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帖子
账号
关于
ozRF9jGEcRjZT1FELo5ExzmfTU65jQcxa7
Bulletin#7C6C7B305C16C9EB0954E992BF3E2D25
ozRF9jGEcRjZT1FELo5ExzmfTU65jQcxa7#2787
@2024-07-02 16:00:00
上一篇下一篇

![cover_image](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VibQR9B4PHqNZhwBg1VaiaptNjnx7vGAQvkBt3woONce7e6wlSYy4HKka797tKnia1uBQU6kibgqB6pTz6VQBPCIqw/0?wx_fmt=jpeg)

# “city 不 city”背后的真实中国

京平 [ 长安街知事 ](javascript:void\(0\);)

__ _ _ _ _

[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VibQR9B4PHqP6icIrGJEzI9jEUuIEia4SwtkJk7pBSbibJgzxMp4mHlQ2ic4laciboYMXl4jUoiajSyht9N3kI5JJzYNQ/640?wx_fmt=jpeg)
](https://mobile.bjd.com.cn/#/?uuid=5b16573ae4b02a9fe2d558fb)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png/aBkTUIuV1KQ6ltoahJgt25TmqJibwnrV1vTe10QPjXlmCCwHJINFNEO8J0ED2f6Es1HhxXX4hVrLuGiaOC7Wsh2Q/640?wx_fmt=pn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随着我国逐步扩大免签国家名单,外国游客扎堆来华,一大批海外博主的“ChinaTravel”视频也火遍全网。



翻看他们镜头里的“中国故事”,有人说“中国高铁又快又稳,刚吃下外卖,嗝没打完就到站了”;有人对中国治安赞不绝口,感慨深夜逛街毫无压力,根本不怕被偷钱包手机;还有人创造出了“city不city啊”的爆红网梗,成为海外网友用以形容中国“洋气”的高频词汇……



这些“ChinaTravel”视频,在海外社交平台引发大量围观和讨论,有人在评论区直呼“被西方媒体骗了!”



(一)



长期以来,在英语占主导的国际传播语境下,中国国家形象一直被垄断传播权的西方媒体肆意“转译”。



一些被打了“思想钢印”的人,将自身标榜为现代文明范本,恶意贬损和诋毁他国,被认为“非其族类”的中国更成为主要贬斥对象。在全方位的妖魔化之下,关于中国落后、脏乱、危险甚至“基本没通电”之类荒唐论调层出不穷,也导致相当多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极其离谱。



就我们自己来说,这些年致力于解决“挨骂”问题,打造了不少外宣产品,但在“西强东弱”的传播大格局之下,许多中国故事并不能很好地传出去,或者即便传出去了,也会因身份问题遭到打压限流,无法获得应有的传播效果。



由此观之,此番一大波普通外国游客亲自来华走一遭后,竟自发成了中国的“互联网嘴替”,无疑是值得关注的现象,对我们当下做好国际传播、讲好中国故事具有重要的启示。



(二)



其一,要有“借嘴”意识。



根据传播主体的不同,在“谁来讲”的问题上,可以分为“我者”和“他者”。传播学理论认为,“受众倾向于接受与自身身份相近的传播者的观点”。而经过多年实践,学界、业界也逐渐意识到“我者叙事”之外,“他者叙事”同样重要,且相较于本国讲述者,外国讲述者能够很好弥补“自塑”的局限性,实现事半功倍。



成长于相同的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外国讲述者与其母国受众,几乎没有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的障碍,交流起来更顺畅,也更容易说到对方关注点上。此外,由于文化和情感的熟悉,外国观众对其讲述的内容也更愿意卸下心防来听,在客观上让中国故事有了更多被“get”的可能。



回溯历史,国际友人见闻一直是中国故事的有效传播途径。13世纪中叶,借着《马可波罗游记》,中国的形象开始广泛传播于欧洲地区;20世纪30年代,一部《红星照耀中国》,将“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生动展现于西方世界。新中国成立后,伊文思、安东尼奥尼的镜头,让世界看到了这个“不太一样的”新生人民共和国;改革开放后,大量的西方专家、学者及留学生、外国导演来华进行各个层面的交流,“他者视角”让中国形象有了更加立体的呈现。



如今的这波“ChinaTravel”,在道理上也是异曲同工。因为只有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才会发现“中国根本不是传说的那样”,强烈的“反差感”,自然让很多人自发成了中国的“嘴替”。



而且,这种在场式讲述的强大真实感,为镜头外的观众带来一种投入其中的冲动。比如一位西班牙博主以第一视角边逛边拍,所分享的内容点击量瞬间破千,许多网友在留言中都表达了对神秘东方大国的好奇和好感。



(三)



其二,坚持深度开放。



眼下的这波“ChinaTravel”,很大程度得益于我国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



截至目前,中国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国家已扩展至54国。一般来说,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国际航线多,基本上成为了这些外国博主勇闯“新手村”的第一站。当然,大家的中国之旅也并非一路畅通无阻。起初,苦于各类App没有外语翻译又无法绑定银行卡,他们多有抱怨,面对高昂的国际漫游费用也面露难色。但没过多久,他们的诉求就被听到、被解决,也让他们在另一个层面体会到了“中国速度”。



今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外籍来华人员支付指南》,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移动支付、银行卡、现金等5种支付服务的获取方式和使用流程。诚意满满的“干货”,立即在外国友人的朋友圈“刷屏”。



事实说明,“city不city啊”背后,是越来越便利的入境政策,是中国社会的开放姿态。吸引更多人实地探访中国,让“洋嘴替”成为魅力中国的“代言人”,最重要的是持续做好“开放文章”。



从出台免签政策、优化跨境支付等实操层面,到社会氛围、思想观念的包容引导,当“开放”成为中国社会的底色,世界以更低成本了解真实的、全面的、可亲的中国,跨越山海的“双向奔赴”也会越来越多。



(四)



其三,做好自己的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任何软实力的塑造,都离不开硬实力的打底,只有脚踏实地发展自己,才能拿出更多扎实的可观可感的具象成果。外国人来到中国,自发地成为中国故事的讲述者,充满新奇感地讲述和赞美他们看到、感受到的中国,归根结底缘于中国实实在在的发展变化。



有学者梳理了YouTube上在华外国人开设的上百条内容发现,中西对比是外国人讲中国故事的共通选择:说中国社会秩序混乱?可事实是,这里有“凌晨两点街边撸串”的安全感,却没有毒品横行、枪支泛滥,以及令人窒息的“零元购”。说中国街道脏乱差?可事实是,中国不管大城市还是小乡镇,街道、河道等路边景观都整洁有序,很难看到一些西方国家河流中如影随形的排泄物。说中国发展落后?事实上,中国科技创新日新月异,便捷的网购系统融入生活,买东西只需“扫一扫”,甚至地铁站里有卫生间都成为一众外国人直呼“哇塞”的难以想象的事……



放眼望去,丰富多彩的美食美景、既现代又传统的城市乡村景观,充满烟火气息的日常生活图景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温情等等,都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母题,也完全可以成为中国故事的切入点。



更重要的是,这些代表美好价值的内容,都是我们一步步奋斗出来、治理出来的。当中国发展丝毫不逊色于西方发达国家,甚至在城市环境、公共服务、科技创新等方面还走在前头,世界看中国的眼光自然会亮起来,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文化感召力等软实力终究会水涨船高。



(五)



其四,要有“无心”智慧。



讲好故事,前提是研究受众。国际传播学者研究发现,移动互联时代的跨文化传播,正在逐渐转向以个人为主体的国际传播模式,传者和受者的地位愈发平等,个人情感、个人风格等鲜活度直线提升。这种新途径,也意味着传播处于一种平视的姿态,更易于让受众不设防地去评判和接受。



仔细审视这些炙手可热的中国故事,许多视频没有精美的包装、炫酷的转场,有的只是简简单单再普通不过的日常记录。而恰恰就是这些最普通最朴素的生活样貌,很“上头”很“治愈”。



有人感慨,这波“ChinaTravel”火得有点突然。但事实上,这是我们长期发展和利好政策综合作用的结果,特别是“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更被不少人点赞为“神来之笔”。



把该做的事情做到位,把最真实的一面呈现在世人的镜头前,往往就会有“无心插柳柳成荫”之效。谁都无法预料下一个火爆的中国故事是什么,但“火”本身就已注定,这背后的逻辑是所谓的“柔性传播”。



这些年,从全球追踪一路“象”北,到全球圈粉的冰墩墩,这些成功的“出海”传播案例,几乎都不是刻意为之的“硬传播”,却都凭借亲切的姿态、动人的细节,让中国形象分外鲜活,让东方古国的文化魅力跨越文化差异直抵人心。



文化输出也好,形象塑造也罢,“低目的性”“低按头感”往往更胜一筹,这就是讲故事的“无心论”。不要高高在上地说教、不必时刻紧绷,生活化的视角与足够的松弛,反而会让人感受到真善美,最终四两拨千斤。



(六)



“他们无法表述自己;他们必须被别人表述”。



有人曾揭示西方在表述东方上的文化霸权。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和负面看法,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改变的,中国形象“自塑”与“他塑”的二元对立也不是一两天能打破的。



厚积才能薄发,久久方可为功。秉持开放和淡定,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事,欢迎更多人“走进来”一睹真实中国,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终会走进全世界更多人心中。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png/aBkTUIuV1KQ6ltoahJgt25TmqJibwnrV1Bc9JKq9YO42spsgt3NvWy2nrBIp10y5E7Aoyg4VpMIGrQAo1uSxDqg/640?wx_fmt=pn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图源:网络

撰文:范荣

[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gif/VibQR9B4PHqMOiarHAM8HVLzyS0mSFkzvE1jRB5Lde7p7mv3P0afXvAhibc9E7ibTwM2TKdflS5ibpxalneXYEicGMeA/640?wx_fmt=gif&from=appmsg)
](https://appcdlztf171320.h5.xiaoeknow.com/p/decorate/page/eyJpZCI6IjQ2MDkyNDYifQ)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



****



× 分析

: , , , , , , , , , ,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分享 留言 收藏


ox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