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喧 哗 的 大 多 数
原创 章北海official [ 章北海的自然选择 ](javascript:void\(0\);)
__ _ _ _ _
一 、
4月该读王小波,此话有些专断,也说的没什么道理,只因为明天是王小波同志的忌日就去读他显得很媚俗,但读比不读强,媚俗比无动于衷要好得多,所以我也要挤一点时间来给你们写一点东西。
基本上每年到4月之前我都得读一遍《黄金时代》,每年读的又是不一样的印刷本——从图书馆借来的二手书摊上淘换的,以防看着单调,但实际上多此一举,王小波的书就会让人在第N次阅读的时候也能笑出声来。
当然,这不代表王小波是一本笑话集锦,王小波的精神内核是悲剧,读完了王小波的书往往生出一种悲怆的感觉,书中每一个人都被巨大的力量揉圆捏扁,《万寿寺》
《黄金时代》 《青铜时代》都是这么一些故事, 喜剧是王小波的皮相,悲剧是王小波的内核。
这和他本人几乎一样,长相可以称得上滑稽,但你要是多了解他,就会对他肃然起敬。
二 、
王小波的小说里性是很重要的话题,讨厌读王小波的人,比如我的前女友,就对王二很有意见,认为他是在一大堆黄色笑话里讲不明就里,自以为是的胡话——就和我这人一样。
而一旦把王二放到那个启蒙年代里,你就能明白,这是在性压抑的环境下所做的反抗,弗洛伊德认为被压抑的性欲导致许多问题,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所以王二大大咧咧的大谈男女生殖器和性爱的事情,是因为那个年代的现实生活中不允许这些话语和行为,这是一种脱敏和祛魅。人们一边讳谈性,一边又离不开性,实在是很虚伪。
王二一生都在和这种虚伪掩耳盗铃式的虚伪开战,他写关于男女私情的小说,嘲笑特殊年代不得已而为之的虚伪,虚伪当然不好,从四五岁的小孩到行将就木的老人都这么说,
但你要让他们不虚伪起来,比较具体的来说是正面性这种逃不开的事情,他们就不干,还要骂你是流氓,所以大家都讨厌虚伪,但是大家都虚伪。
综上所述, 很多人讨厌王小波,并不是因为文学上的原因,(如果真是如此便无从争辩),而是出于某种假道学的虚伪。
我本来准备把这些道理给我的前女友讲一讲, 但她没有等我给她讲到这些道理就和我分手了。
三 、
王小波没有料到,他死后20多年的世界,依旧受困于压抑与匮乏,但这种痛苦的折磨却换了种形式,甚至与痛苦本身截然相反,变成了开放与过剩。
以文学上的例子来说,我们每年出版的刊物比读书的人还要多,许多新书印刷出来就是废品,是一种存在主义的书刊,存在就是一切,一切为了存在,萨特一定会对这些书籍大加赞赏。
一般这种刊物都被填在各大办公室,活动中心的书架上吃灰,在这一点上它们最有用的部分应该是那些红色的印着伟大思想的书皮,
至于这些伟大书籍里面完全可能是白纸——如果我是印刷厂老板要印一批连同作者在内,谁也不愿意看的书,我就肯定这么干。
除了这些红色的伟大的书籍,我们的出版物看起来就五花八门,看起来十分热闹,好像我们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精神似的。
然而书籍本身已经在censorship之下臣服了,作者们学会了在输出文字的时候尽量不输出任何思想,传奇故事,历史知识,故纸典籍,怪味鸡汤,任何书籍都有可能大行其道,只要不涉及真正的智慧和思考书籍,就能父子面试,于是
写书成了Masturbation看书几乎接近于淫物癖。
于是你从书架上拿起一本书阿巴阿巴吧啦啦哈哈哈拉巴拉巴的读下去,下一本也是下下本还是。在这种情况下,
书不是为了有什么益处而存在,而是尽可能地不产生什么坏处,从自娱倒灌成自愚,流水线快餐饱食终日 ,我们再也不能产出和阅读那么好的书了。
这也不能都怪作者们,我们从80年代就能生产严肃文学和诗歌,没理由自发的审美退化到今天这个地步。
问题可能出在我们的大脑,要是老大哥不来指导一下,我们读了坏的书就要想入非非, 所以书要分两种 ,如同耶和华说要分开光与暗一样,
一种关于伟大思想,负责在书架上充样子,一种无关任何实质性内容,负责在我们的书桌上充样子
,我们(指普通人和老大哥),都在这种充样子的娱乐当中获得了莫大的乐趣。
其实没什么不好,和平年代适合养猪也适合做猪,如果你不想做猪吃饲料,想读一点人应该读的书,过一点人应该有的精神生活,最好还是趁现在潜心于过去那些有点深度的旧书。
四月,就该从《黄金时代》和王小波开始。
但要注意尽快,可能过几年老大哥就要开会研究如何把死人叫起来,修改他们活的时候出版的书稿。
四 、
除了属于创造者们的问题,文艺的接受者们也有很大的问题,在如此丰富的时代,却选择了封闭、抱团和麻木。
王小波活着的时候(用文化人的正经说法叫生前,由此可见我确实没什么文化,也不如何正经),曾经替沉默的大多数感到焦虑。
前互联网时代的社会存在要依靠个体或小众的集体,比如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坛艺术产品,基本都有点反,商业作者色彩浓厚,想创造什么就创造什么,读者是第二性的,有时甚至是他者。政治上,文化上,社会上,绝大多数人随波逐流不发表意见,主要原因是因为没有任何意见。
王小波为此很焦虑,他是彼时中国垄断了话语权的精英,完全没有必要搞启蒙运动,甚至大众的智愚才是他这个阶级的幸事,但他就是如此的热爱理性智慧和美,毕生都在与愚昧和沉沦开战。
互联网来了,简易快捷人人可发声,甚至麦克风自己塞进嘴里,逼着每个人在互联网这片大沙漠里留下点什么。但这并非小波同志所期望的平静理性的年头,相反,丰富的下面掩藏着露骨的匮乏。
文化越来越商业
集中创作,垂直细分,无论你身处何处,总有一把镰刀对着你的腰身。麦克风被用以抱团取暖,而远不及理性批判,文化圈层越来越封闭,最终灾难性的后果就浮现。
227,商业文化圈终于开始以举报工具开始对小众文化的倾轧。227是一次成功的被刺文化管控下,举报是天然的劣币淘汰良币的工具,
我们的文化运行是事实上的双轨制,符合规范的商业快消品覆盖在表面上,底层是各种灰色领域,steam上的外国游戏,loft的小说等等等等,前一部分负责给缺乏鉴别能力的乌合之众以奶头,后另一部分负责供给一点真正的文化生活。
这种文化生活很烂,但是好歹比没有强,而举报就是消灭这种灰色空间的核武器。可以坦白的讲,掌握举报工具的他们,几乎等于对我们形成了致命的核威慑,人数庞大掌握名义上法理的他们,几乎有毁灭任何一个小众文化圈层的能力。
这么说很令人难过,但是商业文化才是合法的文化,我们基本不可能永远战胜肖战,我们今天能够暂时战胜它,但肖战是流水线产品,我们没可能永远愤怒地和流水线战斗下去。
五 、
我刚才说到,在我们这,文化基本不是为了有什么好处,重要的是不产生什么坏处, 这种管理方法最后的结果就是生产出一大堆味同嚼蜡且基本无害的文化垃圾。
这种愚昧和宗教结合起来,以举报的形式,迫害真正的文化,也就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由此来看,我们正处于文化上的中世纪。处于中世纪也没什么大不了,历史上的中世纪总归会过去,文化上的中世纪也如此。
但我们也得想想,我们是如何的沦落到这个地步的。
大多数的喧哗
无意义的喧哗
六 、
我最喜欢的中文作家和外文作家分别是王小波和马尔克斯,他们都死在四月。
艾略特说: 四月是最残忍的季节 ,的确如此。
七 、
王小波没熬到明天的早晨,但我们可以
四月了,你总该读读王小波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CA6BicApkkgveyibYc0A9DUFNTGcR3V7wjgSxHashVDAJp7PX0J4gWhW0wKUicPoQw1Tk0cRNBfD5m8MibBNWbb7kg/640?wx_fmt=jpeg)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
****
× 分析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