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yBOn56GI6nmNKBshvvernGQm3rN7BDz0hJo0Dsst1sTzSOZkcHXkZym7ElJQWj71Y9JicL1WlmmJbfNm3GVxYGg/0?wx_fmt=jpeg)
# 聊聊伊朗总统坠机
原创 风雨如歌 [ 卢克文工作室 ](javascript:void\(0\);)
__ _ _ _ _
5 月 19 日下午,伊朗西北部的东阿塞拜疆省上空,由一架“贝尔”、两架米 -171 组成的直升机机队,钻进了浓雾中。
那架“贝尔”直升机上,坐着四名重要乘客,分别是:伊朗总统莱希、外交部长阿卜杜拉希扬、东阿塞拜疆省省长和一名地方宗教领袖。
这种大雾弥漫的天气,本不适合坐直升机,莱希也早就收到了天气预告,不过考虑到时间紧迫,他要到大不里士参加一场活动,也许还有侥幸心理,于是选择了冒险。
机队钻进浓雾中不久,那架“贝尔”便从雷达上消失了,随后伊朗官方通报了“硬着陆”的消息,几乎和坠毁没区别。
伊朗官方迅速展开救援,但是面临的困难很多,除了大雾,还有雨雪,而且坠机地点山高林密,交通也不便。
经过长达 12 小时的搜索,救援队总算找到了坠毁的直升机,机上人员即使扛过了坠机的一次伤害,后续十多个小时的寒冷也很难扛过,情况极为不乐观。
坠机的原因目前看有两种,一是大雾导致的视野受阻,直升机可能撞到了山体;
二是机械故障,“贝尔”是美制直升机,伊朗在 1979
年革命后,一直被美国制裁,美式装备的零配件很难弄到,机体维护也不容易,再加上直升机本身就不是一种安全的交通工具,出现故障是完全可能的。
虽然存在一些声音,认为和以色列有关,但从目前可以查到的信息来看,更大可能还是机械故障 \+
大雾,如果莱希确认身亡,第一副总统穆罕默德·穆赫贝尔将担任代理总统。
由于伊朗的重要性,莱希遭遇事故的消息一出,全世界都瞪大了眼睛。国内舆论的担忧集中在三点:
1.莱希身亡会不会导致伊朗政局变动,亲西方派或者极端强硬派上台?
2.伊朗和沙特的关系会不会出现变数?
3.伊朗对加沙的支持会不会削弱?
先说第一个问题。
如果放在几年前,确实有亲西方派上台这种可能性,到了今天,这种可能性已经不存在。
原因很简单,以色列不答应。
奥巴马时代,以色列就非常反对“伊核协议”,毕竟“伊核协议”会带来制裁的放松,伊朗发展潜力的释放。
何况在被“阿克萨洪水”冲击了一波后,以色列的虚弱彻底暴露,更需要美国下场保自己,也就更需要把伊朗塑造为敌人,这种情况下,即使伊朗上台亲西方派领导人,以色列也得把他搞下去,比如时不时发动恐怖袭击,来激怒对方。
以色列想要活下去,就少不了伊朗这个敌人,这是客观现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极端强硬派倒是有这种可能,但伊朗的现实困境又决定了,不管谁上台,都得先把发展摆在第一位,再强硬也强硬不到哪里去。
至于很多人说的,莱希的事故让哈梅内伊失去接班人,这个接班人问题的确头疼,但莱希是不是接班人,其实还真不一定,哈梅内伊也没公开说过。
外界之所以认为莱希是储君,首先是莱希和哈梅内伊的意识形态相近,还有师徒关系;其次是哈梅内伊以前接班霍梅尼,就是先担任总统,然后接班的,莱希成为了总统,也就有遵循先例的可能性。
然而,这个猜想本来就有问题,要知道,霍梅尼起初选择的接班人是蒙塔泽里,只是后来蒙塔泽里和霍梅尼起了分歧,霍梅尼才转而选了哈梅内伊。
哈梅内伊当时担任总统纯属巧合,不能据此认为,要成为接班人必须担任总统。
当然,不管怎么说,莱希也是潜在选择之一,对于已经 84 岁、身体也不太好的哈梅内伊来说,选择少了一个,也是够头疼的。
第二个问题:沙特和伊朗的关系会不会出现变数?
先说结论,可能性不大,这是沙特的国家利益决定的。
小萨勒曼希望世俗化,希望发展,为此制定了“ 2030 愿景”,要将沙特建成一个现代化工业国,要发展,首先得有和平稳定的环境。
而南边的胡塞,就是沙特和平稳定的“心腹大患”。
2015 年,沙特组建了打击胡塞武装的海湾国家联军,还高薪聘请了苏丹、巴基斯坦等国的雇佣兵,但经过多年的战争,沙特的表现是怎样,全世界都看到了。
直到现在,胡塞还占着沙特南部一些领土。 2019 年 8
月时,胡塞曾经用无人机袭击了沙特油田,导致沙特的石油产量短时间内减少一半,经济运行受到极大影响。
不搞定胡塞,人家时不时来一下,沙特根本没法开展建设。
自己搞不定,沙特就希望美国亲自下场,美国当然不愿意跳这个大坑,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沙特才选择和伊朗复交,可以说,这是个无奈之举。
换一个伊朗总统,局面也不会有多少改变。
而且,美国私底下一直在和沙特谈判着,从未中断,对沙特来说, 10 月 7 日前是一个价, 10 月 7
日后就是另外一个价了,谁让以色列过于拉垮呢?
这不,最近在拉法和北部的贾巴利亚, IDF 又遭遇了重大损失,仅仅几天,就赔上了 50 辆坦克装甲车,死伤数百人,包括一个少校和一个准将。
以色列官方曾经信誓旦旦地说,北部哈马斯已经被剿灭了,所以他们才从北部撤军,那怎么在贾巴利亚挨揍了呢?侧面证实了撒谎。
IDF 这个表现,换了你是小萨勒曼,你也会要求加钱,大大的加钱,老子和你签协议,是冒着被整个伊斯兰世界骂翻的风险,不可能给点零花钱就打发了。
这就导致了美国内部的态度分化。
布林肯的态度,是美国先和沙特签协议,再考虑沙以建交的事,他的解题思路很简单,这一题不会,那就跳过,直接做下一题。
沙利文的态度则完全相反,他坚持沙以先建交,美国再和沙特达成大交易,比如 5 月 5
日,沙利文公开说“如果沙特和以色列不同意实现关系正常化,美国将不会与沙特签署防务协议”。
两人的态度,似乎还有点内斗的意味。
况且小萨勒曼走向世俗化道路本身,就会和美国产生严重冲突,在美国给沙特的角色定位里,沙特应该是类似英国那样的角色。
英国能在欧洲挑起动乱几百年,沙特也有这种潜力。
欧亚大陆有庞大的穆斯林群体,手握两座圣城的沙特,可以利用宗教输出,持续制造动荡,这也是过去数十年,欧亚大陆动荡的重要原因。
美国无所谓沙特谁当国王,只要他能够持续输出极端意识形态。而小萨勒曼停止宗教输出,本身就不符合美国利益。
这也是沙特和美国关系恶化的关键,导致沙特有了往中俄阵营靠一靠的客观需求,这么多矛盾,都不是换一个伊朗总统就能解决的。
第三个问题,伊朗对加沙的支持会不会削弱?
短期内肯定会有一些混乱,但伊朗对哈马斯的援助,主要是通过革命卫队进行的,革命卫队本就不在总统的管辖范畴内,因此影响不大。
同时,哈马斯能否得到援助,最关键的并不是伊朗,而是埃及的态度,埃及不同意,多少援助都进不去,哈马斯也并不需要多少高精尖武器,而是基础的物资和基础的军事装备。
在 IDF 进攻拉法后,出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哈马斯最近发布的视频里,有不少新的“亚辛 -105
”火箭筒,这个迹象表明,哈马斯得到了补充,“亚辛 -105 ”的生产线依旧在正常运转。
这一切与埃及的态度密不可分,塞西现在摆明了放水。
在 IDF 进攻拉法,占领了拉法检查站后,塞西的态度极为愤怒,于是通过放水向以色列施压。
莱希是一个履历很不错的人,就这样出事了,确实是非常可惜。但全球反霸的联合,并不是某个个体主导的,而是发展中国家民众的利益诉求,换句话说,这个大势不会改变。
这个事情有没有阴谋,是谁做的,已经不重要了,大概率会成为历史悬案。
重要的是,告诉了全世界一个深刻的道理——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要革霸权的命,霸权自然也会要拼命,拼命就会流血。
说这些不是说就要怂了,而是希望告诉大家,这个事情如果不是意外,就是给全世界的一个警示,放弃幻想,准备斗争。
斗争本身并不可怕,害怕斗争才可怕。
\------------------------------------------- ** ** ↓ ** 点击购买卢克文新书《燃烧1864》↓
** ** 新书上架, ** ** 9 折 ** ** 优惠 **
\----------------------------------------------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ETAIBdp7UtHCJD3rPOqG07xeWJLmlatrzRlteII26qCLtXnSb0GBh6HHbKB8F6WmzgmR6F5Ky7wf4q39R8icKYA/640?wx_fmt=other&from=appmsg&wxfrom=5&wx_lazy=1&wx_co=1&tp=webp)
** 为什么推荐大家加入我的知识星球? **
从19年至今,我们的知识星球已经累计 **2500+** 篇优质文章,累计输出文字 **400万+**
,花一年的钱看五六年的全部文章,而且好评也是源源不断。
现在加入我的星球,工作日几乎每天更新一篇时政深度点评,了解我们对各类新闻热点的见解,和我们一起进步。
如今,已有 **40000+** 读者加入我的星球,和我们一起重新开始认识世界的底层逻辑和本质规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
****
× 分析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