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帖子
账号
关于
orCmWKnKpoNGs5gJXA3tkxwWKv8j8KYxxp
Bulletin#850EE02626DA54808F77F42CFC63E2BA
orCmWKnKpoNGs5gJXA3tkxwWKv8j8KYxxp#741
@2019-06-25 16:00:00
上一篇下一篇

![cover_image](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1YS5yicdcpJMFfgyexsAVTXPASYKc9J9HLea8SNLVLvOkjfZUvcNYWicapI2mD6IBHIEoMr209Zs0p0dXl6RZLCw/0?wx_fmt=jpeg)

# 《绝杀慕尼黑》的白与黑

原创 潮思 [ 新潮沉思录 ](javascript:void\(0\);)

__ _ _ _ _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8T2WTyz6Xy2hyA00U2ibjibYDKtBc7Tpc1oicGmJclgBceYXCfmzjep82YQjUMb8tlfFXjdVR6HTYcRPYjd2WvMjw/640?wx_fmt=gif)

** 文 | 养鸡 **

**
**



兄弟号的养鸡大佬来沉思录串门发文,正好顺便推荐大家关注一波扬基帧察站,国内最专业的军事公众号之一。今天留言能使用了,之前被删的两篇文章过几天会恢复,感谢支持。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1YS5yicdcpJMFfgyexsAVTXPASYKc9J9HnicSkO8BQwT2fDxDrG0T5TnIxicl2ndZpoUA5Fb0LHmWuzoK0kHG0NvQ/640?wx_fmt=png)







**苏联** **男篮的** **恐美症,** **还真不是瞎编**



看完这部电影后,一些篮球爱好者对本片前半部分极力渲染的“苏联篮球恐美症”表示难以认同。理由是在1972年之前的近10年里,苏联虽然面对美国时胜少败多,但看上去比分差距并不是很大,往往都是一两分惜败,只有1964年奥运会输了14分。但不同于冷战时期其他领域的竞争,在苏美男篮争霸中,美国有一个特殊情况——
**由于** **国际篮联** **长期不允许** **NBA** **这一** **商业联盟** **下** **的** **职业球** **员参加**
**奥运会和男篮** **世锦赛** **,** **使得** **美国** **无法以最强阵容出** **战。**



尽管美国奥运队的大学生球员也是精挑细选,大多数后来也都成为了NBA球员,但其实力还是无法与现役NBA球员相比的。而且还要注意的是,篮球世锦赛(后更名为世界杯)的地位长期以来是不如奥运会的,这就使得美国在冷战时期的世锦赛阵容含金量更低了。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1YS5yicdcpJMFfgyexsAVTXPASYKc9J9H4hVknS0he3ubCCicaOJ6F6gy0TcJgj4uuBibnjj2GdOBqqSy4NFbK5Sg/640?wx_fmt=png)

1972年奥运会上的美国男篮,即使缺少了比尔·沃顿和J博士这两位本可以代表美国出战的大学生巨星,实力依旧很强大。图中5号就是1973年NBA选秀状元道格·柯林斯,在电影和现实中都给苏联队造成了很大麻烦



在1970年世锦赛中,那支多数球员后来连一场NBA正式比赛都打不上的“美国旅游队”,都能让全主力出击的苏联队3分饮恨;那么面对一支充满了当时美国大学篮球的佼佼者,12人中有10人后来进入NBA的美国队,仍以1970年队伍为班底备战1972年奥运会的苏联队,为了渲染气氛吸引观众,在影片中摆出一副夸张些的“恐美症”架势也就能理解了。
**但** **编出苏联** **国手输给** **美国** **街球** **运动员** **那段** **剧情**
**,实在是对职业运动员的对抗能力有些误解** **。**



另外在那个年代的篮球比赛中,“得巨人者得天下”可谓行之四海而皆准。在1972年的美国队里,不仅有影片中重点刻画的那位主力黑人中锋——身高208cm,身体强壮让人印象深刻的德怀特·琼斯,替补席上还有身高超过211cm的汤米·布勒森和汤姆·麦克米兰这两位后来都进入NBA的白人大中锋。相比之下,苏联当时的主力中锋——身高207cm而且近视的7号扎尔(扎尔穆哈维多夫),身高205cm的14号亚历山大·别洛夫都明显偏矮;队中唯一身高超过210cm的12号科瓦连科又不够强壮,上场时间并不多。这就决定了苏联必须采取以快制高的打法,进一步增加了取胜的难度——
**一部英雄主题** **的电影,对手** **是** **弱** **不得的** **。**



虽然苏联男篮后来曾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半决赛上再次击败拥有当年NBA选秀状元曼宁、以及后来成为NBA巨星的大卫·罗宾逊等人的美国队;但苏联首次打破美国对奥运男篮金牌的垄断,这一意义是后来再辉煌的胜利(而且为了半决赛拍一场电影还显得过于刻意)也无法取代的——当然,不拍1988年应该也有其他原因,后文马上就要提到。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1YS5yicdcpJMFfgyexsAVTXPASYKc9J9HKbpPmD3uquWW7G6qCOQvj60r1IibyldzEuFEtZgic8TN9rLj36JUS97A/640?wx_fmt=png)

当时实力处于巅峰的苏联男篮,几乎全场领先压制对手,毫无争议地以82比76击败了美国,又在决赛中以76比63战胜了南斯拉夫,再获金牌





**把** **苏联队长** **差点拍成** **叛徒** **,比** **胡编还能** **编**



拥有多名后来进入NBA的球员的南斯拉夫男篮,实力非常强大,曾在世锦赛和奥运会中(包括汉城奥运会的小组赛)多次让苏联吃瘪,就连美国也曾在世锦赛输给过这支星光熠熠的球队。而南斯拉夫解体前后的篮坛悲情,也不可避免地与其民族矛盾搅在了一起。库科奇、彼得洛维奇、拉德加、迪瓦茨这些在NBA也响当当的名字们,从并肩作战的战友到老死不相往来的悲剧,一直影响到今天征战NBA的努尔基奇和约基奇们。



也许影片创作团队对斯拉夫民族经历的这场悲剧印象太深;也许他们是对立陶宛人马修利奥尼斯、库廷奈蒂斯和萨博尼斯(正是1988年奥运会苏联队场均得分的前三名)没有为苏联参加1990年世锦赛,导致苏联在决赛中被南斯拉夫复仇的故事依旧耿耿于怀——大概这也是他们选择拍摄1972年而非1988年的重要原因吧;所以他们才要刻意表现1972年苏联队内的矛盾。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1YS5yicdcpJMFfgyexsAVTXPASYKc9J9HJYfSibNRibGibuczrialLAgGX67JtYFS7d1Xn4OCGQsRKPqMKkhZ5wCVng/640?wx_fmt=png)

实际上,这支由俄罗斯人、乌克兰人、格鲁吉亚人、立陶宛人、白俄罗斯人和哈萨克斯坦人组成的队伍,并没有那么多歪门邪道



比如片中形象帅气的5号小前锋——立陶宛人保劳斯卡斯,就被描写成了一个怨天怨地,厌恶其他民族特别是俄罗斯族的队友(除了佩服球队灵魂,10号谢尔盖·别洛夫之外),还欺负过新入队的萨沙等人,差一点就要借奥运之机叛逃德国,最后良心发现的角色。然而在现实中,1965年入选国家队,同年就成为史上最年轻的欧锦赛MVP(最有价值球员)的他,从1969年开始就担任苏联男篮队长,直到1974年世锦赛夺冠后从国家队退役,履历非常过硬。



退役后的保劳斯卡斯一直担任苏联男篮青年队教练,苏联解体后,他辗转于立陶宛和俄罗斯两地从事青少年篮球教育工作,培养出了不少人才,至今仍健在。这样一位将毕生精力都献给了苏维埃和俄、立两国篮球事业的老人,晚年却在影视作品里险些成了叛徒。
**笔者只能说,为了** **在电影里制造** **出** **一个** **反派,找个波罗的海** **国家** **(爱沙尼亚**
**、拉脱维亚、立陶宛** **)的** **人** **当** **叛徒** **,无疑** **是最** **容易** **被**
**如今斯拉夫沙文主义化的** **俄罗斯** **观众所** **接受** **的** **。**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1YS5yicdcpJMFfgyexsAVTXPASYKc9J9HsrvuM5qic5Tvzp9EwzYDS0qtDTLMZJNdia3ticvXHxiaichHT5dzO8bDATw/640?wx_fmt=png)

不过在接受采访时,这位现定居在立陶宛老家的老者却对影片中这些生造出来的情节一笑置之,也是十分豁达



其实在影片里看到保劳斯卡斯这些被严重歪曲的情节时,我倒不算太意外。因为当影片一开头交代主教练的姓氏是加兰任的时候,我就已经一脸懵逼了——作为篮球迷,此前多少了解一些苏联男篮的事儿,好歹知道当年他们的两大著名教练是戈梅尔斯基和康德拉辛。所虽然我也不会俄语,但我想破脑袋也想不出康德拉辛怎么就能翻译成加兰任了——片里出现的其他苏联球员,以及前任主帅戈梅尔斯基的名字可都是现实原名啊。



出了影院一查资料,好家伙,原来这是因为康德拉辛的遗孀在看到电影剧本后,对里面涉及其亡夫的情节非常不满,认为剧本严重歪曲了历史(例如他们的孩子并未有出国治疗的打算等等),向片方强烈抗议,这才出现了这一改名事件。连带队夺冠的主教练都被解构成这样了,片里其他与历史不符的种种情节都可以在“艺术需要”的旗号下,以“没有矛盾创造矛盾”的方式堂而皇之的出现
**。即使片方** **宣** **称** **这有考虑现代** **观众** **接** **受程度** **的** **因素** **,但**
**对这些** **情节,我** **仍** **是** **持** **保留态度的。**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1YS5yicdcpJMFfgyexsAVTXPASYKc9J9HhsQCbpw0IdUeQteE63aqn9QY288IdDeAicibGcwJDVO6crkF80lBZnDA/640?wx_fmt=png)

别说各种空中接力乃至扣碎篮板了,在影片发生时的1971-72年,在美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中,扣篮还是不被允许在比赛中使用的行为,直到1976年才恢复。





**真** **与假的背后,** **是** **什么带给我们感动** **?**



花了很大精力去“还原历史”的影片团队,对这段历史必然比我更了解。之所以选择这种真真假假的改编方式,就是为了充分带动并不会去查阅历史细节的大部分观众们的情绪,减少不必要的思考,让观众们沉浸在情节之中,跟随电影里的人物一起前进,最终在那段经典的长镜头记录下的绝杀时刻里,和他们一起彻底释放出来。



而那个镜头,还只是片中对俄罗斯电影艺术的一个小小展现。 **在我** **看来,** **这部电影最大** **的** **妙处在于** **充分展示了**
**篮球** **乃至** **体育** **运动** **本身** **的** **美。**
随便说两个非比赛画面,主教练在体操训练场利用蹦床训练球员空中感觉的片段里,片中用不同角度的慢镜头,捕捉运动员在空中或持球或投篮的舒展身姿;在格鲁吉亚乡间旷野训练时,起初球员们面对阳光并肩而立,面部特写带有紧张乃至羞涩,随着教练一声令下,跑起来的球员们表情一下子放松了,在悠扬的音乐下,镜头拉高拉远,让观众在这一瞬间也得到了情绪上的释放。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1YS5yicdcpJMFfgyexsAVTXPASYKc9J9HNO6SfmHX5ic8Jv97ibBOmice8oDH06Vo3iaDgDoRpZTMmEtszh0xj2bh2g/640?wx_fmt=png)

带给观众的这种情绪上的同步感,是影片成功的重要因素



但要成功展现出这些内容,只靠镜头语言的运用是不够的,对演员的形体训练和篮球基本功训练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否则一不小心就会露怯。当大部分观众不会觉得演员们的动作出戏时,导演带给观众们的效果也就达到了
**:** **即使** **有** **影片** **展示的种种** **外界** **因素** **(无论** **现实中是否** **真**
**的存在** **)** **的干扰,仍然无法改变** **篮球** **的美** **,** **无法改变纯粹的** **运动** **之美**
**。**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1YS5yicdcpJMFfgyexsAVTXPASYKc9J9HvAiberHmeicbiaXYXbZicQ3kNhstJZia43WicXDMWhmMDWGpdcdY7Vr6iaaFA/640?wx_fmt=png)



从这个角度上说,虽然国内上映版相比原版剪掉了13分钟,但还是基本留存了这部片子的精华。但在片尾出演职人员表时,原版画面在右上角持续播放了苏联/俄罗斯奥运代表队在体操、撑杆跳、冰球、花样滑冰等强势项目上的精彩表现集锦,一直到2014年索契冬奥会开幕式。而这一段对从苏联时代到俄罗斯时代所有体育人的致敬,国内放映版却只放到1972年苏联男篮队员的真实训练画面就结束了,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作为一个球迷,我也欣赏电影成功展现了篮球比赛中胜利一方的共性—— **如何** **处理好强大** **个人** **与** **强大集体的**
**关系** **。**
作为电影改编原著《向上》的作者,那届苏联男篮的核心球员,球技精湛却仍然主动加练、极其自律的谢尔盖·别洛夫在现实中也确实是个冷峻的人物,与其他爱玩爱闹的球员区别明显。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1YS5yicdcpJMFfgyexsAVTXPASYKc9J9HDUia8TJuUpgibzmUQJq8GZmjwAiammkBRHc9ia2yGGRkSVU3uVcqC1ibZNA/640?wx_fmt=png)

本片在国内上映时零零碎碎的删节之处不少,这段对白,是随立陶宛人保劳斯卡斯酒后对着俄罗斯族队友发脾气的一段一起被删掉的



主打得分后卫,此前面对对手多人防守时也很少传球的他,面对希望改变球队打法的主教练话里有话的“永远不会有一个只有你这样的球员组成的球队”,他面无表情地说“算您倒霉”。但在与教练和队友们经历了一番同甘共苦之后,谢尔盖·别洛夫在比赛的最后时刻发自内心地说出了: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1YS5yicdcpJMFfgyexsAVTXPASYKc9J9H9libbRia9YhAk9NicvPHw8WMYRVspjACTSsgnZ1AGyqw0vfia0lxIHACnw/640?wx_fmt=png)

在这场比赛中,谢尔盖得到了全场最高分20分(苏联第二高得分只有8分),而美国队得分最高的也只有9分



强大个人与强大集体的共存,不是靠和稀泥式的绝对平均主义实现的。只有在一个为了共同的目标团结一心的集体里,才会有人敢啃硬骨头甘当绿叶,才会有人不计个人数据穿针引线,才能有让谢尔盖这样的强点心无旁骛、充分发挥的机会。而当集体里的强点不止一个、轮番发威的时候,对手就更难以针对了,这样的集体,自然不会缺少胜利。



在1974年世锦赛上,依靠时年25岁,首次入选国家队的乌克兰射手萨尔尼科夫14投全中,一人砍下38分的神奇表现,仍由康德拉辛率领的苏联队以105比94再次击败了美国队(受奥运失利的影响,参加这次世锦赛的美国队终于加入了卢卡斯二世等几个高水平大学生球员,不再是“旅游队”了)而夺冠。而在那届世锦赛的场均得分排行榜里,几乎每场比赛的“得分王”都不同的苏联队,却没有一人进入前十名,包括萨尔尼科夫自己。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1YS5yicdcpJMFfgyexsAVTXPASYKc9J9HAUH2XoDkvQRF8qBfBMlE0Iq23zIMl5uC2ibYIuzshaJ6NrtxSFbCgWg/640?wx_fmt=png)

直到1988年奥运会上苏联男篮的球衣(11号萨博尼斯、7号马修利奥尼斯),背后仍然只有CCCP。而美国队球衣背后则是队员的姓氏





**多余的话** **:** **绝杀的** **尾声**



1976年奥运会,康德拉辛再次率领国家队征战,他们小组赛五战全胜,却在半决赛中5分惜败老对手南斯拉夫(亚历山大·别洛夫得到了18分和8个助攻,均为苏联全队最高),无缘再次与美国较量。随着同年11月爱徒亚历山大·别洛夫的英年早逝(但他在1972年奥运会时是完全健康的,与影片情节不同),受了很大打击的康德拉辛就此退出国家队,传奇教头戈梅尔斯基回归执掌教鞭。



在1978年世锦赛和1980年奥运会中,苏联又连着两次在加时赛输给南斯拉夫。即使36岁的老将谢尔盖·别洛夫在他的最后一场奥运会比赛中,返老还童般地再次砍下了全队最高的20分,还是只得抱憾退役。至此,1972年“绝杀慕尼黑”的班底,全部退出了苏联国家队。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1YS5yicdcpJMFfgyexsAVTXPASYKc9J9HhXXB4A1icPjTEWnyp6ASfxmPu8IvbJeTZq44C8JMWQWznOrDqIS5jCw/640?wx_fmt=png)



1988年奥运会苏美男篮之战最后时刻,注意美国解说员当时的解说内容:“看起来苏联人又要再来一次了……”在汉城体育馆漫天的USA呐喊声中,苏联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但坚韧的戈梅尔斯基和苏联队,终于在80年代等来了新一代球员的成长。1982年世锦赛上,完成新老交替的苏联队不仅实现了对南斯拉夫的复仇,还在决赛中再次以1分险胜美国队;而随着“立陶宛军团”的崛起,1988年奥运会上的苏联男篮终于达到了巅峰,然而在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宣布独立之后,这一巅峰就不幸先于苏联本身被提前终结了。





**往期文章导读:**

香港怎么救?

香港的明天会好吗?

[ 姬喵:怎么看待香港现状?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g5NjE3MzI5NQ==&mid=2247488860&idx=1&sn=4b19fa2e07d492bd3c13cea8c7933350&chksm=c00440dcf773c9cac8fd3c1e65ea210f91ec4f8201b6c7dd0e2c567cf04d20da337c76088468&scene=21#wechat_redirect)



作者简介

** 养鸡 ** / **** 扬基帧察站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8T2WTyz6Xy2hyA00U2ibjibYDKtBc7Tpc1mxNkn5PWGHl7ETPtbUexLDawYjRVzWN8tUdwyDw5cNvhbQm70vatVA/640?wx_fmt=jpeg)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修改于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



****



× 分析

收藏


ox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