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帖子
账号
关于
orCmWKnKpoNGs5gJXA3tkxwWKv8j8KYxxp
Bulletin#4F4753CB42803DDAD112FE16FFFB0A1D
orCmWKnKpoNGs5gJXA3tkxwWKv8j8KYxxp#1251
@2021-02-27 16:00:00
上一篇下一篇

![cover_image](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1YS5yicdcpJPAszz8TFEtj0LnrVInO6Mtd907v4TEIJ8bWNiaHibTwRARHgx8B55MdApICU7JlImBPlLoQKGzjXmw/0?wx_fmt=jpeg)

# 解构之解构 ——评苏联卫国战争题材影片《勒热夫》

原创 潮思 [ 新潮沉思录 ](javascript:void\(0\);)

__ _ _ _ _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8T2WTyz6Xy2hyA00U2ibjibYDKtBc7Tpc1oicGmJclgBceYXCfmzjep82YQjUMb8tlfFXjdVR6HTYcRPYjd2WvMjw/640?wx_fmt=gif)

** 文 | 孔雀石
**

**
**



俄罗斯拍摄的苏联卫国战争题材影片《勒热夫》笔者前后看过两次,第一次是利用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机会,在大银幕欣赏了一遍这部2020年呼声比较高的战争电影,另一次是在本文写作过程中,在电脑上又看了一遍。





电影虽然冠之以《勒热夫》之名,但是并没有被拍成《解放》那样的战争史诗,而是通过一个连级分队在不到24小时里的作战行动侧面表现一场宏大的战役,因而比较类似于2013年俄罗斯拍摄的战争影片《斯大林格勒》。而异于《潘菲洛夫28勇士》、《T-34》等集中表现作战过程的“战术教学片”。



《勒热夫》在充分表现激烈残酷的战争场景的同时,以很大篇幅刻画了前线环境下的人物、人物间的互动以及基于这些互动所引发的对于宏大主题的探讨。这使本片具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同时也引发了观众的多样化解读与讨论。





从观众视角来看,这是一部充满了反转的影片,不仅有剧情推进上的不断反转,更有人设与价值取向上的不断反转。





影片在一场激烈的进攻战斗中拉开帷幕,英勇无畏的苏军战士在指导员的带领下冒着炮火向德军占据的村庄发起冲锋,一名年轻士兵把帽徽握在手中,经过惨烈的混战,这名士兵被流弹击中而倒在血泊中,镜头停留在那名士兵手中的红五星帽徽………这是一幕传统战争电影中常见的场景,烘托了战场的残酷惨烈与军人的英勇无畏。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PAszz8TFEtj0LnrVInO6MtVgdkkEPgzzx3vS2Vuh3QmpZ6OgT7cMT36DbqS8zNB0Dlhk2kALk0ZQ/640?wx_fmt=jpeg)



然而很快,剧情发展方向和价值取向就开始反转。占领村庄的步兵连不仅人员和装备损失严重,缺乏补给,而且处于一个突出部上,面临被德军合围的危险。他们还被上级强令向队属火器有效射程之外的友邻提供火力支援,结果导致阵地坐标暴露招致德军炮火袭击而蒙受损失。



接着“人民内部矛盾”不断发展。德军飞机向阵地投放劝降传单,指导员赶忙前去收缴。上级派遣了一名NKVD军官穿越火线来连队调查此事,这名军官发现了一个携带德军传单的老兵,准备将其带回审讯,由此和前线军人发生激烈冲突。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PAszz8TFEtj0LnrVInO6Mticz0c0X8njCdzaKh3nA1N92dBjxcUMOcdcMEW7w4lbfBrQ6K9HMpWew/640?wx_fmt=jpeg)

▲机枪手指出目标超出马克沁机枪有效射程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PAszz8TFEtj0LnrVInO6MtMadWpYibY7iadia4VKGmED51phC4PXyBJysBBha4g0KNqSnBOx9SAfH8A/640?wx_fmt=jpeg)

▲影片逼真模拟了战场环境中经过野蛮使用的望远镜因光轴不正导致的重影、紫边和镜面污渍成像效果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PAszz8TFEtj0LnrVInO6Mt36tXfp30de5ia2WqwMHViccicWRkjG5R15sexIhhCCNMfsrJBpMp3e1jQ/640?wx_fmt=jpeg)

▲德军炮击暴露的苏军阵地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PAszz8TFEtj0LnrVInO6Mtpv1Fkkevo3uGd4yLWRr9VqUp6ibSEMexaicNMxMr0mzsaGEH6e3L6bGA/640?wx_fmt=jpeg)

▲德军轰炸机向苏军阵地抛撒传单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PAszz8TFEtj0LnrVInO6MtmSMD81vjj9IQAiclw52K15w1z3roLicJdoCVGFHL0SzmcDESb5jlZYhQ/640?wx_fmt=jpeg)

▲NKVD军官与前线军人发生激烈冲突





眼看“人民内部矛盾”就要一触即发之际,影片剧情和“导向”再次反转:年轻的中学生士兵开始公开质疑战争意义,随即遭到战友们的激烈批评。一名老兵把他带到堆满尸体的教堂地下室,说这是被德军杀害的全村居民,学生兵被深深震撼……全连在教堂前举行真心话大冒险,隐藏身份参军的盗窃团伙头目和白卫军残余曝光……



NKVD军官和助手在押解私藏德军传单的老兵回营部途中遭德军火力袭击,军官腿部受伤,三人隧就地隐蔽待机。入夜,德军发动偷袭试图夺回村庄控制权。三人察觉后向据守村庄的苏军发出预警,并使用缴获的机枪从德军背后射击……村中的苏军撤退,三人在转移途中再次遭遇德军全部牺牲。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PAszz8TFEtj0LnrVInO6MtFz5elwL4thVVUs2kwJhDxUKe2Ye7qNDk0sXmMg7C09TnToC0zFaQgQ/640?wx_fmt=jpeg)

▲影片中NKVD军官原本是一名流落街头的孤儿,苏维埃政权收养并教育了他,把他派到NKVD工作岗位上,他也知道这是费力不讨好的工作,相信这一人设是以广泛的真实历史为依据的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PAszz8TFEtj0LnrVInO6Mtuwum4YueGO2jKV5Tm7LCoS8D7yWr3uvb6veFZmFUS6R3upODlbcJ0A/640?wx_fmt=jpeg)

▲老兵摸掉了德军夜袭分队的机枪阵地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PAszz8TFEtj0LnrVInO6MtwpicbEFspRJhEcJOz1Pjiaed6fMNsaXaHbRYzEaOMpxYTUs5FHib4z7Tg/640?wx_fmt=jpeg)

▲连长指挥苏军且战且退





反转在继续:苏军连队撤至村外的预设阵地,一度陷于敌后的懂德语的学生兵获悉德军将使用迫击炮轰击连队阵地,于是向连长汇报。连长决定为保存有生力量而命令指导员带领大部分人主动撤出阵地,而自己带领两人留下断后阻击德军。连队撤回营部,营长激烈批评连长擅自放弃阵地,连长据理力争说如果不撤退会全军覆没,并说连队只剩一半人,已经一天一夜没吃饭,弹药也很缺乏,营长说我不管,反正你们必须夺回村子……



镜头一转,营长把连长拉进小黑屋,说现在连队反击会具有出其不意的战术效果,以及夺取这座村子在战役(而不仅仅是战术)层面的意义,并承诺会给连队补充兵力、武器和食物。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PAszz8TFEtj0LnrVInO6Mt7jWOazqYibOwBxr27ibScm5zrPaatVE1BocQgdDIaE6hs2G0ib8l2icwNw/640?wx_fmt=jpeg)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PAszz8TFEtj0LnrVInO6Mt5u4FjVrgvgFicViajx5dHz8vGDzralU0AxU8u9djuV77kcT1hpLFtxbw/640?wx_fmt=jpeg)

▲德军计划使用迫击炮轰击苏军阵地,但被学生兵掌握并报告给连长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PAszz8TFEtj0LnrVInO6MtR1ffTgY26S5q4ebGsrp7dzZyskz4icyLtyficaTMveURwVJhMa9BWS4A/640?wx_fmt=jpeg)

▲连长为保存有生力量下令撤退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PAszz8TFEtj0LnrVInO6MtqeXnVibygAuY2ic4KHDx6hNamyZRNWpk7eiae7VUFOJqETIDTQukoDvTQ/640?wx_fmt=jpeg)

▲在小黑屋中,营长向连长交代了集团军级作战部署及我部所承担的作战使命



影片的结局是开放性的:得到兵力和火力加强的苏军连队在火光中向德军占据的村庄进发,没有交代这个连队后来的命运。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PAszz8TFEtj0LnrVInO6MtL6oHia0yMicqs71ibJCaIWt4IlqEVJwUbqGYUc9XUHocjmdKkDKGGtgCQ/640?wx_fmt=jpeg)



纵观整部电影,丰富生动的人物塑造和充满张力的戏剧冲突是两大亮点。连长、指导员、学生兵、老兵、有前科的士兵、NKVD军官、营长等人物都显得既鲜活生动又富有象征性。体现了当代俄罗斯战争电影人物形象塑造的日臻成熟。



在这部电影中,不同人物之间层出不穷的矛盾使影片自始至终充满着张力,然而神奇的是,你并不能从影片中找到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反面角色。这不禁令人联想起近年来在一些俄罗斯电影中出现的带有标志性的一类人物形象:如《回归》中的父亲,《破冰船》中的第二任船长,《离春天还有三天》中的NKVD军官等,这些人物的共同特点是冷酷无情、不讨人喜欢、往往成为矛盾中心,但同时又忠于职守、敢于担当、能够解决问题,可以说这种人物形象的设计是对传统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中脸谱化的“正面”或“反面”人物形象架构的超越。



而在《勒热夫》中,此类具有多维度特质的角色从单一人物形象升格为一组人物群像,不论是指导员、营长、NKVD军官,还是大学生士兵、NKVD助理,他们都有各自的性格亮点与弱点。因此《勒热夫》或许是第一部主动的、自觉的、系统化的对人物形象进行去脸谱化探索的俄罗斯战争电影。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PAszz8TFEtj0LnrVInO6Mt9rI42LnX2FUFicfdjdicpeo2iaGddJVGaDfnpz0xwsJyJdNXIvoqR0fww/640?wx_fmt=jpeg)

▲贪生怕死的NKVD助理取出从阵地上没收来的德军传单乞活,并出卖了上级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PAszz8TFEtj0LnrVInO6Mth7yTMmuTqJgbDicGiaLTic520A2iau28iaO2uZsnRY9FMNP7HhPe3C9BoFw/640?wx_fmt=jpeg)

▲前盗窃团伙头目是影片刻画的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之一





不论在俄罗斯还是在中国,革命-战争题材文艺创作的去脸谱化问题,既是一个老生长谈的问题,又是一个带有几分敏感性的问题。在一个时期里,去脸谱化常常被导向历史虚无主义歧途,成为了后者的掩饰。
**在有些文艺创作中,作者以去脸谱化为名,刻意把好人写成坏人,把坏人写成好人,进而质疑和歪曲革命-战争的意义与价值。**



因此,革命-战争题材文艺创作如何在去脸谱化的同时,避免落入历史虚无主义陷阱?这不仅考验创作者的创作水平,更考验创作者的立场与初心。毕竟,革命-战争题材文艺创作
**首先是一个“如何看待革命-战争”的问题,其次才是一个“文艺创作”的问题。**





在某中文影评网站上,关于这部电影赞数最高的一条短评是“苏维埃什么时候相信过人民?”这是影片中的一句台词。很多人把这句台词当成了整部影片的主旨,把这部影片视作解构红色历史叙事的反乌托邦作品。然而在笔者看来,这其实是对影片主旨的一种误读。



在影片中,说出这句台词的人物在后面的剧情发展中承认自己过去是一名盗窃团伙头目,也就是说,他本身就不属于马列主义范畴中定义的“人民”,而是属于“专政对象”。安排一名“专政对象”去说出“苏维埃什么时候相信过人民”的话,这显然不是主创的疏忽,而是刻意安排的对于通过解构革命英雄主义历史叙事而形成的历史虚无主义叙事的一种再解构。



不仅于此,在影片的后半段,从青年学生兵的“觉醒”到NKVD军官在德军面前的视死如归,再到营长吐露集团军的战役级作战部署,影片前半段建构的一个个“人设”纷纷崩塌或重构。可以说,影片正是试图通过对价值的二次解构来最大程度的走出历史迷思,还原历史真实,而第一次解构的真正作用在于为第二次解构提供铺垫。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PAszz8TFEtj0LnrVInO6Mth2mbOjwu389NBAicSEnHIgAU4twS0W6oJosibicwMN7U7qd8z7ian4kVtQ/640?wx_fmt=jpeg)

▲经典台词“苏维埃政权什么时候相信过人民?”然而参与对话的两个人物一个也不算“人民”





要深刻理解影片《勒热夫》的创作主旨,恐怕首先需要把握当代俄罗斯的“苏联史观”。俄罗斯曾经经历过一个历史虚无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时期。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随着戈尔巴乔夫主导的“公开性”改革的推进,苏联国内外的各种反苏势力掀起了一股彻底颠覆苏联历史的浪潮。



苏联的整个革命史、卫国战争史、国家建设史遭到公开的否定和诋毁,领袖和英模人物遭到公开的质疑和抹黑。这股历史虚无主义浪潮大大削弱了苏联的国家凝聚力,动摇了国家政权的合法性,也大大加剧了苏联国内的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最终同其他因素一同促成了苏联这个超级大国在短短几年内分崩离析。



俄罗斯著名作家邦达列夫曾在1992年第九次苏联作家代表大会上痛心疾首地说:“在六年当中,报刊实现了欧洲装备最精良的军队在40年代入侵我国时用火和剑未能实现的目标。那支军队虽然有第一流的技术装备,但是缺少一样东西,这就是数千万份带病毒的出版物。”
**可以说,“亡其国必先亡其史”这句中国古训在苏联解体的历史进程中得到了极为深刻而惨痛的印证。**
历史虚无主义带来的恶果并没有随着苏联解体而结束,它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继续在俄罗斯境内外撕裂着民族和社会。当建立各民族共同体的努力被全盘否定,那么民族间就只剩下了争斗、冲突和仇杀,于是战火从高加索一直燃烧到中亚……





进入21世纪,饱受国家解体、民族冲突、社会动荡、经济萧条之苦的俄罗斯社会开始对一度统治主流社会舆论的历史虚无主义进行再反思,开始重新认识和挖掘苏联时代的历史贡献和历史价值。



另一方面,美欧发达国家为了遏制俄罗斯重新崛起趋势,挤压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空间,开始不断向东欧中亚等原苏联国家和原苏联势力范围渗透。由于当代东欧中亚国家与俄罗斯的联系是伴随着苏联的建立与发展、伴随着苏联卫国战争胜利的历史而形成的
**,因此要策动这些国家切断同俄罗斯的历史联系从而“脱俄入欧”,就需要首先把苏联历史尤其是苏联卫国战争史的合法性、正义性颠覆掉。**



这是近年来欧美及一些东欧国家不遗余力抹黑苏联历史和否定苏联二战成果的一个根本原因。而且这样做同时还有利于削弱俄罗斯的内部凝聚力。而反过来,俄罗斯要维持住在东欧和后苏联空间的影响力以及增强国内凝聚力,就必然要为苏联历史尤其是苏联卫国战争史正名。因此在21世纪,“苏联史观”之争在学术之争和意识形态之争外,又蒙上了一层浓厚的地缘政治斗争色彩。



随着2014年乌克兰危机后俄与西方地缘政治矛盾激化,“苏联卫国战争史观”问题越来越具有了“原则性”。2014年5月,俄总统普京签署了一项法律修正案,修正案规定“公开为纳粹主义平反、否认纽伦堡判决中裁定的事实,以及散布有关二战期间苏联行动的虚假消息者,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近两年,俄与西方的“历史之争”趋于白热化,**
在2020年5月8日欧洲胜利日之际,美国白宫发推特声称是美国与英国战胜了纳粹,而绝口不提苏联在二战中的贡献。更有甚者,今年早些时候,美国驻丹麦使馆竟然声称是美军解放了奥斯威辛集中营。而与此同时,Facebook则将上传着色版苏军攻克柏林图片的作者禁言。



与之针锋相对,俄总统普京在2020年5月9日和6月24日纪念苏联卫国战争胜利的讲话中分别强调是苏联各族人民战胜了纳粹、拯救了俄罗斯、解放了欧洲、保卫了世界,强调了捍卫历史真相的必要性。在9月3日致中国领导的庆祝二战胜利75周年的贺电中,普京再次强调:“维护二战历史真相是我们的共同责任,要坚决反对任何歪曲历史、美化纳粹分子、军国主义分子及其帮凶的行径,决不容许忘却甚至诋毁解放者的功绩,决不容许否认二战结果。”





影片《勒热夫》正是在当前这样一种时代环境下创作的,这个时代更需要的是捍卫历史而不是反思历史的作品。而从深层次剖析,影片也的确承担起了这样的历史使命。





**如果将历史虚无主义比作一种病毒,那么对付它的方法无非有三种:一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二是消毒、隔离等公共卫生措施,三是疫苗。**





积极开展爱国主义历史学的宣传教育,宣传真实的苏联历史和苏联卫国战争史,在全社会以至于全世界培育和塑造正面的、积极“苏联史观”,以此对抗历史虚无主义的破坏,这相当于对付病毒的第一种办法。这是俄罗斯近年来一直在做的工作。





直接打击和清除存在于影视、出版物、网络空间中的历史虚无主义宣传,这相当于对付病毒的第二种办法。这对于今天的俄罗斯来说非常困难。因为在信息时代,以如今俄罗斯的管理体制恐怕很难对国内的文化信息绝对管控,毋宁说去打击俄罗斯域外的历史虚无主义宣传。





**主动公开和直面历史虚无主义的“黑点”,通过对这些“敏感历史”的深入剖析和辩证解读还原真实历史,将历史的“敏感点”去敏感化,从而解构历史虚无主义,这相当于对付病毒的第三种方法。而影片《勒热夫》所做的,正是这样一种尝试。**





在历史虚无主义对苏联卫国战争的抹黑中,“劳改犯”问题、“督战队”问题、“人海战术和指挥员不爱惜士兵生命”问题是针对苏军基层的几个主要“黑点”。影片《勒热夫》对于这几个问题都有所涉及,既没有回避这些敏感点,又没有顺着历史虚无主义的节奏拍成所谓“反思”导向,而是在正面切入这些问题之后通过剧情的推进与反转,客观还原了历史真相,从而巧妙解构了历史虚无主义叙事。



这是影片创作中最为难能可贵的地方。片中设置的前莫斯科盗窃团伙头目这个人物,可以视为对于“劳改犯打赢卫国战争”论调的回应,尽管这个人的确是罪犯,但他是靠着隐瞒身份才得以混入军队的,并且有关部门从未停止对他的身份调查(他由此才发出了“苏维埃何时相信过人民”的感叹),而当他的真实身份曝光时,在场的战友表现出极大愤慨,甚至打算当场杀了他。



这个情节所传递的信息是:即使在卫国战争最艰苦阶段的苏军基层指战员依然保持着很强的荣誉感,他们是不愿与罪犯为伍的。而影片对于NKVD军官的塑造则回应了历史虚无主义对于“督战队”问题的指控。在历史虚无主义叙事中,NKVD在战争中的作用常被描述为“在背后朝自己人开枪的督战队”,但在影片中,尽管NKVD军官在前期的行动令人不快,他和作战部队一线官兵的关系甚至一度紧张到了快要兵戎相见的地步,但后期他还是和前线军人一同奋勇杀敌,一同慷慨赴死。



当德军最终杀死这名NKVD军官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我们迟早会让他们分化瓦解、自相残杀。”这句话或许恰好点出了整部影片的主旨:自苏联末期以降,几十年来历史虚无主义的作用,难道不正是分裂民族和社会,让这个国家的人民自相残杀吗?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PAszz8TFEtj0LnrVInO6Mt7MP2oMqrBN1lgU7cnHObKy40EDL4fYaqEic3PELZeO9RkCb5HfK3xXw/640?wx_fmt=jpeg)

▲原盗窃团伙头目身份曝光后,同袍向他投去愤怒的眼神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PAszz8TFEtj0LnrVInO6MtDEMMzLnVArZtKGuL1D2D9uGS4ST6T511DQF29AAPLWpPeicF5p7I2Uw/640?wx_fmt=jpeg)

▲NKVD军官笑对死亡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PAszz8TFEtj0LnrVInO6MtMLiaB1mwfb2C1zmRlzTbvtXtSMcfO3ib06zvSEfTLibicVibXyccShUxEhw/640?wx_fmt=jpeg)

▲影片主旨性台词





《勒热夫》既是一部纪实性很强的战争电影,又是一部带有深刻主旨寓意的政论性作品。影片正面展示的是勒热夫战役中的一场小规模拉锯战,影片背后真实的勒热夫战役则是由无数场这样的拉锯战组成的,而围绕这场战役、围绕苏联卫国战争、围绕苏联时代的无数研究和讨论,宏大历史与解构宏大历史、历史虚无主义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之间的一场场较量,则一直延续至今,并且还会一直持续下去。



看完这部电影,如同围观了一场典型的关于历史问题的网络论战:先是一篇正面叙述某历史事件的材料被发布到某个网络平台上,受到不少网友点赞;接着历史虚无主义出来“带节奏”,指责那些“官方”历史都是虚构的,然后发表一堆黑材料说这才是“历史真相”;然后又有其他网友给出更多经过考证的材料揭露那些所谓“历史真相”其实也经不起推敲;



最后,辩论双方无法再挖掘出更多实质性材料以否定对方,而围观这场辩论的“沉默的大多数”网友则确立了对于这段具体历史的复杂性与朴素性的认知,他们的思想经受了锻炼、变得更善于辩证思考而不易陷入任何一种“历史迷思”,因而,他们不再是历史虚无主义“病毒”的“易感人群”。





影片在部分人物的设计上特别容易使受众产生代入感:青年学生兵的形象实际上代表了网络上所谓的“小粉红”群体,这个人群的特点是涉世未深,没有被“社会毒打”过,更没有经历过残酷的战争,他们往往既具有很高的爱国热情,同时又很容易发生动摇……



在影片中,青年学生兵怀着一腔爱国热情和对战争的浪漫想象瞒报年龄参军来到前线,但残酷的战斗使他深受震撼,NKVD工作人员对待苏军一线指战员的粗暴和德军宣传攻势中的“人道主义”许诺使他一度对参加这场战争保卫苏维埃祖国的意义产生了怀疑—直到他在教堂地下室亲眼目睹了被德军集体屠杀的全村村民遗体,他才真正懂得了为什么要去打仗、为什么要去保卫祖国。



而连长的人物塑造则精准的代表了网络上的那类强调独立思考的“理客中”网民。在影片中,连长战前是一座矿山的总工程师,他身上具有那种“理科生”特有的冷静与理性,他对于上级的命令并不盲从,对形势也有着自己的判断。他身上始终保持着一种独立性,并且以担当精神支持这种独立性。



他对于上级的一些作战命令口头表示质疑,对NKVD军官发出警告,在获悉德军将会炮击连队阵地后,很有担当的下令连队主动后撤。他对于政治也保持着距离,甚至一直没有入党。他的性格特点与他的搭档——对上级唯唯诺诺的连队指导员形成了鲜明反差。应该说在整部影片中,连长的形象都是比较正面的,他也是最容易让观众以“第一人称代入”的一个人物。



观众在观影的大部分过程中会以连长之是非为是非,直到影片快要结束时才发现—连长错了:营长在密室中告诉连长,我们营的任务其实是吸引德军的兵力,以掩护集团军在其他方向上发起作战行动。因此连长之前以战术视角对作战行动的质疑在战役层面上并不能成立。影片前半段在调动观众情绪上非常成功,很好的“带了一波节奏”,而观众在观影前半段情绪愈激动,在观影后半段就会反思愈深刻。



这部影片无疑在警示现实中的人们,自我感觉上的“冷静客观”与真正的客观现实之间往往是有距离的。尤其是在大数据技术和圈层文化正在把人们包裹进一个个“同温层信息茧房”的当下,我们获得的那些经过过滤的信息,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支撑起真正独立、理性、客观的判断?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PAszz8TFEtj0LnrVInO6MtImmKqou7hoXmVKnbJicvuc8xib9xoFdrEY3cWpCFoibJjNjWbsVVDU2hw/640?wx_fmt=jpeg)

▲虚报年龄参军的学生兵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PAszz8TFEtj0LnrVInO6MtvOEt5IMJuBaK65cL6syqu51HmWibKvNrws89sLCM56FRbE2ZGnjOfkQ/640?wx_fmt=jpeg)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PAszz8TFEtj0LnrVInO6MtJTARpiayTticMXiacrntuIDIRrdcbvqPEZS1EaEpggibDyDy6Dkj1EGR6w/640?wx_fmt=jpeg)

▲学生兵的思想产生波动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PAszz8TFEtj0LnrVInO6Mt1U53ZDe37matl75ibFNHd8GB0Z1bbaE7HSCrTbzCdiaAMibW89frc8PIg/640?wx_fmt=jpeg)

▲学生兵面对被德军杀害的村民遗体,深受震撼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PAszz8TFEtj0LnrVInO6MtKf9HaPeMzMwKNdAy8M53XFBicsib7LhEwJwb2ibqgzU3dvCm2vQxBlnOQ/640?wx_fmt=jpeg)

▲影片中连长一出场就以理性务实形象示人,提醒战士们冲锋时不要说话喊口号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PAszz8TFEtj0LnrVInO6MtNcg3iaoIlDbLquKAh13x2NpXhbsETUkOwAZjeibd6ibS0q4rvUc54tGBg/640?wx_fmt=jpeg)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PAszz8TFEtj0LnrVInO6MtuC0BK0eibGatdcM8GtbPiaKRhGibVrolMdyOqNbDrYyljQUSZIzHh3OnA/640?wx_fmt=jpeg)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PAszz8TFEtj0LnrVInO6MtBg6cOtv8nXmMdnp5gKEicwgztypWnKBzeQEicwnicaw8UVCQGIHXJd4cw/640?wx_fmt=jpeg)

▲连长对于上级作战部署有自己的看法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PAszz8TFEtj0LnrVInO6MtyUStvaB1MppPbWSz8Iy2DHWHBI2ZV23ot1zfHGeHWtWK0W2dMtF5xQ/640?wx_fmt=jpeg)

▲连长为保护下属而正面刚NKVD军官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PAszz8TFEtj0LnrVInO6MtAv3z1qrIUic51UQZOG3SiaxrviaGfkWJ7Ao3WKzo0kicMKV2K8apibMBtcg/640?wx_fmt=jpeg)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PAszz8TFEtj0LnrVInO6MtiaLERwbiaIROicliaJ7SrfElozZkS8grC5JbBwhzHV0KgKnFDkvsDCgGGg/640?wx_fmt=jpeg)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PAszz8TFEtj0LnrVInO6MtRib9e05wcQth7dLUDVojPTtf7cbqO6vKEEsAUNJaWX9N0lb5SVTw88A/640?wx_fmt=jpeg)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PAszz8TFEtj0LnrVInO6MtY8zbumJjKXhO4CicVIcXDia1MyYzqH6XibRoAFMUg8RBSozuGRUHgKA7A/640?wx_fmt=jpeg)

▲连长在确认连队大部分人已安全转移后,最后离开阵地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PAszz8TFEtj0LnrVInO6MtdzBXELPRhRBZkvGfhtibj28vdMibVcWCy10kZHKkKB5MOpa9ibVtpOmoA/640?wx_fmt=jpeg)

▲当着战士的面,连长慷慨陈词,激烈驳斥营长要求立即夺回村庄的不合理指令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PAszz8TFEtj0LnrVInO6MtCaQgNEUmo2yib69SPf6ib50icPsNsyKHu6eRnZBdtwva6XnNqibhvcvQSg/640?wx_fmt=jpeg)

▲在被营长告知集团军级战役行动部署后,连长陷入了沉思





在中文网络上,对《勒热夫》的批评声音聚焦于两方面:一是认为该片真实性不够,二是认为该片“黑苏”。





认为《勒热夫》缺乏真实性的论者提出:在压抑的斯大林时代,尤其是在残酷的战争前线,基层官兵怎么可能那么“放肆”地谈论意识形态话题?这种观点其实是对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政治生态的一种误判。实际上,战争时期恰恰是整个斯大林时代中政治氛围相对宽松的一个时期。



这是因为,一方面,在国际上,苏联为了建立和维持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与英美结盟,主动缓和了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社会主义革命问题被暂时搁置。这一政策的直接结果是共产国际在1943年被解散。另一方面,在国内,苏联政府为了团结一切力量去抵抗法西斯德军,不仅停止了大清洗,甚至恢复了宗教的合法性。



特别是,战时军队的内部成分和战前相比发生了极大变化,战前的苏军不仅像所有军队那样对成员进行政审以及教育培训,而且经过残酷的大清洗,政治问题是非常敏感和禁忌的。但到了战时,战争初期的巨大损失使苏军需要迅速、大量的补充兵员,前线对人员的巨大需求导致政治机关并不能按照常规去认真审查每一个被征召入伍的士兵的背景,而是只能先把人招进来再慢慢审查,这才有了青年学生隐瞒年龄入伍,以及盗窃团伙头目伪造身份入伍,并抱怨即使他在前线出生入死,苏联政府依然没有停止对他的背景的审查。



而对于一群来自五湖四海成分各不相同的被征召到前线面临生死考验的人来说,探讨意识形态话题并不是那么不可理解。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PAszz8TFEtj0LnrVInO6Mt1nA2IhQicNGnhCKwv1yf4mpxe7UCx9x9iaNXibJCjb3mAjPyVZaLdTiasQ/640?wx_fmt=jpeg)

▲影片中,老兵被设定为一名虔诚的东正教信徒





认为该片“黑苏”的论者的主要论点则是:该片通过刻画营长和连长、NKVD军官和基层官兵之间的对立,来渲染苏维埃政权和苏联人民之间的对立。正如前文在分析片中著名台词“苏维埃政权何时信任过人民”时所指出的,这种理解实际是一种误读。



首先,贯穿整部影片的营长和连长之间的对立问题,在影片最后10分钟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这是不同指挥层级之间的分歧:营长的命令是基于战役层级的考量,要求所属分队实施进攻以达到一种“佯动”的效果,目的在于干扰德军对于苏军主攻方向的判断;而连长对营长进攻命令的抵制则是基于一种直接的战术层面的考量,认为以他们的兵力不足以完成夺取居民点的战术任务,并且这样做从战术上看也不值得。



这种分歧在根本上依然属于技术层面的分歧,而并不能体现苏维埃政权与人民之间的对立。其次,关于NKVD与前线军人的对立。尽管NKVD人数众多,在战时承担着广泛任务,其中包括一些比较“高端”的如敌后渗透、谍报与反谍报工作等,但是这个系统的基础任务是“肃反”,也就是影片中所展示的那些。



对于这类任务,影片本身是持一种客观中立立场的,既没有肯定,也没有激烈批判,而是试图还原历史真实。毕竟对于一线基层连队来说,他们与NKVD打交道的唯一可能场景就是“肃反”这么个令人不快的事情,谍报和渗透这些工作和基层连队是没有关系的。



在影片中,NKVD军官被设定为一个严苛的、缺乏同情心的,但同时又是高度忠实于法律和国家的、英勇无畏的人物。对于习惯了以往中外革命—战争题材中脸谱化的人物塑造的观众来说,这个充满矛盾的人物也许难以接受,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矛盾”性格恐怕恰恰是这一(或这类)岗位的工作者的常态。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PAszz8TFEtj0LnrVInO6MtOocHDKWNAdGYLZADKc7T7BaL7CTpN0OaGUGOiccczdaqWdp4xfiar99g/640?wx_fmt=jpeg)

▲营长带领全营主力在连队阵地后侧隐蔽待机,准备在战斗打响之后提供支援,但连长并不知道这一情况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PAszz8TFEtj0LnrVInO6MtZVBBM20blBNUiaAzAaddO6yecPjKWROwojycNtJ3hibiaLsedYYefO3wA/640?wx_fmt=jpeg)

▲营长和营政委误认为连队已毁于德军的炮击,十分痛心





影片《勒热夫》的主旨或许可以概括为:苏联卫国战争是伟大的—尽管其全部细节不会令所有人满意-但每个人只是在残酷的战争中艰难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总而言之,这是一部宏观真实与微观真实相统一的,深刻而又巧妙的,生动而又严谨的战争题材电影上乘之作。





有时候我总觉得那些军人,

没有归来,从流血的战场,

他们并不是埋在我们的大地,

他们已变成白鹤飞翔。



——《鹤群》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PAszz8TFEtj0LnrVInO6MthXiaBWgPh8DljiaxYVEwZkuEDiaIZyb0pRW0oQy1yXUV1WjQdMjNIw4Og/640?wx_fmt=jpeg)

▲2020年苏联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之际落成的勒热夫战役烈士纪念碑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MK54Bia15KN2riacWTy8XWiaw90eksfwb26a6icHNJhTq3pfk6HrBFRMhPayWOGibIXDA3ClFfBHHmfZw/640?wx_fmt=jpeg)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



****



× 分析

收藏


ox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