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jnDIM6gq2cUu6duPzzriae6CY3bdBiattG5ibPKlnL7Tum9QwjJmfpHvXPKOsoomxVibPYsUYaTNDpfCHibkCI9ia3pQ/0?wx_fmt=jpeg)
# 沈逸:阿桑奇扯掉了美国版互联网自由神话的底裤
[ 底线思维 ](javascript:void\(0\);)
__ _ _ _ _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沈逸】
2019年4月11日,维基解密网站创始人、澳大利亚人朱利安·阿桑奇,在西方代议制民主的发祥地之一,英国首都伦敦,被英国警察拖出了厄瓜多尔大使馆,结束了自2012年以来躲庇其中的历史。
这当然是符合西方民主程序精髓的正义举措,英国外相即刻通过社交平台推特发文,“阿桑奇不是英雄,无人能够凌驾于法律之上。”负责大不列颠外交事务的行政首长,用现代社交媒体,让人再一次感受到了欧美发达国家的程序正义,以及对普世价值的尊重。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Uu6duPzzriae6CY3bdBiattGWlGNNnWtvYNkKICKHETrbsiaaCBmpCo4WT5m5OMia7O7UpQhphhhYkVQ/640?wx_fmt=jpeg)
历史弥久,很多人也许知道阿桑奇其人,却不太明了他为啥在厄瓜多尔大使馆躲了7年?为啥是英国外相出面,亲自开口断定阿桑奇不是英雄,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还要感谢厄瓜多尔的总统莫雷诺?
这事儿大概要回到2012年了。那是一个神奇的年代:2008年,刮起粉丝狂热旋风的首位非洲裔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带着“变革,是的,我能”的口号,凭借社交媒体,先是在党内击败民主党资深政治人物希拉里·克林顿,又干掉了被小布什拖累的共和党老兵麦凯恩,入主白宫。紧接着,不计前嫌又大度的奥巴马请希拉里出山,出任国务卿。
2010年,希拉里·克林顿不负众望,在1月7日晚上宴请了谷歌、推特一众精英创业者之后,领悟了堪称与美国传统四大自由理念并列的第五大自由理念,即“互联网自由”,并发表第一次互联网自由演说。瞬间,用社交媒体在非民主国家干涉国内政治进程,推进实现颜色革命,成为一种时尚的风潮。
紧接着,阿桑奇登场了:他于2011年在瑞典宣布,手上拿到了25万份美国国务院内部电报,准备予以披露;接着,正义的瑞典检察官登场,以“性犯罪”为名,要求逮捕阿桑奇,还要点脸面的瑞典法院没有批准,因为“证据不足”;阿桑奇从瑞典到了伦敦,披露了电报,毫不含糊的瑞典检察官马上以“性犯罪”为理由,向国际刑警组织申请红色通缉令。
心有灵犀的美国国会参议院国土安全委员会主席致电美国公司,以“个人名义”询问,当阿桑奇在损害美国国家利益的时候,为什么还要给维基解密的服务器提供域名解析和服务器托管等服务;庞大的垃圾数据流呼啸着冲向维基解密的服务器;万事达等公司禁止用户给阿桑奇转账;瑞士某银行用“假地址”为由关闭了阿桑奇的账户;一周内,弹尽援绝的阿桑奇向英国警方自首,旋即进入厄瓜多尔驻英国大使馆寻求庇护。
阿桑奇尽管出生在五眼联盟成员之一的澳大利亚,但他是一个笃信无政府主义的浪漫战士,他坚信,互联网时代能够复制“五角大楼文件泄密”的奇迹,用一己之力,披露美国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战争罪行。基于对互联网自由的淳朴信仰,他把25万份文件给了包括《纽约时报》在内的五家欧美主流媒体。讲政治的《纽约时报》组成了5人团队,带着25万份电报,来到了白宫,用了2天时间,由来自美国情报界的人,围着桌子,逐份讲解哪个电报可以报,哪个电报不可以报,搞定之后,还认真的用实名博客发在自己的官方网站上,以此证明,《纽约时报》完美的平衡了新闻专业主义,国家安全主义以及社会责任需求。
希拉里·克林顿当然没有闲着,她发表了第二次互联网自由演说,一语双关地使用了Internet Rights and
Wrongs作为标题,明确地隔空告诉阿桑奇:互联网自由,就是欧美民主国家和大公司,媒体,还有非政府组织的跨国网络,用社交媒体,在非民主国家搞颜色革命的自由;维基解密这种行为,不是自由,是小偷,是无耻的文件小偷,是贼。
曾经创造出CNN现象的美国有线电视网CNN当然也没有缺席,它安排了对阿桑奇的现场采访。阿桑奇是那么真诚和迫切地希望能够谈谈25万份电报里面的美国战争罪行,对联合国的罪行,以及对西方自由主义的损害,但专业的CNN记者就是盯着问:你有没有强奸?维基解密会不会分裂?听说有人反对你?以至于十来分钟后,阿桑奇摘下麦克风,走了。
2010年是互联网自由的元年,被希拉里·克林顿吹动的风潮,席卷了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叙利亚、巴林,创造出了罕见的浪潮,差点让人觉得要见证民主的第四波了;然后,这波“民主浪潮”就吹到了华尔街,催生了占领华尔街运动;又隔了几年,一个叫唐纳德·特朗普的地产商人,用名为推特的社交媒体,在总统选举中,又一次正面击败了希拉里·克林顿。
然而这次发生在2016年的胜利,没有能够触发互联网自由的第二春,相反,引发了对社交媒体平台进行管控的激烈讨论,因为据说,不民主的俄罗斯,居然用社交媒体,窃取用户数据,分析心理特征,投送虚假广告,影响投票行为,最终“帮助某人”“窃取了选举的成果”。这股反思的浪潮是那么的精准,没有人提及希拉里·克林顿和她倡导的互联网自由,好像那一切从未发生。要不是阿桑奇,至少欧美主流媒体是铁了心要专业地忘记那一段让人不愉快的历史了。
当然在科学技术昌明的年代,不能说希拉里·克林顿两次被击败是一种所谓的“报应”,但可以肯定的是,当花白头发的阿桑奇被从厄瓜多尔驻伦敦大使馆拖出来的时候,一起被脱掉的,还有美国版互联网自由的底裤。这大概也应该是这个浪漫的家伙,在历史上留下的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了。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VNPI8l7OCAEAE1X21nUSaWYlE7qsADW9WX73W8VAchsvamrxMiaRjbSHIaHvXia7qbKMGA6EYYmQOA/640?wx_fmt=jpeg)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
****
× 分析
: , , , , , , , , , ,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分享 留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