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帖子
账号
关于
oCEjdrcUcTwNS4nSshv5xTFKoNSNRgCHGL
Bulletin#8B827E37A2FF62E2F6D27E1343955681
oCEjdrcUcTwNS4nSshv5xTFKoNSNRgCHGL#475
@2023-11-28 16:00:00
上一篇下一篇

![cover_image](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INpibEpTBzYe6KJJaTI00BLaTJLefMOoNRYqguC8ZjJvr1qxFVL1GUicyVfQXYt2ibTeMCEjiaKXZjhARppiatA0Y3g/0?wx_fmt=jpeg)

# 为啥社会观念突然转变了这么多?

原创 九边 [ 九边 ](javascript:void\(0\);)

__ _ _ _ _

** ** ** 戳蓝字 ** “九边” ** 关注我。 ** ** ** 这两天正在年底交付,有点忙不过来,想到哪写到哪吧。
郑州小两口的事大家也都知道,本文并不是想单纯只讲他俩,而是想借着这事聊聊这些年怎么突然好像一切都变了。这两天在头条看大家对2024年的预期,竟然几乎没有异议觉得明年会更难,这种情况是我自从记事以来第一次碰上。
很多问题,都在下边一张表上: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INpibEpTBzYfD9cwcQ5xRgYofO8o7ptLq8eSrOl9KuADcdicrqg7cJG7Nsbqyz95UzCsWMR0RZPMZBkEtw130xVw/640?wx_fmt=jpeg)
我们过去经济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在“消耗杠杆”。这一点倒也不新颖,哪怕抖音上的小伙伴也知道前些年的繁荣,很大一部分是我们从未来三十年借贷,集中到前些年花掉了。有点像撸信用卡那帮人,撸卡的时候有多爽,还债的时候就有多苦。
大家看那张图就能看出来,从2008年开始,我国的居民杠杆就一直在攀升,如今已经到了一个几乎没法再继续加的状态。
今年的很多问题,类似不愿意买房,消费不振,本质也是因为大家实在是借不动了,而且开始担心债务把自己压垮了,于是开始紧张了起来。
其实这种心态转变并不是今年,前几年就露出了端倪,只是那时候大家没意识到。比如中国汽车销量的巅峰是2017年,而房地产的产值最高也是2017年。
之所以2017年之后的房地产的下滑大家并没有觉得不正常,因为政府开始出台调控政策。其实从现在来看,就算不调控,也会掉头向下。只是如果自行逆转,转弯速度和幅度会大到离谱,体制内应该是有人当时就看清了,提前踩了刹车。
而且问题是一点点积累不断放大的,从现在来看,应该是疫情三年加速了这种过程。
之前大家有个思维惯性认为经济会一直高速增长,自己的工资也会跟过去一样一直涨,很多消费观念也带有明显的“前瞻性”,大家不怕加杠杆,反正将来慢慢还就行,杠杆就那样一直加上去了。
比如这两天河南的那对小夫妻,他俩就很有代表性,他俩一度家庭收入的70%用在了还房贷上。这也是为啥那个女孩收入稍微降了一些,立刻就非常拮据。如果其中一个失业了,那直接面临爆仓断供风险。更麻烦的是,他俩还生了个孩子。
现在最揪心的问题就在于,全国不知道有多少人跟他们一样财务状况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 所以说相比烂尾楼,还有个更麻烦的事就是失业引发的断供潮。
这种恐惧本身就有很大的破坏性,大家越是怕断供,越要收紧消费,收紧消费会导致消费不振,消费不振又会导致进一步失业,大家想想是不是。
大家现在觉得郑州小夫妻那种杠杆加到顶的情况匪夷所思。不过回到前几年大家觉得挺正常,毕竟那时觉得工资还要涨,房价也要涨,并且不存在失业找不到工作的情况。房子已经涨了很多年,几乎不存在降价的可能性,买到就是赚到,不买的话,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今后再也买不起了。那时候最不济,还可以去送外卖跑滴滴,谁能想到这俩行业如今也饱和了。
也正是因为那时候大家敢于加杠杆,大量的钱从未来借到了前几年,叠加外贸繁荣,整体经济烈火烹油。 短短几年时间,大家已经很难理解当时的想法了。
而且这是个螺旋下降的过程。以前大家肯花钱,市场一片火热,你失业了也可以迅速找到工作,大家攒钱的冲动也没那么高。
现在恰好反过来了,大家不愿意消费,市场不活跃,工作不好找。
你越是担心失业后不好找工作,越不敢花钱。大家都不花钱,社会能提供的岗位越来越少,说不定哪天你自己的工作也没了。当降薪成了潮流,当找工作难成了共识,会进一步加剧大家攒钱过冬的共识。
现在的问题是,大家都不知道这种状态会持续多久,既然不知道,那就只能往坏处想。毕竟这时候如果你财务状态非常紧张,面临爆仓风险,还不小心翼翼,那可能真的会一夜变老赖万劫不复。
有很多小伙伴说,如果失业,把房子卖掉不就行了?主要问题是现在很多地方的房子已经没了流动性,也就是说你拿出一个肉疼的价格来,依旧卖不掉。
一开始只是一小部分人往坏处想,疫情加剧了这种思潮的蔓延速度,全社会开始转向保守。
这种保守不仅仅是消费观上的保守,还蔓延到了社会观念,这个不多说了,大家对社会舆论敏感的话应该能感觉到。
甚至改变了这几十年来形成的学历崇拜。大家知道吧,今年考研人数破天荒下降了40万。
很明显是很多人是反应过来了,考研这种事,如果考不上211及以上的,不能说100%浪费三年,90%是浪费了。就业寒冬的背景下,很多用人单位现在只看第一学历,还卡年龄,所以不是准备特别充分考研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学历贬值的大背景下,考研越来越没性价比,尤其考个“双非”,那简直一点性价比都没。有那闲工夫还不如去考公,先考江浙沪,再考新西兰(新疆西藏兰州),查了下,考公人数确实增加了40万,历年之最。
还有个更麻烦的事,就是有钱人老了,这是我今年突然意识到的一个问题。
我一直比较关注房地产的事,很多读者小伙伴买房卖房也跟我聊。
我观察到一个现象,北京的千万级别的房子,卖房的一大半都是老人。而且有个特点,如果年轻人卖掉自己住的房子,往往是准备换个改善型的,小的换大的,大的换豪的。
老人们不一样,很多都是儿女们不跟他们一起住,他们占着个大房子没意义,准备出掉。他们更倾向于把自己的大房子换成小的,或者干脆去投奔孩子,把钱存银行,今后用来看病和养老,到了生命尽头,再把钱给儿女。
上千万的资金,就这样从此存银行了,不买任何科技产品,不去逛街,也不创业,几乎不产生新增任何就业。
大家知道,中国的富人阶层主要集中在60/70年代出生的那群,加入WTO那会儿,他们正好三四十,有了一定的资本和经验去搞创业发了财。还有一部分没创业,但是房地产大爆炸之后被动发了财。
如今这两伙人都要退休了,年龄增长让他们变成了极度的风险厌恶者,避讳一切高风险操作,超大规模的财富也会跟着他们一起躺平。
当然了,啥都有28定律,那一代的人也不是都发了财,依旧是少数。
更麻烦的是,中国社会这两年的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我现在看B站,发现小年轻们基本上形成了共识,认为创业就是最大的败家。
不仅小年轻这么想,这两年接触了很多江浙沪小老板,他们自己创业起家,攒下了巨量财富,却极力反对孩子继续接班去创业,担心靠运气转来的钱靠运气败光。他们最一般的操作是把几千万分开放好,然后让孩子好好去考公务员,攒下的钱慢慢花,争取平静富裕过一生。
这些想法倒也没啥问题,毕竟创业那玩意确实九死一生,问题是如果富裕家庭的孩子也这么理解,我都不知道这个世界会变成啥样。
关于未来,大家知道我一直是比较乐观的。毕竟从过去一百年的整体趋势来看,中国国运就跟美股似的,有大幅回撤,但是整体是波动上升的,趋势一直非常稳定。我们走过了一穷二白的时候,不可能现在家大业大反而走不下去了。
但是大家也要意识到,历史的稍微磕碰,代价可就是一代人来承担,如果一个下行期持续十年,那不少人黄金十年就没了,一辈子可能也那样了。
这也就理解为啥大家都跑去考公了,就怕那块磨盘砸到自己,都着急躲进避风港。遥想十来年前我毕业的时候,几乎没人去考公务员,恍若隔世。
那有啥能做的没?其实政府一直没歇着,又是降息又是拉外资还在促就业,我觉得除了现在在做的那些事,最关键的还是重申共识。
我国最近几十年能迅速繁荣,靠的是锲入世界市场,靠的是我们无数企业从全球市场切下了自己的一块蛋糕。
贸易和市场经济是繁荣的第一性原理。从全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尊重这一点的不一定能繁荣,因为还需要其他的一堆配套条件。反对这一点的肯定会陷入贫穷和动荡,无一例外。
而且发展过程中最大的动力就是资本本身,可以说没有资本举步维艰,大家看新闻就知道,外资对华投资一直都是一个重要的晴雨表。这两年对资本的污名化说真的有点过了,好在很多事并不需要太多的说教。
比如很多大学生最烦资本,等到毕业了,才会意识到没有资本确实没剥削了,可能工作也没了,几十年的读书投资没法回收。去考公又不一定能考得上,毕竟每年招聘人数就那么点,真正的欲哭无泪。
现实的教育比啥说教都顶用,一代人估计慢慢反应过来了。
此外现在全世界最大的资本基本都是社保、养老金还有保险基金,都是老百姓自己存进去的。这些资本不增值,再过几十年大家吃啥?有钱人都不投资不创业,把钱放银行吃利息或者买成房子收租,那时候大家才能知道什么叫阶级固化。
可能你说那就放任资本的无限扩张?
这就是孩子气了,咱们不是有法律吗?
凡事应该从法律层面来解决问题,这样能保持一致性和稳定性,法治和中产阶层才是社会真正的稳定剂。
这些东西说多了容易挨骂,不过慢慢来吧,规律之所以被称为规律,就是因为你不尊重它,它就修理你,直到回到正轨上来。成年人的世界没有父母在那里劝你,只有生活的毒打。思路错了你可以赢得跟别人的辩论,却躲不过现实的暴击。
慢慢苟着吧,债务终将化解,信心也会回来,美元加息也会结束,只是时间问题,大家确保自己不要倒在最后的寒冬就行了。本文就不开评论了。
**全文完,如果觉得写得不错,那就点个赞或者“在看”吧,多谢阅读。** ** 如果转载本文, **文末** 务必注明:“ **转自微信公众号:**
**九边** ”。此外大家有兴趣关注下我的视频号: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



****



× 分析

收藏


ox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