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帖子
账号
关于
o9UeGqmbwk4qMnacWTJ9majDgk5eZZtQEi
Bulletin#4D394ACB739314E132FAF9B1E32B70BE
o9UeGqmbwk4qMnacWTJ9majDgk5eZZtQEi#1569
@2018-11-13 16:00:00
上一篇下一篇

![cover_image](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jnDIM6gq2cX5ibIO1mxH64ehWr6CN455QnGicEqUL7OdlkLPL3t8yLN7gdmUpHaHlxLcCu7chUQ5mdwKtFOOnPFg/0?wx_fmt=jpeg)

# 姜维为什么不杀黄皓?想想何进杀十常侍费了多大劲

萧武 [ 底线思维 ](javascript:void\(0\);)

__ _ _ _ _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7Rl8o4WpQpia81MY0icYAicG1XYv9WGWDguYwWVgvV6f6jKSZBRTeS16hb394wHicZS9eTGQV8rgdFyVoajzzsJ8eQ/640?wx_fmt=jpeg)



《三国演义》里有姜维提剑入宫,意欲杀死黄皓的情节,所以很容易让人觉得,以姜维当时在蜀汉政权的地位,杀一个小小的宦官易如反掌,为什么他不杀呢?其实这个问题并不是这么简单。相比之下,《三国志》对这个事情的记述就要严肃得多了。

> 《三国志·姜维传》:
>
>
> (景耀)五年,维率众出汉、侯和,为邓艾所破,还住沓中。维本羁旅讬国,累年攻战,功绩不立,而宦官黄皓等弄权於内,右大将军阎宇与皓协比,而皓阴欲废维树宇。维亦疑之。故自危惧,不复还成都。华阳国志曰;维恶黄皓恣擅,启后主欲杀之。后主曰:“皓趋走小臣耳,往董允切齿,吾常恨之,君何足介意!”维见皓枝附叶连,惧於失言,逊辞而出。后主敕皓诣维陈谢。维说皓求沓中种麦,以避内逼耳。

也就是说,即便姜维对黄皓非常不满,他也是不能直接杀死黄皓的,而只能建议后主刘禅杀死黄皓,如果后主不听他的意见,姜维也没什么办法。而《三国演义》的说法中,如果姜维作为一个外臣,尤其是上年率军在外作战的高级将领,提剑入宫,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也就是他要造反。

实际上,姜维当时在蜀汉的地位远没有《三国演义》给人的印象那么高,反而是受到各种牵制和制约的。诸葛亮和蒋琬执政时期,姜维的地位本身也不高,到费祎执政的时期,费祎对姜维才越来越难以控制,但也仍然保持着控制能力,姜维并不能为所欲为。

费祎死后,刘禅才开始亲政,自己处理政务。一开始的侍中是董允,为人比较严正,黄皓始终不敢干政,一直到董允死去之后,陈袛接替董允,黄皓才开始干政。而黄皓的干政,实际上主要是通过与陈袛之间的合作。如果没有陈袛的合作,黄皓也很难对蜀汉朝廷有那么大影响。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7Rl8o4WpQpia81MY0icYAicG1XYv9WGWDgu1VKL2zt1zphOIpPEy9FeuertDT58u9IlWC9amp3PaoVwWBTLibC8iclA/640?wx_fmt=jpeg)



陈袛本来地位在姜维之下,姜维也录尚书事,是当时蜀汉政权中地位最高的大臣,但姜维长期在外征战,所以刘禅对朝廷的控制主要通过陈袛进行,才导致陈袛的地位虽然没有姜维高,但实际权力比姜维大的结果。

反过来说,黄皓作为一个宦官,之所以能对蜀汉朝廷发挥如此之大的影响力,一方面可以说是后主昏庸,但另一方面也说明,这本身也是后主想要通过黄皓干政,重建东汉以来皇权之下,内廷、中朝与外朝三足鼎立的政治局面,以此来保证任何一方独大,危及皇权。

实际上,不仅蜀汉在后期出现了内廷宦官干政的情况,在曹魏和孙吴两个政权内部,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宦官干政的情况。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恰恰是因为,皇权本身受到了威胁,皇帝与大臣之间缺乏相互信任,所以只能任用自己身边的宦官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历史上,三个比较强盛的王朝汉朝、唐朝和明朝,在中后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宦官干政,其实都和皇帝试图以此来加强自己对外朝的控制有关。

比如汉朝宦官大规模干政,主要是在桓帝时期开始的,而这是因为桓帝是从外藩入继大统的,强臣压主,他能够信任的只有身边的宦官,而宦官最后也确实帮助他消灭了外戚梁氏。这样,桓帝才对宦官越来越信任,并授予主管宫廷禁军的权力,宦官才有了足以与外朝相对抗的权力。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7Rl8o4WpQpia81MY0icYAicG1XYv9WGWDguObSAwLUmbjDquBfZ4QLcGvLoGXGOQxjMh7RpIadVPcfJYzfuwkksNw/640?wx_fmt=jpeg)



这之后,汉朝出现过多次外朝大臣与宦官之间的斗争,但最后都是以宦官的胜利告终。比如党锢之祸,就是李膺、陈蕃试图消灭宦官势力,却失败了。何进诛杀十常侍,甚至到了必须要借助于边军董卓的势力的地步,否则他就只能建议自己的亲妹妹何太后解除十常侍的权力,何太后不从,他也没有什么办法。

何进是当时的辅政大臣,总统内外军政事务,在当时的东汉朝廷的势力要比姜维大多了,但何进也没有胆量提剑入宫,直接诛杀十常侍。最后的结果反而是,十常侍用计将何进诱入宫中杀死。这之后,袁术才率禁军虎贲火烧宫门,围攻皇宫,宫内马上大乱,皇帝都被宦官劫持走了。

所以说,除非姜维决心造反,否则他就不能提剑入宫去杀黄皓。如果他这么干了,那就等于他和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一样,要做权臣,架空皇帝,把后主当成傀儡。而这恰恰是后主在费祎死后的政治格局中要全力预防的局面。后主提拔阎宇、诸葛瞻,都有制衡姜维的意图。

在当时的成都,姜维虽然影响力不小,但如果他想学司马懿搞政变,那是完全不可能的。因为他在成都根本就没有兵权,没有兵,搞什么政变?连司马懿起事的时候,一开始能够依赖的也只有司马师暗地里招募的三千死士,还没有武器。还必须等到曹爽把禁军都带走之后,洛阳空虚,才能发动。更何况,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是得到了曹魏元老群体的支持的,而姜维当时在成都并没有多少支持者。

所以,姜维劝后主杀黄皓不成,他就很怕了,只能跑到沓中去屯垦种麦,以避免黄皓谋害他。因为在当时的成都,黄皓杀姜维要比姜维杀黄皓容易得多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



****



× 分析

: , , , , , , , , , ,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分享 留言 收藏


ox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