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雁默:金门823炮战60年,蒋蔡格局不可同日而语
[ 底线思维 ](javascript:void\(0\);)
__ _ _ _ _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雁默】**
“炮弹块还留在我背上……”
今年是“823炮战”60周年,台媒访问在炮战中幸存的金门老人,炮战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迹是右脚中指被截肢,背上一块突出处,则是当年动手术遗漏未取出的炮弹块。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WXUP3CCG5wiaSJJflk8cT8unibvdPlG9Y610ebMXvffj9WKo3AAYz80FOW7mRwYZYSSMjD4y4PqwMA/640?wx_fmt=jpeg)
接受采访的金门老人(图自台媒)
炮战60年后,久为缺水所苦的金门人,总算盼到了来自福建晋江的水。背上留着大陆炮弹,手上拿着大陆水,电视上播放蔡英文在与萨尔瓦多“断交”后的“抗中”演说,幸存老人心中想必也是五味杂陈。
>
> “……摆在眼前的事实是,两岸关系已经不只是两岸问题,也是区域问题的一环。‘中国’对亚洲的企图心、蓄意挑战,已经取代传统力量主导的国际秩序,尤其‘中国’加深对台湾的压力,凸显在区域的影响力,显示‘中国’对台湾主权进逼力道非往昔可比……”(取自蔡英文关于萨尔瓦多“断交”的演说)
1958年蒋介石的“国庆”演说,则是在欢庆823炮战“胜利”,他说:
> “在这六个多星期的恶战苦斗中,不仅打破了‘共匪’在金门登陆作战的阴谋,制压了他侵略东南亚的野心,更将他虚声恫吓、图穷匕见的一切弱点,都对世界暴露无遗。”
60年前“反共”,蒋介石的概念是,“中华民国”才是中国;60年后“反中”,蔡英文的逻辑是,台湾不是“中国”,也不是其一部分,而“中华民国”四个字只有选举时才拿出来用。上次“断交”,她连呼十二次“中国”,为选举吹响号角;这次“断交”,她连呼四次“中华民国”,为选情告急吹响号角。
在我读过的教科书里,“823炮战”是一场攸关“中华民国”存亡的战役,而我们成功守住了金门最前线,“粉碎了中共赤化台湾的企图”。不过时至今日,关于这场战役也浮现了许多不同的说法。对大陆朋友而言或已熟知,但对台湾人而言却比较新鲜的观点是,823炮战其实是“中共放水”。
“823炮战”,大陆称为金门炮战,由解放军发起,“国军”反击,从1958年8月23日,打到1979年中美建交。这次战争被归为“第二次国共内战”的一部份,面积只有台北市1/2的金门,承受了60万颗炮弹。1960年,卸任前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来台访问,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美国总统来台。
关于此役,历来大约有三种说法。第一种是,大陆就是要攻取金门、马祖,攻克后再以和平方式解放台澎。第二种是,大陆要支援中东,牵制美军。第三种是,大陆要防止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甚至“一中一台”。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WXUP3CCG5wiaSJJflk8cT8uKAG4L63LR0cnLBQs6maWDibvPwwtndIbKd9mFkhxvMiagTpfOEeSQg7Q/640?wx_fmt=jpeg)
1958年金门“823炮战”(资料图)
所谓“中共放水”一说,就是指第三种说法。
金门的政治地位,按蒋介石的规划,就是“反攻大陆”的跳板,也是维持统治台湾正当性的重要象征,因为“中华民国”是中国,台湾仅是其中一部份,按“中华民国宪法”是要谋求最终的统一。这就是蒋坚持要留着金门、马祖的用意。
但是,美方的态度却非如此。当时美苏正处于冷战阶段,切分世界,蒋介石成功地让美国相信,台湾是围堵“共产势力”的重要力量。然而,美方虽承认台湾在军事战略地位上的重要性,却不愿意卷入战争。金门、马祖离岛对美国而言,在军事上协防不易,并容易引起中美间的直接冲突,在政治战略上,也无法将台湾切割出中国。所以在1954年台美签订的《中美共同防御条约》(美蒋共同防御条约)里,不包含金马地区。
在炮战期间,美国不断怂恿蒋介石从金马撤军,但蒋偏要反其道而行,在金门驻扎十万大军,逼美国认,而这也一度成为当时美国总统大选的一个辩论焦点。结果最后美国采取折衷方式,还是只承诺协防台澎,但以第七舰队护航台金之间的补给,并宣布不进入三海里的领海范围。
对大陆而言,金、马不在美国保台范围内,发动炮战主要策略是“直接对蒋,间接对美”,打金门,不打台湾。在“中共放水”一说里,认为毛泽东主要是为了摸清美国人对国共内战的态度与底线,而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当时甚嚣尘上的“两个中国”传闻。
从美苏间的历史文件里可知,艾森豪威尔其实主张的是“两个中国”,就如“两个德国”一般,与苏联切分全球势力。故而,这个说法有一定程度的可信度。关键在于,蒋介石对“两个中国”的态度又是如何?
有一种看法认为,当时因为美国不支持,所以蒋介石心知反攻大陆无望了,所以对于美方“放弃金、马,以海峡中线切分两个中国”的提议,有所动摇。这看法有问题。
1961年,肯尼迪任内,美国务院希望根据“国家继承”理论,让联合国将两岸双方视为中国的“两个继承国”,而不讨论哪一方代表中国,使两方都能成为联合国成员。蒋介石虽深知联合国席位对“中华民国”的重要性,但对于美国要求他迁就,适应偏安的现实,不能接受。对蒋而言,一旦接受“两个中国”,台湾无异于美国的殖民地。
在国民党汇编的《蒋中正先生年谱长编》里,记载了蒋当时对联合国的想法:
>
> “以中华民国为非法之组织,并视台湾为美所占领之殖民地,国民党为残余集团,且富有造成台湾为国际共管之阴谋,此可忍乎?……不能忍受此种奇辱与悲剧,故决定退出。”
所谓的“国际共管”,就是指美方企图切割大陆与台湾之间的历史文化及政治关系,否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份,推行“两个中国”政策,以维护美国在远东的利益,台湾可属于美国,甚至日本,就是不能属于中国。这也是台独主张“台湾地位未定论”里的关键概念。
当时两岸虽处于热战,但无论政治立场为何,所有两岸三地包含海外华人几乎都反对“两个中国”,更别说什么“一中一台”的概念了。这也是蒋介石明知退出联合国事关重大,也在所不惜的时空背景。
也就是说,蒋介石最后是以不惜退出联合国,换来台湾至今的自主性。
在“中共放水”的这一说法里也特别强调,毛泽东当时警告,“一中一台”与“两个中国”都是北京不允许的,故而对于金门战役,下达了“打而不登,封而不死”的命令,不是大陆打不下金门,而是刻意留给蒋介石,以免让美国成功制造了“两个中国”的现实。
毛蒋虽势不两立,但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上,可谓殊途同归。故而,金门的存在,也可以说是两岸在“一中原则”上的共同象征。这也是为什么,台独一向主张应该放弃金、马离岛的缘由,因为他们宁可割舍离岛不要,也要台湾成为美国殖民地,甚至日本殖民地。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WXUP3CCG5wiaSJJflk8cT8u2va45DibbasBgjNRDgkxMSRrmqBWfbQsG2ziaR9pR0SsoYdBKUIoMQ2Q/640?wx_fmt=jpeg)
毛泽东与蒋介石(资料图)
蔡英文在这一次“断交”后的演说上,终于拿出“中华民国”作为底线,表演受虐,做选举动员。原本这场演说,是要为自己在美国的所谓“外交突破”自我歌功颂德一番,结果因“断交”而未果。而事实上,岛内舆论包含吕秀莲在内,都一再揭穿蔡此行根本没有所谓“突破”,一切都是粉饰,全部都是吹牛。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WXUP3CCG5wiaSJJflk8cT8uic8DdoXkByZEKKJeib9VodlrdttpnyulRsGoBhozmnn90a5K80ssicgDA/640?wx_fmt=jpeg)
蔡英文就萨尔瓦多与台“断交”发表演讲(图自台媒)
比起蒋介石虽靠美却终究还没有完全听任美摆布,自我作贱为美鹰犬的蔡英文与台独当局,可谓无耻无“底线”。现在无论“台独”怎么摇尾乞怜,就算举债买武器,都难获得美方支持台湾重返联合国,所以对蒋介石恨之入骨。
至于国民党,到了今天还不敢去还原蒋介石当年为了台湾的“自主”,与美国周旋的历史。
时至今日,国共内战在法理上仍未结束,但大陆60年前送炮弹,现在送饮水,为的还是“一个中国”,所不同者,金门人是苦尽甘来。曾经承受过战争的苦难,现在享受两岸和平最甜的那一块,也是应该的。
幸存老人回忆,国共对峙时期,金门所有建设都以作战为导向,民生、经济建设停滞不前,甚至倒退。“823炮战”期间,实施“全民皆兵”,女性也一样要加入战斗,很多民众要去抢滩、协助运补,政治上也被剥夺许多权利。台湾本岛都已民选了,金门则是直到1992年才取消官派。
在两岸中间作为第一线的观察者,金门人说:一般人可能以为大陆开放比较晚,比台湾落后。但1979年邓小平倡议改革开放时,厦门都已经开放了,金门却还在“反攻复国”,而且国民政府还在不断加强金门战地印象。
金门人看待台湾,与大陆人不同,与台湾本岛人也不同,他们特别珍惜和平,务实看待两岸关系,厌恶台独意识形态。这样的态度,就是823炮战留给他们的珍宝。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Xltu12FBq1pIz9beWvG0P9mal7y5GicKqMgjCcpia6ZkqNBVjFyHNKVRHge87SrJohRKnx8SviaUnzw/640?wx_fmt=jpeg)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
****
× 分析
: , , , , , , , , , ,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分享 留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