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1YS5yicdcpJP4Yu5lz46UO6GkPvEyATmTU890dEvOq1MkWtiaE7nBRIdlnia5YR3vR7fJfpwK3umd7Gd0sUJR8Eow/0?wx_fmt=jpeg)
# 金融失控摧毁了美国的工业能力,那英国的工业能力是谁摧毁的呢?
[ 新潮沉思录 ](javascript:void\(0\);)
__ _ _ _ _
以下文章来源于林一五议时 ,作者林一五
![](http://wx.qlogo.cn/mmhead/Q3auHgzwzM5JrAxnWcKFxSVpXkqv3PictYZJy6whaDL9gpETaADclSQ/0)
**林一五议时** . 有一说一五一十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8T2WTyz6Xy2hyA00U2ibjibYDKtBc7Tpc1oicGmJclgBceYXCfmzjep82YQjUMb8tlfFXjdVR6HTYcRPYjd2WvMjw/640?wx_fmt=gif&wxfrom=5&wx_lazy=1&tp=webp)
** ** 文 | 林一五 ** **
上回我们读完了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如何为资本主义创制工厂流水线、商标名牌概念、劳工管理制度、市场营销体系等等元素的故事(《 [
从“保安刺死外卖员”谈开去,麦克劳《创造现代资本主义》丨读中国计划(25)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zMjI3MzM1Mg==&mid=2650643712&idx=1&sn=6099eafb22e975f7182b9e67edb75bc6&chksm=f09e59a7c7e9d0b177ba9c4e2139d7a4fd2ca05da2c57ce08a8e5111fda3baefe9d6182af39e&scene=21#wechat_redirect)
》),那是《创造现代资本主义》一书第一、第二章的内容。 **今天我们来读第三、第四章,这两章的主题是英国资本主义的衰落。**
请一定看到最后,我们读历史,并不只是为了看故事,我们读英国,目的也不只是看人家的履历。
**我们带着问题读这两章,问题是** **:我们现在都知道,美国资本主义从强盛走向衰落,内部的主要原因是华尔街主导的去工业化,造成实体产业外流**
,用大白话讲就是美国的上层社会发现玩金融来钱最快,收益最高,而且轻松,所以就不想苦哈哈干实体工业了,短期内是会取得超高溢价从而繁荣的,但长此以往金融的膨胀和实体工业的萎缩就会造成帝国的虚胖。
美国如此, ** 那美帝国前的大英帝国,其资本主义是怎么衰落的呢? **
《创造现代资本主义》第三、第四章研究的就是这个问题。第三章从宏观层面梳理了历史,第四章以劳斯莱斯为代表进行了微观案例研究。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AJ1B1RxOTPfbcAfspkjPodMSJPibWdg0Y6omBXVrtgh2FOspfibZb6HPJaicWFlN3mCHvIlVfF0r3iav0PW62Qc3Mw/640?wx_fmt=other&from=appmsg&tp=webp&wxfrom=13&wx_lazy=1&wx_co=1) |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AJ1B1RxOTPfbcAfspkjPodMSJPibWdg0YxX7lpYflVW6p44xf5Hh2coQhFpEjIbPUP4WH7SfLVhQciaJwyyiahlyQ/640?wx_fmt=other&from=appmsg&tp=webp&wxfrom=13&wx_lazy=1&wx_co=1)
---|---
**先看英国是如何建立起大英帝国的** **,这个问题还有许多别的表述形式,比如英国是如何进行工业革命的,比如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秘诀。**
麦克劳的总结是:培育出 **庞大的国内消费市场+形成世界第一个规模庞大的中产阶级群体+海外殖民建立最大的海外帝国**
(可以收税,可以倾向商品,可以获取廉价原材料)。
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地主贵族推动的,当时还在与法国争霸的英国贵族们,试图把国际贸易引向 地缘政治 __
的道路,大量使用关税、补贴、贸易法等保护主义措施。得益于17、18世纪特殊的历史背景,英国这套打法在当年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第一次工业革命蓬勃发展。
然后就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情况开始起变化。据麦克劳研究,
**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资本家已经完全登上历史舞台,他们中间开始流行这么一种观点:国家的繁荣依赖于企业家的个人热忱,而并非仰仗国家的发展政策。遵循着这种极度自负的观念,从1846年到1931年,英国成了欧洲第一个放弃传统商业经济理论的国家,实行无限制的自由贸易政策。**
这种政策的成因非常复杂:首先与人口增长有关,急剧膨胀的人口需要自由进口粮食,并维持粮食的低价;其次当年的英国工业效率还很高,但就像后来的美国人一样,英国老乡也发现了搞金融来钱更快更轻松,所以他们也选择了大力发展金融业,与此相映成趣的是同时代的美国和德国,不约而同地都选择了用贸易保护手段优先发展本国工业的政策。
**在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麦克劳站在美国人的视角、站在胜利者的视角总结道:在当时的英国,资本家的利益与国家的利益不成比例。**
他举了南非钻石矿场的例子,罗德斯开钻石矿赚了大钱,但英国政府需要派军队与 布尔人 __ 开战,花费巨额军费。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png/AJ1B1RxOTPdx7yibrqJurWuiaarNmoib6e7jvBLPFIo1zLcs6gIynibU2Zk51e0UNeXTNLwGFmdKHeeoMraCkGH2iag/640?wx_fmt=other&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在讨论英美工业能力此消彼长上,麦克劳总结说 **英国的工业结构有问题,没有特大企业,所以发展潜力远不如当年的美企**
。美国率先发展出了职业经理人,从而创造了把家族控制的大企业整合成联合体的特大企业的条件。某种程度上, **美国的集体资本主义战胜了英国的个人资本主义。**
在麦克劳笔下,美国模式比英国模式要有很多优势。环境保护可能是一个方面,麦克劳引用了乔治·奥威尔对英国环境污染的激烈批评,似乎暗示了不搞放任自由的美国虽然也有污染,但对此问题更好监控解决。
另一个更显著的优势是工人的福利待遇。19、20世纪时英国工人生活条件极惨,工作时间极长,安全保障极少,工资还极低,这是欣欣向荣的英国工业革命的另一面。当时为了“激发男工的生产积极性”,换句话说就是为了压工人的待遇条件,英国资本家还想出了“天才的点子”,通过招聘女工和童工,形成与男工的竞争。
**在残酷的压榨下,英国开始产生工会,孕育了马克思主义**
,但不管是工会还是马克思主义,都会对资本主义造成威胁,对生产率造成影响。麦克劳说英国工会是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开始落后的原因。
作为对比,当年的美国老乡解决上面一系列问题的思路就非常精彩。这里要隆重介绍美国20世纪的伟人福特。是的,就是福特汽车的那个福特。以前好像说过,我去华盛顿的时候,路过过一条叫“美国大道”的步行街,街上都是美国历史上重要人物的雕塑,其中就有福特,在林肯后面一点,当时我还奇怪,一个汽车制造商,凭什么能进
太庙 __ ?读了麦克劳的《创造现代资本主义》,我多少有点明白了。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AJ1B1RxOTPdx7yibrqJurWuiaarNmoib6e7q6Dah4bQ58xKA6iaO9FxjfjmrLiaFxSR2uByicYRicvmOgG5ia7YeiaoQf8w/640?wx_fmt=other&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福特发明了美国工业的新型劳工管理制度,即高工资卖身+取缔工会+工人社区自治+规模经济的模式。**
这种模式的好处是一目了然的,首先没有工会制约生产率了,其次工人社区包括给工人建房、提供幼儿园等等福利,改善了工人的生活条件,真正激发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然后高工资使得资本家有很强的话语权,不用担心找不着工人,最后凝聚力高的社区更容易搞大规模生产,规模经济获益更高。
**可以说福特模式就是美国1940-1970黄金时代生活模板的原型,它的影响非常深远,不仅大步推进了美国的工业繁荣,而且还激发了美国的社区文化和互助精神,为资本主义续命,打破了马克思的预言。今天很多美国老乡怀念当年的流金岁月,其实怀念的就是福特模式。**
如果我们对比英国资本家金融至上的自由放任政策,和美国的福特模式,可以事后诸葛亮地说美国取代英国是历史必然。大英帝国就在这道轨迹上慢慢崩溃了,国际贸易链重组,美帝国崛起。在这个过程中,英国开始成为美国的附庸,成为二流强国,工业能力进一步下降,但金融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三次工业革命中,英国从引领者,到没有明显优势的竞争者,再到跟随者,一路伴随着好的以及长期来看不那么好的制度创新,一切都有脉络可循。麦克劳说英国故事的重要性在于它启发了美国、印度等等众多国家的工业发展模式。
** 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把英国这段历史看作一个工业发展的 元叙事 __
,这个叙事起始于技术革命和人口爆炸,为了应对马尔萨斯陷阱英国以粮食进口为破题,开始搞自由放任,资本家在自由放任中嗅到了金融的甜味,于是实体工业被边缘化,最终英国被新兴崛起的美国取代。
**
到这里,我们已经基本上可以回答文章一开始提的那个问题了: **美国的工业是金融业干死的,造成了美国的衰落。英国的工业是谁干死的呢?也是金融业。**
不是说金融业一定就不好,而是 **不受控制的金融业会吞噬掉一个国家的未来** 。已经有英美两个帝国给我们作此说明了。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png/AJ1B1RxOTPdx7yibrqJurWuiaarNmoib6e7ZsK9NWPicBOLxjtibWNXSCEibKbRlK3ia85cHsjTatWdv9FZyszuW8QribA/640?wx_fmt=other&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美国的去工业化是综合原因作用的结果,有华尔街金融人士的短视,有德日和中国制造业的崛起,有美国自身1970年代的滞胀危机,有和当年英国自由放任如出一辙的里根主意的念经,等等。
写到这里今天读书笔记的主要内容就写完了,最后提两句第四章劳斯莱斯的案例分析。麦克劳通过劳斯莱斯发展的故事,总结了这么几个道理:1)劳斯莱斯是怎么输给福特的?面对福特的规模经济,劳斯莱斯主动放弃中低端市场,想要保住高端市场,结果最后连高端市场也保不住;2)劳斯莱斯转型为飞机大厂,体现了管理层铁腕手段和战略决策能力的重要作用,更体现了国家技术储备和技术革新能力的作用;3)国营劳斯莱斯厂的发展,有时国家帮助对企业渡过难关是非常重要的;4)私有化与高技术产业创新等等。
其实我最近还在读一本书,
内奥米·罗森布拉姆的《世界摄影史》。虽然是讲摄影的书,但我发现其中更吸引我的是有关摄影的那些工业故事,比如英法在争夺摄影前沿科技时搞的那些专利战和贸易保护措施,比如英法追求高端前沿的时候美国埋头走平民市场、规模经济的思路,推广了大众照相馆,还培育出相框制造等产业。摄影工业史读起来的感觉跟《创造现代资本主义》里麦克劳讲的汽车故事有很强的相似性。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png/AJ1B1RxOTPdx7yibrqJurWuiaarNmoib6e7GwKK6MIW7ROpc4gRlC9AZXaexEkeF2icWNd8yrGfBfCAqIaMlVbFmRQ/640?wx_fmt=other&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最后的最后,说说为什么单独把《创造现代资本主义》第三、第四章抽出来写读书笔记。因为前天读到了马江博老师的《 [ 现在可以说了,中国金融业的地位已历史性改变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2NTQ0MTg1Nw==&mid=2247497690&idx=2&sn=fe53361c4e705c3fc61d47b43fe2c071&chksm=ea9ff0f4dde879e2172690e140a011da251c0c690d041d36923312193b223a28391fc2891049&scene=21#wechat_redirect) 》,以及 严鹏老师的 《 [ “把苏联培养成对手”: 美国工业扩散的历史教训, 点醒中国 | 文化纵横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MjM2NDcwMg==&mid=2664370253&idx=1&sn=4905ce59b7f3de9b87189fa3b1820fa5&chksm=8b55fabcbc2273aab54b868cbe3232e096e9c90b3cb186bf0201c45ee73dce3c27335a471c53&scene=21#wechat_redirect) 》,读完立刻就想到了麦克劳这两章的总结梳理。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png/AJ1B1RxOTPdx7yibrqJurWuiaarNmoib6e7PkQUbibax2oA1uKYqpzknIk7NZKfZ1WBZIeWgNOWhQN5Mv6e1ibiaOoUA/640?wx_fmt=other&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很多事情等你看清楚了别人要干什么,是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的。我记得我刚工作那会儿,有几个朋友是干城投债的,当时都很羡慕他们,因为收入巨高,毕业没多久就能一年几百万,买房买车不在话下。后来记得是到2014、15年左右吧,关于城投债开始有各种限制,那时候听了很多这些朋友的抱怨。再后来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我就不复述了。这部分朋友这些年其实是越来越理解的,但可以明说的是金融业里还存在大量利益受损的既得利益者,这两年还在高强度怨声载道中。
**有的时候我们看得不够远,是因为我们忘记了先爬上“巨人的肩膀”。**
这里的“巨人”就是大英帝国和今天的美国。一个国家的决策者,一个金融行业的从业者,一个非金融行业的普通旁观者,各自想的事情都是不同的,角度不同,看问题就会有偏差,彼此的诉求就会有冲突,就需要洽谈。洽谈的过程总是很难,还会伴随着各种各样的意外。未来之路如何,我也说不清楚。
距离上次写“系统阅读中国”的读书笔记,已经过去半年了。今天写新的笔记,我的心情十分激动,之前说的那个活初稿已经干完了,所以又可以继续这个中断了很久的有趣读书计划了。下一篇会继续读麦克劳的这本《创造现代资本主义》,还有德国等其他资本主义模式繁荣和衰落的故事,看看从中我们又可以获取哪些经验。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MK54Bia15KN2riacWTy8XWiaw90eksfwb26a6icHNJhTq3pfk6HrBFRMhPayWOGibIXDA3ClFfBHHmfZw/640?wx_fmt=jpeg)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
****
× 分析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