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XUtRsePRFR0KJR6S7kcP4Xes6AicNBW1kaYmgzhzmhzDLJrUwOl4H5ETY5ibhJFPCQJjOHYsYQruag/0?wx_fmt=jpeg)
# 130年过去了,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真的“渣”吗?
原创 张嵚 [ 底线思维 ](javascript:void\(0\);)
__ _ _ _ _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XUtRsePRFR0KJR6S7kcP4XQico9KOsHMlTyz3IzVXxrepJOOLGRSZtPUZEb822ffpd0JFVVp5gN0A/640?wx_fmt=jpeg&from=appmsg)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张嵚】
今年是甲午战争130周年,也是举世闻名的黄海海战130周年纪念日。近年来,随着中国军力尤其是海军的日益强大,人们似乎已经越来越少提及清朝末年那支争议巨大、但最终成为中国屈辱史脚注的北洋舰队和那场最终导致台湾及其附属岛屿被割让的甲午战争。这也使得老一辈人对于北洋舰队的战力印象也停留在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两部著名影视作品里。
上世纪六十年代,一部甲午海战题材的老电影里,曾上演过这样的“名场面”:北洋水师操练在即,“致远号”的大炮却哑了火。细究原因,原来舰上主炮的炮弹里,倒出来的竟全是沙子。男主人公邓世昌面对一堆沙子时的悲愤表情,让多少上了岁数的观众,至今记忆犹新。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XUtRsePRFR0KJR6S7kcP4XIibOPhyENIHRetL7icyhrabt5kvvYprEVHl0bXCuHXDEJN911kmiaS1Og/640?wx_fmt=jpeg&from=appmsg)
《甲午风云》(1962)剧照资料图
而在三十年后,上世纪九十年代,某汇聚了国内一线老戏骨的北洋水师题材电视剧里,又有了更炸裂的场景:惨烈的黄海大战战场上,“掺沙子”的北洋水师炮弹,准确命中了日本旗舰的弹药库,日本舰队的水手们纷纷跳海逃命,连联合舰队司令都吓得近乎瘫倒,谁知这“掺假”的炮弹,居然真没爆炸。躲过一劫的日舰司令,在剧终时也一声长叹,说出了一段名台词:“如果不是那颗没爆炸的炮弹,今天屈辱求和的,恐怕就是我们”。
拜这类“名场面”所赐,今天说起那场“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的甲午战争,很多粗读历史的票友们,张嘴就能说出不少类似的“北洋水师段子”,诸如“炮弹掺沙子”“炮管晒衣服”等说法,早就在各类媒体上满天飞。却很少有人想一想:这靠谱吗?
但是近年来,随着对于近代历史史料系统性梳理的推进,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这些影视资料描写的历史并不那么靠谱。130年过去了,正确认识甲午这段历史,就要从辟谣一些流言开始。
**一、北洋水师输在“炮弹掺沙子”?** 虽然“炮弹掺沙子”的一幕,让多少影迷愤怒到今天,但这却是当年这部老电影,一个不小的乌龙。
其实,在甲午战争爆发的前夜,全世界绝大多数的海军,包括几个西方强国的海军,其所用的炮弹,绝大多数都要“掺沙子”。这种炮弹的学名叫“实心弹”,其内部往往不填充火药,而是填充沙土。其弹头尖锐,发射时凭着强大冲击力砸穿敌舰。
在19世末,海战的主力是蒸汽机铁甲舰,能够洞穿铁甲舰舰体的实心弹,既价格便宜,又杀伤力强大,因此深受各国海军青睐。特别是晚清的北洋水师,不但大量装备实心弹,而且早已实现了国产替代。而甲午战前北洋水师各舰的实心弹,主要由天津军械局提供。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XUtRsePRFR0KJR6S7kcP4XRVDicwHKQoyWwBEf3mutEAl4aQAImiamqfe0bBNHC8icia5vtp01EXfO7w/640?wx_fmt=jpeg&from=appmsg)
定远号与后世无畏舰在武备等方面差距极大。资料图 所以,拿着“炮弹掺沙子”来证明北洋水师的“腐败”“落后”,显然是找错了对象。
虽说“倒出沙子”没有毛病,老旧的炮弹问题,却真是北洋水师的一大败因。当时克虏伯公司的炮弹根据研发年代不同,主要分为“1880年前式”和“1880年式”两类,后者的穿甲弹和开花弹长径比都大于前者,威力也要大于前者。但在甲午战争开战前,虽然诸如“济远”、“经远”等装备1880年式舰炮的巡洋舰已经换装了新式炮弹,但是定远级的305毫米的主炮,几乎全配备“1880年前式”炮弹。这也就意味着,仅仅大口径主炮炮弹的杀伤力就生生地被削弱了一节。
而且作为北洋水师的对手,日本舰队的更新换代速度,远远大于北洋水师。甲午战争前,日军舰队的巡洋舰,大多是没有舷侧装甲的穹甲巡洋舰。北洋水师的实心弹一旦打中它,通常都是击穿军舰,甚至无法引发爆炸从而造成结构性破坏。真正能对它形成有效打击的,是当时不被世界海军重视,但是在命中后能炸响燃烧的开花弹。但问题是,当时清朝的军工业,根本没有生产开花弹的能力。一直到黄海海战前,北洋水师“定远”“镇远”两艘主力舰上,每一门305毫米克虏伯炮,只能分到14枚开花弹。
这个数字对于接下来的战争来说,真是杯水车薪。
更要命的问题是,虽然“炮弹掺沙子”是合理现象。但实现“进口替代”的北洋水师,其军工水平之低,却是令人发指。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在写给天津军械局的信里就指出,其提供给北洋水师的炮弹,很多都尺寸不合格,以至于“曾送恳贵局代为刮修”。甲午战争后,定远舰大副沈寿堃更哀叹说,北洋水师的炮弹,“有大小不合炮膛者,有铁质不佳,弹面皆孔,难保其未出口不先炸者。即引信、拉火,亦有多不过引者”。炮弹质量之差,令人瞠目。
反而是对手日本那边,不但在军舰方面加速更新,其炮弹更取得关键技术突破。炮弹里大多加入了新型的苦味酸炸药,于是日本的炮弹一旦命中北洋水师战舰,往往会带来更大杀伤。比如被击中的来远舰,整个战舰起了大火,舱内温度迅速到了二百度,很多部位被烧成了铁架……
比起“炮弹掺沙子”带来的愤怒,晚清王朝在甲午战前的保守封闭乃至军备废弛,几乎都刻写在了一枚枚实心弹上。 **二、北洋水师输在“炮管晾衣服”?**
与“炮弹掺沙子”同样流传甚广的,就是北洋水师的“炮管晾衣服”。
不同于出现在电影里的“炮弹掺沙子”一幕,早在《马关条约》签订后的几年里,“炮管晾衣服”之说就广为流传。比较流行的版本是:北洋水师访日时,日本海军名将东乡平八郎,看到了北洋水师“定远舰”炮管上晾晒的衣服,因此断定中日一旦开战,北洋水师必败。
在整个二十世纪里,这则故事被广泛引用到多部文献中,从“心灵鸡汤”读物到“口述历史”读物,其主题也大同小异,都是以此嘲讽北洋水师军纪涣散,招至惨败。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XUtRsePRFR0KJR6S7kcP4X2ZICw4yLroTjnAIhc1vHCIibZN51oyvhibafpFAvOz7l1lGytd9hnfFg/640?wx_fmt=jpeg&from=appmsg)
日军在战列舰甲板上晾晒衣物。资料图
特别让无数“80后”印象深刻的,是上世纪90年代,某“名记”撰写的“中日夏令营”话题文章,文中在讲述“中日少年差距”时,也引用了北洋水师“炮管晾衣服”的典故,原文是这么讲的:
>
> “中日甲午海战之前,中国的海军装备水平不比日本差。可是,当德国专家登上中国战舰参观的时候,发现清朝士兵竟在炮膛上晾衣物,再一摸炮膛里还有灰,当即断定中国海军必败于日本。后来,这预言成为巨大的悲剧现实。”
和之前“炮管晒衣服”的版本不同,这一版的主人公,从“东乡平八郎”变成了“德国专家”。时至今日,这篇“中日夏令营”话题的文章,因为漏洞百出,早已活成了互联网上的笑话。其改动的这段“炮管晾衣服”典故,更不靠谱。
首先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炮管晾衣服”是世界各国海军的通行习俗,特别是北洋水师的对手,日本舰队的“吉野号”和“浪速号”,都曾被拍到过“炮管晾衣服”。以此来攻击某支舰队“纪律涣散”“素质低下”?那就和“炮弹掺沙子说”一样外行。
而北洋水师的这则“炮管晾衣服”,其版本来源也十分可笑:首先来自日本作家小笠原的小说《圣将东乡全传》,本身就是一部艺术加工后的作品,一开始“晾衣服”的北洋军舰是济远号,后来变成了定远号。但滑稽的是,定远舰的主炮距离甲板足有三米以上,就算姚明来了,也没法把衣服挂上去。
只此一条,就可见这类传言,内容何等荒唐可笑。
更不靠谱的,则是这段“典故”里的主人公:东乡平八郎。按照日本史料的记载,北洋水师访日时,东乡平八郎还是吴镇守府的参谋长。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他在现场。他登上北洋水师军舰,比前文某“名记”笔下“德国专家登上中国战舰”还不靠谱。
相反,当时的日本《每日新闻》,还盛赞过北洋水师“舰容极为整洁”。但是,甲午战争之后,日本“衍生”出了一大波狠踩北洋水师的文章,而在同时期的中国,北洋水师更被中国国内的“清流”们视做战败的罪魁,这一类经不起事实推敲的“黑料”,也就被国内的“大师”们照单全收,以讹传讹换了各种版本。但是如果在21世纪的今天,还有人对此深信不疑,就是一个认知能力的问题了。
然而一个更值得深思的问题是,从19世纪末到今天,近130年的时间,一则基本没有任何常识支撑的谣言,在日本方面别有用心的宣传下,居然能够忽悠中国几代人,直到今天还让某些国人上当。而北洋水师的牺牲,也因此被黑化。这才是今日我辈,无比心痛的事情。
**三、北洋水师的战斗力真的很差吗?** 比起两则流言来,更长期遭到口诛笔伐的,就是北洋水师的战斗力。
在这件事上,无论是清代清流的笔下,还是北洋水师“洋员”们的回忆,甚至一些北洋水师将士的回忆,都贡献了不少黑料。比如北洋水师的“阅操”次数严重不足,十一年里只进行了五次“阅操”,与计划里差得远。
而在甲午战争前,北洋水师也出现了“皆仿绿营习气”的现象。但种种黑料,大多出现在甲午战败后,在晚清上下对北洋水师口诛笔伐的大背景下,许多“黑料”的真实性,其实有待商榷。
但无论这些近代的“清流”“大师”们,给北洋水师扣上多少“黑锅”“帽子”,不会说谎的,却是战报。
以黄海大战为例,在镇远号上亲历黄海大战的美国人马吉芬,就亲笔记录了北洋水师将士的精神状态:“海军士兵照例是精神抖擞,渴望与敌决一快战而为高升、广乙报仇。”而当超勇号中弹起火后,舰上的战士们依然在冷静地救火,并且对日舰发起反击,直到全部壮烈牺牲。
而更能体现北洋水师训练水平的,是命中率。
在整个黄海大战里,以英国《布雷赛海军年鉴》的统计,北洋水师的火炮命中率在百分之二以上,是日本联合舰队的近一倍,甚至要高于二十年后,装备了测距仪等先进装备的英德舰队。
更让对手日本舰队冷汗直冒的是,战斗日本方面复盘,黄海大战日本12艘军舰,中弹位置都集中在舰尾、水线下、中部烟囱三处,全是近代蒸汽机铁甲舰的要害位置。可以说整场战斗,都是被北洋水师瞄着打。只这一条,就生动见证了北洋水师将士高水准的战斗素质。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XUtRsePRFR0KJR6S7kcP4XhEibp0ZQexHV6GBj2EGbx0Vpa3bLhMqBz3ZTMFSuDF9OTwAFR2jics3g/640?wx_fmt=jpeg&from=appmsg)
清军将领叶志超。资料图
我们更可以对照一下甲午战争时期,清军陆军的表现。清朝陆军让日军印象极深的,就是“开炮打不准”,几场重要的陆战里,清军常常抢先开炮,“颇有震天动地之势”,但结果却是大部分炮弹跑偏,只给日军造成零星伤亡。待到炮战结束后日军冲近,清军早已溃散。多场攻防战都是因此脆败。相比之下,北洋水师将士的火炮命中率,哪怕能“匀”一半给陆军,甲午的结果,也许真会改写。
但如此高的命中率,为什么换不来一场胜利?为什么打不沉一艘日舰?除了前面说过的炮弹问题,日军火炮的射速,要远远高于北洋水师,日军一百毫米口径以上火炮的数量,是北洋水师的一倍多。即使抛开航速、军舰性能、锅炉维护等客观因素,单看火力的对比,北洋水师这精准的命中率,实战意义也就打了折扣。在明显的火力差距下,打出最后那个众所周知的交换比。我们只能说,把那时代全世界最好的水兵与将领,都投放在黄海大战的北洋军舰上,最后的结果,也很难好太多。
两个国家工业水平、发展理念上的差距,绝不是将士们战斗力的优势,可以弥补的。这,才是今天我们重看甲午,重要的意义所在。
> 参考资料: 新京报《黄海炮之殇》 陈悦《沉没的甲午》 戚其章《甲午战争史》 王鹤《黄海海战北洋水师战败原因的再探讨》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XUtRsePRFR0KJR6S7kcP4XZakwhiau7GFX6FEicrTdtRBCghhEbcLia8Zicylby3cwRcqjYW5eILHq8Q/640?wx_fmt=jpeg&from=appmsg)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
****
× 分析
: , , , , , , , , , ,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分享 留言 收藏