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帖子
账号
关于
orCmWKnKpoNGs5gJXA3tkxwWKv8j8KYxxp
Bulletin#61B19D91635B9816B4ADC2CEE37288EA
orCmWKnKpoNGs5gJXA3tkxwWKv8j8KYxxp#107
@2017-01-22 16:00:00
上一篇下一篇

# 美利坚社会中的反智——撕裂表征

acel rovsion [ 新潮沉思录 ](javascript:void\(0\);)

__ _ _ _ _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8T2WTyz6Xy290XoHTXPnSczlMU4d8uzSeFXPxxQb19xjHqFbttjTia8dJCyy6mqgHUriauVQsxNUQrgt70nX8iaEw/0?wx_fmt=gif)



川普终于上台了,在一片吵闹和对骂声中。唯一的看点该是那场就职演说,虽然全是套路,但毕竟跟以往的套路相比卖相清新得多。这个演讲稿抛弃了美利坚过往领袖先贤擅长的优雅文笔和冗长词句,内容通俗易懂,简短直白。被中国网友嘲笑为英语四级水平。其中包含很多对过去政府的直接抨击,以及对民众的感染煽动。这被中美两国一些人认为体现了川普具有一定的毛泽东思想




有分析认为这个演讲稿一方面体现了川普本人的风格和水平,另一方面在理解难度上也照顾了铁锈区等川普支持者群体的普遍文化水平。也有人对川普文化程度低下表达了鄙视(其中包括很多中国人)。毫无疑问,硅谷的精英们和受过良好教育的希拉里支持者们肯定是不喜欢这样的演讲稿的。于是在就职完成之后美国多地爆发了示威游行,还有反对川普的女权组织上街大喊"妇女能顶半边天“……一时间中美画风各种错乱。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8T2WTyz6Xy1uuewxm45AZwrXMb1X1Ytq1GDhIjzGqp9XPh2JO3UO6ZZbrQBZGS5sLCibtqK8hqMw71ibviaGs12cA/0?wx_fmt=jpeg)



其实川普并没有什么毛主义,美国女权组织们也不是突然变成了毛语录的拥趸。这一切乱象闹剧都只是美国精英与平民对立,政治正确与个人话语对立,意识形态对立等造成的社会割裂的表征而已。川普的演讲及支持者继续鄙弃传统精英政客的华丽词藻和虚言妄语,用看似通俗“反智”的话语消解传统权威,白左精英们也又一次验证了川普及铁锈区红脖子们民粹,法西斯,粗俗,德性不堪等等标签(有此观点的也有不少中国人)。



了解美国社会文化的朋友都知道美国社会存在几个重要的现象,政治正确是一种,反智主义也是一种。关于政治正确如何形成,在acel
rovsion之前的文章《文回的雾月十八》中已有论述,本质上是一种对弱势群体的话语补偿机制演变成掩盖割裂实质的工具。同样,反智主义也只是一种表征,来源之一是精英和普通人阶层撕裂引发的对立。下面是acel
rovsion的分析。



** ▽ **



美国本土学界对于“美国反智主义”的研究最大成的作品应该是,理查德·霍福斯达德1963年出版的书《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获得当年的普利策奖,这本书认为美国反智主义的根源很多,内容里也涉及对于“实用主义哲学”的批判,替他总结一下,大致包括以下几个论点。

第一,来自美国的清教徒文化传统。第一批来到这片土地的白人移民都是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贫苦农民。他们看重实践知识,不看重书本知识。1642年,当时的某位牧师写道:“你越聪明有知识,你越适合撒旦的需要。”轻视书本,过分重实践,这是一类“反智主义”的源头。

第二,美国是商业国家,美国本土哲学思想是实用主义。任何不能立刻应用的思想,不能产生实效的理论,对很多美国人来说都没有意义。特别是开发西部的拓荒者精神深深塑造了美国的民族性格。拓荒不需要哲学头脑而需要强健的体魄。虽然现在美国与150年前的拓荒者完全不一样,但美国人仍想象自己是拓荒者的后代,具有拓荒者的精神。佩林自封是这种精神的代表,很迎合一般老百姓对自己身份的想象。这也是一类源头。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8T2WTyz6Xy1uuewxm45AZwrXMb1X1Ytq8dZsqkG819kDNcd5spQHiccz35sOzOSjUXp1a9acMKnJGdk4WXqqwHw/0?wx_fmt=jpeg)



第三,美国虽然是最发达的国家,但在对自己的民族想象上,美国人还坚持独户小镇乡村的理想。很多美国人即使家里有电脑电视吃着国家的福利,还是认为小镇的生活是国,田野里独户的房子是家。这种对家和国的理想使很多普通老百姓不信任城市,认为城市是罪恶的渊薮;不信任知识分子,认为读书太多就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在这种文化传统中,有头脑不是什么光荣的事,有臂力才值得夸耀。对于知识与生活观的脱节,这也是一类源头。

也就是说理查德·霍福斯达德比较倾向于“反智主义”的根源来自于“实用主义价值观”带了的极度实践思维以及“殖民地乡土情节”对于“高深学问”的蔑视。。

这固然正确,但是个人认为这不能完全解释。


举个例子,一个美国政客在对于公众表演的时候,不仅仅要表现自己“亲民”,以及“平等”。。更需要表现出自己的平凡,比如出门忘带香烟;聊天聊着聊着把老婆忘一边;比如出门摔一下之类的……实际上还需要表现自己“蠢”,比如说,听不懂人文学者们的高深理论和精彩论述,而且听不懂却还要对其表现出嗤之以鼻,甚至归结为无聊的“精英情节”……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8T2WTyz6Xy1uuewxm45AZwrXMb1X1YtqaoptjThQ8yAcbjicdOjbKWjDWbF0SNcbdZdpSaZW7gXGI04Sff1gibCA/0?wx_fmt=jpeg)





故而,这显然不是单纯的“文化根基”就能够解释的了,这显然有“后天性”的来源。


所以仅我个人观点,我觉得还有以下几条:


**1,美国其实存在两种文化,是并列关系。**



·一种延续至前工业时代初期的欧洲文化,并且伴随着漂泊征程,和殖民地新农耕文化和为一体,体现为“实效,实用,自然”带有一定程度清教徒背景的“庶民主义文化”,较为保守,而这种文化在现代美国表现不多,但是却成为烙印。



另一种是源自“开拓主义”和欧洲中上层艺文情节的融合体,体现为虽有欧洲中上层的文艺内涵却有着“张扬”外表的美式文化,而这种文化体现为“进步主义”和“个人奋斗”,混合自由主义之后,就成了美国目前最主要的意识形态。


这两个文化的并存是客观事实,但是同时接受两种并不完全相融文化的美国社会,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在体现“矛盾”,这种矛盾主要由“文化成分引起。



·
当一个崇尚“个人奋斗”的“庶民主义”者遇到“崇尚欧洲本格文化,讲究出身与文化背景”的人,产生矛盾,前者就会产生对于“人文情怀”的厌恶感,这实际上就是一类“反智主义”。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8T2WTyz6Xy1uuewxm45AZwrXMb1X1Ytqx5BWZCBricS7HiaLeQMTicZ3KNeTibCxfKhbibBYOHw9iaREH4eeiceHfl0fA/0?wx_fmt=jpeg)



当一个追求“节制律己”,“恪守成规”的保守文化者遇到“追求思想解放”的进步文化者,产生矛盾,那么保守主义者会对现代文化进行无脑的完全否定,这就是一类“反智主义”。。

当一个追求“思想解放,思维科学”的进步主义者遇到“传统文化者”,产生矛盾,然后对于“传统文化”一股脑的完全否定,这其实也是一类“反智主义”。。

等等等……


这种两种成分并不完全相容的文化,在矛盾之中,变得不可调和,变得无数次的“矫枉过正”,这也是美国反智主义的现状……


但是按照“平权思维”,这种矛盾往往可以达到妥协。但是这种深层次的激进情绪是会继续蔓延的,这就是一类“反智主义”的源头……

2, **这也是我最想说的一点。那就是美国是一个表面“平权主义”和“庶民主义”,但实质是“精英民主主义”的国家** 。



虽然美国无数次批判“权责民主”,但是本质上还是延续的“权责民主”的社会契约——责任决定权力,权力决定责任……而“精英主义”最为人“诟病”的一点就是二元分割——精英和普通人。。而实际上美国在社会实质上是趋向于这种二元分割的,比如美国的个人奋斗更多是中产和中高产往上走,而不是底层。又比如美国top%1的财富比例越来越大。。实际上此处的“反智主义”反的不是“智”,而是“有智的人”,本质是屌丝阶层对于分割的精英主义的一种“消极,不合理但是激进”的反抗,本质是一种应激反应……(这也是一类现状)

举个关于教育的例子。


美国的教育理念精分成了两套,一套是所谓培养素质的快乐教育。另一套是完全接近于中国的,高强度高竞争高压力的精英教育,这不是谁忽悠谁,这是自然形成的。而教育机构也因此走了两条路线,而美国教育部门,教工协会,就乐于去推行前者,尤其是在公立教育系统,前者也显得更为人所知,这种教育结果实质上“加大了分化”。对美国教育有所了解的读者应该清楚。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8T2WTyz6Xy1uuewxm45AZwrXMb1X1YtqW4Sibv3zGcjoWVrYRdMVwaMiaBvzmvgVIokoY8s4qKAtiby1HsSUfHndQ/0?wx_fmt=png)



比如,一个亚裔学霸在美国学校被欺负成“nerd”,被看不起,被排斥,这貌似是美剧里面常见的例子,而这位nerd的形象往往被丑化地非常猥琐,不懂交际,不参加活动,只会读死书。这也确实是在美国“普通高中”常见的一种现象。

但是在精英高中,就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因为整体的氛围就是高压力,你可能因为肤色或者出身被排斥,但绝不可能因为你“以学业为重”而排斥你,因为整个机构的教育理念的引导就是如此。

而基础教育阶段也在重复这种“阶级分化”,因为你必须有足够的家底,才能去好学区/好私校,'才能有教育资源,才会有可以努力的机会,才会上好大学,才会取得成功,才能照顾下一代比较好的生活。这一切就在于你必须出身一个好家庭。

**所以“有智”之人,就是“阶级高之人”,反智就是反的这个。**

而大学也延续了这个东西,考上好大学的不仅成绩好,家庭条件肯定也不错,否则不可能成绩好,美国本土很少出寒门天才,一般都是中产起步。故而,好大学延续的就是后一种教育理念。就本人母校斯坦福,无论男女,除非你长得很猥琐,不修边幅,宅过头,你醉心学业哪怕很极端,都很少会有人吐槽你,相反,如果一个宅货能搞出切切实实的东西,却是令人无比敬佩的。

**所以这类“反智主义”本质是一种反精英心态,而不是真的反智,这也是一种来源之一。体现的是精英和平民的对立割裂。**



当然,中国也存在这类反智倾向,由于历史上和现代对于读书考学的观念深入人心,以及中国的基础教育建设,所以没有特别严重。但也有诸多问题,在此不深入。







总结,政治正确,反智等等实际为公共社会中群体搏弈退化为话语争论。无论是想美帝出个毛泽东,还是想美国重返荣耀等等,光靠话语标榜和争论是无用的。彻底的变革需要内外强大的推动。川普能否引领变革,还需要以唯物史观科学分析。





最后,请读者们有空的话花几秒时间帮我们 ** 点下底部广告 ** 并迅速返回即可 ,为作者提供支持。感谢 。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8T2WTyz6Xy290XoHTXPnSczlMU4d8uzSatOzluoEmw7uicvvcSf6HLloia9nnYrpnHv6lDdngM5lYr2LsUUn2UsQ/0?wx_fmt=gif)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



****



× 分析

收藏


ox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