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POicDUuribBXElEQqHGa0B27QdZJVmyL03Lia4uZ0DVLZ2kf3t9esgKXx1pgtKuLkALTJnIrmcAAssw/0?wx_fmt=jpeg)
# [搬运工] 网文大佬的益生菌19信息合订本
[ 新潮沉思录 ](javascript:void\(0\);)
__ _ _ _ _
以下文章来源于拍帮主的后花园 ,作者拍老师
![](http://wx.qlogo.cn/mmhead/Q3auHgzwzM4RTQVW69PH27tnjxibArIAMIp6oV5uyZycKqdmgx4L88g/0)
**拍帮主的后花园** . I told you so……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8T2WTyz6Xy2hyA00U2ibjibYDKtBc7Tpc1oicGmJclgBceYXCfmzjep82YQjUMb8tlfFXjdVR6HTYcRPYjd2WvMjw/640?wx_fmt=gif&wxfrom=5&wx_lazy=1)
文 | 拍老师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5jlmLwqdSXw9libmmz9WPeSW7qpMlmMTnWPjwH73icHtQPsVcibamuIiavqME9qNpDoiaN30lAbHBZQibsvicYljEejJA/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
各位晚上好,
今天转发网文界巨佬邪总的一篇微博文章,希望大家喜欢(照惯例,格式有微调)。
* * *
"作为在北京至今全家没阳过的死硬清零派,我又来写一些事实了,来源从网上各个大佬转发的国外研究,到自己去扒的各类说法都有,不保证绝对正确,但可以保证数据都是有来源的。其实,这些大量清零派大佬都有发过,只是可能从来没有集合在一起给大家看,所以各位的感觉不太一样。从温柔的到残酷的我按着顺序写哈,所以可能各位越看心情会越差。
**1、** 某位大佬说过,奥密克戎对社会是高风险,对个人是低风险 **_ (拍老师的画外音:我作证!这话是Luxenius老师说的!) _ ** 。
从诸多的调查可以看出,这东西超过60%是低烧以下症状,剩下的才是高烧乃至重症和死亡。之所以大家忽然觉得多了十大酷刑,是因为得的人多了,让各位觉得到处都是罢了。
**2、** 奥密克戎仍然是新冠变种,仍然会攻击身体内所有器官,但如同盲盒,你不知道哪里会挨揍,所以症状也就千奇百怪。
但对个人而言,仍然是小概率事件,它仍然是一个对老人更加不友好的病毒,老弱病残群体才是主要的高危对象。
**3、**
关于奥密克戎对社会的危害,科学的方式是通过全因死亡、预期寿命、超额死亡做统计,这三点从欧美日韩这类统计比较好的国家可以看出,非常糟糕,大家用百度可以轻松搜索到类似的统计,一篇篇的触目惊心。
**4、** 奥密克戎的致病力跟原始毒株比并没有减低,只是比德尔塔低。
全年龄群体而言,没打疫苗的死亡率是1%到3%,打了疫苗就是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三,没有变过。
这也是为什么奥密克戎出来后反而死了那么多人的原因,因为奥密克戎传染的人多得多 **_ (拍老师的画外音:关于这一点,下面放段生肉视频作为旁证吧) _
** 。
**5、** 超额死亡率是可以破除数据统计偏好的,比如你选3万个里面只有4%发烧的人当研究对象,这病你还在乎吗?
又比如你用尽全力封控及时投入医疗资源,60万人致死率万分之999,这病也没多可怕?
但是超额死亡率是骗不了人的,进入2022年,截止到9-10月,新加坡超额死亡18%,台湾超额死亡13%,澳大利亚21%,韩国21%,香港30%,美国14%。
**6、** 超额死亡有人也科普过了,有超额就一定有填额,毕竟死掉的人不能再死一次,所以要判断疫情是不是过去了,应死尽死了,当然是得看什么时候超额死亡是负数
**_ (拍老师的画外音:关于这一点,详见 [ 这里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kxODI3NzY1Mg==&mid=2247498628&idx=1&sn=c4356decb2be5cf65af42cc116e01cbd&chksm=c1b160fff6c6e9e90728f682381e6ba46581879d6d3a390be6b44a98273e4df4e03193430bdb&scene=21#wechat_redirect)
) _ ** 。
但哪怕是躺平最快最彻底的美国,今年超额死亡率应该也会超过15%,这还是在去年和前年超额死亡率特别高的基础上,这意味着疫情仍然没那么快过去。
事实上美国现在每天稳定的死掉几百个新冠死的。 顺带一提,中国20-22年年初,超额死亡是负5万人。
**7、** 这个病毒其实对年龄没什么偏好,只跟身体免疫力有关。
曹天元大佬做个一个超额死亡率分析,2021年新冠对不同年龄的威胁因素,最惨的就是35-44岁的人死亡风险增加43.05%。
如果按照三年计算,2022年美国在25-44这个年龄段真实超死率极大可能超过32.12%。
**8、** 说完死亡,我们来说感染。
拍帮主转的统计表明,2022年11月,欧美应躺尽躺的情况下,丹麦确诊病例有44%是二次感染,新加坡和美国都是25%左右的比例。
曹云龙大佬最新发布的报告指出:
BA.5、XBB、BQ.1.1三个主流分支互不免疫,每一次盲盒你都需要重新接受一次考验,而国外之前的二次感染中位数是192天。
当然随着纽约毒株xbb1.5的出现,很可能中位数还得进一步下降。 想要一劳永逸是不可能的,甚至想半年得一次你都得祈祷自己防护做的足够好。
**9、** 说完感染,我们来说变种。
按照热门突变点位,科学家们选了12个足够优秀且感染力超群的点位,集齐几个就是几阶大佬,国内目前流行的基本上也就是5阶,而最新最萌的天阶大佬XBB1.5是八阶里的王者。
也就是说十二翼炽天使出现的时间还得两三年,当它集齐了12黄金圣斗士后,会不会转而去收集一下神斗士,就没人清楚了 **_
(拍老师的画外音:需要说明一下,所谓几阶强者,归根结底只是Omicron框架内的演化路径) _ ** 。
**10、** 说完了变种,我们来说后遗症。 其实国外也没有将这个叫后遗症,学名叫“长期新冠”。
如咱们国内专家说的,3年的病毒哪有什么后遗症可以明确的,就没有后遗症。 国外专家也是这么想的,所以这个叫做长期新冠,意思是长期没有痊愈。
长期新冠所导致的额外疾病,是按照你得病的严重程度看的,你阳性会叠加1-3项,迟迟不能痊愈的大概10%左右,而你严重到必须住院的话那后遗症就越多,ICU就更不用说了。
美国CDC对于患有长期新冠的人的比例,有不同的口径,最少的比例是10%,最多的比例是26%。
**11、** 新冠说是“大号流感”我是支持的,其实流感也可能造成不少后遗症,但之所以是大号,是因为新冠就是牛逼,so big。
它能造成的LC也就是长期新冠,包括但不限于:
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急性肾损伤、中风、低氧血症、疲惫、焦虑症和抑郁症、睡眠失调、偏头痛和记忆问题(脑雾),在这些症状里嗅觉味觉失灵真的是最最小的负面影响了。
疫苗可以减少此类症状产生的几率,但是长期新冠的获得是全年龄层的,未观察到对哪个年龄层更有偏好。 有不少后续症状会在6个月内消失,除了糖尿病之类的。
但还记得上面说的感染中位数吗? 192天。
**12、** 反过来,新冠对有上述症状的人更加不友好,会加重他们的病情、重症率更高、死亡率更高。 如同@拍帮主
说的,形成了一个很完美的闭环,接近25%的重复感染,每一次都开盲盒,每年3-4轮疫情变种们互不免疫,我挺想说句广告词的: 长期新冠,总有一款适合你。
**13、** 新冠会导致你身体对其他病原体的抵抗力下降(小号艾滋病? )。 别慌,这个观点国外专家打的很激烈,国内专家嗤之以鼻。
这个时候我们又可以@拍帮主 了,从他那边可以看到,躺平最早的瑞典,今年年底RSV对小孩子的感染率从去年爆发的基础上又再提升了一波,而且入院率也大幅度上升。
躺平的稍晚一些的美国RSV和流感也是再创新高,不过入院率暂时还没提高(看明年了)。
另外,英国和威尔士莫名其妙出现了一波猩红热高峰,那是比往年高出10倍的峰值啊……当然媒体上都表示“不知道为什么? ”毕竟不能太恐慌嘛。
凑到这13个观点,就不做更多发挥了吧,毕竟13这个数字含义比较丰富。
但是有些事实还是要写出来的。
上海今年年初的数据大家都有看到,同款病毒在香港的表现是30%超死率,一波带走1万人,700多万人的城市。
日本今年面临第八波冲击,致死率是千分之2,就不提重症了。
你周围会有998个人跟你说熬过去就好了,因为剩下那2个人要不躺在ICU里,要不已经不能说话了。
如果你知道这些事实,明白这些数据的真实性,对于今年3月以来诸多的“小感冒”“连发烧都没有”之类的小作文,对于“自由”的理解,是不是观点会有所不同?
集中了所有资源,通过封控和方舱医院做隔离防护,每天核酸下的数据,和真实世界那残酷的数字是完全不一样的,知道为什么拜登他们很安全吗?
因为他和他周围的人和他要见面的人,都是24小时核酸没停过的。
对于现在的这个情况,我是有心理准备的。
奥密克戎的传染力剧增,14+7改为7+7乃至7+3后,我就知道国内肯定是控不住了,14+7=阳性漏查率万分之一,而7+3是5%。
3年了,从上海那次疫情后所有的舆论都在为这是个小病做准备,还能撑8个月我觉得政府足够有定力啦。 所以在这个时候,我还是得给各位做一些个人防护上的建议:
**感染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少感染一次,你就少一次赌命的需要,少一次长期新冠的可能,少一次对家庭老人小孩可能造成的伤害。**
**所以你需要做的事:**
**1、** 每半年想办法打一针疫苗,全家都打,什么疫苗都行。 灭活有广谱中和效力,重组蛋白可以增强中和抗体。
有没有疫苗,是十倍重症和死亡的差别,是25%降低得长期新冠的差别。 吸入式和鼻喷式疫苗是加强针的优选。
**2、** 家庭常备各类药品,这次抢药风波相信大家心里有数了。
别再喊什么为什么国家没做好准备,政策是根据数据来的,一个4%或者30%发烧,16万人4个重症的病,不需要准备。 但相信真实数据的人,早在11月就准备好了。
在药品不紧张的时候我就已经囤完了6种退烧药(因为退烧药生效根据每人情况不同会不一样),咽炎类的药品我弄了4种,家中制氧机血氧仪体温计常备两套(万一有一个坏了呢?
)
**3、** 因为不可避免的社交和工作要求,做好个人防护。 现在很多对于口罩的争议,特别是反智的人居多。 给各位一个数据:
一方戴口罩,防感染效率为30%,两方戴口罩,防感染效率是98%,相距1.8的话防感染效率是100%。
我之前也写过一个防护指南,可能对很多人来说难度是比较大的,但是尽量提高自身的防护水平,有助于你在医疗资源不紧缺的时候可以有病床用有医生看。
**最后的最后:**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同,接着奏乐接着舞的人一定是多于默默哭泣的人的,因为这个病仅仅影响千分之5的人(按照死1个人伤心4个人看)。
各位也会看看社会慢慢的慢慢的恢复正常生活,如同欧美一般。 学会与病毒共存,是后疫情时代每个人需要提前做好的心理准备。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MK54Bia15KN2riacWTy8XWiaw90eksfwb26a6icHNJhTq3pfk6HrBFRMhPayWOGibIXDA3ClFfBHHmfZw/640?wx_fmt=jpeg)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
****
× 分析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