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世界是怎样形成的?
郑渝川 [ 底线思维 ](javascript:void\(0\);)
__ _ _ _ _
郑渝川
“第三世界”一语最早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是个流传并不广泛的学术用语。冷战时期,一些既没有加入美国主导的北约阵营,又不投靠苏联的主权国家,用这个词语来称呼自己。1974年,时任中国最高领导人的毛泽东在与外宾谈话时,提出了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第三世界”认识,之后,受毛泽东委托,时任中国副总理的邓小平在联合国大会上,系统阐述了“第三世界”理论。
“第三世界”首先是个政治概念,即美国、俄罗斯(第一世界)与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日本、韩国之外的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又是个经济概念,“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普遍较为落后;还是个历史概念,即从大航海时代开始,在不同时期被不自主的卷入西欧和美国主导的经济、政治全球化进程,是全球化体系中被支配的部分。
已故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生前是加州大学历史学荣休教授、“全球史观”倡导者、古根海姆奖得主。斯塔夫里阿诺斯的代表作《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近日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引进出版。该书的上册讲述了第三世界的出现,以及世界不同区域被卷入商业资本主义、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主导的全球化体系的过程。
通过这本书的叙述,读者将得以了解,亚非拉广大地区的贫困、混乱并非理所当然、自然而然的发展结果,而是因为在被卷入全球化体系中被动的服务、服从于帝国主义霸权及全球资本主义生产体系的过程中,丧失了社会和经济制度自然变迁的可能,造成了技术、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巨大断裂,并形成了畸形的产业结构。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书导言中就指出,第三世界的普遍贫困并不是简单的贫困问题,而是经济增长完全取决于外国资本和国外市场,与本地需求产生断裂,从而不可避免会在发展、投资中忽略民众需求,在一片增长繁荣景象的背后,持续存在着令人不安的饥荒。并且,欧洲资本主义推行的海外扩张和殖民统治,还激化了第三世界内部的国家、种族、宗教、利益分配矛盾,造就的历史创伤难以愈合且周期性的发作撕裂。
**南北美洲为何迎来不同命运?**
《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上册)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讨论商业资本主义和新大陆殖民主义的出现,以及第三世界在东欧、拉丁美洲的开端,世界其他地区发生的相对落后。
在斯塔夫里阿诺斯看来,西欧和南欧国家之所以热衷于采取海外扩张,是因为货币化对于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因此诞生了重商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而西欧资本主义之所以可以在海外扩张和重商主义基础上开花结果,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东欧成为了率先被卷入全球化体系、扮演着原料产地、倾销市场角色的部分。事实上,之所以东欧在整个近代成为大国竞逐的战场、瓜分的对象,就在于中世纪末期之后西欧的工业体系冲垮了东欧各地地方的手工业体系,从而弱化了东欧国家的财政基础,并导致了国家和社会的碎片化。书中特意提到,沙皇俄国热衷于对东扩张,其“同东方的贸易的重要性胜过同西方的贸易”,并因此避免了如东欧一般沦为第三世界的命运。
大航海时代的最重要遗产,就是人为的建构了盎格鲁美洲和拉丁美洲,前者(加拿大和美国)从殖民地时期就开始建立起工业化体系,逐渐成为全球化体系的独立成员,美国在19世纪中期之后更是快速崛起为世界经济大国。但拉丁美洲的命运,却是因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粗放式的殖民掠夺与开发,而早早的注定了命运。在欧洲,西班牙和葡萄牙素来就不是顶级强国,治理水平低下,在拉丁美洲所建立的种植园经济,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还低于过去由印度安时期。书中指出,随着拉丁美洲的种植园经济被快速整合到全球经济体系,服务于西欧、北欧和盎格鲁美洲的工业经济需要,该大洲欠发达的根源从16世纪就已确定。
在同时期的非洲、中东、东亚,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力量还没有占据支配力量,因而这些地区一定程度上保持着国家政治、经济的独立地位。但需要指出的是,早在15世纪中期,欧洲殖民者就开始从非洲劫掠黑人并将之作为奴隶贩卖到拉美,以弥补拉美土著人口被殖民者大量杀戮所造成的劳动力不足——罪恶的黑奴贩卖,自此拉开序幕。尽管非洲各国和各基层的部落,都清楚欧洲殖民者购买黑人奴隶的用意,但在殖民者的挑唆下,不加入对其他国家和部落的奴隶掠夺,就无法购买先进武器以自卫。黑奴贩卖从一开始就构成了对于非洲原有社会结构的撕裂,加剧了各个国家、民族、部落之间的矛盾。而在中东,强极一时的奥斯曼帝国因海洋贸易兴起、原有陆路贸易通道衰落而一蹶不振;至于东亚和南亚地区,尽管殖民者最初还难以打败原有大国,大规模的建立殖民网络,但也已开始完善服务于贸易的殖民军事要塞体系。
**新生的美国为何不愿援助海地革命?**
全书第二部分讨论了1770-1870年的全球化体系扩展进程,这期间欧洲上演了工业革命,而印度和中东被卷入第三世界。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海地黑人受到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的感召,发起相应的独立战争,不仅招致了“自由解放者”拿破仑部署的严酷清剿,而且连美国也拒绝与之发展官方关系——挣脱了殖民地命运的美国,对于帮助其他国家和地区走向独立,至少在二战之前,是毫不热心的。海地的主体民族是黑人,而美国的黑人在当时还没有获得公民权,再加上海地等拉美国家和地区的种植园经济,服务于、低于美国等“文明国家”的工业体系,使得美国不仅对帮助拉美民族革命毫无兴趣,甚至出台了类似于20世纪中期之后美国制裁古巴那样的禁运政策。
18世纪末期、19世纪的前期,奥斯曼帝国已名存实亡,英国等欧洲殖民国家竭力削弱这个老大帝国。但当奥斯曼帝国所属的埃及,迎来了民族主义者的统治,竭力争取经济独立、希望发展独立、完善的工业体系的时候,英国的态度马上发生转变,开始扶持奥斯曼帝国,从多个方面给埃及的工业化制造障碍。英国官员狂妄的宣称,“埃及永远成不了工业品制造国”。最终,工业化发展失败并债台高筑的埃及,被动的成为了英国羽翼下的半殖民地国家,经济上更是倒退到如同拉美种植园经济国家的水平。
这期间的印度,莫卧儿王朝的统治已不可避免的走向解体。从东印度公司作为代理的统治者,到直接由英女王和英国政府统治,印度或者说整个南亚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加入了第三世界行列。为了降低殖民统治的成本,降低反抗烈度,英国开始明确推行针对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分而治之”策略,还推行以英语为主的教育体系,替代印度原有的语言、文化体系。在经济上,英国大幅输出工业化产品,击垮印度本土的手工业体系,“英国人(在印度)创立的整个基础结构,旨在创造一个依附于自己的殖民地经济,而不是一个独立发展的经济。”
**世界其他地域加入第三世界**
《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上册)第三部分讨论的是1870-1914年,垄断资本主义和全球殖民主义发展到顶峰的几十年。这期间,过去的自由贸易帝国主义被垄断资本主义所取代,列强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瓜分狂潮,并且还歪曲了达尔文的进化论而提出社会达尔文主义,为实施帝国主义统治和新型殖民掠夺提供理论依据。在更加高效的殖民主义推动下,北美和西欧以外的世界其他区域,在经济上被相当完整的纳入全球化体系。
《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上册)书中首先讨论了这期间的非洲瓜分狂潮。非洲是最后一个迎来殖民瓜分的大洲,主要是因为大洲地域辽阔,具有较大的开发探索难度。两次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殖民开发的技术能力,使得远距离军事征服和控制成为可能。高效率的殖民扩张,让非洲各个区域的经济结构被快速塑造为全球化体系的原料供给基地和倾销市场。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谈到中国被动的进入第三世界行列时指出,这一过程持续了几十年,西方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使之向中国渗透成为可能。西方国家不仅利用工业品倾销等方式,打击中国本土的手工业,而且还在中国建立纺织厂、矿山等企业,来建构近代经济,另外还从事恶毒的劳力贩卖。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西方掠夺近代中国的方式,带来的一个直接结果是,清代和民国中国官方及民间建立独立工业化体系的努力,无法离开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而这种努力在有限增强中国国力的同时,又不可避免损害中国原有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大。
俄国在19世纪末期因经济发展的失败,终于也被动的被卷入第三世界,工业经济依旧薄弱,社会动荡,金融资本几乎源自海外支持。正因为如此,在加入一战并透支了国家战争能力之外,俄国不出意料的爆发了激烈的革命——十月革命从实践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证明在非工业国家、落后国家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及独立建国、独立建设产业体系从而走出“第三世界”宿命的可行性。斯塔夫里阿诺斯也认为,俄国革命最终成为了20世纪全球范围内波澜壮阔的民族民主革命的先导,也奠定了革命的两大主题:争取民族独立,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
书名:《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上册)
作者:(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译者:王红生 等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7月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UBdaZudczDGQiarpsNsp71eJpaxkMx3dRhPyFt2WBNm3RVQS30HmqUfstE2N2wtvLcT8qPptdGwdA/0?wx_fmt=jpeg)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
****
× 分析
: , , , , , , , , , ,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分享 留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