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孕、人造子宫、生命物化,我们所忧虑的未来
原创 刘梦龙 [ 新潮沉思录 ](javascript:void\(0\);)
__ _ _ _ _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8T2WTyz6Xy290XoHTXPnSczlMU4d8uzSeFXPxxQb19xjHqFbttjTia8dJCyy6mqgHUriauVQsxNUQrgt70nX8iaEw/0?wx_fmt=gif)
春节期间人日微博做了一个关于代孕合法化的投票。反对的多,支持的少。但这件事至少说明两点,一是相关问题现实压力大,呼声高,大到国家层面都不能不注意了。第二,我国目前的社会道德,法律,民意对代孕总体都还是持否定态度,在短期内还不会实现。
现阶段的对代孕,主要还是借腹生子。 从我个人的看法出发,
借腹生子最大的担忧,会招来这么多的反对,不仅仅是因为收钱替人生孩子这件事。代孕和买卖儿童的差别虽然存在,也有相似之处。以金钱来买卖人的生命,甚至不免让人联想到买卖器官。
**人命无价,但在现代社会不能不有价,这种把人等同物,即使买卖双方自愿,在现代人的道德体系里也确实存在冲突。对代孕的担忧实际上是对人物化的担忧。**
而对人物化的担忧,是对一个人物化或者人成为机械的未来的担忧。
对人物化的忧虑差不多是和现代社会一起诞生的。从历史上看,中国人对女人和孩子的态度,很长时间里不完全对应完整的人的概念,至少在相当一部分阶层眼里是这样。关于人的权力与被尊重,尤其是弱者,无力者的被保护实际上是新社会的产物。历史上的中国有古老典妻风俗。左联五烈士之一的柔石代表作就是《为奴隶的母亲》,以自己的经历为原型,讲述了因生活所迫,浙东农村妇女春宝娘不得不忍痛撇下5岁的儿子春宝,被丈夫典到邻村一个地主秀才家当生儿子的工具。当地主的目的达到之后,她又被迫和另一个儿子秋宝生离死别。典妻从宋一直到民国,在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始终流行,在中国礼教最发达的时代,丝毫不受影响。如果按照八十年代的一些报道,则迟到88年,在浙江宁波典妻的习俗还再次出现过。
典型风俗是生育压力的产物。古代的生育压力当然巨大的。比起今天很多人叫苦连天的大约105.2:100的男女比例,新中国建立之初,由于长期战乱男人少了不少,这个比例是109.5.:100,而清末这个比例可能高到122:100。生育和配偶在旧中国实际上是稀缺资源。一妻多妾制更导致富人占有更多女性,而下层民众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在中国很多地方,时至今日,选择丑妻都是一种世代相传的智慧。在这种压力下,社会上层和下层,形成两套矛盾和并行不悖的道德与行为体系就不奇怪了。对于下层百姓来说,当然不会有美人换宝刀的豪迈,典妻,共妻,收继婚都是很现实的选择。笑林广记里有个笑话,两个佃户的妻子吹牛,自己伺候地主老爷,老爷的卵子都是丝绵的。其实除了反应了性剥削,借种,尤其是借贵种,寄望于读书种子来改变门第,也是中国古代下层民众出现过的一种现象。旧说,明代状元李骐为福建明朝三元及第唯一一人,其母为明朝长乐状元马铎之母。马父见好友无子把自己的小妾相赠,于是有了这样一个一母两状元的典故,以女性为礼物,以生子为目标,恐怕以此为最了。
封建社会的以人为物,是来自于物质的窘迫,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更充裕,以人为物的现象又再次出现, **很大程度上来自资本的无情。**
在资本面前,剥去了情感温情脉脉的面纱,只剩下直接的利益相关。
目前来说代孕还主要是停留在不孕的替代手段之一,是试管婴儿的发展。其发展的初衷,主要还是避免了十月怀胎可能带来的生育风险的问题。确实存在女性完全不适合怀孕,又希望有一个孩子的情况。母亲为女儿代孕的新闻也屡见不鲜,可见这个问题不少。而这次的投票单列了一项是商业化代孕,我倒认为有些无聊。任何技术初衷如何好,难免走向商业与利益交换。代孕只要技术成熟,当然不可能停留在母亲为不能怀孕的女儿生孩子这种程度上。资本的逐利性无处不在,只要有市场必然有产业。
归根到底,代孕带来的是技术加剧了人作为物的属性的又一次强调。人不在是什么的来自阴阳二气的奇异组合,而是可以制造出来的东西。解决代孕的技术希望似乎是人工子宫技术,目前来看受到伦理和技术的双重约束,还不太成熟。相对说,人工子宫肯定比代孕进步一些,起码不会有婴儿和生育婴儿的人工子宫发生感情,不会存在伦理上的母亲和生物学上的母亲不是同一人的情况。人类的伦理毕竟诞生于更加古老的年代,不曾考虑过技术可能带来的颠覆。但问题发展到这里,并没有消失。这是一个人之为人的根本问题,人的情感在人作为人的角色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构成人的社会的是基础是彼此的情感,这种情感能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大脑分泌多巴胺而轻蔑的加以忽视。如果没有了这层薄薄的面纱,人与智能化机器的差别又在哪里?
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忧虑,无权无势者忧心于自己被有权有势者抛弃于社会之外。这种忧虑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对机器发展的恐惧。对代孕的反感表达了不少人的不满,有钱有权者是不是连生孩子都能找人代劳,完全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这是一种古老的忧虑,现在人们可以通过反对技术的形式来表达它,但终究无法消灭它。而在更深的潜意识里,对社会达尔文主义,弱肉强食的恐惧同样弥漫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里。这种形态的最终阶段会不会完全把人物化,活生生的人被冷冰冰的机器淘汰,或者直接人物化为了机器,科幻小说的经典题材其实反应的是社会的深层担忧。
**社会福利制度不会削减这种忧虑,猪也一样被饲养起来,但没有反抗手段到头来还不是任人宰割。巨大的现代利维坦对普通人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个人对社会的无力化要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严重。**
现代福利制度曾经看上去构筑了一个现实的天国,但这些年有趋于崩解的情况。社会主义曾经是一个不错的答案,但现在争议远比从前来的大。到目前为止,我们只能说,人类对这个终极问题提出的理论不多。人类对未来社会的探索还在灰色的迷蒙中,代孕带来的担忧不过是对冰冷未来恐惧的一个触发点罢了。
最后,请读者们有空的话花几秒时间帮我们点下文章下面广告并迅速返回即可,为作者提供支持。感谢 。
作者简介
** 刘梦龙 ** / **** 北朝众 ** ** ** **
**
**
北朝刘大师,宗教与社会观察者,多次元文化爱好者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8T2WTyz6Xy290XoHTXPnSczlMU4d8uzSatOzluoEmw7uicvvcSf6HLloia9nnYrpnHv6lDdngM5lYr2LsUUn2UsQ/0?wx_fmt=gif)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
****
× 分析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