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帖子
账号
关于
orCmWKnKpoNGs5gJXA3tkxwWKv8j8KYxxp
Bulletin#623B11BCA12DFE32A164F76A221ED464
orCmWKnKpoNGs5gJXA3tkxwWKv8j8KYxxp#1407
@2021-08-05 16:00:00
上一篇下一篇

![cover_image](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1YS5yicdcpJMMOdykQe0ic0ZOjSQQTcNwWqAnL6DicKqBJfAIkO0bAyrFSriaUDMos15oL1MyMLOMCeJjragkh4xhA/0?wx_fmt=jpeg)

# 游戏不是精神鸦片,但怎么解决未成年人的沉迷问题?

[ 新潮沉思录 ](javascript:void\(0\);)

__ _ _ _ _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8T2WTyz6Xy2hyA00U2ibjibYDKtBc7Tpc1oicGmJclgBceYXCfmzjep82YQjUMb8tlfFXjdVR6HTYcRPYjd2WvMjw/640?wx_fmt=gif) ** 文 | 易辰 **



最近,某媒体的一篇《“精神鸦片”竟长成数千亿产业》的文章一石激起千层浪,虽然这篇文章在发布不久后就被删除,但其所创造的悲观预期还是在成功重创股市游戏板块,造成上千亿市值蒸发的同时,唤起了当代青年灵魂深处的PTSD。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MMOdykQe0ic0ZOjSQQTcNwWBEyS0TwFrghaTnGnAVz0ib5CuiaChzgZ4wLTLcsYFytDzsBJcrC0YOVA/640?wx_fmt=jpeg)



不少青年人都吐槽自己“梦回世纪初”,但已经在舆论场占据了某种主导地位的他们自然不可能真的再像世纪初那样,在面对“游戏是精神鸦片”的指责时哑口无言,而是以各种方式表达着对这种观点的质疑与不满,以至于相关话题冲上热搜后,一些自诩八面玲珑的媒体人也参与其中,并有意给这个话题降低一下热度。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MMOdykQe0ic0ZOjSQQTcNwWUtcxWyukRwJ6SXmX9uibCic8HBJ7CLcR8W2fMUr6mwD12k4ck8WqxP3Q/640?wx_fmt=jpeg)



**这种激烈的反弹是意料之内的,事后的一系列降温操作也是情理之中,但在这样激烈反弹和息事宁人中,可能会产生一个不好的结果,那就是用情绪发泄代替理性分析与判断,以至于将严肃的讨论束之高阁。**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MMOdykQe0ic0ZOjSQQTcNwW1H4WuRPQk4GicjIQhXQZNlOz9uk3Q9lLBkq3sRh11UULhp9k74ZZydA/640?wx_fmt=jpeg)



**其实《“精神鸦片”》一文并不是主张要禁止电子游戏产业,它在开篇就强调了其关注的是未成年人“沉迷”电子游戏(每天花费一到两个小时游玩电子游戏)的问题,成年人和没有达到沉迷程度的未成年人并不在该文的讨论范围内。**
而上一次这一问题引发关注,是缘于2018年的一则农村留守儿童向扶贫人员索要一部能打《王者荣耀》的手机的新闻,这则新闻的后续影响,就是多名院士呼吁儿童要远离不良网游并建立“无网游日”,当然这一呼吁目前看仅仅是呼吁罢了。



![](https://mmbiz.qpic.cn/mmbiz/1YS5yicdcpJMMOdykQe0ic0ZOjSQQTcNwW8ys4iaFyTJXuksibN3nKZkHh8y3DljzkTqOceGspOlOajoydE4jWR1icw/640?wx_fmt=other)



未成年人沉迷网游荒废正事、损害健康是问题么?我想再支持电子游戏的人,只要大脑还正常的话,都不会否认这是个问题。
**否则,你自己为什么要经常健身、加班加点策划节目、不断学习充电呢?每天24小时直播打王者荣耀不好么?**



**那么,未成年人沉迷网游的问题是如何愈演愈烈的呢?**







**无暇带娃的家长**



当下,在电子游戏随处可见并触手可及的今天,未成年人往往会在两种情况下接触到电子游戏,一种是主动的、一种被动的。主动接触的情况比较常见于学龄前儿童,这种接触往往是在父母的有意为之下完成的。一般情况是当孩子的父母认为自己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应付孩子的玩闹的时候,将自己的可以玩游戏的手机交给孩子,让孩子专心与电子游戏,而不去“叨扰”他/她。被动接触的情况则往往要等到儿童上学后拥有一定认知能力才可以进行,在这一过程中孩子的转变往往是在父母的忽视下完成的。例如在父母专注于工作和各种成人间的娱乐和社交时,只简单留给孩子一句“好好学习”之后便飘然而去,留下孩子独自面对家中的电脑或手中的智能手机,因为此时的孩子往往已经学会了如何搜索与安装电子游戏。于是便在父母离开孩子视野的时间中,孩子们学会了如何以电子游戏作为一种娱乐手段。



二者虽然导致子女以电子游戏作为重要甚至唯一娱乐手段的原因有一定差别,但是本质却是类似的,那就是父母长期没有陪伴在子女身边,与其进行非电子游戏类型的交流与娱乐,结果便是孩子只能选择将电子游戏作为一种娱乐方式甚至是主要的娱乐方式。随着孩子对游戏的深入,他/她的交流方式也会逐渐向着电子游戏靠拢,而离父母亲人越来越远。当孩子的亲人们发现子女虽然在物理上的距离是近在咫尺,但心灵上的距离却远在天边的时候,孩子往往已经习惯甚至依赖电子游戏这种娱乐和交流方式了,甚至可能还会排斥来自父母亲人的交流方式,当然这是指十分严重的极端情况。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MMOdykQe0ic0ZOjSQQTcNwWypTySgPsrUib9KaS12jZAbiarX5zLyPiayBy1jWko2Ria3iby1dxwI6VglA/640?wx_fmt=jpeg)



**体育老师有事的学校**



在义务教育阶段,有一个十分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在室外进行的体育课往往会因为各种原因消失。“今天体育老师有事,这节课我来上”想必是大多数有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都经历的事情,即使有所偏差,也往往是来顶替体育老师上课的老师连“今天体育老师有事”这种话都不会说这种偏差。确实,在笔者的记忆中,每当临近学期末期,体育老师们往往会自动消失,而课程表上的体育课也会自动变为语文、数学、英语中的其中一种,即使这三科的老师因为分身乏术无法前来,本来应该在室外的体育课也会自动变为室内自习课。长期以来,这种情况在各个小学和中学中十分常见,直至体育分数计入中高考的总成绩后,才稍微有了一些变化。当然这种变化依旧是十分有限且微不足道的,因为至少在义务教育阶段,相比室外的体育运动,在室内学习知识更为重要,而且这也确实是一种普遍的事实。



本来就不多的体育课的缩水,伴随着另一件事情的推广进一步减少了学生阶段的孩子的室外活动时间与机会,那就是义务教育阶段越来越少的集体室外活动,例如春游、秋游等出游和远足踏青活动。二十世纪90年代,这种出游活动在义务教育阶段还是相当普遍的,但后来随着一些安全事故的出现,这种活动一度完全消失,后来再出现,其频率和活动内容也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MMOdykQe0ic0ZOjSQQTcNwWY8f807RsjgfibmQ5OB4MBjKxgOAvUwbvNqtzbJvjSVs1uDWwz6MMLYQ/640?wx_fmt=jpeg)



虽然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因为出游遭遇危险导致出现人身伤害甚至死亡的事件的概率大大降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孩子们的生命安全,但此种政策与学校内的“体育课被挤占”结合起来,造成的结果就比较耐人寻味了。多方合力之下,很多孩子已经不习惯进行大量的室外体育运动和进行体育运动后大汗淋漓的状态了(运动后全身汗湿的身体往往需要洗澡来清洁,而很多学校也并没有这种条件,能随时洗澡的校舍,往往只存在于大学的留学生宿舍)。



当然,笔者并不是要在此批判所谓的“应试教育”等等,只是想指出,这种客观事实导致的一个结果是孩子们会或主动或被动的习惯于在室内而非进行室外活动,而这种习惯会左右孩子的其他选择,比如相比室外,现在的可能孩子可能会更热衷于进行室内活动。那么孩子会热衷于什么室内活动呢?方便携带却丰富多彩的智能手机中的游戏是他们的一个绝佳选择。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MMOdykQe0ic0ZOjSQQTcNwWian02LAqGZjoOZX9XTQYLRpOcGA5GzzRe0o5TcwLDOYrfLNRbpZbZQQ/640?wx_fmt=jpeg)



**没有健身场所的城市**



如果仅仅是学校里如此,那么孩子们还可以利用放学后的课余时间进行其他娱乐活动,但是现实却并没有那么美好,因为其他娱乐活动的性价往往比无法和电子游戏相提并论。有些生活的人会发现,在今天这个高度发达的社会,城市中的商业区越来越多,商圈中的甜品店、游戏厅、抓娃娃机和卡拉OK屋越来越多,而进行非电子游戏类娱乐活动的场地却越来越少也越来越贵了。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其原因在于非电子游戏类娱乐活动往往需要较大的空地来建设场地,而在这个城市中寸土寸金的现实情况下,用大量空地来建设空间利用率较低的非电子游戏类娱乐活动(想象一下一个网球场大小的地方,如果作为网吧或游戏厅可以装多少人…),这是城市中的“地主”们不愿意接受的。所以,他们往往只愿意在城市的人流量较大的地区开设游戏厅或者网吧而不是别的什么,即使开设了其他空间利用率较低的娱乐项目,其较高的经济门槛也足够劝退大多数孩子和带着孩子来的家长们了。



于是在前文提到的这些因素还有一些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今天的孩子们虽然生活在这个由资本主义所打造的缤纷多彩的世界,但是他们的选择其实却并不多,往往只有“选择玩哪个电子游戏”这样的选择,因为其他的对孩子来说有趣的选择往往会附带经济条件,而这经济条件,很多孩子与家长并不会乐于承担。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1YS5yicdcpJMMOdykQe0ic0ZOjSQQTcNwWOJlSYLn5gqibNvkq3SPgb505mFZ9lTYS1r2edOerb5Go8KibYzG0Dk6w/640?wx_fmt=png)



**既然,孩子们沉迷游戏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单纯的、仅仅是孩子个人玩物丧志或者家长疏于管教导致的问题,那么应该如何来改变这种在可见的未来都遗祸无穷的现状呢?**



**夺回家长们本应用来哺育下一代的时间与金钱**



虽然中国长期以来的经济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令不少中国人的日子越来越好,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广大人民其实付出了很多。所谓的“996”“8106”“724”并不是发生在遥远年代、泛着黄褐色的古老故事,而是一直在发生的现实情况。有的人在公司单位的时间比在家的时间要长得多,有的人即使在家也是时刻被公司单位的各种事务叨扰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微信、钉钉等软件的成熟和推广既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客观上模糊了上班与下班的界限,“在家不代表下班、下班不代表没事”成为了今天的中国人在工作中的普遍现状。



而在这种几乎占据所有清醒时间的劳动中,大多数国人以辛勤汗水所换得的薪酬,却经常被各种眼花缭乱的花费所淹没。而对于那些已经组成家庭并育有子女后代的男女,这薪酬就更显得捉襟见肘了。所以我们往往能看到,大量家庭的父母要么为了能支撑起子女的相对宽裕的生活而奋力工作,导致疏忽了家人之间的亲情交流。要么拥有较为充足的时间,但却因为经济拮据而无法带子女进行各种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或者多样化的娱乐方式,最后不得不选择让女子在电子游戏中寻找欢乐。而最棘手的情况,就是父母既忙于工作,也家境拮据,最后子女不得不选择电子游戏作为唯一的娱乐和社交方式。



所以,让未成年人免于沉溺电子游戏的一个重要的努力方向,就是让未成年人的父母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和经济能力来养育子女。2018年6月4日,《工人日报》刊登的一篇名为《不接受“996”
不是不能吃苦》的文章,文中讲道:“一些企业以各种理由让员工采取“996”工作时间的现象并不鲜见,特别是在一些互联网公司,所谓“996”,即每天上午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而文中又提到,如果考虑到上下班的时间,那么这些员工每天将近要花费14个小时的时间在上班上,而这种长时间的工作要持续6天。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如此上班的是一位父亲或一位母亲,那么他们还可能有时间陪伴孩子吗?还会有时间和孩子一起交流玩耍吗?答案必然是否定的。而且该文又提到,虽然很多员工如此努力付出,但很多公司“以各种理由要求员工超过法律规定时间加班,并且未能足额支付加班薪酬”,换句话说,很多人虽然每天都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工作,但他们的酬劳往往是不能与付出相比的。而父母长时间、低酬劳的工作,带来的结果就是子女因无人照看而沉迷游戏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所以如果想让孩子们从对电子游戏的沉迷中抽身,保障孩子父母的劳动权益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孩子的父母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并带孩子去进行一些非电子游戏类的娱乐,让孩子最大限度的免于沉迷电子游戏。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MMOdykQe0ic0ZOjSQQTcNwW5AAucL3lmFkFspicBwvU3Md973z5lycGnpUjYE8bgtyh2sdm6HuWC4g/640?wx_fmt=jpeg)



**让上学的孩子们不再被迫习惯于室内活动**



中国的孩子向来以学习成绩好、考试水平高闻名世界,但近些年,中国孩子高企的近视率也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一项统计显示,我国小学生的近视率已接近40%,初中生为70%左右,而高中生则超过80%,且呈逐年增加趋势。而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一大原因就是中国的孩子们缺乏室外运动并热衷于电子游戏。“室内——游戏”几乎已经形成一种因果关系,并侵蚀着中国孩子的身心健康。



其实,根据科学研究,适当的户外运动可以增加人的学习效率,而单纯的在室内“刻苦学习”不仅无助于学习,还会造成事倍功半的结果。而除了降低学习文化知识的效率外,长期的室内生活会导致孩子们丧失对户外活动的兴趣,甚至厌恶可能令他们大汗淋漓的室外活动,最终沉迷于“最有意思”的室内活动——电子游戏。



所以,无论是出于防止孩子沉迷游戏、还是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着想,增加孩子们的户外活动时间,让他们不再被迫习惯于室内,都是十分重要的。短期看,增加室外活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学习效率,长期看,也可以降低孩子们沉迷电子游戏的可能性,可谓一举多得。但进行如此举措,势必需要学校方面和教育系统提供相关的软硬件支持,而这也是孩子们得以安全的进行户外运动的重要保障。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MMOdykQe0ic0ZOjSQQTcNwWYcArqxRtEr56jA6FJ52jj3CLuM9S81IzlXd2T55Hs04oH4PJYAWhGw/640?wx_fmt=jpeg)



**让更多样化、更低廉的娱乐设施铺满大街小巷**



前文提到过,现在的未成年人之所以沉迷电子游戏,一大原因就是电子游戏这种娱乐方式的低廉价格,以及城市中非电子游戏娱乐的较高成本,所以只有改变这种现状,才能让更多的未成年人去尝试电子游戏以外的娱乐方式。



而改变的方式,就是通过政府直接建设或给予补贴等方式,在城市中的居民区及其周边建设丰富多彩的非电子游戏类娱乐设施。例如各种体育运动的场馆以及运动场地,方便孩子们进行各种室外娱乐活动。为孩子们走出家门、走出沉迷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MMOdykQe0ic0ZOjSQQTcNwWvL7UIhY4LLz3X73T0ZXG102o0dUblVLLxVGl3OYZ5XUicoBhukktFQg/640?wx_fmt=jpeg)



**未成年人沉迷游戏虽然是一个很多人并不在意的问题,但其背后却事关国家的发展道路。**
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为目标,让“最廉价”的电子游戏主宰未成年人的课余时间,还是以国家的长远发展为目标,愿意选择不那么“廉价”的方式,让未成年人更加健康的娱乐和生活,是一个必须做出的选择,而对于希望国家还有明天的人来说,答案是唯一且毋庸置疑的。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MMOdykQe0ic0ZOjSQQTcNwWvHSibCu06AhXmDu9dibX2oz6aibvHDUDoAbIJEIqdsXaLaWoPuykhxFeQ/640?wx_fmt=jpeg)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MK54Bia15KN2riacWTy8XWiaw90eksfwb26a6icHNJhTq3pfk6HrBFRMhPayWOGibIXDA3ClFfBHHmfZw/640?wx_fmt=jpeg)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



****



× 分析

收藏


ox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