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帖子
账号
关于
orCmWKnKpoNGs5gJXA3tkxwWKv8j8KYxxp
Bulletin#5DA97C35D527DF3929C80FE4A7F92EF9
orCmWKnKpoNGs5gJXA3tkxwWKv8j8KYxxp#1009
@2020-06-22 16:00:00
上一篇下一篇

![cover_image](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1YS5yicdcpJN5IEZGryNO9DricPLj5sE9OeH7JibRUkBaqN8UNIG3JLdicPsHOlAic4wVbeudt2GQ6Qw1d2Qh4k6ibFw/0?wx_fmt=jpeg)

# 印度,欲壑难填

原创 潮思 [ 新潮沉思录 ](javascript:void\(0\);)

__ _ _ _ _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8T2WTyz6Xy2hyA00U2ibjibYDKtBc7Tpc1oicGmJclgBceYXCfmzjep82YQjUMb8tlfFXjdVR6HTYcRPYjd2WvMjw/640?wx_fmt=gif)

** 文 | dlsdyc **

**
**



一谈到中印边界问题,所有人都会下意识地回忆起1962年的中印边界冲突。对于我国这自然是一场胜利,打击了印度进一步扩展领土的信心。对于印度而言,则是一种耻辱。甚至不少印度人在反思印度军队建设的同时,也喜欢强调是中国用和平友好的假象迷惑了尼赫鲁。当然,对于长达一千多公里没有划定边界的中印两国来说,战争是一种高昂且难以控制的代价。取而代之的是双方在实控线附近较为有默契的相互巡逻。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印两国经济交往的日益加强,不少边境口岸的基础设施都得以强化。



当然,既然双方,特别是印度自认为对争议地区拥有声索权,理所当然,有时候就会发生不那么默契的事件。2017年的中印洞朗对峙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更令不少人惊讶的是,洞朗地区是处在中国和不丹,而非中国和印度的边界下。印度这种越俎代庖的行为,也不无其合理性。毕竟不丹是印度的被保护国,在国防和外交上受到印度的指导。(按照官方术语,这叫接受两国友好关系的协商)
不过,我们也知道,某位清华教授却甚是喜欢这种小国寡民,并美其名曰落后不一定挨打。无论承认与否,中印皆为地缘政治大国。两者的雄心壮志使得未划定的边界线始终成为一个无法忽视的冲突点。冲突从未结束,每一次冲突在那时冷却只是下一场战争的前奏。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1YS5yicdcpJN5IEZGryNO9DricPLj5sE9OaIY5IDrkfic0LECgW2YC9Wvj1BFNADH5Ydicx5xD8pvU8G1icJJwr5ic8A/640?wx_fmt=png)





** 蠢蠢欲动的印度 **



虽然2020年尚未过去一半,将COVID0-19大魔王的大杀特杀作为本年最重要的标志性事件却无不可。严格而言,本次疫情并没有改变地缘政治,但它极大地加速了地缘政治的变化,迫使所有国家需要更为迅速地应对可能的新游戏规则。美国愈发难以承受维护全球帝国的代价,战后三十年的全球化模式已然走到尽头。风雨欲来吹满楼。中印边界这样潜在的热点发生冲突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本次冲突发端于2020年5月5-6日的班加湖冲突。大部分国际专家认为本次边界争端与印度在实控线附近修建战略公路有关。这条战略公路可以充分改善印度在拉达克和克什米尔的战略态势。但是究竟是印度越界还是我方越界,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印方指责我方越过边界,干扰了印度对于边境公路的修建。我方则表示,加勒万河谷位于我方实控线内,是印度在修建公路桥梁时,越界进入我方实控线内进行施工。两者究竟孰是孰非?不过,即便印度说法成立,我方行为充其量也只是以牙还牙。2017年洞朗对峙的原因就在于印度指责中国越界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不过,与洞朗对峙不同,在本次危机中,中国媒体却始终保持低调,与洞朗对峙时的情况产生了鲜明对比。这种低调导致大部分人直到五月底才模糊不清地注意到中印在边界出现了新的对峙。特别是考虑到本次冲突比洞朗冲突更为剧烈的情况下,这种低调无疑包含了某些政治智慧。与此相反,印度媒体则对将此作为重点报道。不少评论家更是高呼这是莫迪执政以来所面临的最大外交危机。然而,与印度媒体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相比,印度政府则相对低调,并且拒绝了特朗普参与调停的建议。在整个5月和6月中,中印双方都不断进行各级别的军事会谈。在6月6日,双方展开了中将-
少将级的高级别会谈。情势似乎在双方高层的控制下逐渐趋于缓和。



6月15日的加勒万河谷冲突则迅速激化了矛盾。本次事件不但出现了数十人的死伤,印度第16营营长巴布上校更是在本次事件中宣布死亡。巴布的死亡将印度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推向了新的高潮。就像那些在特殊事件中突然被封圣的人一样,巴布被神话为新的民族英雄。印度最大反对党的头面人物如同打了鸡血般疯狂攻击印度政府的软弱。印度民间也兴起了越来越多的反华热潮。代表印度七千万贸易商的全印度贸易商联合会借机提出印度不但要在军事上也要在经济上展现自己的力量。它要求政府抵制中国产品,取消授予中国的政府合同。



更为神奇的是,当印度外交部指责我国越界的时候,以强硬民族主义起家的印度总理莫迪在全国跨党大会上表示印度领土并未遭到入侵。一时间舆论哗然,进一步导致了事件的发酵。面对反对党潮水般的指责和民众日益愤怒的情绪,印度总理办公室将莫迪的意思解释为因为印度军队的勇敢,中国没能出现在印度实控线一侧。这种微妙的文字游戏无助于掩盖自相矛盾的说法。对于某些鼓吹中印友好,强调印度商业价值的人士可能得注意,对华强硬绝非一小撮印度人的妄想,而是大部分印度人的共识。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1YS5yicdcpJN5IEZGryNO9DricPLj5sE9OVPygCOPDj02GzU8BeE5xL7ISIdVEw4HTJD4Fd5rosVhicjGqngOV8Iw/640?wx_fmt=png)



面对如此强大的民意,印度政府也日趋强硬。据《印度时报》报道,印度政府正在考虑更改在实控线的交战规则,允许部队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使用枪支。概括地说,根据中印在1996年《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议》规定,双方在实控线己方一侧两公里不能使用任何热武器。这也是为何在最近两个月的边境对峙中,双方所使用的都是棍棒和石头。《印度时报》报道的报道究竟是印度有关人士的烟雾弹,还是印度政府的下一步动作,我们还不得而知。这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 步步蚕食的印度 **



任何接受过我国高中历史教育的人都知道一条线,叫做麦克马洪线。该边界线的划分方案是由时任英属印度外务秘书麦克马洪在德里和西藏噶厦代表秘密达成的协议。即便是在历史中评价甚低的袁世凯政府当时也拒绝接受英国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私自签订的协议。
**直到今日,没有任何中国中央政府承认过麦克马洪线。**



时光冉冉。1947年英属印度独立,并且继承了宗主国英国的各项主张,特别是从未被承认过的麦克马洪线。(顺带一提,即便是某不具名藏传佛教喇嘛在2007年之前也不承认所谓的麦克马洪线。至于08年之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承不承认又有什么办法呢)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政府基本上将麦克马洪线西藏段作为实际的临时边界。新中国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与印度进行和平谈判,最终凭借自然地形走向划分边界。尼赫鲁悍然拒绝了中国的合理请求。他在1950年就宣称不会与中国就边界问题进行谈判,并且反过来要求中国接受既成事实,承认印度对全部争议地区的主权。



与此同时,印度政府也不断强化对于争议地区的实际控制,1954年直接在藏南地区设置所谓的东北边境特区。甚至,尼赫鲁政府还试图将实控线往麦克马洪线以北推进,不断蚕食中国的边界。
**对于北部边界的态度,可以用一句话总结,那就是没有最多,只有更多。**



比起冷战美苏两大流氓而言,印度如此霸道且缺乏法理依据的做法本身并不是大问题。问题在于印度虽然拥有大国雄心,却对自己的实力缺乏足够的认知。一方面,这与印度的外交环境密切相关。冷战后,美苏首先要瓦解的是英法老牌殖民帝国所建立的全球殖民体系。同时,凭借自己的体量和地缘位置,印度通过所谓的中立不结盟政策在美苏间左右逢源。这也是为何美苏在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问题上偏袒印度的原因。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N5IEZGryNO9DricPLj5sE9O4DVXcKQhm7miaUD1DC8wENKfX677iabxCtxXMWic0ibLR2gxWtwZD765Ig/640?wx_fmt=jpeg)



另一方面,印度这种盲目自信的心态与它建国以来的历史密切相关。虽然我们经常认为莫迪政府的外交政策具有强烈的扩张主义倾向,
**但事实上扩张主义一直是印度历届政府的基本国策,其目的在于尽可能地掌握整个南亚政治板块。**
在所谓的甘地和平主义建国神话背后是残酷的军事征服。印度独立之后,就开始对周围没有加入的地区进行武装吞并。
如果说直接军事吞并果阿这样的葡萄牙殖民地还有反抗殖民主义的正当性。那么强制合并海得拉巴这样不愿意加入印度的土邦,则就是赤裸裸的军事侵略。 **
建国以来的一系列军事胜利在催生出军事冒进主义的同时,也导致印度过分高估了自己的军事实力。这也是为何印度会在 1962 年 一头 撞上铁板的原因。
**



不过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也保持了极大克制。在战争之后,我国迅速退回到实控线我方一侧。无论我国的做法到底有多少出自于善意,但这种善意的举动没有换来印度的谅解,换来的只有更深刻的仇恨。1972年,东北边境特区升格为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1986年,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升格为邦。在这数十年中,印度大肆往该地区进行移民,意图改变该地区的人口结构。到2020年的今天,印度对于藏南地区的统治早已根深蒂固。英语和印地语也成为了该地区的通用语。
**这意味着即便我们怀有最大的期待,收回藏南地区也变成一件近乎不可能的事情。** 即便是该地区的汉藏语系居民,也几乎没有任何中国认同,充其量只有藏文化认同。





** 作为一种假象的和平 **



许多人指责印度的扩张主义政策破坏了地区,特别是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在印度的霸权之下,南亚国家要么选择臣服,要么向域外国家寻求支持。当然,对于地缘政治大国而言,它存在本身就是对于周边小国的威胁。这种大国周边小国的民族主义情绪与今日之政治环境密切相关。随着大国的不断强大,小国的生存性焦虑进一步自动放大。它在俄罗斯表现为东欧国家的反俄情绪;在印度则表现为南亚国家的反印情绪;身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我国则对此可能更有体会,从蒙古到越南再到菲律宾,甚至是印度和日本这样不算小国的大国,也对我们怀有相当不友善的情绪。



不过,天真地认为通过指责或者施压可以使得印度放弃扩张主义这一基本国策则无异于痴人说梦。
**印度在南亚咄咄逼人地表现本身就是对于自身地缘政治版块完整性的强烈需求。**
现在让我们重新回到1947年南亚大陆独立的那一刻。在当时,英国给予各邦三个选项,即加入印度,加入巴基斯坦,或者选择独立。在当时主要有四个土邦意图保持独立,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查谟-
克什米尔土邦。虽然末代君主试图保持独立,然而由于克什米尔地区极其关键的战略位置,巴基斯坦迅速入侵该邦,导致该邦君主选择加入印度,并且产生了至今没有解决的克什米尔问题。



另一个相对不那么有名的土邦是海得拉巴。如果任何人拿着1947年的印度地图看就会理解为何印度绝不会允许海得拉巴独立了。虽然在当今世界中依旧存在不少国中之国,但是海得拉巴的体量严重破坏了印度地缘板块的完整性。更为要命的是,这无疑会对印度潜在的南北对立制造不稳定因素。如同巴基斯坦入侵克什米尔地区一样,印度也迅速入侵了海得拉巴。除此之外还有朱纳格特,与查谟-
克什米尔土邦的情况相反,该邦君主宣布加入巴基斯坦却被印度所吞并;以及与海得拉巴处境相似的卡拉特汗国,在面对英国人跑路撒手就没,巴基斯坦军队步步蚕食的情况下,不得不在绝望中宣布加入巴基斯坦。



由此可见,无论是印度还是巴基斯坦,两者所奉行的都是同一个政策,即尽可能保证自身地缘政治板块的完整性。在今日印度的扩张主义态度更为明显的原因也只是因为印度比巴基斯坦更强。这使得印度有更强的实力维持兵力拓展自身整个地缘政治版图。在这种情况下,与中国发生边界冲突是必然的事情。向北蚕食边界是印度保证自身地缘政治板块的必然需求。特别是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喜马拉雅天险的阻隔效果不断变弱。印度必须进一步往北扩大安全区,这种核心战略利益上的冲突只能缓和,却不可能调和。
**并且随着印度国力的进一步提升,它对于自身核心战略利益的诉求只会日益强化。**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1YS5yicdcpJN5IEZGryNO9DricPLj5sE9OQU1ruU6raNRp9PGAD7C0MDTJMcMjb3D8TQbH8FNB4gFTRrZu1Ym1Cg/640?wx_fmt=png)



即便做出退让,让印度获得整个南亚地缘政治板块,恢复英属印度时期的完整版图,也不可能消除印度对于北方边界的渴望。麦克马洪线本身就是英属印度时期的产物。对于印度而言,唯有将中国彻底推出整个青藏高原才能满足自己的安全需求。但这种情况只有在中国巴尔干化之后才可能出现。



反过来,对于我国而言,事实也一目了然。虽然中印之间的经贸往来不断加深,但是指望通过良好的经济关系来塑造政治关系的新自由主义政策早已破产。中国自身就是这种政策破产最有力的证明。随着印度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中印间的摩擦无法避免。某些学者认为中国施压将会让印度加速倒向美国更是一种值得商榷的想法。印度的大国心态决定了它决不甘心做棋子。
因此,无论中国是否施压,印度都会有效利用西方牌对中国进行反制。 对于其他国家而言,它们亦乐 见其成。 1962年的美苏就是 最好的例子。



顺带提一句,很多中国公司在进入印度市场的同时,也必须向印度教民族主义妥协。 比如经历过藏南地图事件的小米印度而言,它可以选择 不
出现地图要素规避敏感点,但是它在藏南地区的官方服务中心也不得不显示为 Arunachal Pradesh。



在历史的尺度上,现代社会拥有的和平是短暂而珍贵的,62年发生的那次对印自卫反击战,清晰的表明了新中国对于和平的态度。然而就像上面说到的,即使经历过1962,印度欲壑难填的胃口也没有被打消,仍在寻找一切机会。近些年随着内外矛盾的激化,整个印度社会的氛围越来越呈现极端化的趋势。



然而,情绪性的战争狂热不管对印度还是中国都绝不理智,作为人口规模相同的两个最大发展中国家,抓住历史机遇,创造和平的地区环境,解决内部人民的贫困和发展问题,不光是我国,更是印度当局者在当下的历史进程中真正应该做的。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MK54Bia15KN2riacWTy8XWiaw90eksfwb26a6icHNJhTq3pfk6HrBFRMhPayWOGibIXDA3ClFfBHHmfZw/640?wx_fmt=jpeg)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



****



× 分析

收藏


ox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