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帖子
账号
关于
o9UeGqmbwk4qMnacWTJ9majDgk5eZZtQEi
Bulletin#5195972432C8D52AEDE14435BDCD2423
o9UeGqmbwk4qMnacWTJ9majDgk5eZZtQEi#474
@2017-08-16 16:00:00
上一篇下一篇

# 内维尔•马克斯韦尔:这是印度的第二场对华战争

[ 底线思维 ](javascript:void\(0\);)

__ _ _ _ _

【6月18日,印度边防部队270余人携带武器,连同2台推土机,在多卡拉山口越过锡金段边界线100多米,进入中国境内阻挠中方的修路活动,引发局势紧张,此后中方在北京和新德里多次向印方提出严正交涉。7月15日,英国记者、研究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的权威战史专家内维尔·马克斯维尔(Neville
Maxwell)在香港英文媒体《南华早报》发表了题为《这是印度的第二场对华战争》的文章。

本文作者曾撰写《印度对华战争》(India's China War),该书曾得到毛泽东、周恩来和基辛格的高度评价。】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Ut30ibZWKwqeRpFGh1qltzIZhmq5JKUrpQWXE36XubLnKrfNWNao5VQ3h0DeYEtYbibm0x6pBvT00A/0?wx_fmt=jpeg)

英国记者、研究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的权威战史专家内维尔·马克斯维尔7月15日在香港英文媒体《南华早报》发表了题为《这是印度的第二场对华战争》 的文章

【翻译/观察者网马力】印度与中国之间的边界线长达3000多公里,其中多处存在争议。几十年来,边界线上出现摩擦乃是常态。也许有朝一日,这两个大国将不得不面对边境战争爆发的窘境。原因何在?我认为问题在于,印度人长期以来被两个自欺欺人的幻觉蒙蔽了双眼,失去了厘清中印关系的能力。

幻觉之一来自1962年印度与中国之间发生的第一场边境战争。战争爆发前,印度试图将中方从麦克马洪线(McMahon
Line)中方一侧、印度声称为其领土的地方驱逐出去,随后中国军队对印度的驱逐行为进行了反击,并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将印军彻底击溃。迅速而大范围的溃败使印度陷入了极度的震惊,然而取得胜利的人民解放军(PLA)撤出了所占领的土地,只留下了一句让印度人感受到威慑和屈辱的警告:“请不要再向我们挑衅”。

时任印度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Jawaharlal
Nehru)为了修复自己破损的形象,在国内宣称印度遭到了“中国的无端攻击和入侵”,这实在是荒谬的谎言,尼赫鲁本人应该为印度战败这场国家灾难的发生负有主要责任。尽管这一错误说法早已在国际上被揭穿和证伪,但在印度,却在军方和政界高层酝酿出一种向中国复仇的渴望。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Ut30ibZWKwqeRpFGh1qltzIKQc6kBJ6aOaTDQydXFQ8ibK0ag25lu5UI94nR6hiaNxv8YhY7gYTxqnA/0?wx_fmt=jpeg)

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印度总理尼赫鲁到机场迎接(资料图)

上面还只是印度人头脑中较为次要的一个幻觉,而更加基本、影响力更为深远的幻觉来自印度对自身边境线形成过程的理解——印度认为其领土范围是经过上千年的历史自然形成的。

对于印度公众来说,任何外国或国际社会界定或介入该国边境线的形成过程(例如,通过谈判在划界问题上取得共识、通过双方联合实地确定两国边界的正式走向等——原注)都是不可接受的。1954年,印度总理尼赫鲁表示,印度通过对自身历史的研究“发现”了印度的国家边界,这个国家“不需就此与任何人展开协商”,印度只需将自己所确定的边界线印制在官方地图上,而这份地图就代表了印度的正式立场。

尼赫鲁对自己的话是认真的,他果断付诸实施,拒绝了北京多次希望就边界问题展开谈判的请求。此后尼赫鲁的多位继任者都坚持了他顽固且极具挑衅性的立场(也许有几位感到不得不坚持这一立场)。实际上,这意味着印度认为自己有权利单方面、全权划定中印两国的正式边界(claiming
the sole right unilaterally to define China’s as well as India’s
borders)。此后每一代受过教育的印度人都被灌输了错误的观念,认为自己的祖国受到中国欺侮,印度的地图上“还有大片领土仍被中国占领”,而且他们还被告知“中方绘制的地图意味着中国人还要侵占更多的印度领土”。

未能划定的中印边界此后不断引发两国间的小型摩擦,也许只需一个偶然的小火星,一场边境线上的熊熊大火就会燃烧起来。

1987年,一场中印边境战争在千钧一发之际得以避免。当时一个名为克里什纳斯瓦米·森达尔吉(Krishnaswamy
Sundarj)的好战的印度陆军参谋长计划将巴基斯坦变为一个“折断脊梁骨的国家”(broken-back
state),但森达尔吉没有得到将其计划付诸实施的机会,于是他又将注意力转到中印边界附近。他加强了阵地的工事,随后命令执勤士兵越过麦克马洪实际控制线。中方也集结了相应的军队并部署了空中力量,同时中国警告印度应停止挑衅,那时已是1987年的夏末时节。

随着严酷天气的到来,对抗的火药味逐渐散去,而印度军队却面临窘境,其兵力之庞大已经超越了后勤补给的能力。困窘的境况压垮了印度政府,随后印度新总理纳拉辛哈·拉奥(Narasimha
Rao)组成了新一届政府。1993年,印度与中国达成了唯一一份边界协议:两国同意维持实际控制线并将双方兵力削减至最低水平。不过很快,形势的发展使该协议形同虚设。

当下中印边界锡金段的这场对峙看起来似乎与1987年的情况相似,都是印度军方因素多于新德里的政治因素,印度陆军参谋长比平·拉瓦特(Bipin
Rawat)近期曾拍着自己的胸脯发出豪言壮语:“印度已经准备好同时应对两场半战争(fight and win on“two and a
half”fronts simultaneously,这里指与中国、巴基斯坦和印度国内叛乱分子之间的战争——观察者网注)并取得胜利”。

不过仔细分析此次对峙事件的背景之后,人们会发现也许并非只是部分印度军方人士好战那么简单,两国间可能存在更深层的矛盾。近期以来,印度一直在刺激中国,而且一系列事件都是故意而为。例如听任达赖喇嘛以及美国外交官访问双方有争议的中国藏南地区也就是印度声称拥有主权的阿鲁纳恰尔邦,不断发表“麦克马洪线是两国间的合法边界不存争议”等错误言论,这在某种程度上肯定会激怒中国政府。

事实上,所谓“麦克马洪线”的身世早已被揭穿,它仅存在于一份伪造的英国外交出版物中。这意味着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心中已经打定主意——与其做中国的友好邻邦,成为美国羽翼下一个有攻击性的盟友将更符合印度的国家利益。

中印双方短时间内在洞朗地区(Doklam,位于我国西藏日喀则地区亚东县南部,是我国固有领土——观察者网注)集结部队并形成对峙,这证明英国政治家、印度前总督乔治·寇松(George
Curzon)在牛津大学的一席话是有道理的,他当时表示:“边境线是刀的锋刃,当代世界的战争与和平就高悬于其上”。而在当下这一对峙事件中,其实是有一点辛辣的历史讽刺意味的——洞朗地区边界是中印之间唯一己划定的一段边界,而且很早以前就已经由双方承认的条约做出了规定。

1890年,理性而自私的心理促使统治印度的英国人由锡金小喜马拉雅州(Lilliputian Himalayan state of
Sikkim)的统治者陪同来到了中国人的谈判桌前,在中英谈判过程中,英国人甚至假装与锡金代表的地位是平等的,最终中英双方就中国西藏地方与锡金之间的边界走向达成了共识并实地标定了界桩。

岁月的冲刷(当然也许还有当地村民的破坏)早已使那些界桩消失得无影无踪,但当年条约里描述边界走向的详细文字却并未丢失一个字母,白纸黑字的《中英会议藏印条约》意味着,无论是擅自行动还是遵从上级命令,此次印度边防部队的确公然越过了中印锡金段边界,进入了中国领土。北京已经被印度近来不断的挑衅行为搞得十分恼火,认为此次印度踩到了中国的红线,北京的的立场是毫不妥协的——印军若不首先撤出中国领土,谈判便无法展开。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Ut30ibZWKwqeRpFGh1qltzIzuHic8Uy9avIL082AZib2PbzL9Pia5dUkDnDliblf0YSSyrJKIvpXgtvKw/0?wx_fmt=jpeg)

毛主席曾先后四次会见印度总理尼赫鲁(资料图)

印度将此次对峙描述为一个三方参与的事件,这一观点是站不住脚的。不丹并非一个独立的参与方,这个小国不过是被印度操纵的一个手套式玩偶(glove-
puppet)。印度将一个旅的兵力永久驻扎在不丹境内,这是对不丹统治集团的一个警告:如果不丹试图挣脱印度的控制,锡金就是其前车之鉴——锡金如今已被印度吞并。

当下中印之间这场小型对峙有演变为大规模军事冲突的潜力,届时第二场印度对华战争就会爆发。解围的方法是存在的,而且一直以来就存在——中印两国应该就边界问题展开无条件、大范围的磋商。不过展开磋商的障碍并未被清除,那就是印度的对华敌视态度以及“扭曲的集体受害者心理”,若要扭转上述心态,印度领导人需要展现出真正的勇气和决心。

其实历史早有先例为中印关系树立了榜样,而且今天已经结出了地缘政治果实——稳固的中俄联盟关系。1969年,中苏两国因位于黑龙江支流乌苏里江主航道西部中国一侧的珍宝岛爆发了武装冲突,此后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改变了苏联在中苏边境争端中的不谈判态度。互相妥协伴随着漫长的划界谈判,在这一过程中双方逐渐累积了互信,当然也要考虑到两国都面临着美国压力这个因素,如今中俄两国距离结为盟友只差一纸正式的宣言了。如果印度也能出现一位像戈尔巴乔夫那样具有勇气和眼光的领导人,那么中印关系的未来将非常值得期待。

(观察者网马力译自7月15日香港英文媒体《南华早报》)

**附:马克斯韦尔的中印研究简介**

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虽然已经过去55年,但这场战争对当今的中印关系乃至国际局势仍然有着深远影响。回溯半个世纪前中印之间的这场激烈交锋,一本名为《印度对华战争》(India's
China
War)的史学专著是不应忽视的。《印度对华战争》曾得到毛泽东、周恩来和基辛格的高度评价,是一本关于中印边界争端和战争的权威之作,其作者便是内维尔·马克斯韦尔。

1959年,内维尔·马克斯韦尔作为英国《泰晤士报》南亚通讯员被派往印度首都新德里,他亲历了印度对华战争的全过程。最初,他与其他西方新闻记者一样,自然而然地站在了印度一边,认定中国是“侵略者”,并在报道中贯彻了这一立场;然而,随着对中印冲突的了解不断加深,他也逐渐看到了中国那一边的状况,这使他意识到了自己对中国的偏见以及对战争起因真相认识的不足。

“我被自由主义与反共的意识形态蒙蔽了双眼,而这种偏见依然在今天很多记者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因为美国的很多政策依然在沿袭冷战思维”,2014年3月他在接受《南华早报》采访时说道。

1967年回到英国后,马克斯韦尔进入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研究中印边界历史和中印边境冲突等问题,并于1970年出版了在国际上享有权威地位的《印度对华战争》一书。马克斯韦尔精心收集了印度政府的内部材料,客观叙述、分析了中印边界问题及冲突的背景,阐明此次冲突是印度推行“前进政策”的结果,印度对此负有责任。该书出版后引起很大反响,被公认为是一本极具可信度的权威历史著作。毛泽东主席最早从《参考资料》上看到《印度斯坦时报》刊登的该书部分内容,认为很有价值,周恩来总理立即指示外交部组织专人将该书译出,1971年该书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在北京出版。

时隔多年后,马克斯韦尔于2014年又把被印度政府视为最高机密的《亨德森·布鲁克斯-巴贾特报告》(The Henderson Brooks-Bhagat
Report)上传到了互联网上。这份分析印度在1962年被中国击败原因的报告被印度政府保密了50年之久。马克斯韦尔表示,他很早之前就看到了这份报告,一直在等待它的解密。而他最后决定将这份报告上传互联网供公众阅读,是因为印度政府拒绝将其解密。马克斯韦尔说,他没有其他选择,因为他不愿给后人留下难题。该报告在互联网上出现之后引起下载狂潮,但印度却在其国内网络上屏蔽了该报告的下载页面,对此印度官方没有给出任何解释。

稍后观察者网还将刊出2014年马克斯韦尔将《亨德森·布鲁克斯-巴贾特报告》上传互联网后接受《南华早报》采访的对话实录,请读者留意。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WctbLhcWf0OLOtZht4hnPRMrmNOiaOFoyZDWYUaooljHF9Bg83raSp8dvqykWV3uticYWaibPU2KRsw/0?wx_fmt=jpeg)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



****



× 分析

: , , , , , , , , , ,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分享 留言 收藏


ox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