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苗柔柔:别拿科学家和演艺人士比,犯不上
[ 底线思维 ](javascript:void\(0\);)
__ _ _ _ _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苗柔柔】**
2017年9月15日,我国著名天文学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先生因病逝世,享年72岁。他曾经在美国、日本天文界享有盛名,却在90年代中期舍弃高薪,回国就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副台长。当时他一年的工资,只等于国外一天的工资。笔者谨在这里向他表示深深的敬意。
同时,另一对演艺界人士的新闻也传遍媒体,喧嚣一时,风头之盛,难有匹敌。
本来两者互不相干,但是忽然有篇文章盛传,把科学家的离世与演艺人的求婚联系起来,痛斥“中国式的悲哀:英雄枯骨无人问
戏子家事天下知”。前一阵也是某位演艺人的婚礼,被人和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女士的家居联系到了一起,指责“科学家一辈子不如戏子”。看来科学家真是和演艺界犯冲。
对此,笔者倒是有些不以为然。
其一,对于南先生的离世,不说各地新闻、评论节目多有报道,笔者的朋友圈里也频频转发消息,并都致以敬意和哀悼。虽然不能代表全体人民,至少也代表了相当一部分,远远算不上是“无人问”。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WCKaYpHwxmm6yeNHAVsSRfXyGjCZEkjhrxXkvP1fIElvBWPMwp5JVUWD0r37pwDt7o8D7Z6CBBqg/0?wx_fmt=jpeg)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WCKaYpHwxmm6yeNHAVsSRfFKoogaVNgtkxaPKf1yzfDcicwqltALqJb9mnwCHx4bBDHwJ0ibRRE2kQ/0?wx_fmt=jpeg)
南仁东先生(图/新华网)
其二,笔者最讨厌这种动不动就扣上“中国式”的帽子,把世界普遍现象都演绎成了中国人的独有弊病,殊不知只是暴露了扣帽者的狭隘和偏激。
科学家的收入和大众知名率远远不如演艺界人士,这几乎是普世规律。因为无论从易懂性到娱乐性、还是从亲民度到商业盈利额来看,科学都远远不如演艺。所谓“曲高和寡”,就像美国院士的科普讲座也一定不如麦当娜的演唱会人气旺,诺贝尔颁奖式也一定不如奥斯卡的颁奖式观众多。
这根本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何必非要比在一起见个高下?政府和社会要做的,无非是鼓励促进科学研究发展,提高科学家的合理收入,引导规范演艺界的行为,调控演员的报酬,没有一定要把演艺界打压到不如科学界的道理。
说来说去,为此躁动激愤的都是局外人。问问搞科研的,几个会把自己和演艺界人士相比呢?采访著名科学家时,又有几个记者会问“您比演员XXX赚得少多了,您对此作何感想?”那不是自己露怯吗?再说,就算哪个脑袋犯糊涂地问了,多半也是问得人一愣,估计科学家们睿智的大脑里,不会为这种问题分出半个脑细胞。
所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别把两个不同的群体扯在一起,那是没事找事。
另外,文章还特别提到一个事例:
著名生物学家施一公说过一件事:
有一年四月份,他在瑞典皇家科学院年会上领奖。晚宴时,与一位瑞典的知名教授聊天,谈到中国的科技发展。
瑞典教授很不屑一顾,施一公觉得很愤懑:“你是嫉妒了吧?”
但是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
“不管怎么说,我们国家登月(原文如此,指探月)已经实现了,你们在哪儿?”
但瑞典教授回敬了一句:
“施教授,如果我们有你们中国的经济体量,我们能把五百个人送到月球上并安全回来。”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WCKaYpHwxmm6yeNHAVsSRfiaXnzeWFicXWmRzDB8E2ByWyY1lmoX4mPVB5wdoYuh1CeIOaM0LsBTTQ/0?wx_fmt=jpeg)
施一公教授荣获2014年爱明诺夫奖(图/清华新闻网)
看到这里,笔者不禁哑然失笑,话是这么说,但问题是瑞典怎么就没有中国这样的经济体量呢?
谁的成功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追根溯祖,哪个族群不是从蛮荒部落、刀耕火种开始挣扎出来的?中国从炎黄蚩尤大战、春秋战国逐猎、三国纷争、五胡乱华、蒙古灭宋、满清血洗、列强劫掠,历经多少战争、灾荒、病疫,付出多少血汗、拼搏、卧薪尝胆,终有今天的成就。从建立第一个朝代算起,不过两千余载;从鸦片战争的无尽深渊到今天凤凰涅磐、浴火重生也只有两百年不到。
瑞典在史前时代就有岩画,希腊罗马时代贸易繁荣,公元12世纪开始形成国家,十六世纪成为北欧军事霸权,多多少少也有两千多年的文明史了,怎么非但没打造出一个类似中国的体量,连统一北欧都没能做到呢?
就像一个普通人,拎不动五十公斤大米,却对举重冠军说:“如果我有你这样的体格,我能举起的份量比你重多了。”实在令人无语凝噎。
知乎上有一篇著名的问答:“中国现在到底有多强大”,跟帖中也有一个获得诸多共鸣的回答,写到上世纪80年代在原子核领域开山祖师级的大师,2010年申请来中国工作,因为这是全球唯一能实现他想法的地方。前不久俄罗斯科学家向中国申请,在未来的中国空间站上搞试验,因为那也很可能是全球唯一的设施。中国还拥有世界第一的超算、托卡马克、量子通信等等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越来越发展,世界一流的科学设备也会越来越贵,越来越复杂,贵到、复杂到不是资金充裕、科技人口众多、制造能力完善强大的国家根本不可能拥有它。一个小国的某方面科技再先进,在本国没有相匹配的设备,又怎能进行下一步的研究?实际上它的发展空间已经到头了。
小国科学家的科学设想再天才,在本国没有实现的可能,只会便宜了有能力实现的国家。原创国固然能够收取一笔点子费或专利费,到底获利有限;说不定,实现了产品的外国公司还能返销回原创国,从消费者身上再几倍赚回来。这是小国的局限,亦是小国的悲哀。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成果有,从科学成果中获取的利益更有。
感谢那个被骂了两千多年的始皇帝,留给我们一个面积广阔、语言文字统一的大国,更要感谢几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引领人民所再造的管理能力强大、制造能力雄厚、底层人民有上升空间、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国家,给予了中国科学家们无限的支持和发展空间,让中华民族有机会再度站上世界的巅峰。
至于本文开头所提到的那篇广泛流传的看似“爱国”“正能量”的鸡汤,乱扣“中国式帽子”,对国家科技进步,真能有什么促进吗?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UBdaZudczDGQiarpsNsp71eJpaxkMx3dRhPyFt2WBNm3RVQS30HmqUfstE2N2wtvLcT8qPptdGwdA/0?wx_fmt=jpeg)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
****
× 分析
: , , , , , , , , , ,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分享 留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