 分析

: , , , , , , , , , ,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分享 留言 收藏


ox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