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帖子
账号
关于
orCmWKnKpoNGs5gJXA3tkxwWKv8j8KYxxp
Bulletin#E5697A5BBCB5899E0F3D700AFFA24788
orCmWKnKpoNGs5gJXA3tkxwWKv8j8KYxxp#2468
@2023-12-03 16:00:00
上一篇下一篇

![cover_image](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1YS5yicdcpJNg6a8GzUMVMQR11Eicwp3WJojbHcTf0DwlF9BX1Ybg6ia3ouz3icZzTqCV6j385ias6pXYhdRVibkJF6Q/0?wx_fmt=jpeg)

# 走向太空和实现全人类团结,哪一个更难?

原创 潮思 [ 新潮沉思录 ](javascript:void\(0\);)

__ _ _ _ _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8T2WTyz6Xy2hyA00U2ibjibYDKtBc7Tpc1oicGmJclgBceYXCfmzjep82YQjUMb8tlfFXjdVR6HTYcRPYjd2WvMjw/640?wx_fmt=gif&wxfrom=5&wx_lazy=1)

** 文 | 北方朔风 **

**
**





相信大家都看过很多图示,里边展示了地球相对于太阳和整个太阳系的渺小,不要说更遥远的星空,就是地月系的空间都足够广大,去容纳很多足够多的东西。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很多言论,表明了在空间资源问题上,美国认为中国对美国构成了激烈竞争,这样的言论应该怎么看待呢?这是个很有趣的复杂问题。



如果要开宗明义的做一个概括的话,笔者认为,宇宙空间各方面的资源总的来说十分丰富,但是因为人类能力所限,能够利用的相对有限。而在这些方面,不出意外的西方国家又意识形态上脑的进行了一些莫名其妙的宣传,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局面。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png/1YS5yicdcpJNg6a8GzUMVMQR11Eicwp3WJFprcGATFtrVJibNTGZhxgtMWJehmfjQNjjVcHInBQSsvDEo78NyXkaw/640?wx_fmt=png&from=appmsg)



如果具体来说,我们可以把问题分解成几个部分,首先是地球轨道附近的空间资源,这也是一系列问题之中,最为实际的一个,毕竟这个属于现在利用率比较高的区域。这方面的空间资源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一个是轨道资源,一个是频段资源。**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关于轨道资源的争论主要是同步轨道,因为同步轨道可供使用的点位是有限的,需要提前申请,甚至还有公司开发出了给同步轨道卫星加油的专用航天器,给这些航天器延寿。但是近年来,随着以星链为代表的低轨巨型星座出现之后,低轨资源问题就愈发明显了。照理说,绝大多数低轨卫星对于点位的要求不高,同时这些轨道平面的面积也大于地球表面积,哪怕卫星的数量变成数以百万计,轨道资源也没有到不足的地步,毕竟地球上航行的车辆船只飞机加起来,可远远不止几百万,但是问题还是出现了。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1YS5yicdcpJNg6a8GzUMVMQR11Eicwp3WJSkKrKfibFicptdyLibozzDYUsh3fOKy54hx09LhFL0g53qZMW0VCBCdCw/640?wx_fmt=jpeg&from=appmsg)

✦星链对太空观测的干扰



这是多个原因共同造成的,第一,除了这些卫星之外,有很多小的空间垃圾,这些东西可能是卫星或者是火箭的碎片,可能是冷凝的燃料,这些东西虽然微小,但是因为速度的关系,如果撞击到了卫星上面,依然可以对卫星造成巨大的破坏;



第二是卫星的智能程度与感知能力实际上比想象之中低,现在部分宣传智能化的卫星,确实有些规避撞击的能力,但是也只是靠输入其他卫星的轨道参数,进行提前提醒,和想象之中的智能不太一样,但是这在卫星里边已经是很智能的了,至于能感知其他卫星动态的卫星不是没有,但是基本上是高度机密的军事卫星,而不是普通卫星的防撞功能;



第三是信息沟通的问题,两颗交汇的卫星往往来自于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国家,在什么情况下应该沟通信息,什么情况,由谁进行规避,各家的标准往往不一致,同时沟通机制很多时候压根就不存在,之前星链和中国空间站的近距离交汇就是这方面的典型案例。



同时,在近地轨道的撞击,会制造出来更多的碎片,影响其他航天器的运行,而最糟糕的情况,可能会出现凯斯勒效应,凯斯勒效应指的是当空间物体的密度到了一定程度之后,一次撞击带来的级联放大效应会让近地轨道布满碎片,让航天发射几乎不在可行,这样的影响可能会持续数百年,如果这种事情真的发生了,对于人类文明的影响恐怕会高于核战争,这显然是个极度糟糕的场景。



当然关于这个最糟糕的场景是否会发生,科学家有着不同的看法,有的科学家认为很快就会发生,有的科学家认为目前近地空间的物体密度距离这个灾难还差几个数量级,没必要过度担心。这种存在诸多未知变量的研究得出不同结果并不奇怪,但是有几点是可以确定的,随着大量低轨大型星座建设的增加,卫星碰撞的风险是快速增加的;而同时,没有人愿意真的看到凯斯勒效应发生在现实之中。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png/1YS5yicdcpJNg6a8GzUMVMQR11Eicwp3WJDG9yCviajvKzj8byNOqP6jR0wPhvskYvHb7RVk1IWQ15FQJXPW3mz0Q/640?wx_fmt=png&from=appmsg)



为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我们看到了很多措施,比如说现在很多卫星从结构上安装了一些抗撞击的结构,在小碎片撞击之后不影响卫星功能,也不导致卫星整体结构大破碎,制造更多的碎片,这点最为典型的设计就是空间站,上面有专门的防护层。此外,对于火箭末级和到寿卫星的再入,也有些国际倡议和规范正在形成,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让它们快速再入大气层,减少空间碎片。



应该说这个倡议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依然有很复杂的问题,首先是低轨星座的卫星,很多并不在300公里左右的轨道,而是在700公里以上的轨道,这些卫星自然衰减可能需要几百年,但是指望这些卫星在寿命末期留有足够的燃料,从商业角度实在是过于强人所难了。同时,大型低轨星座大量使用商业元器件控制成本,从整体来说提高了效率,但是到了寿命末期,失控的卫星数量不会是个小数字,如何控制这些卫星再入显然不好解决。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1YS5yicdcpJNg6a8GzUMVMQR11Eicwp3WJDSghDoiaeXicwAicnpD5ep7KaeSIpqvqAE111kTjt6qEWyuaGictAdpJgw/640?wx_fmt=jpeg&from=appmsg)



同时,低轨星座对于天文学的影响也是很微妙的东西,基本上是个天文爱好者都观测到了星链对于天文观测的影响,最近Lamost望远镜的相关研究还发了一个星链干扰天文观测的研究。虽然我们要承认space
X确实做了不少努力,使得星链的亮度明显降低了,但是因为庞大的数量,对于天文观测的影响依然巨大。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笔者看到有天文观测者提议,设立一个专项的税,收取这些卫星互联网厂商的,然后让天文学界区建设在轨道上的望远镜,这个想法很有趣,但是想要实践,是很有难度的。**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png/1YS5yicdcpJNg6a8GzUMVMQR11Eicwp3WJM94oYkwScYM0CZr9PUyDPqB4GWO75WG0Luqo0UTDbAl47AqJ279vJQ/640?wx_fmt=png&from=appmsg)



目前阶段,想要解决这种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建立一整套空间协调指挥系统,这个系统不能是单一部门,单一国家的,而是覆盖全球空间参与者的系统与规范,即使是近地轨道,也足够大,够容纳足够多的航天器。甚至可以在每颗卫星上面安装类似海事和航空系统用的识别系统,来减少这方面的问题。



但是坦率的说,考虑到一贯的情况,笔者不认为这个协调系统能建成,就算建成了也不一定有什么实权,再考虑到美国航天系统多次对中国航天的无端指责,指责我们没有按照他们的方式沟通,笔者估计这方面的内容,可能会是未来20年中美外交的一个争论点之一,未来的口水仗不会少。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png/1YS5yicdcpJNg6a8GzUMVMQR11Eicwp3WJcSHiaicZUqo2otgwTNRNian9ADLG3ek9jXOes7jXzp3U6Tx2SWqXyL4nw/640?wx_fmt=png&from=appmsg)



而同时,这方面的安全需求,也会和各种环保与安全规定一样,成为新的入场国家的拦路虎,这并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场面,但是最近十年,类似的情况已经在环保相关领域发生了太多次了,如何权衡,又会是个极度困难的问题。



从长期的角度来说,太空垃圾清除和再利用是个方向,如果查阅资料,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这方面的验证,但是指望在短时间实用化,实在是很有难度。原因版本复杂,各种太空垃圾轨道不同,大小与力学性质不同,如何捕获,如何给这么复杂的变轨提供足够的燃料,都是大问题。要知道,现在的“非配合目标捕获”技术,都是在高机密的军事卫星上面的,把这类技术用在太空垃圾回收上面,实在是很需要时间。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1YS5yicdcpJNg6a8GzUMVMQR11Eicwp3WJdAmNmXvmNVeASnBueMZtEm6qdk4iaDEdlxzYffM4CrFchCicbCzvZhgQ/640?wx_fmt=jpeg&from=appmsg)



这方面另外一点很有趣的在于反卫星相关,虽然美国多次宣称要禁止反卫星实验,来维护空间安全,同时对于我国这方面的实验进行了多次不符合实际的指责,但是美军武器库之中广大的,以标准3系列导弹为代表的中段反导武器,都有潜在的反卫星能力,而美军这方面的武器库储备数量是巨大的。



当然,从长期的角度来说,反卫星武器在战争时代的滥用的长期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恐怕不会比核武器低多少,但是从决策角度来说,心理压力只怕就低很多了。我们当然不希望地球附近的轨道变成垃圾场,但是手里边有剑总归是有必要的
**,有的时候,相互之间的威慑,比什么协调有着更高的效率,相当讽刺不是吗。**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png/1YS5yicdcpJNg6a8GzUMVMQR11Eicwp3WJlkdYficXUl90wHQ7vxEtOWMyLtV5pocFUKlEDyBk0BM3uicc951ODbjg/640?wx_fmt=png&from=appmsg)



地球附近的轨道资源另一个问题就是频率,因为适用某些特性的电磁波频段是有限的,所以功能类似的卫星相互干扰的问题是存在的,虽然有类似fcc这样的组织进行协调,但是这方面问题依然不在少数,同时,地面对于太空的干扰也越发多样,比如说笔者说过多次的,space
X觉得部分5g频道会干扰星链,类似的问题还有不少,比如说地面上某些无线电频段导致太空之中的遥感卫星无法成像,星链的频率干扰了特定的射电望远镜。这个问题想要解决,依然需要协调,但是实话实说,笔者对此依然不乐观。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png/1YS5yicdcpJNg6a8GzUMVMQR11Eicwp3WJyW7h5GibDiayp7oJVM3G1TeTdxtake1lkN30Tl41dlFp8knB7bWQoByQ/640?wx_fmt=png&from=appmsg)



说完了地球附近,我们再来说说月球,之前有美国媒体炒作中美计划登月的地点有重合,因此延伸出来了很多莫名其妙的阴谋论。这个问题值得好好说一说,虽然月球表面积有几千万平方公里,以人类目前对月球开发的能力,中美之间谈不上什么直接的冲突。但是一些问题依然是存在的,从地质学出发,月球探索科学价值最高的地点数量是很有限的,中美科学家都选择更有科学价值的地方作为着陆点实在是没什么值得奇怪的。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最近全球的月球规划都想着月球南极靠近,因为月球南极的永久阴影区里边可能有着水冰,这对于开发月球的价值巨大。这和什么地缘政治没什么关系,单纯是出于科学角度的趋同,但是我们遗憾的又一次看到,一部分美国宣传,对这个问题做出了最无趣的解释。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1YS5yicdcpJNg6a8GzUMVMQR11Eicwp3WJIew2Gk0bt4kZiaD6dHJ6qWfvH6HRPtYBflAgiasIqe087ibHsxuwEdSRw/640?wx_fmt=jpeg&from=appmsg)



类似的资源还有一些,比如说多国科学家提出,在月球建立定居点可以选择月球的地下熔岩管,这里可以屏蔽辐射,温度也较为稳定。不过月球地下可供开发的熔岩管有多少,有些不好说。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我们未来五年大概可以看到一些文章宣称中美要竞争月球上面的熔岩管。这实在是一件过于无趣的事情,毕竟以现在人类贫弱的开发能力,月球上可供开发的资源足够容下很多个国家,这方面完全可以进行协调,
**把这方面的问题上升到地缘政治高度,实在是非常无聊的行为,和美剧《太空部队》一样月球基地打架,那真的是毫无必要的行为。**



类似的问题对于未来可能的小行星开采也有关系,确实有充足贵金属储备的小行星数量在所有小行星里边是很少,而一颗小行星上面能供开发的矿脉数量可能也很有限。但是在人类目前还没有完成任何一次主带小行星采样返回的现在,把这种东西上升到意识形态高度,真的是一件可笑的事情。五十年之后会发生什么,谁也预测不来。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1YS5yicdcpJNg6a8GzUMVMQR11Eicwp3WJfMyianLzfYSeticGdMGjVma7eVRAQLozKodRsjVSgle5kaT5ZNTQV2Bg/640?wx_fmt=jpeg&from=appmsg)



不过说到底,这样的问题并不是只在航天上面发生, **地球上的资源足够让第三世界的人活得像个有尊严的人,但是事实并不是如此。**
走向宇宙星空确实可以人类提供更多的资源,但是如果总是拿着一套零和博弈的玩意看待未来,那么宇宙星空的资源确实看起来不够分的,宇宙之中并不存在一个所谓的“无限”资源,去满足资本无限制扩张的贪欲。至于幻想或是文艺作品之中的,某个巨型企业的去主导星际开发,确实是个很好的点子,只不过有个小小的问题,那就是它并不符合是资本扩张的逻辑,星际开拓并不是个那么容易赚钱的点子。



从理性的角度来说,人类想要走出地球,想要利用宇宙,需要的是全人类的协同,这是效率最大化的证明。但是我们活在一个有重力的现实,
**似乎全人类的团结,比什么神话一样的技术更加不现实,**
似乎很难找到一个乐观的理由,相信人类可以共同走出地球这个摇篮,但是从长期来说,我们应该相信,人类总是在各种挫败之中,慢慢的螺旋上升,终有一天,这一螺旋会上升到星空之中。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1YS5yicdcpJNg6a8GzUMVMQR11Eicwp3WJicpq0A4LUj6PEm6V76WLTuVK1njNFSHjmBYpADMnlMeSmU6t7OGghKA/640?wx_fmt=jpeg&from=appmsg)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MK54Bia15KN2riacWTy8XWiaw90eksfwb26a6icHNJhTq3pfk6HrBFRMhPayWOGibIXDA3ClFfBHHmfZw/640?wx_fmt=jpeg)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



****



× 分析

收藏


ox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