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帖子
账号
关于
odytBAJKQ4aUHioBeefWvwbwjzTNj9es6V
Bulletin#745D4C09475E49E74A71D2694F7C9379
odytBAJKQ4aUHioBeefWvwbwjzTNj9es6V#409
@2022-08-12 16:00:00
上一篇下一篇

![cover_image](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yBOn56GI6nl3rWT1MopJxq1uQz7HkFZaeY4C3ia49rauBDic7BGmMSHDpbuMkKUVno3mM9Efr3jXnOvpTNpDx48A/0?wx_fmt=jpeg)

# 黑龙江:青龙的狂舞(中)

原创 卢克文 [ 卢克文工作室 ](javascript:void\(0\);)

__ _ _ _ _

阅读本文前,请先阅读《 [ 黑龙江:青龙的狂舞(上)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wMzAwMzQxNw==&mid=2756671283&idx=1&sn=d9d3df51b1b9829785f86f325c1784e1&chksm=b76dd445801a5d53da8007b95d091f55a907fbf99dd27539272ecd6d32112e79a593ae01a548&scene=21#wechat_redirect)




** 叁 大庆 **





在东北,有大量历史和北大荒差不多的地方,都是前人从荒原草莽开拓出来的。



从建三江往西近 600 公里,有片同北大荒经历相同的区域,便是全国大名鼎鼎的大庆。



我原本以为大庆是一座到处是石油钻井,咣起咣起响声迭起的城市,结果跑去一看,城市跟中国其他地方几乎一模一样,只是马路边旷野处多了些磕头机在那不停歇地埋头干活。



城市里到处都是湖泊,荷花开得粉嫩娇艳,恍然就在江南。



大庆乡亲让我见识的第一样东西,居然是当地乳业公司出的雪糕。



乡亲说,他们这乳业发达,是因为泡子多,又是盐碱地,特别适合长牧草,能养出好奶牛。



我问泡子是什么?



就是湖,这荷花不是长湖里吗?向导指着那一大片荷花说,大庆是百湖之城,到处都是湖泊和湿地,有水有草,其实是一片好牧场,所以才有好奶粉,又用奶粉做出好雪糕。



那石油不会污染环境吗?



不会的,现在一滴油都不会落在地上,黎明河也治理清澈了,大庆的环保现在做得很好。



乡亲的声音里,充满了对大庆环境的自信。



我们一边说着话,一边来到了市区东南处的龙凤湿地,此时夕阳渐沉,红彤彤挂在天际,看到各种鸟类在天空盘旋,下面湿地里绿草茵茵,水波粼粼,空气里微带着水腥味,这种亲切的自然场景,居然出现在市区里头。



乡亲指着脚下的高架桥说,修这座高架桥,主要也是为了保护这片湿地,原先是一条马路穿过这里,湿地里有 76 种鸟类, 207
种野生动物,小动物常常因为过马路被碾死,修好高架后,就再也没有发生这种事了。



我查了下数据,大庆确实有 84 万公顷草原、 64 万公顷湿地、 284 个百亩以上的湖泊,光主城区就有 26 片湖泊。



湖泊之多,虽不能跟武汉比,但也相当可观,我一直以为大庆是黑乎乎粘稠稠的石油城市,居然是个小江南。



当然,我们最终还是要聊到石油。



乡亲说他父亲就是油田二代工人,他们家打小是王进喜的邻居,对大庆油田知根知底,于是带我去到铁人纪念馆,见到了王老爷子。



王老爷子早已经退休,满头白发,站在铁人纪念馆前,笑微微着跟我打招呼,我们在馆内信步而行,老爷子指着各种展览用的物什,跟我讲起大庆油田的陈年往事。



原来大庆最早的石油工人,有不少是甘肃玉门油田过来的。



1953 年,王老爷子的父亲十七岁,先到的甘肃玉门油矿当学徒,他当时在后勤保障队,王进喜则在钻井队,那年王进喜 30 岁,已经在油矿干了 15
年,他 6 岁时就带着右目失明的父亲沿街乞讨, 15 岁就在玉门油矿当童工,出身极苦。



因为出身过于贫寒,王进喜没读过书,几乎不识字,入党申请书都是请人代写的,我在铁人纪念馆还听到他打电话的录音,如果不是屏幕上的文字,完全听不懂他的甘肃方言。



准确地说,王进喜是一个文盲,我猜测他身边许多同事也是这样,但就是这样的一代人,从文盲起步,解决了那么多技术问题,打下了中国石油的根基。



今天学历不高的各位,看看王进喜,千万不要气馁,学历只是人生的一小部分,这世上只有放弃的人生,生活中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要以奋进的人为榜样,千万不要和哀哀切切只会抱怨的人共鸣。



1958 年王老爷子他爸带着全家人又去到克拉玛依油田工作,才干了一年, 1959 年,突然传来大喜讯,大庆油田发现了!



1930 年日本人就跑到东北来找石油,到 1942 年钻了 81 口井,深达千米都没打着,那时全国缺油, 1948 年时,中国全年产油仅
32 万吨,到 1957 年,全国一年也才产 145 万吨石油。



1955 年地质部召开石油普查会议,根据勘查结果,决定派人去松辽盆地找油。



1958 年,根据前期实探结果,收缩到松基一井、二井、三井三处重点区域找油,那时候没有大型载重汽车,还只有乡间土路,工人们挪动 100 吨的乌德钻机,
130 公里的路程,需要走两个月。



其中松基三井从 1959 年 4 月打到 7 月,打到 1200 米左右,终于打到了油砂,工人们欢喜得抱在一起,“比抱儿子时还乐”, 9
月 26 日,黑色油龙顺着管子喷出来,油花飞溅,工人们在现场一片欢呼。



当时松基三井在大同镇,黑龙江省委提议现在是建国十周年,将大同改名为大庆,便有了今天的大庆油田。



大庆发现油田后急缺工人,王老爷子他爸便于 1960 年 10 月,又拖家带口,从克拉玛依乘火车来到大庆。



王老爷子说,他们在当地打听,得知落脚这块地叫“萨尔图”,指月亮升起的地方, 4 月 29 日,这里已经开过一次“大庆石油会战万人誓师大会”。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yBOn56GI6nl3rWT1MopJxq1uQz7HkFZa0P0IPaSOkQlR7shsFbqZa5WzViavBdYHIglicxhLxeBohFpXtOpGHaGQ/640?wx_fmt=png)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yBOn56GI6nl3rWT1MopJxq1uQz7HkFZayotmXWibFfuWRAz13c2lPeiaYDVbsKibk4I5sOFBen31GjnW6OLD3FYPQ/640?wx_fmt=png)



幼年的王老爷子,便跟着父亲在大庆火车站下车,他说,眼前“茫茫一片荒原”,就是一大片不见边际的野草地。



除了他们这种技术工人,前面已经另从克拉玛依调来了石油工程第一师,就是原 19 军第 57 师共 8000 人,战斗力特别强。



在王老爷子来到大庆前五个月,已经有 4 万多石油人提前到达,这里冬天最冷时能达到零下 40 度,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居住问题。



跟建三江的乡亲们一样, 1960 年 9 月前到达大庆的年轻小伙们,先挖出一片地洞,住在地窨子里面。



就是电视剧《山海情》里面出现的那种地窨子。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yBOn56GI6nl3rWT1MopJxq1uQz7HkFZa243WScejTKuIFWjcAGbc2sowZXTqt34wHYNEukBVvRIzVBEC4jyWVg/640?wx_fmt=png)

北大荒知青地窨子原貌



地窨子建于地下,平日里密不透风,阴暗潮湿,人住久了会患风湿和皮肤病,大家一合计,还是建干打垒吧,四五万人便开始在大庆荒原上建干打垒居住。



干打垒是用砖框土坯,或者纯干土垒起来,顶和墙十分厚实,看起来又丑又憨,但是冬暖夏凉,造价便宜,建起来又容易,只需要羊草、芦苇、泥土和木材,可以就地取材,大庆人花了
120 天,一口气建了 30 万平米的干打垒,一共只花了 900 万,如果是砖瓦房,大概要 6000
万,节省了大量资金,解决了当年的过冬问题。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yBOn56GI6nl3rWT1MopJxq1uQz7HkFZa2YiacSxPPbnXHEcU1CBxXxv2YXnPJic4SgqLiaqpRpSYLj2uRbBJVaHUw/640?wx_fmt=png)

干打垒原貌(大庆网)



王老爷子带全家到大庆时,已经用不着住地窨子,可以住进刚建好的干打垒里,但房子不够分,四家人住一间屋,住了好长一段时间。



我在黑龙江时,不止一位老人跟我讲起过在干打垒居住的往事,他们通常用自嘲的口吻,说起几对夫妻混居时的尴尬场景,白天大家亲如一家,晚上在席铺中间拉上一块布,“各顾各的说话办事”。



王老爷子说,他们全家人的衣服,是从新疆带过来的,一年四季一套衣裳,吃的是高粱米、玉米面,工人每个月 20
多斤口粮,工人家属则没有配额,要自己去开荒种地养活自己。



平时交通全靠两条腿,半小时才能在黄土马路上见到一辆解放牌卡车驶过, 1959 年也没有医院,生病全靠硬挺,或者职工里有通医术的帮大家看看。



后来见到刘少奇时,油田领导谈起医疗问题, 1960 年才建了三层楼的油田总医院,大家平时管它叫“大医院”,就是今天大庆油田总医院的前身。



** 跟建三江一直苦到 1980 年代不同,大庆苦到 1970 年代,就没有那么苦了。 **



1960 年 6 月 1 日,大庆油田发出了第一列原油, 3 年后,累计生产原油 1166 万吨,占到全国石油产量的 51%
,简直是国家工业发展的起动机,是当时国家工业的掌上明珠。



大庆在全国如此重要,待遇相对也就高一些。



据王老爷子回忆,作为技术工人,他爸在 1965 年时,拿 80
多块钱一个月,属于高薪收入,王老爷子的母亲种地挣工分,年底也有一百多元收入,两口子养活一家子七口人没问题。



当时油田大部分人的收入,是 40-50 元每月,而当时全国许多工厂工人的月工资,是 30 元左右,农村居民年收入,才 90
元左右,月收入才七八块。



当时一斤大米约 0.13 元,一斤猪肉约 0.64 元,一斤大白菜约 0.02 元,物价较低, 80 块钱养全家是正常现象。



在第一代石油工人的努力下,从 1964 年开始,大庆以每年 350 万吨的速度增加产量,到 1976 年,原油产量跨上了 5000
万吨,一直维持到 2002 年。



虽然跟世界第一的沙特加瓦尔油田,那恐怖的 2.8 亿吨年产量没法比,但在少油的中国,大庆实在太宝贵太宝贵,为了保证工人们的生活, 1970
年有了市政,开始有城管、路管、百货大楼,城区主要分西城东城,西城以油田为主,东城以市政为主。



1976 年盖了一部分砖房,先分配给了工程师和干部, 1979 年开始遍地开花盖楼房,工人们陆陆续续从干打垒住进了楼房。



王老爷子说,他 1971 年进大庆做学徒工, 28 块钱一个月,两年后出师,工资涨到 34 块钱,后来涨到三级工 45
元月薪,全家他爸他姐他自己加上母亲三四个人挣钱,日子一直过得挺好。



1977 年大家都有了自行车, 1978-1979 年,身边的家庭开始陆续普及黑白电视, 1980 年代陆续有了彩电,据他估计,那时候身边
30-40% 的家庭都有电视机。



我颇有些吃惊,我说我在湖南农村, 1987 年全村才有第一台黑白电视机,我家是 1992 年买的第一台 17
寸韶峰牌黑白电视,还是村里比较早的,大庆人居然 1980 年代普及了彩电。



湖南农村的生活质量,至少比大庆油田落后十几年。



王老爷子说是的,从 1970
年代开始,周边女性挤破头想嫁给油田工人,嫁过来生活就有保障,刚开始时吃的一般,穿的话因为油田活脏,也不太好,后来吃的也丰富了,活也不脏了,生活越来越好。



大庆市区从 1978 到 2000 年,突飞猛进搞基础建设, 2000
年后又大搞文化福利场所,现在高铁、机场、图书馆、纪念馆全都有了,加上大庆生态环境好,住在这还是挺舒适的。



我问老爷子的退休收入,老爷子说他 2013 年退休,现在每月 7000 多退休金,今年还涨了 163 块。



我说这么高的退休金?



老爷子说正常,他周边的其他老石油人,都是七八千,市政的有技术的,退休能拿到一万上下。



我这个湖南土包子又被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我问现在石油工人的收入,王老爷子说过去很好,他儿子 1998 年大学毕业时,进油田第一年,就能拿 2700 多块。



我迅速查了下 1998 年的人均工资,当时城市工人普遍是在 300-800 元每月,以杭州举例,当年杭州市卫生局工资最高,月薪 1467
元,杭州丝绸控股公司月工资最低,月薪 520 元。



我印象中, 1998 年邵阳市工人的工资大概是 500-600 元左右,大庆油田的新人职工,居然高达 2700 元,在全国真是逆天。



那现在呢?我问王老爷子。



现在就不太好了,王老爷子怕自己记错了数据,还打电话问起了一名年轻后生的收入,挂上电话后说,现在扣完五险一金,大概四五千块钱,不过福利很好,钻井工人都住公寓,有服务员帮忙洗衣服,食堂伙食可以点餐,上下班车接车送,各种劳保护具都免费。



我在大庆另遇到几名从油田出来的年轻人,他们有本科学历,现都在外地工作,他们说,从油田出来的主要原因,是自己一个月才挣四千多,还不如沿海一个工人,不能年纪轻轻等退休,趁年轻都出去闯荡了。



年轻人离去的主要原因,是大庆油田的产量降低,利润也不如以前。



从 2003 年到 2014 年,大庆油田的产量从 5000 万吨降到了 4000 万吨,之后,又缓缓下降到 3000
万吨,产量离最高峰跌去了 40% 。



2014 年普京夺取克里米亚后,美国为制裁俄罗斯,后续将油价打到 40 美元一桶,过低油价波及到大庆,使其在 2016 年两个月亏损 60
亿,油田便将其管理的学校、公交、供热、通讯等剥离出去,转给政府或市场,之后油价回升,大庆一直平稳运营,但再也没办法像过去那样提供大量高薪就业岗位。



当地乡亲说,大庆已经十多年不招工了,有人员退休后也不进行补充,清退了合同工,也不大面积对外招工,仅接收大学毕业分配来的新人,员工总人数,从巅峰时的 20
多万,减少到现在的 9 万人。



大庆也在抓紧谋求转型。



2010 年吉利收购沃尔沃时,一共收费了 18 亿美元,加上流动资金,需要 27 亿美元流动资金,这当中吉利出资 41 亿,大庆国资出资
30 亿,上海嘉定出资 10 亿,成都市政府出资 30 亿,所以才有了今天的上海沃尔沃总部,和成都大庆沃尔沃工厂。



大庆沃尔沃原本发展得挺好, 2020 年时共实现产值 440 亿,出口 120 亿,解决了当地 2800 人就业,还吸引了 5
家零部件企业落户大企高新区,原本预计到 2025 年,大庆要实现整车年产 20 万辆,零部件企业 50 家,市场服务企业 230
家,达到千亿级产业。



但是谁都没想到,电动车市场会爆发得如此之快。



2021 年,大庆沃尔沃产量为 100660 辆,同比下降了 16% 。



以现在的情形看,大庆沃尔沃不可能达到 20 万辆目标,而且产量很可能会持续下跌,除非沃尔沃电动车改革成功,要不很可能会面临被国产电动车收购的结局。



大庆转型之路,主要放在“油头化尾”、沃尔沃汽车、新材料三大产业板块,目前来看,转型困难重重,大庆油田储量也不多了,但大庆累积了国内一线、国际中上水平的油田技术,包括采油钻井、修井、勘探等,目前开始在海外接单,走出去要生存,在伊拉克、沙特、苏丹等
54 个国家开展油田开发、工程技术等业务。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大庆为国家做出过巨大贡献,它的实际税收常年超越省会哈尔滨,但大部分都会上缴给中央。



有一些大庆朋友跟我抱怨这事,说大庆的税要是能留在本地,大庆不知道多富裕,我说江西的有色金属,湖南四川的矿产劳动力,这些也都是本地资源,但也没有留在本地,都是以低廉的价格输入到了沿海工业城市,这些都是全国一盘棋的一部分,只有先发展沿海工业,赚到钱以后再反哺不发达地区,国家才可能发展,如果各省不齐心,那就会出现全国大面积不可控的贫富差距,大庆起家是举国之力起来的,咱不能忘本。



而且目前大庆的经济情况,在黑龙江还算良好,其 278 万人口,只有我老家邵阳近三分之一,但 2021 年创造了 2600 亿 GDP
,跟邵阳总体量却差不多,退休工资相对较高,流失人口也是全省最少,这座城市在整个东北都处于第五名,仅弱于大连、沈阳、哈尔滨、长春,毕竟大庆底子在,技术还在,自然环境又好,怎么看都差不到哪里去。



毕竟,全省真正没落的工业城市,应该是旁边的齐齐哈尔吧。





** 肆 齐齐哈尔 **



要说起齐齐哈尔,当然要先说烤肉 ...... 哦不,我们先擦一擦口水,先必须要说起富拉尔基。



富拉尔基是达斡尔语,意思是“红色的江岸”,是齐齐哈尔下的一个区, 1961 至 1980 年间曾叫红岸公社。



一五期间,当时跟苏联正处在蜜月期,为了背靠老大哥,求一个安全,便在离苏联较近的齐齐哈尔市,挑出有嫩江经过、地基又扎实的富拉尔基区,承接了苏联援建的中国一重、北满钢厂、富拉尔基热电厂三大企业。



后来,又陆续建有黑龙江化工厂、齐齐哈尔玻璃厂、富拉尔基纺织厂等十多家企业。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yBOn56GI6nl3rWT1MopJxq1uQz7HkFZa4alBzy3mHdg2IbnGdib3edVk6jtEL24uQ1YDCvq3etdeNUg0uibKeUhw/640?wx_fmt=png)

当年的富拉尔基(来源百度)



这些企业都有自己的专属机车和铁路专用线,一重甚至每个车间都有军队驻守,同厂但不同车间的人都进不去。



这里头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企业,就是一重。



1950 年 2
月,毛泽东与斯大林会面结束后,回国途中,与周恩来一同参观了苏联乌拉尔重机厂,看到苏联宏伟的大型设备,毛泽东十分感慨,说中国人民也要有自己的乌拉尔重型机械厂,回国后便将一重列为一五计划
156 个重要工程项目。



一重有多重要呢?它是民族重工业发展的起点,它是国宝级重型装备制造企业,为了稳住一重,那个有一万多女工的富拉尔基纺织厂,特意从上海迁过来,主要是为了解决一重男职工的婚姻问题。



“当年富拉尔基区一共有 34 万人,一重有两万多人。”



7 月 29 日,在我去阿拉村调研之前,我在齐齐哈尔拜访满头白发的张老先生,他曾在一重工作十年,对里头的事如数家珍,说起当年往事,忍不住侃侃而谈。



张老的父亲毕业于沈阳东北工学院,很早就进了一重,张老算是一重二代职工,据他说, 1954 年 9 月,全国 1.6
万人来到富拉尔基,在荒原上完成打桩、沉箱、金属结构三大奠基工程, 1960 年 6 月完成了对一重的验收,批准投产。



不久后一重生产出了 12500 吨自由锻造水压机和 1150 毫米初轧机两大重点产品,后又生产出 2800 毫米铝板冷、热轧机和 30000
吨模锻水压机,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成套重型机器产品的历史。



放在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上,这也是划时代的成就,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工业母机,可以自己生产重工业设备。



张老说,除了一重, 1953 年建成的北满钢厂也十分重要,它是中国第一个特钢厂,能生产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钢铁,职工多达 1.78 万人。



这两家公司,算是中国工业的掌上明珠,占到了全市 80% 的用电量。



那是东北重工业的黄金时代,一重填补了国内工业产品 400 多项技术空白,能独立设计制造
核岛铸锻件及核岛主设备、石油化工重型容器、热连轧成套设备、冷连轧成套设备、重型锻造设备、火电机组大型铸锻件、水轮机关键铸锻件、大型支承辊、大型船用曲轴锻件
等等。



比如世界首台万吨双柱斜置式油压机、世界级 1.5 万吨自由锻造水压机、世界最重的 2044 吨煤直接液化反应器等等。



张老说,他 1988 年大学毕业进一重时,厂里先给他发了 1500 元安家费和一个大公文包,那年头, 2000 元就可以盖 3 间房了。



他刚进工厂时听领导开会,领导在台上讲话:一重在银行的现金存款都高达 2 亿,全厂职工三年不干活,都能让大家照吃照喝。



富拉尔基最风光的时候,除了三大厂,造纸厂有两万人,红光糖厂有七八千人,建华厂、车辆厂、纺织厂都有一万多人,其他各种小厂另算。



整个富拉尔基都是工人的世界。



张老 1988 年进厂时的工资是 62.5 元,当时公务员是 30 元每月,普通地方大学生是 54 元每月,张老说,一重当时富得流油。



那时候,就有浙江人跑到这边来讨生活,卖配件给这些大型国企,或者将北钢看不上的边角料拿去浙江加工一下,再拿回来卖给北钢。



浙江人那时就满世界跑,从最底层的生意开始接触这些行业,最终是他们熬到最后,承接了大东北的许多机械产业。



张老说,他在一重的好日子也就十年, 1998 年他以 1.2 万元买断工龄下岗,出来做钢材生意至今。



另一个著名的北钢, 1992 年上市后不到两三年,也开始衰败。



我不由得问张老:“既然一重和北钢的技术在国内领先,这么好的厂子怎么会走下坡路?”



“主要是三角债。”张老说,“计划经济嘛,牵一发动全身,我们下游的工厂给不了货款,就把我们也给拖垮了,一重的底子是没问题的。”



2010 年一重上市,之后持续走低, 2016 年时曾巨亏 57 亿,之后经过一系列改革,将 19 个管理部门精简到 13
个,取消二级单位 109 个,裁员 2355 人等, 2017 年扭亏为盈,实现净利 1.08 亿,到 2021 年,实现净利 16
亿,重新活了过来。



而那个为中国第一代超音速飞机、第一门厚壁火炮、第一座大型高通量原子反应堆、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第一辆坦克、第一艘核潜艇、第一颗原子弹和人造卫星提供钢材的北满钢厂,
2003 年曾因严重亏损全面停产, 2004 年交辽宁特钢重组不成功,到 2016
年各种问题大爆发,东北特钢董事长杨华甚至自尽而亡,北满特钢又陷入重整, 2017 年交建龙集团重组后, 2018
年终于扭亏为盈,磕磕绊绊终于活了过来。



但现在的北满特钢,再不是那个 1.78 万名职工的北钢了,它现在只有 4000 多员工。



第一重工也从两万多人,缩减到现在的八千多人。



其他许多工厂均已倒闭或缩减,富拉尔基的工业果实,只有北钢和一重这种关乎国计民生的大厂,在重点关照下存活下来。



“当年富拉尔基区一共有 34 万人,光一重就有两万多人。”张老重复着他说过的这句话,“但现在,富拉尔基数据有 19 万,但真正在这生活的,可能只有
10 万人。”



2021 年, 406 万人口的齐齐哈尔市,仅创造了 1224 亿 GDP
,这还是一重和北钢犹存的数据,可见齐齐哈尔的工业,是近乎扫荡式的衰退。



但更让人不安的是, 1224 亿 GDP 居然可以在黑龙江排第三,第四名的农业大市绥化是 1177 亿,第四名到第十名,没有一座城市的 GDP
能过千亿。



这种数据,在全国都罕见。



也可以深刻说明,黑龙江省是中国今天农业极强而工业极弱的省份代表。



齐齐哈尔的农业资源极丰富,光耕地就有 4300 多万亩,而我们整个湖南省才 5443
万亩耕地,一个市能干翻我们一个省,所以动不动人均十几亩地,一望无际的平原上,每年栽种着 1500 万亩玉米, 1300 万亩大豆, 600
多万亩水稻。



齐齐哈尔这个名字来自达斡尔语,意思是“天然牧场”,全国知名的齐齐哈尔烤肉,根源就在于这里养出来的牛肉质好,这里地处北纬 47
度黄金牧草带,周边数百里都是水草肥美的平原,又有嫩江中游的天然水源,养出来的安格斯牛,味道香而不膻、鲜而不腻。



促成好烤肉还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这里汉蒙朝多民族杂居,一般杂居处厨艺交流多,东西都好吃,大家平时都爱吃肉肉,自然取长补短,融合了各族的料理手法;二是齐齐哈尔重工业发达,车辆厂、机床厂的工人们动手能力强,很早就利用工厂废铁自己做烤锅,男工们在自己家伺候媳妇练出一手好技术。



吃烧烤本是新疆人带过来的,齐齐哈尔综合以上特殊条件,以好肉、好锅、好料理为基础,配上几瓶雪菲力,自我学习贯通,才在 1980
年代,形成了著名的“齐齐哈尔烤肉”品牌。



我想起在徐州时,徐州人说自己烧烤也很棒,便问当地人两派的区别。



当地人哈哈大笑,说徐州是烧烤,我们是烤肉,烧烤范围更广,我们做的是细分市场。



我便在当地品尝了一次,其料理、摆盘、味道确实有独到之处,是去黑龙江必须体验的事物之一。



粮食多使这里产生猪,全国生猪前几的大户都在这里有基地,饲养着五六百万头生猪;牧场好则使这里产好奶粉,飞鹤奶粉的总部就在齐齐哈尔,从 2004 到
2021 年,飞鹤缴税高达 155 亿元,是齐齐哈尔的第一纳税大户。



齐齐哈尔和大庆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两市都是移民重工业城市,但大庆底子更好,局面还维持得住,过去十年,只流失了 12
万人,而齐齐哈尔的重工遭到重创,过去十年流失了 130 万,位居黑龙第二位,仅次于农业大市馁化。



齐齐哈尔的变化,是黑龙江和整个东北三省的缩影,除了中央重点保护的部分国之重器,许多工业难以避免走向衰落,整个黑龙江与东北三省,也不由自主,走向了重农轻工的发展道路。





(未完待续... )



\-------------------------------------------

↓点击下方图片购买卢克文2021作品集锦↓

\----------------------------------------------





在我的知识星球,能看到






每日时政深度点评,了解国家大事,看透国际风云变幻

财经股评,从宏观视角读懂股市变化本质,掌握市场规律



分享我的观点和见解



2019年,从《文在寅的复仇》,有几百万读者关注我们,我在文章里带大家解析了当今国际局势和中国的崛起之路。

如今,有31000+读者加入我的星球,重新开始认识世界的逻辑和本质规律。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yBOn56GI6nmDFF6C8jsHX40QK8gO2zicCjKJU2pJSbMQHl2AaNWQiavDVMeI4C73TwHHye1bRGJE78INyib7ZZm7Q/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扫码加入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yBOn56GI6nmDFF6C8jsHX40QK8gO2zicCov05c1xZGWw0j2lup8b56Mr4SRricJPZWLmzNnyVWmvZX1tTOUwo99A/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
31000+人都在卢克文工作室 看国际风云诡谲,时事变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



****



× 分析

收藏


ox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