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帖子
账号
关于
o9UeGqmbwk4qMnacWTJ9majDgk5eZZtQEi
Bulletin#6C3B6B52613445514C00A83FECFB560B
o9UeGqmbwk4qMnacWTJ9majDgk5eZZtQEi#5284
@2022-12-08 16:00:00
上一篇下一篇

![cover_image](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WFHoOT6eud4VibjVbZeeLEYRrP1q0n4DcetpObjAHClVmJTJLhHa3JF7kpGgNa5wTpf3QQ4Oo6rOg/0?wx_fmt=jpeg)

# 防疫政策调整后,我们还有三场大考

原创 子木 [ 底线思维 ](javascript:void\(0\);)

__ _ _ _ _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V3fiaozrnfBJkrIeXgjOXvO8IrAST4l2xiaLC3iaZ1CibYNq9Aq7CWdLdNyJly3aS1AC6awKMTI0fhOg/640?wx_fmt=jpeg)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子木



自由撰稿人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v4vz52CcB13fsL5NB940hdhAMOdQT7icOJDjlEnYnNJAeSv7OsSh1C8P9kiae2yibwu3dRiciczaWeibZ9BY11kBI9yQ/640?wx_fmt=gif)

最近,面对调整的防疫政策,很多人都感受到了舆论的撕裂:

> “早该如此啦!折腾了这些年,谁来为三年防疫中的损失负责?”
>
> “完全放开了吗?老弱病残还敢去医院吗?”
>
> ……

两派谁也不认输,矛盾甚至从网络扩展到现实生活。

那么,我们该如何认识这一轮政策调整?作为普通民众,我们能尽己所能做些什么?

**早该如此?**

不妨回忆一下,2020年武汉病例清零,而新冠在国外肆虐时,网上集中的段子大多是:

> “国外抄作业都抄不好!”
>
> “美国:中国居然为了人命不惜经济代价,恐怖如斯。
>
> 中国:美国居然为了经济不管人命,恐怖如斯。”

曾经,我们非常自豪于2020年和2021年的防疫成果,甚至能淡然地对国外疫情“隔岸观火”。其中一个原因,是当时疫情不会影响大多数人的生活,而流调,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流调筛查进而斩断传播链,是能实现影响小范围,有效控制疫情扩散的。策略有效,辅以中国惊人的社会组织程度、动员能力和群众共识,中国成为了很长一段时间里的抗疫模范生。

但是2022年,情况变了。

奥密克戎R0飙升18.6,成为人类有史以来传播力最强的病毒。同时,因为国内广泛接种疫苗建立了屏障,普通型(肺炎症状)与重症案例减少,而大量具备传播能力的无症状感染者出现。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WFHoOT6eud4VibjVbZeeLEYMcFqKlTa2bgcMP6jdonicbGJ8vSm5zr63eMWibHEOia8HOZibXxn8wTZMA/640?wx_fmt=jpeg)

基层工作人员向一名疑似病例家属询问行踪等情况。 新华社发(郝源 摄)

病毒的强传播性加上难以甄别的感染者,使得过去通过流调斩断传播链的策略失灵了。很多民众不知道的是,奥密克戎时代,流调也成为了很多地方公安机关的常规工作,流调常常是多线并举、加班加点。但是,在流调人员超负荷工作的情况下,很多城市仍然找不出0号病人,筛查密接人员的速度似乎永远赶不上病毒传播速度。

流调失灵后,很多地区便改为了“穷举法”,即大面积封城和常态化核酸。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把感染者从人群中找出来进行隔离,虽然有效,却又产生了新的问题。

第一是静默及核酸常态化的大量财政支出;第二是奥密克戎相较“前辈”潜伏性更强,在感染初期往往较难检出。且核酸采集点人群扎堆,反而成为了感染新途径;第三是防疫政策在某些地区异化加之疲兵作战,引发了次生问题和尖锐矛盾,引来居民及基层人员的反感。

这里展开说第三点:

疫情三年,人人都是局内人。封控后,社会可以暂停,但房贷房租、人的客观需求,都没法暂停。在这之前,是多年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消费主义的盛行,使得中国家庭负债率大大增加。这其中,习惯花呗白条、没有储蓄习惯的90后、00后,在经济下行之时,身上的债务就变成了一颗颗炸弹。且因为年龄身体素质优势,对他们而言,比起染病的风险,他们更怕封控后没有收入的日子。这种时候,你给他们讲防疫大局、讲老人小孩是弱势群体,他们心底是认同的,但他们更希望解决短期的工作问题。

隔三差五的核酸和不知何时再来的静默,让债务背身的年轻人、个体户、自由职业者等觉得“看不到头”,加上今年部分地区的防疫乱象和民生事件,确实刺痛了社会,负面情绪也越积越大。所以对于网上出现的抱怨防疫和渴望开放的声音,简单把他们打为“躺匪”,笔者是不赞成的。

因为我们要争取大多数温和的中间派,粗暴给不同意见的人扣帽子是不明智的。鲜明的对立一旦形成,别有用心者一旦找准时机,真假混杂的舆情就会像冰雹一样倾斜而下,最终只会造成政府与民众双输的局面。

同时,在各种声音里,防疫工作人员是被绝大多数人所忽视的一群人,也是难以发声的一群人。

这与“大白”的构成有关:大部分是委派抽调或响应动员的医护人员、党政干部、公检法人员、社工及退役军人、先进群众;少部分是物业、保安和志愿者。在防疫期间,很多普通民众的辛酸被看见,但为了团结民众甚至“惯着”部分民众,一些基层防疫人员难以发声。不能发声,并不意味着辛酸就能被自我消化,这又会继续影响到基层执行力的方方面面。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WFHoOT6eud4VibjVbZeeLEY3rOxeybY7Rpiawz4MU1pmjxZic9L2DfWGLM2ibPtlhnOsNicYnKBU2SeEw/640?wx_fmt=jpeg)

为不耽误防控工作,防疫志愿者蹲地大口吃饭

最为关键的是,哪怕如此努力了,越来越多人看到新疆和重庆长期静默仍然没能实现清零目标,觉得“劳无所得”,便开始质疑“动态清零到底对不对”,也不难理解。

客观来说,防疫共识已经被撕裂,没有共识就没有方向,所以今年秋冬,很多地方政府和民众都陷入了一种无所适从、“既怕又怕”的情况:怕付出代价后也防不住,又怕不防的话,封控的苦体会过,放开的苦更难以预测。

这种压力,是中国抗疫以来,自上而下都从未有过的。所以防疫政策进行调整,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三年来,笔者自始至终支持国家防疫的大局方针,尽管也曾抱怨甚至怒怼过一些地区领导的政策异化和防疫乱象。但此时此刻,我笃信自己首先该铭记:纵观全球及人类历史,唯有我们曾经战胜过新冠病毒。中国99%的人,曾在国家不惜掏出老本的严密保护里,躲过了病毒毒性最强、致死率最高的传播期。

我不由得想到——有多少人还记得2020年初的“熔喷布的供需危急”?在口罩奇缺、大量资本“捂货”的时候,国家调动中铁、中石化等集团火速建立供应链,并研发出膨化聚四氟乙烯等材料替代熔喷布,很快缓解了口罩供应危急,也让捂货的“倒爷”们自食恶果。更别提这三年间,国家防疫直接间接地拯救了多少人命、涌现出了多少人性光辉?

因为近几个月的情况,否定前面两年的工作,甚至把中国防疫的未来也否了,显然并不客观。

**放开=躺平?**

二十条之后,网络上一些坚定的“清零派”感到悲观和失望,部分甚至产生了被抛弃之感。

但实际上,从“二十条”到11月29日和30日的两场重磅会议,再到12月7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113号文件发布的优化调整十条。国家释放的信号,始终是“优化调整”而不是“完全放开”。

简而言之,是小步快走,不是大步劈叉,更不是躺平。

如果看过“二十条”、“十条”以及近期一系列文件的原文,其实不难发现:调整的核心并非很多自媒体和短视频博主炒作的“不核酸不控制不管理”,而是在为未来疫情可能冲击到的薄弱环节做准备。

比如二十条的第1条到第6条,新十条的第1条到第4条,考虑的是更科学的划分风险区域、优化核酸检测和分级治疗。二十条的第7条到第10条,考虑的是疫情背景下的内外循环。

二十条第11条到第14条,新十条的5到7条是重头戏。主旨是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加强普通人员医药供给、重点目标人群摸排及保护、加快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接种工作以建立更广泛的屏障,这些为的是在最后的窗口期内,努力增加医疗资源,尽可能地多挽救一些生命。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WFHoOT6eud4VibjVbZeeLEYedAN9fX0sepQia8WT0L727gH3ZQzUphAeib47sjDEQZTBtzKjeicqqMIQ/640?wx_fmt=jpeg)

2021年4月2日,武汉市汉口医院正式开展70岁以上老人的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工作。图自长江云。

最近反复提的“分级诊疗”,也并非近期才出现,早在2015年医改进入医疗资源稀缺的区县镇乡时,便取得了一定成效并在不断调整。例如每年的老年人大病慢病筛查、婴幼儿四病筛查体检等,再如基层首诊比例已达到60%左右等。近期,政府反复提及分级诊疗,是为了避免最可怕的医疗挤兑发生,为了不让民众一有症状就一股脑地往大医院跑、重蹈武汉抗疫初期的窘境。

其余几条,也考虑了保障民生、稳定供应链等大众热切关注的话题。

总而言之,国家是希望通过小步快走、摸索调整的方式,逐步改变防疫策略的,并不是完全放开不防,是主动的优化而不是被动的,是为了给国家和民众争取更多的时间,防止“大船猛调头翻船”。

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白,面对不断变化的病毒和形势,中国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很多时候只有次优解,没有最优解。任何事情都有一个过渡期,任何关键时期的重大变动都不可能一步到位、一蹴而就,后面也可能松了又紧、紧了又松,毕竟当年改革开放,也是反复试探摸索出来的。

我也希望,一些疫情防控时层层加码的地方政府,别在“小步快走”逐步放开时,又层层减码变为“大步劈叉”甚至“滑跪”。

**还有三场大考要准备
**

对于决策者而言,不管采取哪种策略,都会受到很多人的欢迎,以及很多人的责骂。所以国家能做的,就只能是努力寻找最大公约数,找出“各种诉求和拉扯之间最大的妥协”。损失和冲击是一定的,但国家从不乏底线思维——从最坏处着眼,向着最好处努力。

凛冬已至,作为普通民众,我们该做的是相信国家、配合国家“筑高墙、广积粮”,齐心协力逾越冬天,等待春暖花开。

最近,舆论场上有这样一种声音:如果“躺平”,社会会恢复活力,一切会回归日常。

咱们不和早就摆烂的英美比,仅参考日韩新加坡等国奥密克戎的数据,不难得出结论:如果从当前模式切换到激进躺平,只会进入一个更加困难的模式。

首当其冲的肯定是医疗系统。

有人说新冠是大号流感,甚至在三人成虎中逐渐变成了“小感冒”,街上已经有人摘下口罩、恨不得原地起飞到境外旅游了。但哪怕稍微考证一下权威文献及数据,便不会如此轻敌。

将它与流感相比,这话说对也不对。说它对,是因为它造成的重症率、致死率确实跟流感差不多。不对的是,它的传染性太强了,流感RO指数只有0.9~2.1,但奥密克戎新变种高达18.6。所以就算它造成的重症率、致死率跟流感一样,它的传播性影响力仍比流感大多了。

退一万步说,即使是流感,一年反复来几次,也没有几个人的健康状况不受影响。更何况,我们的医疗资源,并不足以应对海量人口同时感染“流感”。就算医疗资源足够,也会面临第二个问题,治疗过程中,发生院内感染怎么办?

一般情况下,医院是不会让身患传染病的医生上班的,即使医院同意,医生也不愿意。原因很简单:肿瘤科、透析室、眼底病变那些本就脆弱、需要持续医疗的病员,被医生传染后,家属会不会要医生负责?如果医生来到学校里为孩子们常规体检,结果班上大部分孩子被医生感染了,上吐下泻、高烧不退,家长会不会暴怒索赔甚至走极端?

全国的医生就那么多,染病的医生不能出诊,出诊的医生应对不过来,国家又能怎么办?现在被哄抢的连花清瘟颗粒尚且需要生产周期,还能幻想需要五年以上培养的医护人员凭空冒出来?

在和我的交流中,一位年轻人说:“我身体好,不介意阳性医生给我看病做手术,健康医生可以安排给高危人群。”这种认知让人担忧,也不想想,为什么再小的手术也要求无菌环境?

一位省会城市的医生则告诉我:“医患关系本就紧张,我怕到时候,会有病人轻则跪下求医,重则走极端,引发流血冲突。”这尚且是有一定医疗资源的大城市,而大部分农村,唯一的医疗力量就是农村卫生所、小诊所和稀有的村医了。而最弱势的农民群体大多不会发声,更不具备“赛博插队”抢占中重症救护资源的能力。

就连很多美国民众,在经历新冠疫情夺走108万易感人群而活下来后,也很清楚:新冠绝不是大号流感或是感冒,能少得几次就少得几次。可现在一些人在大量短视频的轰炸下能把“大号流感”又变成“小感冒”,比当年“懂王”还“懂”。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WFHoOT6eud4VibjVbZeeLEYALFEdRZSEd2Hibyic1XtDCygiap8zvIrvGtXtrA3mHFKGuKFXtazftghg/640?wx_fmt=jpeg)

其次是经济。

部分人把当前的经济下行、自己的困境归咎于疫情防控,在世界杯期间,这种论调尤为凸显。但实际上,全球经济状况都不好。也有人认为,第三产业容纳了最多的就业人口,放开后将大量吸纳就业,社会很快就会恢复活力。

真的如此吗?实际上,更多人还在观望状态。这段时间的重庆便是一个例子:宣布解封后,晚上七八点的轻轨寥寥几人;街道冷冷清清、店铺大多没开门。

第三个令人担忧的自然是国家安全。

过去几年,某些势力打贸易牌、科技牌、芯片牌甚至台湾牌,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但近期的舆情,或许让这些敌对势力找到了方法在堡垒内部制造矛盾。此外,伴随着短视频及碎片信息一家独大,如今国内有理有据、正确权威的声音不能有效深入民众,大部分有用信息被耸人听闻的无效信息甚至谣言取代,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这也是互联网的吊诡之处:宏大的社会布局对每个人至关重要,却不易被民众记住。微观的小事虽然相对社会大局并不那么重要,却因为有故事性而广为传播。以疫苗接种为例,国内已经接种了34亿剂次,我们也向境外提供了20多亿剂次,截止2022年5月数据,不良反应率为70.5/100万。但很多人在“据说”、“我朋友”、“我远亲”此起彼伏的声音中催生了关于疫苗副作用的大量谣言,目前动员老年人疫苗接种的难度,和前两针已不可同日而语。

国家想要有序逐步放开,但一些民众是没有做好准备的,甚至一些人幻想放开后便能回到2019年。倘若可以,谁不想新冠病毒从未出现过呢?但如果没有对逐步放开后的局势最基本的认知,将经济低迷或自身困境怪罪到国家疫情防控的人,很容易在未来因局势发展不如自己所想,从一个极端百倍加速到另一个极端。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或许,现在是真正考验我们的时刻了。

我笃信,作为普通民众,最重要的就是相信国家,支持国家的决策。现在,我们更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不添乱、不恐慌、不轻敌,做好自身防疫和治疗,与国家同舟共济,一定能够到达胜利的彼岸。毕竟,中华民族在几千里的历史长河中,有超出所有国家和民族的韧性,我们对大灾大难并不陌生,对取得胜利更不陌生。

点一下右下角“在看”,让我们做的更好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v4vz52CcB128kB3dqU7xYytGQTwrbdy7kof4lnHElibMFrcX8IeqCgyRYj7QqLkCawecFgW781KcNAzIp5y0Rkg/640?wx_fmt=gif)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



****



× 分析

: , , , , , , , , , ,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分享 留言 收藏


ox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