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帖子
账号
关于
o9UeGqmbwk4qMnacWTJ9majDgk5eZZtQEi
Bulletin#72BA749DF67E68ED0A0A9BDB8C630529
o9UeGqmbwk4qMnacWTJ9majDgk5eZZtQEi#3060
@2020-08-03 16:00:00
上一篇下一篇

![cover_image](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jnDIM6gq2cV4MAgheuvN6H6S8iawHlzkt64QWHRmkRUA8nubIibZPlfLU8Iia5C3FFmbuODW8x41ZKRfmtHjGOYIQ/0?wx_fmt=jpeg)

# 考古专业太过冷门又清贫?高考志愿怎么报才划算?

宋亮 [ 底线思维 ](javascript:void\(0\);)

__ _ _ _ _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V3fiaozrnfBJkrIeXgjOXvO8IrAST4l2xiaLC3iaZ1CibYNq9Aq7CWdLdNyJly3aS1AC6awKMTI0fhOg/640?wx_fmt=jpeg)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宋亮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博士生

最近,湖南耒阳留守女孩钟芳蓉考出文科676分的成绩,因为报考北大考古专业引起关注。考古专业过于清贫,留守女生到底该选什么专业,成了大家热议的焦点。

这几年我每年坚持给学弟学妹们,在报考志愿方面写一点自己新的想法,把自己见过、经历过的各种弯路给家长考生朋友分享一下,就是希望让大家能有更加理想的姿态,选择一条好的人生道路——是的,这是人生道路的选择,甚至可以说,是很大程度上地决定了一生的人生走向。

这些年,很少有人说“一考定终身”,但是人生的路一定是越走越窄的,特别是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内卷化”已经在当下各行业各阶层日益感到明显。一个合适的起点,往往可以让人生事半功倍。而一个不适合自己的决定,往往要付出几大的成本来纠正。在一些关键时刻,真的是可以决定人生的。

这几天在一些视频网站、微博等看到了各种讨论考大学报志愿的分享。自己也聊了几年这个话题。回头想想,大学作为一个“入口”,怎样选择才是最客观理性的呢?从策略的角度看,无外乎是“投入”、“产出”、“风险”、“机会成本”等维度,笔者就从一个“出口”的角度来谈谈高考报志愿这个话题。这个“出口”就是就业,上大学所给予我们的本质上就是“职业胜任力”。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jnDIM6gq2cV4MAgheuvN6H6S8iawHlzktWG8Mh8UVd69tZzJiaibwUr6NLfotncyuqH7yyFzX6qib79a7vESMZUcbA/640?wx_fmt=png)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举办的2020山东高考招生咨询会(日照)本科综合场 该图来自齐鲁壹点网站

**兴趣是个伪命题**

在很多的老师和过来人的建议中,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一直是一个看上去很好的建议。但是,这其实是一个很“乌托邦”的建议——因为一个以刷题为主要生活的高中生很难对一个“职业”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兴趣。真正的兴趣是当你系统得知了这个专业对应行业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收入水平等等之后,对于这个职业的高度认同。很多考生对于一个职业的兴趣其实更大程度上“好奇”,或者是“误判”。

比如笔者的一位高中同学曾谈到,他当时在数学奥赛上取得了名次,觉得自己就是要学数学。但是到了他在一所TOP20的大学转专业到了数学系之后,发现自己并不是喜欢数学,只是喜欢“做数学题”。当然,如今他已经是一所中学的数学教学骨干,依旧做着他喜欢的工作。这种已经在数学奥赛上取得成就感的“兴趣”尚且都对“数学学科”存在认识的偏差,更何况很多考生对于某个职业的了解仅仅是一些网络上酷炫的视频片段呢?

寻找专业时切忌看“颜值”。爱好、偶像、特长,乃至于喜欢某一科的老师,都只是让你对关注于某一个行业的契机,千万别这么简单地认为那就是自己的true
love。像很多人喜欢的音乐、写作等,其实只是一个业余爱好,一旦成为了“职业”,生涯路线上的问题就很难再用“兴趣”来承担了。

所以,如果是现在你正在填报志愿,那么“感兴趣”真的是一个要慎言的事情。你真的很可能对这个职业、行业完全不了解,只是觉得它足够“酷”。比如记者、基金经理、律师、火箭工程师……

另外,兴趣是可以培养的,有很多行业领军人物在进入这个领域时都是懵懵懂懂,提不起兴趣,结果发现越来越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大学的培养计划获得成就感,取得相较于同龄人更好的平台和资质,在学习过程中逐渐产生“兴趣”,进而逐步走向巅峰。对于刚刚成年的高中毕业生而言,这一切都充满着各种未知。此时此刻的“感兴趣”与否,和在大学的发展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那么如何来了解一个自己想报的专业呢?

这也是今年想跟大家换一个角度来分享的方法路线,从专业的面板属性来看分析大学、专业和自己。

在这里,有一点一定要注意的是,所有的分析都不适用于解释某些个人因素占绝大部分,大学教育起作用很小的个人。比如,当下某些高流量网红,他们的成功更多是在于其自身努力和精确定位以及团队支撑,与其受到的学历教育关系不大。这样的成功案例,并不适合讨论报志愿这个话题。

**一个专业的“三层六维面板属性”**

不可否认,上大学的最终目的是找到合适的职场位置,并由此开始沿着某一职业发展路径取得人生各种层面上的意义。既有情怀层面的家国人生,也有世俗层面的金钱地位。那么大学也好,专业也好,城市也好,都不是一个孤立的因素。在往年的文章中,笔者分开进行比较,那么在今年笔者尝试用一种耦合的方式,从“行业”的角度来分析“大学+专业”将如何决定这个职业发展的起点。

除非是有家族企业等待继承、父母已经安排好人生道路,只需要一个正经的“大学文凭”,几乎所有人都是需要“就业”的。不管什么学历,就业时更是像在“填坑”,也就是用人单位是“因岗招人”,而不是“因人设岗”。所以大学教育所给予学生的是“职业胜任力”。

笔者在这里将一个专业的人才需求属性分成了三个层次:这个专业是干什么?需要什么样的人?有前途吗?

具体来说,第一个层面,是专业本身的属性,它是填报志愿时很难改变的因素。大部分人都没有能力改变一个行业的业态,所以入行前必须充分了解且充分做好心理准备。不要抱着“我学土木但就是不想下工地”的心态。认识这一层面的有两个细分的层次:“主干课程”和“主要就业方向”。其实,主要稍稍有一些社会阅历的家长,一看目标大学的培养计划和应届生主要就业企业,就很清楚未来孩子毕业时会学什么,是怎么样的去向,收入怎么样。

第二个层面,是考生本身的属性,这是一个最大的变量,决定着考生与这个专业的匹配程度。这包括考生自己的能力维度(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抗压能力等)以及性格维度等,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视角来看:一是,测试自己的情况,进而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或者是,选择一个自己特别想去的专业,然后按照专业的需求来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和性格。毕竟,对于高中毕业生而言,可塑性是非常强的。相当多的人经过大学的成长,与高中时代的“人设”都是判若两人。

第三个层面,是社会层面的属性,对人生高度影响最大的变量就是“宏观”。在这里笔者又分为三个细分维度:垂直发展性、业态多样性、专业壁垒。有很多研究资料显示,在过去40年的社会发展中,收入差异最大的一个维度就是“行业差异”,超过“学历差异”、“地域差异”、“性别差异”和“职级差异”。因此,一个专业有没有前途,一定要长远来看。如果延展开,就涉及冷门与热门专业的辩证关系。这方面很多报考志愿的分析中已经谈得非常清楚了。

一个专业涉及的维度方方面面,为了让考生和家长能够有一个便捷的方法来,笔者这里了一个六维的面板属性便于来全面了解一个专业在各个维度上的差别。

**工作强度:**
这是当下青年人最关注的的一个职场维度,也可以叫“职场舒适性”。经常有人说这个工作不符合自己的“气场”,也就是指的这个维度。具体的包括工作环境(比如写字楼、车间、工地、野外等)、人际关系(办公室政治斗争、客户关系、刚性应酬)、工作时长(朝九晚五、996、不定时加班)、危险程度(高危、污染、海外动荡地区)等。

接着之前的“兴趣”话题,导致一个热血青年最终“没有兴趣”的很多原因在这个维度上。比如,从事金融行业,特别是销售,在有高大上的写字楼、上班族的光鲜同时,也是高强度的加班,业绩的压力,复杂的同事关系,乃至于和客户之间不得不做的应酬,尤其对于女生,能否应付得来?

再比如,笔者一个好朋友从事的航海技术专业,讲起来属于环球贸易,周游各个国家,但实际工作状态多半是一年中有8个月在海上漂,与家人长期分离,或者固定航线经过险象丛生的海域。对当“船长”抱有梦想的人,是否能够真正忍受将这种工作生活状态作为十年甚至二十年的职业呢?

想起一句话,“这个时代任何行业,想活出点意义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任何酷炫与光鲜的背后都有“众生皆苦”的辛酸。

**专业壁垒:**
“专业壁垒”就是一个行业在招聘毕业生时对于“专业对口”的要求,或是在就业、深造时对于非本专业毕业生的接受程度。有的专业技术性极强,特别讲究“科班出身”。对于特别是想从事某些行业的考生来说,高考甚至是进入这一行唯一的一次机会,一般不是本专业,以后再想靠考研“改行”会难比登天,甚至都不会有入门资格。

对于“改行”的话题,在这里有必要多说几句,这就和“专业壁垒”密切相关。比如临床医学,没有经过本科阶段的训练,根本无法在后面来这个学科深造,可以说要是没能在本科学临床,那你这辈子都别想拿手术刀。同样地,建筑设计也特别讲究“童子功”。在笔者最近关注到的部队院校文职人员招聘中,凡是教学研究岗位无一例外要求本科、研究生一级学科必须与招聘要求完全一致,否则无法通过资格审查,也就是必须专业对口。

基本可以这么说,理工科专业都多少强调“本科基础”。相反地,有的专业“专业壁垒”确实不高。这一点在文科类专业尤为明显。比如媒体行业基本接受文科各专业的学生;金融界行业研究员甚至鼓励招聘理工科背景的学生。因此,像汉语言文学这样宽口径的专业,选择上往往会更多。

**薪酬水平:**
这是一个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维度,毕竟对于没有财务自由的人来说,收入永远是不可回避的点。薪酬水平方面笔者认为应该关注三个重要的指标:毕业薪酬(不同学历层次)、五到十年后薪酬、天花板。

为什么是这三个指标?毕业薪酬很直接,就是你第一份工作能给你多少钱,能不能养活自己。在这里,笔者切身经历提醒考生,尤其是家长,学历真的不必然带来“毕业薪酬”的提升。

五到十年后薪酬,这是一个双重意义的“坎”,一是那时是否在同龄人中出类拔萃,是否适合继续干这行,是否被末尾淘汰已经见分晓;二是那时也正是结婚养家的时候,这决定着一个新组建的家庭的起点经济水平,甚至决定着择偶的质量。

薪金天花板,这就很好理解了,各行业的顶级收入水平其实比起薪的差异更大,甚至能差百倍。不过,在薪酬这个问题上,笔者要特别提醒家长朋友,薪酬能极大满足家长在自己圈子里的“虚荣心”,但孩子的人生,终究是自己的人生。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jnDIM6gq2cV4MAgheuvN6H6S8iawHlzktSfDbyGIZhIXEhyG4Z3FnlXwsgBos0njJcKmQAr3JyrQZyfxfnz32eg/640?wx_fmt=png)

在齐鲁晚报·齐鲁壹点举办的2020山东高考招生咨询会现场,有学校的招生宣传团队为学生做介绍 该图来自齐鲁壹点网站

**出国与深造:**
现在本科毕业直接工作的发展空间越来越窄,学历背景要求一直在提高,特别是一些重要岗位。在本科毕业之后选择深造的学生也越来越多。还有很多学生通过深造来提升背景、或者转专业等。因此深造与出国深造也是一项重要的维度。如果在国内读研究生,除了推免保送之外,就是和高考类似的研究生考试。而出国留学也成为现在很多学生的选择之一。那么一个专业是否容易出国留学?是否能够拿到奖学金?是否可以得到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对于家庭条件并不特别有实力的学生家庭来说,也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比如,据新闻学院的研究生介绍,中国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申请本专业的研究生就很难,也很难得到奖学金。而相对地,作为亚洲留学生占主力的生物、化学等领域,是很容易拿到录取通知书,优秀的学生也可以申请到奖学金。当然这些专业除了教研岗位之外的就业,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垂直发展性:**
部分行业的职业发展是越走越窄的,目前多数行业业界普遍认为决定人生层次的年龄是40-45岁,也就是如果在这个年龄段仍没有跻身“行业顶级人才”,之后再飞黄腾达的机会就会骤然降低,当然不排除一些传奇人物发展历程中的“奇迹性飞跃”。

在笔者了解到的一个故事中,一家初创团队招聘时遇到一位90年代Top级理工院校的本科毕业生,在国家重点科研院所工作十余年后跳槽,接连换了多个企业的同类型岗位,并且仍想应聘此类职位,但因技术职称较低与年龄较大等问题遇到许多困难与不适应。这位求职者的问题就在于没有提前规划好职业发展路径,也没有积累技术职称的意识,导致年事渐长,但缺少证明其行业资深经验的“履历”,可见垂直发展性对于长期的重要性。

垂直发展性展开说可以分成五个方面:职业发展路径,业态多样性,职称体系,职业金字塔,职业天花板。每一项简单地来说一说:职业发展路径是指从初级行业从业者开始会经过怎么样的过程最终达到什么程度,例如大学教师的发展路径大致有两条,教职序列讲师-
副教授-教授,行政序列的科长-处长、院长-校领导。

业态多样性是指这个专业所能从事的社会各类岗位,比如新闻传播专业就是业态较多的行业,可以进入国有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政府和事业单位新闻部门,等等。

职称体系指的是不同行业的业务水平标准,比如工程领域常见的“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工”。

职业金字塔,指的是行业的内部竞争,有些行业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比如职业经理人;有的则比较稳定,比如公务员、教师、医生。

职业天花板,是指到了一定的年龄或者一定的职位就会停滞不前,或者晋升机会极少。

特别注意很多行业是存在“结构性改行”的,比如目前的制度下,像“空姐”就会超过一定年龄后离开岗位;现役军人每一个级别都有年限要求,超过年限又没有晋升就必须转业;计算机行业,从业超过35岁也会面临严重的被裁压力,没有及时跻身管理层或者自谋出路往往会面临尴尬局面。这种“非升即走”的行业,从毕业开始,职场锦标赛就已经开始了。
**
**

**名校效应:**
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其实在明面上没有哪个专业或用人单位会明确地写出来院校门坎。但是,相当多的行业是有“门票”机制的。不管个人多么优秀,在简历筛选中,院校往往成立第一个筛选的关键词。毕竟,在重点院校读金融和在以非金融专业著称的院校读金融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以,一个专业的就业是否有非常强的院校门坎要求,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中央直属单位选调生,就只有全国30余所高校具有推荐资格,也就是说不管个人多么优秀,如果不是这30几所高校的学生,根本没有任何机会进考场。再比如笔者通过从业者了解到,顶级投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等企业及机构只有部分重点高校的优秀毕业生简历才有机会初选进场。

在这里,多说一句的是,很多专业,特别是高度面向社会和市场的专业,比如金融、媒体等,在学历以外,也非常看重实习经历的。而实习经历也往往伴随着院校背景。这些行业的头部单位基本都在一线城市,因此这种专业的选择中,城市是一个要着重考虑的因素。

**最后说给一脸懵的考生**

拿到这么多大学,这么多专业,又没有自己想好像去哪里,想学什么。那么就只有一个选择的方法——选一个能考的上的、尽可能高层次的大学、自己不那么讨厌的专业、去一个适合作为职业起点的城市。

这四点再分开来说:

一个能考得上的大学,也就是说充分利用分数,选择一下性价比高的组合,比如“离家远的大学+优势专业”(比如东北考生选择西南地区的名校);“一般省属大学+不看中院校背景的专业(比如省属院校的计算机和软件),这样往往会收到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

尽可能高层次的大学,这是毫无疑问的,能上双一流,一定不要选择普通省属高校,这是一生的“本科学历”,是未来用人单位做简历筛选的一项条件。

虽然之前说了“感兴趣”是一个伪命题,但是一定要清楚自己讨厌什么。比如晕血就不要学临床医学,内向社恐就不要学律师。否则,职业生涯是一场灾难。只要不那么讨厌,就可以作为备选条件了。真正的兴趣,或者职业成就感,可以在大学学习中慢慢培养。

去一个适合作为职业起点的城市,特别是对于要求实习经历的,人脉资源密集型的专业,一个大城市的资源是必要的。事实上,很多专业的本地区就业率是很高的。因此选择一个城市,可能就选择了自己未来的安家之地。如果选择的是当下兴起的新一线城市,未来也会有更多的机会,性价比也更高。

预祝走下青春战场的各位考生都能拿到最理想的录取通知书。 **
**

**【本文为节选,想看全文,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WXDvK4vTtELxWiceuy78ktSZTx0ITRINkHCzPFibibI7icgHmmSTM34NUrvD7ibh8zKUYxWZym7J6ayUA/640?wx_fmt=jpeg)

点一下右下角“在看”,让我们做的更好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v4vz52CcB128kB3dqU7xYytGQTwrbdy7kof4lnHElibMFrcX8IeqCgyRYj7QqLkCawecFgW781KcNAzIp5y0Rkg/640?wx_fmt=gif)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阅读原文 ](javascript:;)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



****



× 分析

: , , , , , , , , , ,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分享 留言 收藏


ox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