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Wy7vlUoulytU8KiaibGutJWAT91KoTl4QicYpGTrdlc0y69A0bxdEU5JR6QSHEREMN7kxQKtjFu4Y7Q/0?wx_fmt=jpeg)
# 大厂难进、富士康不进,当代本科毕业生转向新“工厂”
原创 王晨宇 [ 底线思维 ](javascript:void\(0\);)
__ _ _ _ _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V3fiaozrnfBJkrIeXgjOXvO8IrAST4l2xiaLC3iaZ1CibYNq9Aq7CWdLdNyJly3aS1AC6awKMTI0fhOg/640?wx_fmt=jpeg)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王晨宇
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
近几年,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和青年失业率的上升,再加上一般家庭普遍承担得起自家孩子一两年待业备考所耗费的经济支出,考研热度持续攀涨。2023年研究生报考人数为474万,同比增长3.72%。而在这些人里,往届生报考的人数增幅已超过应届生,考研“二战”、“三战”现象日益普遍。
基于这些现状,“考研工厂”在学生群体中逐渐走红,“考研高考化”一词也引来很多学子的共鸣。 **一、考研寄宿机构的兴起**
笔者发现近几年来,全国各省市的大学高校附近陆续出现了众多为已毕业但仍要“二战”考研的学子提供学习和住宿服务的考研寄宿机构。
据了解,2017-2022年是寄宿考研学校从兴起到发展的黄金五年,考研大省山东是其中的领头羊,济南和青岛、潍坊等地区带头迅速扩张,短短几年时间内开到了200多家,且逐渐呈现出规模化和连锁化的趋势——在线上平台搜索“考研寄宿”等关键词,可发现已有不少机构在山东、江苏、河南、湖北、陕西等多省市开始了连锁化、集团化经营。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Wy7vlUoulytU8KiaibGutJWAO1KnqgiaibtXencf0buVyeQzDPho8NiaYsY1icJGccFEKdnhwA0CbrKlLg/640?wx_fmt=jpeg)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Wy7vlUoulytU8KiaibGutJWAFibEsWfQF4IIzvfzBItsP0g417NQuJfzkq7gJagMYFAonF376m55uRQ/640?wx_fmt=jpeg)
一些考研寄宿机构提供的宿舍(作者供图,下同)
以笔者所在的郑州为例,笔者通过美团、小红书等APP线上搜索时发现,目前在郑州开张的考研寄宿机构不低于50家,加之各机构分校区和可提供寄宿的大型自习室,市面上相关机构数量不低于200家。据某机构合伙人透露,在筹备开设机构前的市场调研中发现,目前郑州全市考研寄宿床铺总数不少于8万张——郑州在校大学生数量排名全国第二,2022年这一数据达139.57万。
这些机构招生规模大小不尽相同,整体学生容纳数量多介于400-1000之间,据了解也有老牌机构正筹建规模超过2000人的大型寄宿备考中心。
由于学生规模庞大,所以机构普遍建设自有餐厅并外包给专业的餐饮机构。在生活设施上,各机构也都设有专门的生活超市和菜鸟驿站来满足学生们日常必需品的采购。
自习室是这些机构的主要学习场所,自习教室数量不一,少则六七间,多则十几间,每间自习教室容纳人数在40-60人不等。各机构还会对这些自习教室进行文理分班。
除了自习的教室,机构内还设有网课教室和背书室来满足学生的各类学习需求。当进入12月份临近考试时,每天从早上6点到晚上12点,楼道里、教室外、天台上都回荡着考生们朗朗的背书声。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Wy7vlUoulytU8KiaibGutJWAicuz1iaW3eSBcxzehB1HgNTffvv9u6JXpcFFPPaa1zCrCFo83qO0vPdQ/640?wx_fmt=jpeg)
**二、“工厂化”考研** 寄宿机构主要通过三个层面来展现其“考研工厂”的特征。 一是流程化的服务模式。
这些考研寄宿机构除了给“N战考生”们提供学习和住宿的基本场所外,还会为这些学生们提供诸多有助于提高其备考效率的各项考研服务,主要包括:考勤管理、学习计划的制定和执行、公共课答疑、阶段模拟测试、专业院校分析和复试服务等。
考勤管理是指机构会给学员们规定日常的生活作息,并要求学员们在每周的周一至周五期间每日按时完成早午晚三次考勤打卡,无法按时出勤的学生需提前向班主任请假。考勤日内每天午餐和晚餐时间内会有一到两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其他时间都需要在自习教室或背书教室内学习,一直到晚上十点半以后,自习室才会熄灯关闭。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Wy7vlUoulytU8KiaibGutJWA2pUwWuibBDh3rO9nnIh6XBfVgR0tuKy8GwUV5AlGqBsv47aQuS5whAA/640?wx_fmt=jpeg)
某考研机构的作息时间表
在3月-12月的每个月中,机构会根据考研复习规律,将复习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量化分配。每月班主任为每名学生发放《本周学习计划》,学生根据自己情况制定自己每日的学习计划;在每月的固定时间,班主任会一对一检查班级内学生的学习计划完成情况,学生若没能很好地完成,班主任会对其进行谈话和劝诫。
为了帮助学生们了解自身阶段性的复习成果,机构还会定期为学生们组织模拟考试。这些测试包括入学摸底测试、择校测试、阶段测试和全真模拟测试。不同的测试对应了机构针对学生需求所提供的不同服务,在测试内容上也会有所侧重。
除了每日考勤和制定学习计划,机构还会定期安排专职的答疑老师为学生们提供一对一答疑,同时班主任也会为有择校指导和心理疏导需求的学生提供专业服务。
在这样固定化的服务模式下,考生们得以全身心投入到考研的复习备考中,保障学习时间的同时也提高了复习的效率。 “考研工厂”的第二个表现,是严格化的督学管理。
总体来看,考研寄宿机构在服务内容和流程上基本类似,差异主要在于督学管理执行的严格程度。
通常机构中每位班主任负责2-3个班级,需要每日对班级学生进行考勤,以此保证学生们在教室的学习时间。对于没有按时出勤且未请假的学生,班主任会线上与学生沟通或去宿舍察看情况。每月班主任会统计出勤率,对出勤率较高的学生进行奖励,相应地,对于每周迟到和缺勤达到一定次数的学生,机构也会进行惩罚,如告知家长或扣取押金,甚至对情节严重者进行劝退。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Wy7vlUoulytU8KiaibGutJWABVicFDnPibQs89z5FMXVOPWviaLVBrEIiaLPgyjlWu7Bs1mvQoHJLNOI8Q/640?wx_fmt=jpeg)
打卡处
每间自习室内也都装有监控设备并贴有自习室的规章管理制度,比如严格限制电子产品的使用,需要电子产品辅助学习的同学则需申请到网课专用教室学习。此外,不少机构的教室也会采用玻璃墙设计,方便老师和家长们在教室外观察学生们的学习情况。班主任老师每天也会多次不定时去自习室巡班,对未处于学习状态的同学进行规劝。
有些管理严格的封闭式机构会实行“高三式管理”,在每日的用餐休息时间外,关闭宿舍区和学习区,限制学生外出。 再就是“考研文化”的空间凝造。
除了在线上各渠道对本机构的管理服务和学习氛围进行展示营销外,这些机构往往会充分利用机构内的公共区域,通过各种设计包装,人为营造“考研文化”氛围。
例如,在空白墙上装设“双一流”高校分布地图,悬挂名校简介和专业实力排名信息牌、考研倒计时牌等;在机构的入口显眼处或接待区,通常还会张贴往年上岸的学员高分信息榜和“上岸”学生送来的锦旗;在自习教室等学习区域内,更是会张贴“努力改变命运,考研决定人生”之类的励志学习标语,有的机构甚至会鼓励“只要学不死,就往死了学”。
**三、“梦工厂”真的能批量“造梦”?** 走红常与争议相伴,人如此,“考研工厂”也是如此。兴起至今,“考研工厂”的运作及成效同样面临诸多质疑。
比如,“上岸率”提高背后的功臣是机构么? 机构是否着实有效地帮助学子圆了“读研梦”,是衡量其存在意义的重要依据。
笔者曾向多家寄宿机构经营者询问近两年来服务考生的“上岸”情况。由于考研与高考不同,没有一本、二本线的划分,只有国家线,并且不同院校的不同专业报录情况差异较大,很多学生即使过了国家线或复试线也未必能真正“上岸”,再加上不少学生在考试后会直接离开并断绝和机构老师的联系,因此各机构的数据统计基本都不够完整。
据教育部数据统计,2022年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457万,录取110.7万人,录取率为24.2%,这其中还包含了各院校推免录取的数据。另有新东方发布的《2023硕士研究生招生数据解读报告》显示,2023年考研全国共有864个招生单位总计招考761763人(不含推免及博士研究生),而2023年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474万人,录取率仅为16%。
由于各个院校和专业的差额复试比例不同,官方也没有权威性的整体性统计数据,所以根据每年考研报名录取人数和平均复试差额比分析,考研的自然过线率应在20%-30%左右。而据一些考研寄宿机构内部人员透露,在考研寄宿机构复习的“二战考生”,国家线通过率可以达到60%以上。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Wy7vlUoulytU8KiaibGutJWACRicc0EBJAsYQZhviboE9T9KURy5Ql1awxJEIrjw4AB9AvB9QjY4Jicdw/640?wx_fmt=jpeg)
对于这一数据,有几点因素值得注意。一是机构存在为营销而夸大数据的可能,二是“二战考生”本来就具有一定的考研基础,相较于那些初次上考场的“考研小白”,已有一定的备战经验。
因此,对于考研寄宿机构的督学管理与服务是否真的能提升考生“上岸率”,还需要更多科学权威的数据统计。 另一个争议点与对考生的强制管理手段有关。
私营教育机构与公立学校最大的不同在于,教学双方是处于消费行为下的契约关系。由于缺乏像公立学校所具有的文凭证书等法理权威的强制控制,教育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对学生进行严格化管理时,就难免会引起学生们的抵触情绪。
虽然一开始“高三式”的管理模式吸引了诸多望子成龙的家长,但随着选择考研寄宿机构的学生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学生群体对于此类班型开始“不买账”。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Wy7vlUoulytU8KiaibGutJWA5WVOvUFobMk5VMLGCkKvy4mAmBic1Luo78xA79dtr0esiadPJWmUb3Lw/640?wx_fmt=jpeg)
此外,也有众多学子提到,“标准化生产”难以为考生提供个性化支持。 考研与高考在考试和录取的机制上具有极大的不同。
从考试内容来看,高考的考试科目更为固定,且考试内容在本省内会设定一个标准,学习内容差异较小,仅以文理科进行区分;而考研则是以专业划分,根据报考的院校和专业不同,考试科目、内容和难度差异极大。
再加上每个人的知识基础存在较大差异,这也就使得考研的学生对于“名师”辅导的需求充满了个性化和碎片化,即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板块和不同的章节中,考生们都有着自己所认可和青睐的“名师”。而这样的课程学习需求,从师资成本等多重角度看,是目前市场中任何一个考研机构都难以全面顾及的。
在录取机制上,高考是考试和成绩公布在前,志愿报取在后,具有多个平行志愿,在选择众多下会形成兜底效应,并且没有复试,高考分数是衡量最终结果的决定性因素。而考研恰恰相反,择校报名在前,考试和成绩公布在后,初试通过后还需参加复试进行综合素质的评定,换言之,笔试分数主要作为初试的选拔条件,并不决定其最终是否录取。
因此对于考研来说,专业院校的选择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考试难度和复习备考的成本投入,“高三管理”一刀切并不适合所有“二战考生”的复习节奏和规划。
**四、结语**
不可否认,考研寄宿机构目前还难以形成像衡水中学、毛坦厂中学这样的“超级工厂”,但是从这些寄宿考研机构当下的经营模式和发展理念来看,无不暗示着其“工厂化”的强烈倾向。
有必要指出的是,研究生阶段所需要的是更甚于本科阶段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学术创新能力。学生工厂化的应试培养,对于后续研究能力有什么助力,这值得打一个问号。当然,相比于此,“考研工厂化”背后的社会成因更得舆论关注,也确实更值得关注。
一定程度上,“考研工厂”就像一团杂乱毛线里的一根线头,一拉拽,扯出一堆社会议题,复杂且难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
****
× 分析
: , , , , , , , , , ,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分享 留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