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帖子
账号
关于
orCmWKnKpoNGs5gJXA3tkxwWKv8j8KYxxp
Bulletin#C15F236B652768540694FD039F013F83
orCmWKnKpoNGs5gJXA3tkxwWKv8j8KYxxp#307
@2017-09-18 16:00:00
上一篇下一篇

# 网红赐同进士——周小平们的浙大教授野望

原创 隆晓斐 [ 新潮沉思录 ](javascript:void\(0\);)

__ _ _ _ _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8T2WTyz6Xy2hyA00U2ibjibYDKtBc7Tpc1oicGmJclgBceYXCfmzjep82YQjUMb8tlfFXjdVR6HTYcRPYjd2WvMjw/0?wx_fmt=gif)

标题党新闻“微信10万+可认定为一级学术期刊发文”刷爆朋友圈之后,纷繁的争议和讨论也相继而来。我看到了一个抖机灵的评论:这回周小平是不是可以评浙大教授了?这是不是中国学术圈的又一堕落信号?



其实没那么简单。作为学术圈内人,更容易理解这件事背后的逻辑。







** **1** **|** ** ** 天才脑洞还是真实意愿? **



我比较倾向于认为,这是一部分教师的真实意愿。这么重大的涉及学术和思想形态以及学校声誉的决定,一定会通过领导班子成员讨论。我简单查询了一下浙江大学领导班子的情况,最有可能力挺这一决定的,应该是分管人文社科工作的常务副校长任少波。任少波浙大本科毕业之后留校工作,在宣传部一干就是十几年,且研究生学位是在职获得。和大多数在职研究生一样,可能思考是勤奋的,但是做符合学术范式的研究却是困难的。再加上长期从事宣传工作,也会对有重大宣传效果的文章不被学术圈认可这一现象产生共情。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8T2WTyz6Xy14iabOhGhugr11eJJicJicl2nRLopD5rrMgNKs9icwcPYKoPmtkIRDls9qziad8GK1cIu5AHkfF9l98Dw/0?wx_fmt=jpeg)



然而,仅仅是共情显然不够。一个在高校工作30多年的宣传工作者绝对不会幼稚到在知识分子圈子里搞外行管内行瞎指挥点燃众怒的事情。同时,作为中国顶级高校的校领导,能掌握的学术圈资源是很多的,根本不需要为了自己修改规则。于是我询问了在浙大工作的几个朋友,发现浙大的这一决定是在教师队伍里还有一定群众基础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 **** **2** **|** ** **** ** 文科学术的国际化困境 **

中纪委巡视组在巡视作者所在的北京大学时,曾接到过类似内容的举报信:学校崇洋媚外,数成果时,凡是国内刊物一律不认,国外三流杂志却一概都认。我推测,这封举报信应该来自在当下学术评价标准中极处于绝对劣势和被歧视的学院,比如,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学院做研究的范式是不被国际学术界承认的,比如学习领导讲话类的文章,确实很难在非中文学术期刊上发表。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8T2WTyz6Xy14iabOhGhugr11eJJicJicl2nt9K4SXDfOBibHq0ZLZUocxpu6Pc0icrw3mml22NhbU1HSzHCzlSU3sWw/0?wx_fmt=jpeg)



而有能力在国际期刊上发表文章的学者也有苦衷。即使你的研究范式不是学习领导讲话,你非常熟悉西方那一套,你的研究也必须大概率符合西方学者的价值判断和学术口味。例如,林毅夫的博士论文就是分析政府对农业微观组织(产权)结构的干预对粮食减产的影响,非常符合大部分西方经济学家的学术审美。我在剑桥大学学习期间,合作导师也建议我对文章做一些符合西方学术审美的修改,比如不要对新中国的前30年有太多正面评价,即使有也要先否定大部分然后肯定小部分——因为你真的不知道那个背后的匿名审稿人是谁。当然,如果你有朝一日成为林毅夫式的大佬,你完全可以对他们的这种喜好不买账。但作为一只青椒,你别无选择。往往涉及思想形态的内容,你要么回避,要么就范。那么,为什么要硬着头皮搞国际化呢?







** **** **3** **|** ** **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话语权 **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时下中国高等教育界的流行口号。然而,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却不是中国人定的。如果这个标准由中国人定,比如没有党委领导就不算世界一流大学,那么西方哪个国家的大学都不是世界一流大学。如果我们自己说自己是世界一流大学,恐怕又要被全世界大部分人民觉得是个笑话。我们只有资格说自己是中国一流大学,要得到全世界承认,就必须融入世界的评价体系——比如发英文学术文章,因为这是世界学术语言,而中文不是。



于是,理工科好办了,而人文社科困难了。理工科知识不存在思想形态和价值判断,翻译成英文就直接能发,人文社科就相对困难了。人文社科中,比较接近物理学范式的学科——比如经济学,发文难度还比较小。而哲学、历史类文章大部分都有一定的价值立场,为了发文也必须一定程度上扭曲价值立场,迎合背后的匿名审稿人。那么,中文期刊就真的不能发了吗?







** **** **4** **|** ** ** 良莠不齐的高等教育圈 **

中国的高等教育圈现状很符合中国国情——高校间实力差距巨大,学者间实力差距巨大。教授们经常说,地方院校大部分40岁以上教师的业务水平可能还赶不上北大清华的硕士生。中国高等教育的巅峰很高,在对标哈佛、耶鲁、牛津、剑桥,发国际期刊,和洋人竞争;中国高等教育的洼地也很低,低到很多教师的水平不敢恭维。而期刊这类学术资源确实对全国的学术人开放的。这使得中文学术期刊的整体质量偏低。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8T2WTyz6Xy14iabOhGhugr11eJJicJicl2nD93icdY4B0BoXEDrlvFkMiaZDtIFFvwL6ib2Te9spS7Kg4hngUSIwIO1w/0?wx_fmt=jpeg)



于是很多青椒(网络用语,年轻的博士生)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发英文学术期刊赚学术声誉,在网上写写中文的非学术类文章赚赚眼球。既然国内的学术期刊烂文章多,辛辛苦苦的研究写成英文更有影响力,那么何必要写中文的学术类文章呢?正好赶上中央巡视,可以借着30号文件的由头提意见,把发的非学术类文章也算成果,这样可以减少工作量嘛。



于是部分教师们就开始提意见,优秀网络文化作品也算成果。







** **** **5** **|** ** ** 学术无禁区,宣传有纪律 **

要说这一事件最大的不利影响,可能就是长远看来不利于学术思想的交流和发展。毕竟,宣传逻辑和学术逻辑完全不同。学术的逻辑在于辨证求真,宣传的逻辑则不是。搞宣传的逻辑在于让被宣传对象相信某一观点,能做到不说假话但真话不全说就已经非常良心了。



西方的思想界和媒体走得很近,学者的新思想会迅速通过媒体向大众传播进而影响社会生活。就比如,70年代科学知识社会学兴起,美国学术圈的生命伦理、科技伦理热就立即烧到了好莱坞,出现了一系列优秀的科幻电影;90年代苏联解体后美国学术圈白左平权思潮涌起,于是好莱坞在《变形金刚》这样的电影里都插入平权的隐喻。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8T2WTyz6Xy14iabOhGhugr11eJJicJicl2nicZxMebvzZOc5bnWFfjArRWonwkQjCXAM5EicEtPdCdoUytfoPgcps8g/0?wx_fmt=jpeg)



但中国由于国情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新的学术思想是很难通过宣传手段传播的。一旦涉及宣传,就要注意尺度,也要注意受众。太复杂的问题考虑到传播效果不能深入讨论,太尖锐的问题考虑到宣传纪律也不敢直接讨论。如果写网文渐渐成为学者表达观点的主要方式,显然会在一定能够程度上抑制新思想的产生。







** **** **6** **|** ** ** 周小平们的浙大教授野望 **

** **

网络作品算重大成果,并不意味着你就能当教授。事实上,你就算有大量的优质学术成果,也并不意味着你就能当教授。很多中国人容易被科举思维局限,认为分高就能摘桃。现实的名校教授晋升基本是按照“论资排辈、可以插队”的原则进行的。中国高校青椒们的水平往往高于老教师,如果按成果考核KPI搞谁行谁上的话,一方面会削弱主管领导的权力,另一方面给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教师过大压力。所以真实的情况是,评教授大家成果都够,谁上就要按年龄论资排辈,至于插队,就要看场外因素了。如果要插队,就需要有足够大的力量来影响院系的学术共同体——理论上讲,评教授是需要投票的,而插队则是影响整个共同体利益的行为。



虽然周小平式的网红写文章错漏百出,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宣传效果不好。有良心的宣传者不说假话,真话不都说。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宣传就不能说假话。从宣传效果看,周小平们的成果已经完全符合了浙大宣传部的标准。但这不是负责投票的学术共同体的标准。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8T2WTyz6Xy14iabOhGhugr11eJJicJicl2nGIRoeibCVM8sjHa8u767CsHTWZSmia78icWZL4LFuh0oXfS6Kn9aIlVIw/0?wx_fmt=jpeg)



** 当然,如果周小平们真的成了浙大教授,也与浙大宣传部发的这个文件无关。这说明,负责投票的浙大教授们确实认为——他可以当教授。 **



**
下面是两学一做时间: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没有特色,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依样画葫芦,是不可能办成功的。这里可以套用一句话,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



作者简介

** 隆晓斐 ** / **** 北大青年学者 ** ** ** **

** **

知乎ID:隆晓斐,注册忽悠师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8T2WTyz6Xy2hyA00U2ibjibYDKtBc7Tpc1mxNkn5PWGHl7ETPtbUexLDawYjRVzWN8tUdwyDw5cNvhbQm70vatVA/0?wx_fmt=jpeg)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



****



× 分析

收藏


ox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