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VibQR9B4PHqM0Im9nv12VnTmCoCyQpFw6IZGs0pKHr5QROvCW3S65ibYLerZpPY4Ibn8abiaJs3Mo5jAvMWibV3UtA/0?wx_fmt=jpeg)
# 为什么十几个部门难以管好一头猪
聂辉华 [ 长安街知事 ](javascript:void\(0\);)
__ _ _ _ _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gif/VibQR9B4PHqNRicFpO7zkwO1RQwhZVEJQz3RficlG0vDMSgSQJtGOMvhEpFrJy9VZyXaBm46JQxxQRVYnsMOR8klQ/640?wx_fmt=gif)
12月23日,《北京日报》10版理论周刊发布文章《食品安全监管困境探析——为什么十几个部门难以管好一头猪》,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聂辉华。
全文如下——
[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png/VibQR9B4PHqM0Im9nv12VnTmCoCyQpFw6zLULzxzUItT1iasc2ZHjOuK6icQuXhiaZ9ibGhUqC1F2z0MqYnFpEfPcFQ/640?wx_fmt=png&from=appmsg)
](https://bjrbdzb.bjd.com.cn/bjrb/mobile/2024/20241223/20241223_010/content_20241223_010_3.htm#page9?digital:newspaperBjrb:s67686c48e4b06b0a56248f6a)
**
**
** 不是管的人越多,事情就越能管好。 ** ** **
按照解决问题的传统思路,一旦出现了某类社会问题,老百姓就希望政府严加监管。主要就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政府协调所有相关部门,严抓共管,从各个环节减少问题发生的原因;另一方面,加大处罚力度,所谓“治乱当用重典”。但是每次出现严重的社会问题,政府都加强监管,加大处罚力度,问题有没有彻底解决呢?似乎并没有。这就说明,加强管制固然是必要的,但是一味地加重管制,未必能够完全解决问题。
我们不能形成一出事就寄希望于“管”的惯性思维。
在此,我从契约理论的角度,介绍一个脑洞大开的观点,它叫“共同代理理论”。共同代理理论认为,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监管者越多,目标就越多,被监管者就越是无所适从,最后完成目标的情况就越糟糕。共同代理理论告诉我们,
不是管的人越多,事情就越能管好,它也可能导致南辕北辙的后果。
那么,什么叫共同代理呢?在契约理论中,上级或者老板被称为委托人,而下属或者员工被称为代理人。我们可以假设有一个老板(委托人),他管理一个员工(代理人),
如果变成了多个老板管理同一个员工,这种情形就叫共同代理。
在真实世界中,共同代理现象非常普遍。比如,在公司里,一个职工既要听从他的直接上司(比如部门经理),又要服从职能部门的领导(比如财务总监);在政府中,一个城市的财政局长既要听从市委书记的指示,又要落实市长的要求。
** 委托人越多,代理人的任务就越多,同时代理人的风险就越大,这导致激励效果就越差。 ** ** **
为什么监管机构越多,像食品安全这种事情反而越是管不好呢?我们不妨以猪肉为例,用共同代理理论来解释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食品安全监管困境。
有多少个部门管理一头猪呢?5个?7个?都不是,11个部门与猪的管理有关。
(1)猪的育种、授精由农业部管理,繁殖补贴由发改委发放,这是2个部门;
(2)猪吃的饲料由粮食局组织研究,饲料生产由农业部管理,饲料的存储由央企中储粮负责,饲料的进出口和安检由海关和质检总局把关,这又增加了4个部门;
(3)在猪的养殖环节,传染病由卫生部管理,排泄物由环保部管理,屠宰由农业部和公、检、法等部门一起管理,这又增加了5个部门;
(4)在猪肉上市环节,销售由市场监管局负责,价格由商务部负责。这样加起来,从猪的繁殖、养殖再到上市,至少有11个部门参与管理。
这11个负责猪肉监管的部门,就相当于11个委托人,被监管的养猪场就是代理人。在这个委托—代理环节中,请注意三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是,多个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存在事后信息不对称问题。虽然有11个部门监管养猪场,但这些委托人不可能每天24小时知道养猪场在干什么。
第二个要点是,每个委托人都有各自的职责和工作范围,因此多个委托人的目标是不太一样的。
第三个要点是,不仅11个监管部门目标不同,彼此之间也不可能每件事情都沟通,因此多个委托人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不对称。
让我概括一下共同代理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委托人目标不同,彼此之间很少通气。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监管部门和养猪场之间,就相当于11个委托人给1个代理人安排了11项任务。在共同代理下,代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他会在多项任务之间套利,就是看哪个任务好完成、哪个任务完成后得到的奖励更多,就优先去完成哪个任务。面对多个委托人,代理人每完成一项任务,就相当于削弱了其它任务的投入水平,也相当于增加了其它任务的考核风险。
如果委托人提高某项任务的奖励,或者对某项任务的考核实行一票否决,是否会改变代理人顾此失彼的行为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不管是奖励还是惩罚,都改变不了代理人每天只有24小时的时间和精力约束。而且,代理人承担的任务越多,精力就越是不够,这样代理人完成任务的总体情况就会越糟糕。
另一方面,除了代理人的精力限制,每一项任务都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这里说的不确定性包括外部风险,比如突发事件、恶劣天气、大流行病、国际冲突等难以预测的因素。每一项任务的完成,一方面取决于代理人的努力程度,另一方面取决于外部环境。
因此,委托人越多,代理人的任务就越多,同时代理人的风险就越大,这导致激励效果就越差。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gif/VibQR9B4PHqMOiarHAM8HVLzyS0mSFkzvE1jRB5Lde7p7mv3P0afXvAhibc9E7ibTwM2TKdflS5ibpxalneXYEicGMeA/640?wx_fmt=gif&from=appmsg)
](https://appcdlztf171320.h5.xiaoeknow.com/p/decorate/page/eyJpZCI6IjQ2MDkyNDYifQ)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
****
× 分析
: , , , , , , , , , ,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分享 留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