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帖子
账号
关于
o9UeGqmbwk4qMnacWTJ9majDgk5eZZtQEi
Bulletin#9AE8361CA693E7C0F081D27D9E965C54
o9UeGqmbwk4qMnacWTJ9majDgk5eZZtQEi#3970
@2021-05-24 16:00:00
上一篇下一篇

![cover_image](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jnDIM6gq2cXibn7icx3rDic6XPKpM9zEHmUYogE26Yc7BDuT6lQere7drJznzWhjuwTfqD2Rr9PCY820nUvaMwiaicg/0?wx_fmt=jpeg)

# 越野赛21人遇难,主办方不要找天气“背锅”

原创 腓特烈 [ 底线思维 ](javascript:void\(0\);)

__ _ _ _ _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V3fiaozrnfBJkrIeXgjOXvO8IrAST4l2xiaLC3iaZ1CibYNq9Aq7CWdLdNyJly3aS1AC6awKMTI0fhOg/640?wx_fmt=jpeg)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腓特烈】

5月22日,甘肃省白银市发生了新中国历史上最惨痛的体育赛事相关重大事故之一。

在当天举行的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以下简称为“白银赛事”)中,因突发极端恶劣天气、赛事准备严重不足等诸多原因,172名参赛选手(仅限于“百公里赛”)中,有21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其中不乏国家乃至国际水准的优秀长跑、越野跑选手。[1]

生命的逝去令人惋惜,但为死者哀悼后,我们更应当反思,这样一起惨剧究竟是如何发生的——这究竟是一项针对什么运动举办的赛事,赛事是否对必要的风险进行了预防并做了对应的准备,所谓的“天灾”究竟是不可避免还是本应预防而未作预防……等等。

只有如此,包括体育行业从业者、运动员在内的广大体育赛事相关方,才能避免如同白银赛事事故一样的悲剧再次上演。

**一、白银赛事的实际性质——并非“马拉松”的“超跑”**

首先,关于此次白银赛事究竟是一项什么运动组织的赛事,公众可能因为媒体报道而产生误解。

在主办方自己的赛事命名、赛事介绍中,此次的白银赛事,全称为“甘肃白银市景泰第四届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马拉松”处于在前的核心位置。而在媒体报道,甚至是央视等权威媒体的报道中,赛事的名称干脆变成了简单的“山地马拉松”,“越野赛”则不见了踪影。

不得不说,各媒体不细究白银赛事的实际性质,就将其称为“马拉松”,已经相当荒诞。而这些“误报”又进一步误导了公众,使得公众甚至是体育行业从业者都认为,白银赛事不过就是一项“在山上跑的马拉松”而已。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jnDIM6gq2cXibn7icx3rDic6XPKpM9zEHmU7BKPr1jo6MuKPJLNiaJNQ89JCLu7IDWqG6fQWEZku1vcq8MQReia435g/640?wx_fmt=png)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jnDIM6gq2cXibn7icx3rDic6XPKpM9zEHmUicka0qtDIIaMdGDY3cZafn8oKW2Fm9VvTSAfz8EA4SRlCe5iaKgSmQgg/640?wx_fmt=png)

如上图所示,流传在网络上的白银赛事官方文件称赛事名为“第四届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而在央视报道中,赛事则被简写为“马拉松赛”

关于此次引发了21人死亡的白银赛事的赛事性质,世界田径协会(World
Athletics,其原称为“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简称为“国际田联”,在我国这一“曾用名”的名声要比现有的大得多)早已有明确的规定——此类距离超过马拉松的赛事属于“超级赛跑”,即所谓的“超跑”类赛事(Ultra
Running),其独立于马拉松所属的“道路赛跑”类赛事。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jnDIM6gq2cXibn7icx3rDic6XPKpM9zEHmUicEH90Sd4ia9q2y4MHH56U9EKvaHJUtUXNtJiagU2wTzSWvVnnf0DdlDg/640?wx_fmt=png)

世界田径协会对赛事的分类,如图,“超级赛跑”与包含了马拉松、半程马拉松的“道路赛跑”类赛事是彼此独立的

根据世界田径协会的解释,所谓“超跑”,是马拉松“年轻的表亲”,其主要拥有两种比赛模式,一种是以超过马拉松比赛距离(50公里、100公里及更长的距离)进行比赛,而另一种则是以固定的长时间(6小时、24小时和多天)进行比赛。超跑赛事一般选择林径等场地进行比赛,但“有些超跑赛事拥有两个或多个可用地形的组合,部分还跨越了几个阶段、历时数天”。[2]

值得一提的是,超跑类赛事是少有的坚持“多轨管理”体制的赛事。根据世界田径协会官方解释,除了要服从世界田径协会的原则性管辖外,全世界范围内超跑项目的最高管理机构,为国际超跑协会(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Ultrarunners,IAU),但除了国际超跑协会外,诸多超跑赛事的主办者、组织者,还会作为会员加入国际越野跑协会(International
Trail Running Association,ITRA),并接受其管理和监督。

因此,像此次白银赛事“百公里越野赛”一样,距离超过马拉松,且比赛路径复杂多变甚至会使用未开发的荒野路段的比赛,属于典型的“超级赛跑”类赛事,且由于其兼具了“越野”的特性,因此称之为“越野超跑”也不无不可。

但无论如何,白银赛事“百公里越野赛”绝不是一般的马拉松,无论是对其媒体报道还是赛事管理等,也绝不应套用与马拉松赛事有关的经验。

**二、“超跑”赛事的运营管理——无须“小马过河”**

超跑不是马拉松,组织一项超跑赛事所面对的风险和问题也与组织马拉松赛事完全不同。如果说马拉松赛事组织过程中那些常见的问题——兴奋剂、替赛代跑、抄小径、终点前拉人拍照、赛道中递旗帜,等等——只会让人丢脸,那么超跑面对的诸多风险则会让人丢命。

超跑赛事充斥着如此多的风险,是否所有组织者都需要对该类赛事的承办“小马过河”,试探性地进行呢?并非如此!

无论是超跑运动的两大直接管理组织IAU和ITRA,还是田径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最高管理者世界田径协会,均制定了诸多内容系统详尽的越野超跑赛事组织指南,对包括但不限于关键风险、应对措施、赛事装备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其中,由ITRA制定的《ITRA安全指南》更是有官方认证的中文翻译版本。[3]

遗憾的是,这些内容详尽的规定,完全没有得到赛事组织方的重视,根据目前中文媒体已经曝出的权威信息来看,笔者在此大胆质疑,赛事组织方是否赛前连一分钟世界田径协会、IAU、ITRA制定的相关规定都没看过?

**三、失温——本不应被忽视的无声杀手**

此次白银赛事“百公里越野赛”事故中,绝大多数死难者死于体温过低即失温,而失温,恰恰是世界田径协会关注的有关运动员生命安全与健康问题的重中之重,以至于世界田径协会在其官方文件《国际田联医疗手册》(IAAF
MEDICAL MANUAL)中,专辟一章讨论环境可能给运动员带来的消极影响,并在其中撰写了大量的篇幅讨论了失温可能造成的危害。

值得注意的是,该规定早在2012年就已经公开问世,以至于其名称还援用了旧有的“国际田联”之名,且下载渠道畅通免费,完全不存在“无法得到”的说法。

在《国际田联医疗手册》第11章“环境因素给人类表现造成的影响”中,世界田径协会指出,在水域和高山场所进行的活动,以及长时间的活动,都可能导致寒冷伤害。其中最值得关注的伤害之一,便是失温。

体温过低会影响心血管、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神经肌肉系统,而当核心体温降低到足以影响身体功能时(通常低于35ºC),就会发生体温过低,临床上可将其分类为轻度、中度或重度,见下表:[4]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jnDIM6gq2cXibn7icx3rDic6XPKpM9zEHmUJ8WCpicmztfZLwVn646KHr7zpQGlDibGofudxO9RH7ISKOkxTdKSybLQ/640?wx_fmt=png)

显然,失温现象的发生远比一般人想象中的容易的多,即使运动员不在诸如超跑的常见举办地——山地、旷野等较为极端的环境下运动,仅仅是长时间的活动,都可能造成运动员失温的情况出现。

正因如此,世界田径协会非常重视针对失温运动员的治疗问题,针对失温运动员的治疗措施,甚至比一般人脑海中伤害更大的冻伤更为详细具体: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jnDIM6gq2cXibn7icx3rDic6XPKpM9zEHmUA0bwkRgUiaEshYTGia4NhXxLwdF5HBGZzmQ73jFjPERTzibrZnsohVPgQ/640?wx_fmt=png)

为保障上述治疗措施的落实,世界田径协会亦在两份官方规则文件——《世界田径协会竞赛与技术规定》(Competition and Technical
Rules)和《世界田径协会赛事医疗指南》(Competition Medical Guidelines for World Athletics
Series Events)中,就相关医疗场所、医疗设备的设置进行了规定。

其中,针对医疗场所的设置,由于不同赛事赛道长度不同,具体条件不同,世界田径协会的规定较为原则化,如《世界田径协会竞赛与技术规定》第57.5条规定,针对在山地等地区举办的赛事,赛事组织方应在比赛开始前发布官方手册,并至少在官方手册中记载如下的内容:

1、赛事所用赛道的详细地图,以及在该赛道上比赛时面对的主要困难;

2、控制站和医疗/救助设施的位置;

3、安全守则;

……

而《世界田径协会赛事医疗指南》对于医疗设备、耗材的规定则更加详细。该文件第3章第4(f)条规定:“医务人员的人数应与参加人数成正比,并应考虑到预期的天气情况。”并建议使用以下数字:

•医生,每1000名跑者配备2-3名;

•护士,每1000名跑者配备4-6名;

•其他专业人员(EMT,护理人员和运动教练),每1000名跑者配备4-6名;

•非医务工作人员(担架员、提供衣物者、驾驶员、行政记录员等),每1000名跑者配备4-6名。

针对失温现象的预防,《世界田径协会赛事医疗指南》更是在第5章第十三部分做了着重强调,除了非医护工作人员应及时负责干燥衣物的取回外,所有的病患在转出时都应更换干燥衣物,且环境温度应保持在35.5°C以上的适宜温度。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Xibn7icx3rDic6XPKpM9zEHmUb2r5Skde8fKwhNIaRmL0qWNN0gNUXcA8sas9evPibQiaGYkh5icDCvL9Q/640?wx_fmt=jpeg)

白银赛事中,很多村民带着被子前来救援

而对于失温问题的预防,IAU、ITRA的规定则更为具体。以ITRA《医疗与安全指南》(Medical and Safety
Guideline)为例,该文件第十八条规定,医疗机构应按两个梯次进行设置,分别是主要急救站点(Main Rescue
Stations,MRS)和二级急救单位(Secondary Rescue
Units,SRU),前者除了应设置在有大量人员的区域外,还应设置在“由于强度和时间持续而增加风险的地区”;而后者则为了机动治疗而设置,应位于主要急救站之间,使急救人员能在30分钟内到达任何位置。

此外,ITRA《医疗与安全指南》中亦设置了大量直接针对失温问题的应对条款。如该文件第九条第(2)款规定,组织方应要求选手在整个赛事中携带的强制装备,特别是所有适应已出现或突发天气情况的装备,包括:

防止任何紧急情况的设备,例如头灯、衣服、饮料、食品;

在发生意外情况下,使得选手的位置容易被识别的设备,例如口哨、移动电话、频闪灯;

以及等待救援用的设备,如救生毯、备用衣物。

此外,根据该文件第十八条之规定,主要急救站应设置于有暖气或空调、水、电,最好有电话座机的房屋空地前,且急救人员均应熟练使用气泡膜(bubble
wrap)等耗材帮助失温者恢复体温。

**四、不应“背锅”的天气预报**

在之前关于白银赛事的报道中,有一个颇值得注意的讨论点,那就是此次事故是否应被归咎于当地突发却又无法在技术上被及时预报的恶性天气。有媒体在报道时就援引了北京市气象局专家张明英的说法,其称:

“当时赛道上出现的极端天气几乎不可能被提前预报。”

“以目前的气象预报水平来看,中国对大范围天气的掌握,准确率是很高的。但对于局地的小范围极端天气,尤其是在地形复杂的山区,目前天气预报水平无法做到准确预报。具体到此次赛事中,赛道涉及的范围更小,的确难以预测。”[5]

然而,笔者需要指出,无论在极小范围(如白银赛事的赛道)对天气进行预报,在技术上是否能成立,突发的恶性天气,都不应成为赛事主办方规避应尽责任的理由。

首先,如上文所述,根据世界田径协会的研究和规定,失温并不仅仅发生在极端天气下,仅仅是长时间运动(prolonged
activity)都可能引发失温。因此,无论天气情况如何,对于失温的应对和预防都应当是必要的,所谓“没有预报到极端天气”,便因此不准备针对失温问题的预防措施,可谓站不住脚。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jnDIM6gq2cXibn7icx3rDic6XPKpM9zEHmUia3RU7pBDoUBFibrTVqPyfVlMAxjvqmxURk33GzZrhDwrRuSHHaUTLHA/640?wx_fmt=png)

参赛人员在抱团自救

不仅如此,无论是世界田径协会,还是IAU、ITRA的协会规定,都指出,天气变化是影响赛事举办和赛事相关人员人身安全的重要因素,赛事组织者应当提前对此进行关注,对相关问题进行预防。

世界田径协会即在《世界田径协会竞赛与技术规定》第57.3条指出:

“组委会应确保运动员和官员的安全。高海拔、不断变化的天气条件和可用的基础设施应得到特别的关注。”

ITRA第六条的规定则更为详细,其指出:

极端天气条件和/或突然的天气变化可能会产生重要的风险(极冷或高温、暴雨、雷暴、闪电、雪、大风、有限能见度、干旱)。

组织方应在赛前和比赛中准备一个可靠的气象信息来源。这个来源应该来自一个被广泛认可的,能够提供可靠数据的服务供应商。

天气预报应至少说明以下数据:

—不同海拔高度预测温度和可能范围;

—风的起源点、覆盖区域及其强度;

—风寒指数;

—湿度;

—降水持续时间和降水量。

根据比赛地点不同、环境特点,可能需要一些其他数据(潮汐、暴风雪、沙尘暴和污染……)。

更重要的是:

1)向医疗总监及任何了解该地区的个人咨询;

2)在赛前告知选手天气预报情况,以便他们可以调整装备;

3)计划应急路线,以便避开恶劣天气所造成的潜在危险区域;

4)在任何时间都能有效停止比赛,特别是当极端天气状况出现时。

要有定期的天气更新(至少每六个小时),并在赛时作出相关的决定。

而针对极端恶劣天气的预防问题最严格的规定,则来自于IAU。在IAU《技术指南》(Technical
Guidelines)第4.4条中,IAU规定,赛事执行理事会应当关注过去五年赛事举办地的天气状况,包括但不限于极端温度、平均温度、湿度等!

由此可见,针对越野超跑一类受天气影响巨大的特殊体育赛事,赛事组织者对天气的态度应当是积极地了解、做出尽可能全面的防范等,而不是被动地等待好天气或坏天气的消息,更不应以“天有不测风云”为由,将自己应尽的安全保障责任弃如敝屣。

**五、结语**

近年来,我国的体育赛事举办数迎来了一个又一个的“井喷”,但与赛事数字的“井喷”不相适应的是,国内数量诸多的体育赛事仍然处于野生的“放养”状态。赛事主办者既不会参考已经相当成熟的国际规定,也不会主动咨询专业法律服务,这种“放养”状态是导致诸多赛事出现严重安全隐患的核心原因。

然而,体育赛事是一项复杂、综合的社会活动,组织、开展的过程中,完全可能产生数不胜数意料之中或意料之外的风险和困难,而保证体育赛事活动的正常开展,更是如《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所言,需要体育、发展改革、财政、税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安、教育、文化和旅游、卫生健康、科技、民政、外交、住房城乡建设、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残联等部门和相关企业共同的协作和努力,更离不开对法律法规的研究和遵守,以及对世界范围内的先进经验——这些经验可能是他国国民以生命代价换来的——的学习。

在此,笔者希望,所有的体育赛事组织者,应抱有对体育赛事运营的敬畏之心,而绝不应仅仅将之视为一项简单的“游戏”。

**参考文献:**

[1]新华网:《一场越野赛为何成为“夺命跑”?——还原甘肃景泰山地马拉松越野赛惨剧经过》,http://www.xinhuanet.com/2021-05/23/c_1127482244.htm。

[2]世界田径协会“超跑”项目首页:https://www.worldathletics.org/disciplines/ultra-
running/ultra-running.

[3]见ITRA官方网站:https://itra.run/documents/security_guidelines/ITRA_security_guidelines__CHN.pdf.

[4]World Athletics. IAAF MEDICAL MANUAL Chapter 11: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fluencing human performance,p.8-9.

[5]郭媛丹 崔凡荻:《甘肃山地马拉松为何21人遇难?专家:对失温危险重视不
够》,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2021-05-24/doc-ikmyaawc7118116.shtml。

点一下右下角“在看”,让我们做的更好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v4vz52CcB128kB3dqU7xYytGQTwrbdy7kof4lnHElibMFrcX8IeqCgyRYj7QqLkCawecFgW781KcNAzIp5y0Rkg/640?wx_fmt=gif)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



****



× 分析

: , , , , , , , , , ,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分享 留言 收藏


ox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