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帖子
账号
关于
o9UeGqmbwk4qMnacWTJ9majDgk5eZZtQEi
Bulletin#B21E712D52C5CA2098889BF7CB380F43
o9UeGqmbwk4qMnacWTJ9majDgk5eZZtQEi#2157
@2019-07-16 16:00:00
上一篇下一篇

![cover_image](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jnDIM6gq2cUWKRtUwOGfXeEcich2kHx5j80e6NCW8k09zZQFUyIV8PYrLCqvEibLQeRDgZwBQm2Zo9xsiaJnicsoOg/0?wx_fmt=jpeg)

# 扬之:冯·德莱恩当选是众望所归吗?

[ 底线思维 ](javascript:void\(0\);)

__ _ _ _ _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扬之】

昨日(7月16日),来自德国的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以383票成功当选欧盟委员会主席。欧盟的“人事大剧”终于落下帷幕。

按照规定,候选人必须获得欧盟议会747议席中的半数(374)方能当选。冯·德莱恩这次仅以九票优势当选,不得不说是“险胜”。

在昨天的议会演讲前,这位德国政治家并无获胜的把握。因此,无论从策略上,还是技巧和内容上看,冯·德莱恩昨天热情洋溢的亲欧演说不能不说相当成功。

首先,她发挥了自己的语言优势,用法英德三种语言一气呵成地完成了演讲,节奏掌控、措辞拿捏和内容设计都颇到位,现场发挥得分也不少,争取到了相当一部分原本犹豫不决的议员。

其次,此次竞选对她本人而言无疑是一件幸运的事,但准备时间毕竟还是相当仓促的。她必须在短短两周内消弭因提名她这个“局外人”而在议会中引发的不满。但冯·德莱恩昨天的表现说明她做足了功课,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次竞选的先天不足。

最后,她的演讲内容尽量摆脱党派原则的桎梏,纳入了不少左派要求(譬如“最低工资线”、提高减少废气指标、增加欧盟委员中的女性比例等),以此争取到左翼和自由党派阵营的不少选票。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UWKRtUwOGfXeEcich2kHx5jRibNc3QrTECbnB8lYTjH5ZCr4L8wicrjtXteEECf07snEPrH56GY06MA/640?wx_fmt=jpeg)

图片来源:欧盟

**一堂生动的“民主课”**

冯·德莱恩的当选,首先是她个人仕途的一次重大转折。她终于摆脱了德国国防部长这个“吃力不讨好”的位置,离开这个问题积重难返的部门,终于可以在更广阔的空间里重新开始施展自己的才华。

这也是默克尔“顺势而为”政治手腕的又一次胜利。面对欧盟这个大家庭内众多不同的利益,默克尔放弃坚持“推销”本党联盟的候选人,表现出极强的自律能力和公平意识,最后反而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她的当选,还反映出欧盟民主体制中的过渡性和不完美。原本的“首席候选人”原则和共识(即,只有参加欧洲大选竞选的各党团首席候选人才有资格担任欧盟委员会主席)遭到欧盟最高决策层的放弃和破坏,选民的意志被忽视和玩弄。

从履历、资历和能力上说,冯·德莱恩的当选或许未必是个不好的结果。但是,站在议会民主的角度看,今天并非是个好日子,因为人们期待的或预测的议会“反弹”和“抗争”并未发生。

而且,此前的操作也给欧盟民主化进程带来了一定的“内伤”。

按照代议制民主的程序和原则,选民投票选举议员,由议员组成的议会选举政府领导人,在欧盟层面,就是选举委员会主席,然后再由主席独立组阁。因此,欧盟的最高权力机构应该是欧盟议会(European
Parliament)。

但这次的人事“交易”让选民真切体会到,欧洲议会和最高权力之间还有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欧洲理事会(European
Council)。这次提名冯·德莱恩,正是欧洲理事会不顾欧洲议会达成的“首席候选人”原则、强行推出自己候选人的行为。

既然在“三权分立”中担当“行政”角色的欧盟委员会首席长官并非直接由立法机构——欧洲议会选举产生,而是先由凌驾于议会之上的“元首圈”(欧洲理事会)推举提名,再由议会表决通过。

这就注定行政首长不仅要面对欧洲议会,而且首先要对推举他(她)的欧洲理事会负责。说白了,欧盟委员会主席实际上就是欧洲理事会的一个行政“办事员”。这也是欧盟机构中的“过渡必然”,也可以说是“先天不足”。

当然,各国首脑可以说,我们提名冯·德莱恩是因为首席候选人中无人获得理事会的一致通过。法国总统马科龙甚至抱怨,人民党议会党团(EPP
Group)的首席候选人、德国籍的韦伯(Manfred Weber)知名度太低,难以对外代表欧盟,因而无法胜任委员会主席一职。

可是,欧盟成员国里,又有哪国不是把“一流”政治家留在国内,把“二流”政治家派往欧盟呢?在这种情况下抱怨候选人知名度太低,等于是非要“巧妇做无米之炊”。

这是欧盟民主体制中的一个明显“软肋”。

同时,如果我们从积极的角度去看,会发现这次围绕欧盟主要人事问题的讨论、争论或“交易”,也为民众提供了一堂生动的“民主课”,为欧盟议会民主的发展做了一次很好的广告。

新当选的冯·德莱恩已经表示,要把“首席候选人”原则制度化,以确保议会民主的畅通实施。如果她真的能做到这点,这次的“交易”倒真的坏事变成了好事。

只是,她背后的“元首圈”真的会拥护并支持这一计划吗?

**好复杂的欧盟**

从政治学角度看,欧盟接近邦联性质。

但是,由于欧洲政治一体化尚未彻底完成,所以,各成员国与联盟之间的权力分配还处于“拉锯和交织”阶段,权力重心基本上显然仍在各成员国这边。

一方面,欧盟在许多方面已拥有立法权,在有些领域,欧盟法甚至高于成员国的国内法,也就是说,欧盟的法规与各国的法规产生矛盾时,以欧盟法规为准。

另一方面,欧盟对各成员国的影响力还相当有限,在双方产生利益冲突时,各国依然还是把各自的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此外,欧盟机构高架在各成员国之上,因而它们所制定的条规往往必须超越各国(或某些国家)的利益。这种既要管又管不了的“尴尬”局面,导致欧盟决策和各国利益难以完全对接。结果是,各国政府认为欧盟机构碍手碍脚,民众则觉得布鲁塞尔过于官僚,甚至多余。

最后,欧盟沦为各成员国争抢利益和扩大影响力的“角斗场”,和拒绝分担责任的“口实”。2015年以来的难民分摊机制至今未能确立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这种由“民族国家”向“国家联盟”强行推进的过程,导致这个联盟虽然开宗明义以“共同体”为立命之本,但同时却先天缺乏“共同基因”。这次欧盟人事任免如此“难产”便凸显了这点。

欧盟的建设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浩繁的民主工程。的确,即便对于生活在欧盟内的选民,要了解清楚欧盟各机构的权力和功能,都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因此,常能听到身边的德国人感叹:欧盟好复杂。

欧盟主要有以下几个机构组成:

·“欧洲理事会”(European
Council),亦称“欧盟高峰会”或“首脑会议”,由成员国的国家元首或行政首长以及欧盟委员会主席组成,是欧盟的最高决策机构。理事会实行轮值主席国制,每个国家任期半年,但理事会的日常事务由理事会主席(相当于欧盟元首)协调处理。

·“欧盟委员会”承担欧盟内的行政任务,类似一个国家的政府,但权力要更大一些,譬如,它拥有立法权,担任条约监护人角色,监督各成员国对欧盟法律的履行,必要时可以去欧洲法院起诉某个成员国。

·另外一个欧盟机构由于中文翻译的原因(仅一字之差),很容易与上面的“欧洲理事会”混为一谈,那就是“欧盟理事会”(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它在两院制中起到“上院”的作用,由来自成员国的政府部长(譬如外长)所组成,帮助整合欧盟成员国之间的事务,参与制定法规和预算。

·位于斯特拉斯堡的欧洲议会无需赘述,就是“两院制”中的下院,是欧盟中的主要立法机构。

为了体现欧盟的邦联性质,这些主要的机构都分布在各个成员国内,譬如,议会在法国的斯特拉斯堡,欧盟法院在卢森堡,欧洲央行在德国法兰克福,欧盟委员会则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等。

此外,欧盟还有一个特殊的职位,其名称很长,相当于一个国家的外交部长:欧盟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High Representative of the
Union for Foreign Affairs and Security Policy)。

随着冯·德莱恩的当选,欧盟新一届的主要机构负责人已全部到位:

·德国籍的冯·德莱恩接替卢森堡籍的容克(Jean-Claude Juncker),担任欧盟委员会主席;

·比利时籍的米歇尔(Charles Michel)接替今年11月到期的波兰籍图斯克(Donald Tusk),担任欧洲理事会主席。

·意大利籍的萨索利(David Sassoli)接替同胞塔亚尼(Antonio Tajani),出任欧洲议会议长;

·西班牙籍的博雷利·丰特列斯(Josep Borrell Fontelles)接替意大利籍的莫盖里尼(Federica
Mogherini),出任“欧盟外长”;

·法国籍的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接替意大利籍的马里奥·德拉基(Mario Draghi)担任欧洲央行行长。

这样的安排或“交易”似乎面面俱到,照顾到了各种因素,譬如国家、区域、党派、性别等。

这样的民主是不错,但也很繁琐,而且最终还未必真正体现民意。

**结语**

冯·德莱恩的当选不仅给欧盟开创了一个新的“纪元”,更为德国内政带来目前尚无法预测的影响。

冯·德莱恩留下的国防部长空缺究竟由谁来填补?这个问题此前一度成为德国媒体热议的话题。老辣的默克尔或许早已胸有成竹,所以她毫不犹豫,在送走了一位政治“乖女”之后不久,便在第一时间把另一位政治“宠女”推上了位。

这位新任国防部长不是别人,正是被默克尔内定为总理接班人的基民盟(CDU)主席克兰普-卡伦鲍尔(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 )。

三个女人一台戏,欧洲的“德国色彩”似乎有增无减,女性主导政治也正在成为现实。

中国读者更关心的则是欧盟新“掌门人”的对华态度,认为冯·德莱恩曾发表过并不友好的言论。

其实,政治家很多是“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越不是第一线的政治家,越能“口无遮拦”地表态,因为他们涉及的面相对要窄,言论产生的波及力自然也就弱得多。

冯·德莱恩在担任德国国防部长时说的话,在她担任欧盟委员会主席后未必还会说。此前她连代表德国政府的资格都未必有,现在要代表欧盟说话,恐怕就不会那么“率性”和“任性”了。

而且,欧盟的对华政策最终取决于中国自身的实力,而非一个欧盟委员会主席。欧盟即便视中国为“体制竞争者”,也已无法忽略或无视中国与日俱增的实力。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UuGpXzDia94B2OC8ON4z2iaic6Lgs6yjdoYhCriaD0gsbIriactZz53pNklkp0AcRlFL6UibicXiaLWglZWg/640?wx_fmt=jpeg)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



****



× 分析

: , , , , , , , , , ,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分享 留言 收藏


ox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