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INpibEpTBzYf0lWMc3NQdyWsDoOnpEJJfDvMS86AyJOBu2XrObRQ69iauicoxC3AiaeOpUuUxGXmP2iauOxq4GqNgLA/0?wx_fmt=jpeg)
# 比印钱更快的致富之路
原创 九边 [ 九边 ](javascript:void\(0\);)
__ _ _ _ _
** **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Lvm6UAoJibrP9JEWQRXR3swLXRYlFicicbg2q6gYPiapiaCkPr8GibxibGO0jcDe76cnAUJ3KBkCmyTIZBueDAOslJ0Zw/640?wx_fmt=gif)
戳蓝字 ** “九边” ** 关注我哦 ** ** 。
公众号是2018年五一开的,到现在已经三年半了。刚才数年份的时候,突然发现时间过得好快,好像一转眼就到了。
有人说年龄越大时间过得越快,现在回头看好像确实是这样,小时候感觉确实挺长,初高中也凑合,大学那真是一转眼,毕业的七八年更是一点感觉都没,再去参加同学聚会,感觉就跟换了个世界似的,当初的那群年轻人一下子全变成了中年人。
对我自己来说,毕业这些年基本上啥都没干,就干了两件事,上班和写文章,基本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了这两件事,上班不多说了,我确实运气不错,进入了一个朝阳行业,所以并没有觉得太苦大仇深(不过996是常规操作),一直在上升路上,三年码农五年管理,就这也混过来了。
对于写作,我自己也不知道哪来的那么大的激情,天天写一直到现在,基本上一有空就写,甚至很少开车,因为打车的时候可以多写会儿,工作原因也去过几十个国家了吧,但是几乎没咋玩,所有空闲时间都用在写作上了。
可能有小伙伴说,你那是因为有粉丝,所以才愿意写,我要是全网也有上千万的粉,我也写的很激情。其实恰好反了,是因为愿意写,所以有人看,一点点攒了起来。
最近又看到一个说法,王川前段时间在微博上提到一个逻辑:
_ 让你的作品和资产有组合性,和扩展性,可能是比印钱更快的致富之路。 _
_ _
_ 但挑战是: _
_ 一,你事前不可能精准知道哪个东西可以组合出有价值的新东西。等你看到别人的东西组合出价值,想要去模仿时,就会意识到人家是 N
年前打好了深厚的基础,才会有这一天。 _
_ _
_ 二,很多人无法坚持到越过临界点。能够坚持下来的一般都是真爱,确实对这个东西本身有废寝忘食的兴趣。要靠外界的压力或物质激励才能驱动的行为,反而缺乏生命力。
_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INpibEpTBzYf0lWMc3NQdyWsDoOnpEJJfyXjUEBgGD0p1KMhlbWB9LdnOnCv0ZTK13on8fhWgfPCK8ffxsNOBuA/640?wx_fmt=png)
这段特别好的地方就在于,你不管干啥,你能干成什么事,基本上逃不出这个逻辑,本文的标题也来自这一段。
写作的时候你不知道什么内容会火,只能是一直写,写的多了,如果极度用心,迟早会碰上几个爆发点,一天的收获顶过去几个月。工作中也是这个道理,你没法事先知道哪件事会让你立功,只能是力图把每件事都做好,说不定哪天就搞出了出彩的一笔,那怎么才能让自己挺过漫长的爬坡期?
单靠坚持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坚持”这种可贵的素质有个最大的毛病,就是不可持续,很快就会因为没法持续下去崩溃了,除非一直被人逼着,比如我有个发小去当兵了,说他这辈子最讨厌的事,就是五公里负重山地跑,但是军队里没选择,只能是一直跑,每天跑的肝胆俱裂,好处也很明显,现在退役多年,身体依旧好的不得了。当然了,这种“被迫的操作”没法自发延续,他复原之后就再也不坚持了。
如果没法被逼着,如果还想持续输出,那只能依靠自己的热爱,一直输出,靠爱发电。
输出的东西多了,到了一定程度,慢慢就有了“组合性”和“扩展性”,碰到新问题,也可以在已经存在的巨大知识库里搜相关内容,组合后然后快速输出。
这一点我做码农那会儿也有感觉,把所有用到的算法都反复研究直到滚瓜烂熟,慢慢工具库里的工具多了,后来发现所有新问题的本质都是这些基本零件的复杂组合,所以代码写的又快又准。
而且还呈现出明显的“二八定律”,20%的东西在80%的场景中不断使用。
积累期有个明显的“临界点”,你过那个点之前,无比的痛苦,但是等到过了之后就有种天地宽的感觉,干啥都是随手拈来。大家在电影里看到那种剧情吧,张三丰把太极拳耍一遍,张无忌就看懂了,其实如果你把基础部件搞明白了,别人的算法确实看一遍立刻就懂了,根本不需要一行一行研究。
后来我转了管理,公司要求每个管理层的人都去市场部历练一年,我去那边也呆了大半年,尽管一单也没谈成(一般第一年都是熟悉流程和见世面,然后才能跟着别人去搞订单,三四年后才能独当一面),不过在那边也发现一个问题,哪怕销售这种靠搞关系的工作,本身也是这种思维模式,也有一个放满了“基础部件”的工具箱。
包括并不仅限于每天对着镜子练习习惯性微笑;怎样判断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种人该用什么套路打交道;甚至说话前要调整心态,因为心态影响语气,别人都会感觉到。
在真正销售过程中,也是需要话术引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软肋,有些人喜欢听别人夸他,有些人受不了别人对他好,稍微受点好处就想还回去。还有些人油盐不进,就等着你说回扣的事,而且你得说的很专业,让他知道你也是专业人士,自己拿回扣很安全,不然也会一脸正气告诉你“请自重”。
每个人都是一把锁,你得找到你钥匙链上的那把对应的钥匙,有些人可能是好几道锁,得试好几次,甚至得临时发挥,几把钥匙组合下。
多说一句,不少小伙伴说,博主你这个粉丝量,是不是可以考虑专职去做自媒体了?这个还真不考虑,一方面我的工作就是我写作灵感来源,毕竟在这里我直接接触和管理几百人的团队跨区域解决一个问题,见识过跨国公司到底是怎么运转的,也了解销售是怎么驱动研发的,没这部分知识,我也没法写文章了。
再把这个“工具箱”逻辑扩展下,就能发现生活中到处是这个逻辑,只是有些工作需要的工具箱巨大无比,有的小的多,一般来讲,工具箱复杂的人,收入肯定要高一些,因为门槛就在那里摆着,自然会挡住很多人。
同样的,思维方式本身也是个大工具箱,从实践里来,到实践里去,这两年我把关于生活的思考几乎全部写入了以往的文章里,反响一直也还不错,第一本的《向上生长》是去年的畅销书,今天我和磨铁一起合作出版的新书《复杂世界的明白人》上架了。
我自己是不敢用这么霸气的书名的,不过出版社说这样很好,那就这样吧。文章都是用心写的,里边的东西我都经历过,现在还在经历,也希望能帮当大家。这本书主要收录了我在成长方面的思考,政经相关内容还没过审,得下一本了。文章基本上在微信都发过,不过我自己校阅的时候又看了一遍,也有很深的触动。
**
新书今天全网上市,点击下方的图就能购买了,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买一本,居家旅行馈赠亲友都不错,我的上一本《向上生长》,北京的很多高校老师们在学生毕业的时候就送了他们。
** **
** **
这段时间签了一批“签名版”,手已经断了,不过数量有限,这两天还能买到,过几天估计就没了,对签名版有好感的小伙伴可以买一下。2021年不再更新了,感谢你们的支持和陪伴,我明年继续好好写,写出来更多更精细更硬核更有诚意的文章。
** **
**
** 👇👇👇 **
**** ** 点击阅读原文,也可以购买。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阅读原文 ](javascript:;)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
****
× 分析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